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续神话缘
字体: 16 + -

163 鲁肃初现 孙刘联手

    mon jun 15 00:10:39 cst 2015

    “小川,我· ·····,”曹无双弱弱地想说什么。

    “别这样叫我!”易小川大声吼道,“我跟你有这么亲密吗?我们只是认识,我们连朋友都不是!你别再这里自作多情好不好?!!”

    见易小川如此“讨厌”自己,曹无双内心当即变得天寒地冻,只觉得自己内心的世界在那一瞬间彻底坍塌了。

    “我自作多情,我自作多情······,”曹无双双目无神,一边喃喃自语,一边不自主的向后退着。

    见曹无双被自己刺激成这这样,易小川心里当然十分的难受,此刻,他也想去安慰曹无双一番。可是他知道,自己不能这样做。既然已经错了,那就让自己错下去吧。现在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站在这里继续扮演一个冷酷无情的人。

    曹无双只觉得一瞬间失去了所有的支柱,觉得天昏地暗,就在自己快要因为脚步不稳而跌倒的时候,丫鬟秋红赶紧赶了过来一把扶住了曹无双。

    “小姐!”秋红心疼的喊着。

    看着此刻已经有点精神失常的曹无双,秋红顿时义愤填膺,心中充满了怒火。

    “易小川!”秋红一脸怒容的看着易小川,“你还是不是人?我家小姐为了你都变成什么样了,难道你没看见吗?你居然还说出这样的话,你的心是石头做的吗?”

    “秋红,你来了正好。”易小川冷冷地看着秋红,“把你家小姐带回去,让她以后别来找我了,我讨厌见到你们。”

    说到这里,易小川看了曹无双一眼,随即狠心地转身离去。

    见易小川走了,曹无双伸手试图要抓住他,但是根本抓不住。

    “小川!小川!”

    曹无双一边喊着一边向易小川追去。

    “小姐!”秋红赶紧拽住了曹无双,“他都对你这样了,你为什么还不生气、还要想着她呢?你睁眼看清楚,易小川就是一个混蛋,他根本不值得你爱!”

    但是,曹无双并没有理会秋红,而是继续向前追赶着。

    “小川!!”

    谁料曹无双还没有追出几步,就因为情绪过于激动而一阵晕眩,随即便软软得倒在了地上。

    “小姐!!”见曹无双晕过去了,秋红赶紧蹲了下来,将曹无双扶着坐了起来。

    “小姐!小姐!”秋红焦急的喊着,“你怎么了?你快醒醒啊!”

    听见秋红这样喊,易小川只是顿了顿,但是却没有回头看一眼,继续向密林深处走去。

    “对不起,原谅我。”易小川在心里说道,“爱上我,只能给你带来痛苦,其他的,什么都没有。”

    此刻,我想,郑中基的这首《答应不爱你》,应该是最好的背景音乐吧。

    

    结束了这苦情的一段,让我们来看看刘备这边。

    话说张飞带兵离开当阳桥追上刘备之后,是一脸的得意与兴奋。

    “大哥,曹孟德退军了。”张飞邀功道。

    “哦——?”刘备听后露出一丝疑惑之色,“何以见得啊?”

    “哈哈哈,”张飞笑道,“我令军士们在当阳桥后激起漫天尘土,那曹孟德以为桥后有伏兵,便不敢进军了。我单骑立于桥上,发出三声雷霆之吼,哈哈哈,把他们吓得是屁滚尿流啊!”

    “好啊!”一旁的诸葛亮听了不禁夸赞道,“猛将军也变得有勇有智了。今日起,在下刮目相看。”

    “那是!”见军师诸葛亮都夸赞自己了,张飞更是得意了,接着说道,“那曹孟德退军后,我令军士拆断桥板,前来追赶兄长了。”

    “什么?”听张飞这么一说,诸葛亮当即一惊,急忙问道,“你断桥了,?”

    “是啊,”张飞还一脸的高兴呢,看见诸葛亮一脸的沮丧吗,不解的问道。

    “那曹孟德都退军了,不断如何?”

