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共和
字体: 16 + -

第十章 合久必分

    mon oct 05 18:49:53 cst 2015

    崇祯十七年五月初五,川边石柱土司府,上柱国光禄大夫,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驻四川等多处提督、总兵官,镇东将军,秦良玉设灵堂于衙门正厅。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蜀锦征袍自裁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凭将箕帚扫胡虏,一派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皇帝殉国,土司衙门正厅在总兵官大人的示意下,百户以上将校皆重孝守灵,秦良玉年事已高,服孝痛哭,几次昏绝,哀动左右。此时又一次晕厥,左右只得将之扶入小厅休息,老夫人在小厅看到香案上供奉的皇帝亲赐勤王赏功之时的四首彰功诗,不由又是大悲,哀泣出声。

    皇帝有生之年,享国日浅,遭逢多难,很少有闲情逸志吟诗作赋,除赠秦良玉诗外,仅有赠杨嗣昌的五绝诗传世。迢迢西南边陲一位女土司,竟能得皇帝面见赐诗,秦良玉当属古往今来第一人。也正因恩义深重,老夫人之悲恸几难自拔。

    “将军”一名心腹家丁小心翼翼的走进小厅,踌躇良久,还是叫醒了老夫人“张献忠议于年底立国,派了钦......使者过来,拜将军为上柱国,兵马大元帅,有印信奉上,是不是见一见”?

    秦良玉止住悲声,微一蹙眉“着其辕门相见,备马”。

    辕门相见?张英心底微微一惊,看向“前明”万载令吕振。此次出使,大帅再三叮咛“不求成功,但求老夫人与某各安其境”。

    大王数十万儿郎长驱直下夔州。秦老夫人驰援,由于众寡太悬殊,兵败而去。蜀地尽归大帅。随后,攻克万县,兵锋直指重庆,成都,兵威之盛,明朝诸地无不望风归顺、可这老夫人兵虽少,进取不足,御土有余,遵义,黎州及石柱地区,大帅数十万大军竟不得寸进。慑于秦良玉威名,大王令“一兵一将不得入犯石柱。”此次出使,也是尽量放低了姿态,可她要辕门相见,这不是一点点面子也不给么?

    吕振归顺不久,颇有秦仪之辩才,大帅安排他来,名为副使,实则是要他临机决断,张英自忖才具不足,这又是个很难办的差事,当然能推就推。

    “且去辕门相见,将军自不须说话,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一席话,管教秦良玉拱手而降”。吕振拿足了架子,捻须故作沉吟,随后缓缓而言。

    “大人,大王临来......”张英有些迟疑。

    “无妨,此天赐你我奇功,不取逆天也”。

    不时,秦良玉率亲随数骑于辕门外和二人相见,且不说相邀入营,就连马也不肯下。

    看到这架势,吕振心底也是一惊,感觉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可是,大话已经说了出去,不得不从张英手中接过礼物,硬着头皮纵马而出“久闻夫人大名,今幸一见,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皇明自万历,天启以来上不修德政,下只横征肆虐,而至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苦,及至崇祯,天下群雄四起,东藩叩关于外,我大西王虽起于草莽,却带甲百万,横扫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非以势取,实天命所归,不日即下重庆,成都,而拥江南西路,楚,川之地,此帝王之资也,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夫人小小石柱之地,兵仅数千,丁只数万,谅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夫人可倒戈卸甲,以礼来降,吾王愿以夫人为上柱国,兵马元帅,自古无天恩过于此者,今印信在此,夫人不可自误”!

    秦良玉纵马向前,接到印信,马上当众毁之,“哈哈,我以为你为皇明百里之父母,必有高论,何期出此鄙言,尔等逆贼弑君乱国,残暴生灵,山河破碎,非帝不明,实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至社稷丘墟,苍生涂炭,纵皇帝圣明又如之奈何?尔本帝恩科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明兴朱,奈何反助逆贼,同谋不轨?罪恶之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尔肉!吾兄弟二人皆死王事,我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地步,怎能以残余之年以事逆贼!石柱一地有敢从贼者,族诛之!腆颜狂吠尔等带甲百万,本将看来,土鸡瓦狗耳,诛尔等恐脏吾手,再勿鄙言,速去,不服来战”!

