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青同志穿越时空
字体: 16 + -

相关人物

初唐才子数王勃

王勃王子安是初唐四杰之首(大家都知道吧),据说六岁就能写文章,九岁那一年,读到了大儒颜师古注解的《汉书》,认为书中有许多错误,就作了一篇《汉书指瑕》来纠正它。后来王勃给刘祥道写了一封信,毛遂自荐,信中展示了他雄姿英发的少年气质。刘祥道读了后,很是赏识,就上表朝廷。高宗皇帝召见了王勃,金殿对策,王勃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十四岁就被皇上封为朝散郎,怎么说也是个天才。

后来皇子沛王李贤听说了,就把王勃请到自己的府中,担任专门的著作工作,修撰《平台秘略》一书。

此时王勃chun风得意,顺风满帆了,但是他政治觉悟不行,那时候皇家流行斗鸡,皇子之间经常玩这个,一ri沛王和英王斗鸡,王勃年轻气盛写了个《戏为檄英王鸡文》的文章。结果,唐高宗见了却大怒,这很有可能是因为唐高宗李治想起来他们兄弟间争斗的事情,文章触了皇上的**神经,王勃能有好下场?就给罢官了,以后王勃也没再在官场上有什么机会,一代天才的仕途就这么毁了。

罢官的王勃就去游历天下,作了不少怀才不遇的文章。

后来途径洪州,就是今天的南昌,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在滕王阁参加阎都督举办的宴会时,其实王勃只是路过而已,恰好有人介绍他做个陪席的罢了。人家阎都督早就安排好了,让他的女婿事先准备好了文章,到时候显能露脸。就好像有些有奖活动一样,大奖早就内定下了。但当假意让到王勃这愣小子面前时,王勃还真老实不客气地见竿就上,见树就爬,提笔就写了起来。王勃这人十足是“领导夹菜他转桌”的那类人。要说人家唐朝当时风气还是比较好的,就算放在现在,假如也有这样的情况时,必有几个阎领导的心腹将王勃喝叱几句,说些什么“你一介小生,怎么这样狂放大胆,一点不知道谦恭之礼”之类的话,将王勃写文章的权利剥夺了,然后再让阎都督的女婿顺利地表现自己。另外人家老阎也比较有涵养,虽然当时也一脸的不高兴,拂着袖子退了席,但却令人打听了王勃所写的内容报知自己,而且当听到王勃写出了“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sè”这样的好句子的时候,居然不弃前嫌,转怒为喜,大为夸奖。说来人家老阎的鉴赏能力也很高呀,这两句是果然是后世公认的名句。

后来又出了件王勃擅杀自己窝藏的一个罪犯的事情,当然也有人说此事是别人陷害王勃,不管怎么说王勃在当地(虢州)的官场上由于恃才傲物得罪了很多人,这事出了以后,帮他的没有,落井下石的可能倒不少,因此王勃就倒了大霉被下狱,还差点被判成死罪,好在后来遇赦才保全了xing命。但被革职为民,终身不得再做官。连他的父亲也受到牵连,被贬到交趾(越南)去做县令。

我总觉得他遇到的这两个郁闷的事情,一定是因为有人妒嫉他的才华陷害他,要不怎么高宗就看到那篇开玩笑的文章,王勃又怎么会杀人。

他到交趾(越南)去看望父亲,结果乘船时遇到风浪,落水而死(一说落水受惊而死),年仅27岁。这是公元风仪元年的事,也就是本故事发生一年半以后的事。

少年才俊,风流倜傥,只是天妒英才……

扬州令李思训是皇戚,史称李大将军,青绿山水最为有名,开一代先河,他儿子画画的造诣也很高。

张旭、杨嗣、卢照临、骆宾王就不用说了,配角路人。

(随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