    “曹孟德生性多疑,他看见桥后尘土飞扬,才会怀疑桥后有伏兵。他若再派放哨骑兵回来,发现桥断了,他立刻醒过来了。桥后不是伏兵,而是疑兵。张将军啊,你不断桥还能吓住他,断了桥却把他给引回来了。”

    听着诸葛亮这一番鞭辟入里的分析,张飞也瞬间醒悟了,脸色当即耷拉下来了。

    “是啊,”张飞喃喃的说道。

    “翼德啊,”诸葛亮看着张飞,“我又要对你刮目相看了。”

    “哎——,”张飞听后很不屑地说道,“就算曹孟德追回来了又如何,俺都把桥给断了,曹军如何过得来啊?”

    诸葛亮听后摇摇头,“曹孟德上万铁骑,能填江过河,何况区区一座断桥啊!”

    “这,这,这······,”一时间,张飞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算了,”一旁的刘备说道,“事已至此,不必再说了,赶快赶路吧。”

    众人听此,也就没有多说什么,而是随着刘备一起往前方奔去。

    半个时辰后。

    众人骑马赶到江津渡口,渡口前空无一人。

    看到这种情况,所有人心里都是一阵失落甚至些许绝望。

    诸葛亮见了也是大惊,“我早就派云长前往江夏了,让刘琦引兵前来江津渡接应,为何还不来啊?人算不如天算哪!”

    张飞听此,一脸的怨恨,“当初在许田围猎的时候,大哥若容我杀了曹孟德,怎么会有今天哪!”

    “三弟,不必愧恨,”刘备悲壮地说道,“我天命已尽,死有何憾!”

    “我们要是落到曹孟德手里,他会把我们怎么样呢?”诸葛亮忧虑的说道。

    众人由诸葛亮这一问想去,都感到一片黑暗。

    这时,谋士简雍说道。

    “曹孟德会赏金赐银,劝降主公,就会当年对关羽那样?”

    听这口气,像是肯定,但更多的则是担心。

    “不会的,”诸葛亮摇了摇头,“曹孟德若是抓了主公,天底下从此便没有他的对手,他会把我们一并斩首的。”

    “驾!”刘备听此,立刻调转马头,抽出腰间的双股剑,高声喊道,“众位兄弟,随我接战,战至最后一刻,自刎归天!”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赵云高举着长枪大声喊道。

    “不求同生,但求同死!”

    众将士一齐高喊,随即调转马头,面对后方,准备随时迎战曹孟德的大军。

    看到这种情况,诸葛亮忽然有种很悲凉的感觉。就在这时,他忽然听到了江上有人呐喊的声音。

    诸葛亮转头一看,是又惊又喜,只见江面上出现数不清的大型战船,正向这边驶来。

    “刘皇叔!我们来了!刘皇叔!”船上的将士高声喊着,为首一人,正是公子刘琦。

    “主公,你快看!”诸葛亮连忙说道,“刘琦公子来接我们了。”

    刘备等人转身一看,果不其然,确是刘琦的江夏战船。

    看到刘琦带人前来,众将士顿时欢呼雀跃,不为别的,他们有救了!

    就在刘备等人全部乘船离去的时候,曹孟德带着人马正好赶到江津渡口。

    隔着大约有五百米的距离,马上的曹孟德和立于船头的刘备四目相对,彼此心里面想什么,想必都是心照不宣吧。

    看着离去的曹孟德,所有的将领都是又气又恨,差一点就能就能够灭掉刘备了,可是却在他最关键的时刻逃掉了。

    直到刘备消失不见,曹孟德才调转马头,淡淡的说了句。

    “好了,都回去吧。”

    随即,曹孟德打马离去。众人都明白此刻曹孟德的心情,所以也没有多说什么,跟着曹孟德回去了。

    翌日。

    荆州曹孟德驻军处。

    “丞相有令,召各部文武上堂听政。”一甲士大声喊道。

    随即,此次随行的所有文武官员全部走入堂内,听曹孟德的指令。

    “拜见丞相。”众人躬身参拜道。

    曹孟德将袖子抖了抖,“都免礼吧。”

    “谢丞相。”