    身后亲随,跟老夫人多年,待夫人怒斥已毕,同时刀出鞘,箭上弦,发一声威,张英,吕振惊慌而逃,这老太太,撕破脸直接杀人不是什么稀奇事儿,什么功不功的,小命要紧。看着张英等众远蹿,随侍卫队直如溃逃一般,秦良玉爽朗的在马上大笑起来,笑完,又不由泪流满面,低头叹息。

    “夫人,远山麾下的斥候自西北归来,有紧要事回报”。秦良玉正凄惶间,家中侍婢匆忙赶至辕门外,附耳低语。

    ......

    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六,自浦口归松江府上海县,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漕运总管史可法率诸军回营,安顿已毕,令麾下安置灵堂,办衣冠冢,为皇帝发丧。

    军中哀声刚起,史可法换了孝服准备去灵堂之时,旗牌官进来禀报“张慎言,吕大器,姜曰广等诸位大人遣使送文书过来了”。

    史可法接过文书,拢进袖内,先到灵堂哭灵,悲痛欲绝,昏死数次,至日暮方为亲随扶回寝帐,辗转难眠,乃想起文书事,寻出查看,竟是这几位留都,圣都长官议立潞王朱常淓为新军。朱常淓醉心音律,显非新君合适人选,正踌躇间,帐外亲兵报凤阳总督马士英遣使前来。

    勤王未果,得知陛下殉国,回师途中,马士英已经以“国不可一日无君”事,议立福王朱由崧为帝,相比潞王,史可法更加不看好福王,社稷倾颓,帝王殉国,此刻不能再起内讧,思索良久,史可法还是起身更衣,出见马士英的使者。

    看了来信,史可法只能苦笑一下,那马士英暗地与阮大铖商议,主张立福王朱由崧自己曾法告诉他们朱由崧的七个缺点,但马士英已经与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高杰发兵护送福王到了仪征。生米已经煮成熟饭,这封多少还有点商议口气的密信,还不如说是纸通知。无奈,史可法只好下令打点人马去留都拥立。

    五月初一,福王朱由崧访孝陵,奉先殿,出外住在内守备府,群臣上朝拜见福王,福王想避开,史可法劝说:"不能回避,应当认真接受臣子的朝见。"

    福王上朝后,开始讨论战守的问题。史可法说"福王当身穿孝服,住于郊外,发兵北征,来向天下显示您一定要报国家之仇的姿态。"福王连声说是。

    五月初二,朝见之后,经过几天的酝酿,新帝呼之欲出,大臣们出来讨论福王监国的事,张慎言说:"国虚无主,福王就此可以即皇位。"

    史可法只能进行最后一争,虽明明知道无益,还是说"太子生死不明,如果有一天太子到南边来了怎么办?"

    诚意伯刘孔昭冷哼了一声“今天已经说定了,谁敢再有更改?"

    史可法仍是硬撑"慢慢再说吧。"于是大家退出。

    五月初三,福王监国,朝廷推选内阁大臣,大家都推举史可法,高弘图,姜曰广。刘孔昭揎拳攘臂想入内阁大臣的行列,群臣用本朝没有勋臣入阁的先例阻止了他。

    刘孔昭气急,愤愤道"就算我不能,马士英为什么不能入阁呢?"于是又一并推举马士英为内阁大臣,又讨论填补大臣的空缺,推选了郑三俊,刘宗周,徐石麒。刘孔昭一看自己这边势力单薄又推选阮大铖,史可法说:"先帝亲自定他为违逆案犯,不要再说了。"

    即日朝议后,任命史可法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同马士英,高弘图是一起任用的,可法仍然掌管兵部的事务,马士英仍然督军镇守凤阳,于是和京师过去一样又制定了京军制度,侍卫部队和锦衣卫各军都列入军队进行操练,锦衣卫东西两司房,以及南北两都的抚司官,不再全部设立,以防止告密,安定人心。

    五月十五,朱由崧即皇帝位于南京紫禁城武英殿,以次年为弘光元年,帝即位次日,史可法因诸臣争权,原本打算回松江府未能成行,只得留下来调节矛盾。

    ......

    崇祯十七年五月初三,吴三桂亲为前驱,引多尔衮入京师......

    五月十八,大顺皇帝李自成兵分两路。自领左路军准备退往长安,右路军由李岩统帅退往荆襄......

    五月二十三,大同镇都司指挥使全大冲,榆林镇指挥使孙德望,宁夏镇指挥使冯劲松,固原镇指挥使聂斌联合昭告天下,崇祯皇帝并未罹难,四镇边军组护国军三十万精锐勤王,誓与李逆,东虏血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整个天下,乱成了一锅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