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何处
字体: 16 + -

三 宫中晚宴

    sun oct 05 23:34:49 cst 2014

    申时末,宫中此次来他暂歇的玉毓殿听差的小太监卓公公传话去玄殿赴宴,玉离沐浴熏香换上一套宫女带来的绯色织锦流光长袍,更衬得面色如玉,侍候的四名宫女面色含羞时不时抬眼偷觑。玉离则面色含笑,分毫不恼,更引得宫女们春心荡漾,恨不得贴到他身上去,只可惜这位新晋的状元郎凡事亲力亲为,轻易不让人挨近。在宫女们含羞带怯的目光下玉离出了殿门,一刻钟左右来到了御花园,8月锦秋,几株桂花开香气环绕,各色菊花姹紫嫣红,丝毫不逊于春色满园。行走间,忽的一阵绵长饱满的香气传来,紧接一阵珠钗玉环叮咚作响的声音传来。卓公公拂尘一甩,跪礼“良妃娘娘吉祥,玉妃娘娘吉祥,各位小主吉祥”玉离不动声色,只略微低垂下头。良妃玉妃点头受礼,笑盈盈看向玉离。“想必这位就是今年惊艳才绝的状元郎,玉离公子,真是年轻有为。”良妃语气温婉。玉离面色淡淡,抱拳揖首“娘娘谬赞,草民愧不敢当”说罢立身退步路边不再言语。良妃笑道“真真是谦逊有礼,听说才14岁,就这样懂事。既是遇见,就一同赴宴罢了”便同玉妃一道引着众位小主走在前面。玉离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虽是不曾出席过什么宴饮,因着哥哥们总怕她嫁出去以后吃亏,又加上她聪敏机警时常将朝中形势、人脉派别都细细的告诉她,父亲宠她爱她,家中商量事情也不曾避讳她,她倒也将这朝野上下的情况知道个七七八八。现下见着的两位娘娘,良妃淳于敏出自原工部侍郎淳于正家,在当今元帝还是太子爷的时候其兄淳于策就是实打实的***,元帝慕容复登基后,更是在西疆大退西奴(边境草原部落),被封为镇远大将军,出身不高,如今是元帝的左膀右臂,淳于敏更是从良嫔一跃成为四妃之一的良妃,并且诞下二皇子慕容炔,多年来恩宠无限。能在这云波诡谲的后宫活的风生水起,并且诞下皇子,这良妃也是不可小瞧。再有玉妃慕婉,出了名的婉约温和,不争不抢,是太子爷时的元帝江南巡视的时候带回来的江南和州知府慕远的嫡长女,色艺双绝,有名的江南才女,多年来不曾冒头,却也有了三皇子慕容恪。这宫中的女人,一个赛一个的厉害。但是,利用得当,也是不小的助力。只是现在自己根基未稳,一切都需要从长计议。再有元后陈琦来自老丞相陈亮府上,两朝元老,权倾朝野。当初太子为获得当时已是丞相的陈亮的全力支持娶了陈亮的嫡长女陈琦,并且元后膝下的大皇子慕容齐今年已经14了。在皇帝的默许下,挤掉了实力强大的三皇子也就是已故的闲王慕容久,登基之初为稳定朝纲又将陈琦的侄女陈思思立为宸妃。元帝登基已五年有余,陈亮手中权力日渐壮大,权倾朝野,自从闲王落马,皇帝对把持朝政的丞相也日渐不满,丞相不傻,皇帝的不满他不是不知道,只是尝过了手中的权利,怎么放得开,使得朝中隐隐形成对立的局面。四妃最后一个是德妃林雨柔,京城望族林家家主林曲白的嫡长女,林家世代书香,现年65岁的林老太傅曾是先帝和元帝两人的太傅,朝中大半的官员都是林氏一门的门生,林氏一门在京城的声望是其他权贵之门望尘莫及的。因此皇帝也对德妃颇为敬重,只可惜德妃膝下仅有四公主慕容玉六公主慕容琪。不过,德妃定是不容小觑。这天下,从没有清净的时候。

    再行走约一刻钟,跨入玄殿正殿却发现朝中大臣并皇帝皇后都已经坐好,仅有丞相陈亮的手下有一席空位,并着皇后左手下并排的两个位置是空的。两位妃子毫不慌张,二人同声告罪“臣妾来迟,请陛下责罚。”

    元帝声色洪亮“两位爱妃快入座吧”,良妃掩嘴轻笑与玉妃二人落座。仅余玉离一人立于大殿。

    “草民玉离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按理在文试第一之时就应该有个小小的品阶,只是朝廷一直未有诏命,如此看来是皇帝另有安排。不愧是先帝就中意培养的太子爷,帝王权谋之术御下。这一连串的下马威有使人及时暗示皇帝的重视,一般人都招架不住啊。

    “哈哈,新晋的状元郎如此年轻有为,丰神俊朗。来人呐,将状元郎文试的卷子带上来,给各位爱卿看看,得此人才我天凤之幸……”