    曹孟德看着众人,郑重地说道。

    “刘备,已经逃往江夏,与刘琦兵合一处,坚守孤城。些许残敌,不足为虑。可虑者,是刘备与孙权联手,共同抵抗朝廷大军。本相思考再三,决定休整五个月,待春暖花开,河溪化冻。即挥师百万,一举跨越长江天堑,聚歼孙刘。”

    “遵命!”众人齐声答道。

    “此役,当是我一统天下的最后一战,也是成就千秋霸业、万载留名的一战。而且,也是胜券在握的一战。但是,”说到这里,曹孟德话锋一转,“即便如此,你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诸位还记得江津渡吗?刘备已经是我们的掌中物,盘中餐了,可是在最后一刻,煮熟的鸭子,飞走了。可恨哪!因此,此役,诸位一定要厉兵秣马,一定要将孙刘全歼,万不可让江津渡之事重演!”

    “是,臣等明白!”众人一起答道。

    “蔡瑁!”曹孟德喊道。

    “末将在!”蔡瑁站了出来。

    “我给你五个月的时间,在洞庭湖操练四十万水军,打造八千艘战船。五月十日,我令你率全部的水军战船,出鄱阳湖,开赴赤壁江畔。”

    “遵命!”说着,蔡瑁退下了。

    “荀彧!”曹孟德喊道。

    “在!”荀彧站了出来。

    “笔墨伺候,我要给孙权下一道诏书。”曹孟德说道。

    这一旁就有桌案,荀彧立刻坐了下来,等候曹孟德的口述。

    “孤承皇命,奉天伐罪。旌旗所向,刘琮束手。荆襄九郡,望风来归。今统雄兵百万,战将千员,欲与足下会狩于江东,共擒拿刘备,永结盟好。盼足下顺天揖首,以免自误。”

    荀彧按照曹孟德的口述,一字不落地全部写了下来。

    “好了,丞相。”荀彧说道。

    “嗯,”曹孟德点了点头,“吩咐下去,将此战表抄写三千份,置于竹筒沿江飘下。我要让江东的文武百姓全部看到这份战表,我要让他们不寒而栗、心惊胆战、魂飞魄散。”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正是曹孟德所擅长的。

    “好了,今日的事宜就说到这里,”曹孟德挥了挥手,“都退下吧。”

    但是,听到曹孟德这句话之后,众人却没有像往常那样来一个“臣等告退”之类的说完之后便退下,而是依然站在原地,似乎有什么大事要禀报。

    看到众人如此反常的表现,曹孟德皱了皱眉,当即问道。

    “怎么?你们还有什么事要上奏吗?”

    说话间,大将曹洪站了出来,抱拳高声说道。

    “禀丞相,末将斗胆请丞相下一道通缉令,全天下缉杀易小川。”

    曹洪突然来了这么一句,曹孟德还没有回过味来,大将曹仁也站了出来。

    “臣附议。”

    “臣附议。”张辽站了出来。

    “臣附议。”李典、乐进等将领全部站了出来表示同意。

    看见众人如此表现,曹孟德似乎明白了什么。所有的武将都站出来请求自己杀易小川,而左边的文官却一人未动,很明显,这是他们商量好的。

    “嘿嘿,”曹孟德干笑了两声,看着众人,“你们这是提前商量好的吧?”

    曹洪等人听曹孟德这么说,都没有什么表示,而是低下了头。

    曹孟德见他们不说话,随即将目光转向了荀彧。

    “荀彧,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荀彧看了看众武将,随后站了出来。

    “回丞相,微臣的意思,就是诸位将军的意思。”

    这意思很明显,荀彧也支持杀易小川。

    听荀彧这么一说,曹孟德当即赶到很意外。原因有二,一是刚才全是武将一边倒的要杀易小川,曹孟德以为这些文官之所以没有一起,是他们的意见和武将相左。二,荀彧是最了解曹孟德的心理的人,他应该知道自己不想杀易小川。所以曹孟德才会点名问荀彧的看法,其实就是想让荀彧劝自己不杀易小川,好给自己一个台阶以此来反驳那些武将。

    可是,曹孟德没有想到的是,荀彧居然也会支持击杀易小川。

    不过,事已至此,曹孟德也没有办法,只能问道。

    “说说你的理由。”

