相承一脉
字体: 16 + -

第一章 路途

    蜿蜒崎岖的山路,一草一木都为其增添不少色泽,清晨残留的露水未蒸发完全,布鞋衣裳触及后仍旧会留下深潜的印记。



    



    “呼...”衣着青袍的少年喘了口粗气,将滑落的包袱又提了提。



    



    少年名为古语,古家的长子。听起来是相当气派的,只不过,如今的古家也就三个男丁。古语听老爷子说过,他入朝混迹多年官场,说的上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可能因为脾气的问题,得罪太多所谓的朝廷重臣,硬生生被赶到七里镇这种偏远地区。



    



    虽说是个遇难的官老爷,可身份终究比平常人还是高那么一点点不是。所以,十分讲究的建了一个古府,体体面面的当上了镇里的乡绅土财主。其实也不能说是土财主,因为家中底蕴也不见多丰裕。



    



    镇里人对古语爷爷还是相当亲近的,自打老爷子来到七里镇后,村里年年春节挂起红底黑字的春联对子,不要钱就不说了,那字还比隔壁镇私塾先生好看不少。渐渐的,平日家书代写找古老爷子,孩子想读书也来求老爷子...索性的,古老爷每天定点让镇里孩子进“府邸”读书写字。



    



    俗话说的好“造化弄人”,古老爷和一个来府里送弟弟读书的姑娘好上了,这才有了古语的父亲古蕴。



    



    古语的父亲做事打小起就十分沉稳,四十五岁的老爷子也可以舒舒服服的退居幕后好陪陪自己的老伴儿。所以,十八九岁的古蕴理所当然的接了老爷子的班。



    



    古蕴教书上可不比老爷子含糊,自成一派,没几年就送两孩子去了京考,混了个一官半职回来。这件事传出后,十里八乡的都将孩子往这里送。而如今的古语,身为古蕴的儿子自然不能弱于人后,这不才刚满十六就急着进京赶考。



    



    虽说古家算得上体面人家,可三个老小却没有一丝书生的做派。在平常人眼里,读书人就该比普通人金贵,可在古家,对谁都是一视同仁。镇里听说古语要进京赶考,各家挣着要让自己孩子陪同前去,古老爷自然板着脸说:“都是寒门子弟,哪来那么多贵气,我孙儿自己去就好,又不是说没腿没脚的。”这话其实没错,可古语怎么听怎么不自在。自个这爷爷也是个怪脾气,怪不得会得罪朝廷里的人。



    



    出发已经有三日之久,离到京都还有十日的路途,看看包裹里两套旧衣服和零零碎碎的盘缠,果然把寒门两个字表达的淋漓尽致。



    



    古语从小就向往走上仕途,成对得起一方百姓的父母官。这种想法来源于爷爷和父亲,爷爷就不必说了,一直放不下官场之事。而提到父亲却一言难尽,父亲曾经是过了京考,可爷爷政敌一再打压,又加上无钱打点,最后抱憾而归。听周边邻居传,那天老爷子一句话也没说,抱着古蕴在房间里哭了一宿。唉,古语也不知怎么表达,或许这就是前人口中说的怀才不遇吧。



    



    到了古语这里就不一样了,曾经爷爷的政敌们老的老,隐退的隐退。这让放弃官场的老爷子重拾希望之火,古语自然得踏上这条仕途之路。



    



    天刚蒙蒙亮就已启程,到现在已经有一个时辰之久。这几天磨出的水泡未见得好转,不得不停下来歇歇脚,喝点水吃点干粮。



    



    望着起伏的山丘,古语内心说不出的舒畅与豪情壮志。他对自己的能力有七八成把握,不出所料的话京试多半能过。话说这自信从何而来呢?这又得提到古老爷子。



    



    古语爷爷没有什么喜欢,就是喜欢收集各类书籍,每隔个七八天就要去周边城池买两三本书籍,长期积累下来,古家的书可谓是多的有些过分了。受家庭环境影响,古语打小就泡在书堆里长大,不过个人还是对天文、地理、史学、小说之列更喜欢些,经学等主流书籍相较之下就显得枯燥无味。



    



    停在一处干燥平滑的岩石上坐下,熟络的提起水壶喝了口清水,削减了几分燥热,也驱赶走一路来的疲惫。



    



    这是他第一次独自出远门,先前都是陪同老爷子进城选购些书籍回家,想想应该也是一个月前的事情。



    



    在有半天多的路程就能到源木山谷,那里有一处小村落,到时候点些素菜喝些热汤,想想就觉得舒坦。



    



    没休息多久,古语提起放在手边的包袱往前走着,虽说脚上的伤口有些隐隐作痛,但奈何几日只吃干粮,毫无新鲜食材可言,自然得继续行进,去寻那美食以解口头之欲。



    



    优哉游哉的走着,手里的水壶已经见底,还好源木山谷里的小村庄已近在咫尺,古语不觉加快脚步。



    



    离有人烟的地方越近脚下道路也越是宽敞,像先前那杂草丛生的山路也变作碎石子铺就的平道儿。偶尔能见到三两个路过的行人,见书生打扮模样的古语都是礼貌的点头示意。



    



    其实先前和老爷子来过这处地方,可以说和村里唯一小酒馆的老板还算熟悉。提起小酒馆,还真是简陋的可以。一个小屋子延展出几只木支架,外加几层草帽盖子,底下摆着四木桌,十来张背靠的手工木椅。



    



    这小酒馆还有件趣事,话说有次客人正品着黄酒,突然天降横祸,一堆草帽盖子就掉了下来,结结实实的砸了个对穿。虽然那名客人没受什么重伤,但老板兼小二的李小哥终归是要点头哈腰的道歉,赔些银两把事情揭过去。



    



    熟门熟路的走至小酒馆的草棚下,瞄了眼四周,没想到平日里坐不满的位置居然破天荒的满了。古语掀开小屋子的粗布帘子,脚丫子很自然的就踩了进去。



    



    “李小哥,今天生意不错嘛!我就不和客人抢位置了,你备些素食,我就坐你里面...吃...”古语原本笑眯眯的表情渐渐凝固住了,因为他瞅见李小哥此时的手脚都在不停哆嗦着,往托盘碗里倒酒时撒了一地板的水渍……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