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仙书
字体: 16 + -

第九十四章 五百年前的悟道

    明正德年间,贵州修文龙场。

    这是一个宿命的夜晚,这是一个传奇开始的地方。

    黑暗,早就笼罩寂静山谷,除却破烂房舍和荒芜的穷山峻岭外,山谷中还有一具石椁。

    石椁里盘坐着一个中年人,面庞削瘦,双目沉思。

    想起自己已三十有七,可如今仍一事无成、整日空想的自己,一直以来支撑他的信念终于崩溃。

    时过境迁,风华早已不在,曾经的辉煌、光荣、夸耀和羡慕,都已随岁月而去。

    这世界上最让人痛苦和绝望的折磨方法,无疑于先赐予,然后再一一拿走,让你变成最初那个模样。

    十几年来,唯一支撑着他的,只有一个成圣之愿。可在残酷的现实里,多年的努力都如井中捞月,除了花白的头发,他什么也没有得到。

    “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他苦苦思索。

    “矢志不移,追寻圣贤,我错了吗?”

    “仗义执言,挺身而出,我错了吗?”

    “不!”

    “我没有错!我相信,我所做的一切都没有错!”

    “可是,为何上天要夺走我的荣华,羞辱我的尊严,使我至此山穷水尽之地步?”

    “既然你决意夺去我的一切,当时为何又给予我所有?”

    中年人闭上双目,叹气摇头。

    忽然,一个声音在他耳畔响起:

    “之所以夺走你的一切,只因为,我要给你更多。”

    “给你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只为让你知晓世间百态。”

    “使你困窘潦倒、身处绝境,只为让你通明人情冷暖。”

    “只有夺走你所拥有的一切,你才能摆脱人世间之一切浮躁与诱惑,经受千锤百炼,心如止水,透悟天地。”

    “因为我即将给你的并非富甲一方的财富,也不是能号令天下的权势。”

    “它是这世间最珍贵最神秘的宝物——终极的智慧。它能你通晓这世间一切奥秘,”

    这声音仿如一阵惊雷,中年人蓦然睁开双眼,双目在这漆黑夜里闪过着智慧之光。

    这么多年以来,他在痛苦中挣扎着,一切都已失去,追寻的“理”却依然不见踪影。

    朝堂上没有,花园里没有,名山大川里没有,南京没有,京城没有,杭州没有,贵州也没有!

    突然,中年人扬起头,喃喃自语:

    “存天理,去人欲!存天理,去人欲!......”

    “天理,人欲。天理,人欲。......”

    “理...欲...,理...欲...,......”

    “吃喝拉撒睡都是欲,欲在心中。那理呢?理在何处?理在何处?”

    自语罢,中年人陷入了极度的焦虑与狂躁,在这片荒凉的山谷中,在这个死一般宁静的夜晚,外表平静的他,内心却正在地狱的烈火中煎熬。

    他知道,他所要寻找的答案就在眼前!这个答案近在眼前,只有一层窗户纸的距离,只要捅破它,答案就能呈现眼前。

    只差一步!只差一步而已!

    可是,有时候一步之差,却是千里之远。

    中年人不断沉思,脑海中不断闪现着过往种种。

    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到蹒跚行步、呀呀学语;他见过的每一个人,熟悉的、陌生的;作过的每一首诗,读过的每一本书,写过的每一个字,做过的每一件事......

    它们统统涌入脑海,在他脑中盘旋、盘旋,久久不散......

    时间一点点过去,夜幕终于在旭日照耀下被驱散。

    忽然,一声大笑破空而出,打碎了夜间山谷的宁静,声震寰宇,久久不绝。

    中年跳出石椁,仰头看着东方旭日,灿烂的阳光照耀其身,他仿佛披上了圣光,璀璨无比。

    在痛苦的道路上徘徊了二十年,终于在他人生最为痛苦的一瞬获知了秘密的答案。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只此一瞬,便是永恒。

    “历经千辛万苦,虚度二十年光阴,寻遍天涯海角,却始终找不到那个神秘的答案。”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

    “原来,答案一直就在我的身边,如此明了、如此简单,它从未离开过我,只是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我的醒悟。”

    “原来,我所要追求的答案就在我自己心中。”

    “我竟如此的愚钝啊,天地圣贤之道并非存于万物,也无须存于万物,天人本是一体,何时可分?又何必分?”

    “随心而动,随意而行,万法自然,便是圣人之道!”

    “存天理,去人欲?”

    “不!都错了,都错了!”

    “天理就是人欲。”

    这一瞬,是载入史册的一瞬。

    在史书上,几乎所有都用了相同的词语来描述这一瞬——“顿悟”。

    从此,中华文明史上一门伟大的哲学,心学就此诞生。

    它在这个幽静的夜晚,诞生于僻静而不为人知的山谷。

    它虽悄无声息,但它的光芒终将照耀整个世界,它的智慧将成为无数人前进的灯塔。

    至此之后,无数后来人追寻他的脚步,心向往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余姚人,公元一四七二年生人。

    王守仁成功了,历史最终承认了他,他的名字将超越所有的帝王,与孔子、孟子、朱子并列,永垂不朽,成为华夏又一位圣人。

    (在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本章改自《明朝那些事儿》第三部宫廷妖孽之第九章部分内容,目的是再现五百年前的圣人得道那一刻。原本是打算自己写的,但脑子突然蹦出看过的此章,此书此章写得实在精彩,几乎无书能出其右,故而只好借用。看过原文的书友,若改得不好,莫见怪,没看过的书友,也请莫见怪。至于为何要在这里写这么一章,显得有些出戏,不过,龙场是主角的一个重要地方,是剧情需要,所以花了些笔墨。为了本着对王阳明在尊重,此章单独成章,不着其它。当然了,直接跳过本章也是可以的,不过对于中国到现在为止的最后一位文圣人,我还是抱着尊敬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