    “陛下盛赞,草民愧不敢当……”就地又是一个伏拜,掩去眼中光芒。皇帝在与丞相的较量中,需要一枝枪,一枝有用的枪。现在的自己就是皇帝相中的那枝枪。要是自己表现出的价值不够,那么很快自己就会死无葬身之地来平息皇帝的怒气……就像父亲一样。而此次文试的文章其实是将《谏太宗十思疏》稍微改动了一下,文章内容自是不必说。玉离想到当初在现代的时候,看到许多的穿越小说总是盗用古代文豪的诗文,心中可笑。只是,如今却明白,再有才能也不一定为朝廷所接受,反倒是利用这些现有的资源才能更快的站住脚跟。

    “恭喜皇兄又得此人才,我天凤皇朝必将永世昌盛!”襄王慕容连是先帝九子,没有什么大的才能,索性也认得清形势,不争不抢,只管好吃好喝的不时奉承上皇帝两句,皇帝也乐得落个贤名。朝中大臣纷纷跪倒“我天凤皇朝永世昌盛……”。

    “皇上英明,既然玉状元有此大才,可堪大任。不如就将玉状元留在京中,为皇上解忧。”皇帝是个好大喜功的,因此新任的御史大夫方威之前就在父亲的手下做事,及其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如今只40岁就爬上了御史大夫的职位。方威生的面白发乌,精神奕奕,满目精光。看他如今的得势,穆家的事,未必有他的手笔,但见死不救还是有的。他猜中了皇帝的心思,不着痕迹的为皇帝递上了梯子。

    “方爱卿所言甚是,朕属意把玉状元放到参知政事的之位上历练历练,毕竟还太年轻。众位爱卿,如何啊”元帝甚是高兴,但语出惊人。朝中虽不满皇帝这样高看一个初出茅庐毫无背景的小子,但也不愿意违背元帝的意愿当这个出头鸟。

    殿上顿是气氛有些凝滞,丞相却立即附和“皇上英明!恭喜玉参知,皇上体恤老臣,玉参知年轻有为定能为老臣省下许多心思”,一副欣慰模样。大臣们都是人精,均回过神来附和。元后与后宫妃嫔也齐齐恭贺“恭祝皇上喜得良臣”,后宫不得干政,这在天凤是十分严格的,因此诸位嫔妃包括皇后不管出于什么样的考虑,都只能顺从。元帝微一眯眼,随后大手一挥,“玉爱卿到丞相旁边坐吧”说罢,一摆手,数名同意粉色宫女服饰的宫娥们摆上菜肴,殿中心的舞女翩然起舞。一切井然有序。

    座位上的玉离垂眸,皇帝开席后一副只专注于菜肴的样子。心中却不停的翻转。丞相与皇帝的较量,虽说朝中大臣心知肚明,倒是一则撕开脸皮双方都不落好,二则丞相滑的跟泥鳅一样,明明心中不满,却能第一时间摆好姿态。参知政事虽说品级不是很高,但位置特殊,可以越级面见皇帝,虽说是在丞相手底下,但是事实上不受丞相的管制,而且用于参政决策的权利,只相当于在他身边放了一个眼线,如鲠在喉。况且今晚就为一个小小的新科状元就如此的大动干戈,更是让丞相吃瘪。

    一场宴会就在歌舞升平中结束。元帝新赐的玉府就在原来的穆府旁边,一墙之隔,正在清扫。玉离躺在偏殿的大床上,恍惚的想起原来穆府旁的好像是一户姓袁的官员,后来由于贪墨罪被逐出京城放到边远的西疆去了。

    ―――――――――――分割线―――――――――――――

    丞相府书房。

    “爹,元帝怕是要对付咱们了。咱们的早作打算,不能太被动。”陈亮的第二子陈晔素来聪敏机警,与陈亮一条心。

    “如今还不可轻举妄动,元帝这是在向我示威。但是有些事情,也该做准备了。晔儿,你要小心行事。其他的不用担心。”仿佛下定某种决心,陈亮整个人月份的有气势,一点也不像年近60的老人。

    “哎呀,爹,你怕什么。您都两朝元老了,当初还是您扶持的元帝,对付您他就不怕天下人说他,再说,咱们丞相府是吃素的吗?”陈应拔高音量,肥胖的身体挤在檀木椅子上,一脸得志便猖狂的样子。

    “你……你……叫你多读点书你不肯,脑子里装的都什么,整日里喝酒闹事……你……”陈亮显然有些激动,指着陈应手指都颤抖着。

    “我又没有说错,干什么老是说我,你怎么不说二弟。将来要继承家业的是我,我才是嫡子。”指着陈晔“他可是庶子,爹,你可太偏心了”陈应愤愤不平。陈晔趁机抚了抚陈亮的后背“爹,别生气”,一边对着陈应“大哥你少说两句,爹也是为你好。”

    “哼,少假好心。”甩门而去。陈亮扶额坐在书桌前,挥退了陈晔。几乎在陈晔关上门的一霎那,一道黑影出现在书桌前。

    “再加派几个人看着应儿,另外,皇帝那边有没有新的消息?”

    一个暗哑低沉的声音响起“皇帝曾在昨夜秘密宣召了淳于策密谈两个时辰,但没能知道谈了什么。随后淳于策去了林府、襄王府、李府。另有皇后娘娘命人传信,陛下半年来很少召人侍寝。”话音落,如同影子一样隐入暗处。

    林府清高,襄王不用说,李府的李斯是守城军领黄华的手下,是他的人。皇帝是在摆迷魂阵。他到底想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