    “丞相,易小川此人的本事,我们大家有目共睹。”荀彧说道,“现在天下间都在流传这样一句话:得易小川者得天下。丞相,您现在兵精粮足,剿灭孙刘一统天下指日可待。可是,易小川此人却三番五次和丞相您作对。微臣觉得,易小川此人身上有三点必杀之处。一,依仗本事,多次兴风作浪。闹许昌,闯相府,抗我军,不可一世;二,结交丞相仇敌,救刘备,助孙权,资助敌军;三,建立,越俎代庖,无视朝廷威严,多次杀害朝廷官员。霍乱天下,助长不正之风。丞相,有此三点,易小川不得不杀。不杀,不足以正威严,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告慰军心!”

    说到最后,荀彧双膝跪倒在地,俯首请求丞相。

    众人见此,在场的所有文武官员全部像荀彧那样跪倒在地。

    “臣等附议,请丞相诛杀易小川,为天下除害!”

    我勒个去!看到这种情形,别说曹孟德了,就连我都不得不感慨了:听他们这么一说,易小川那是必死无疑啊!

    说实话,此刻的情形,真是曹孟德意想不到的。其实,更准确地说,曹孟德不是意想不到,而是没想到他们会搞得这么大!

    如果亲爱的读者你记性够好的话,应该也记得曾经也有人劝说曹孟德要杀易小川,可是都被曹孟德轻易地挡回去了。不过今天这次就没有这么容易搪塞了,原因很简单:人多力量大啊!

    你想啊,此刻,在场的所有文武官员都出奇的一致要求要杀易小川。虽然并不是朝廷上下所有的文武官员一齐要求,但是眼前的这些几十位文武官员却极具代表性。荀彧、程昱、曹仁、曹洪、张辽、许褚等等这些可都是自己的亲信和心腹,他们出奇的一心要杀易小川,曹孟德还能怎么样呢?

    此刻,曹孟德明白,这就是人心所向啊!看来,自己这次是怎么也保不住易小川了。

    曹孟德叹了一口气,随后站了起来,来到众人中间。

    “看来,你们是一定要易小川死了?”

    “丞相,”大将曹仁说道,“我们都知道丞相您爱才,易小川也的确是一个人才。可是丞相您也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丞相对易小川一忍再忍,而他却不知好歹,屡次三番对丞相大不敬,昨天居然还持剑在战场上要挟丞相。丞相,对于这样的人,根本毫无可用之价值和意义啊!”

    “是啊,丞相,”张辽接着说道,“既然易小川不肯为丞相效力,而且还公然与丞相为敌,那丞相为何还要留着易小川呢?”

    见众人如此催着自己要杀易小川,曹孟德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此事容后再议,退堂。”说着,曹孟德转身欲走。

    “丞相!”

    众人在原地转过身来继续跪着,头全都伏在地上以示自己的决心。

    “还请丞相尽快定夺,击杀易小川!”众人齐声说道。

    直到这个时候,曹孟德才意识到,今天的这一切,应该都是荀彧、曹仁他们事先商量好的。

    “你们是要逼我?”曹孟德看着众人说道。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臣等都是为丞相考虑。”众人再一次异口同声说道。

    我去!台词都这么一致,一看就知道是事先排练好的。

    见众人如此,曹孟德也知道此刻如果自己再不放下态度的话,恐怕也是寒了众人的心。毕竟,他们这样做确实是为自己好。为了一个希望渺茫的易小川而伤了这么多忠心之士的心,曹孟德能做出来吗?

    “你们放心,易小川,他很快就会自己找上门来的。”曹孟德说道,“到时候,只要你们能抓住他,任由你们处置。”

    说罢,曹孟德快步离去了,只留下跪在地上揣摩曹孟德语意的众人。

    当天晚上。

    司马懿府邸。

    庭院中,曹孟德和司马懿正在商议近来的事宜。

    “丞相,微臣听说,今天在大堂上荀彧大人和曹仁将军带领文武官员一起逼迫丞相了?”司马懿小心翼翼地问道。

    “不错,”曹孟德点了点头,“他们逼着我要我下一道通缉令,全天下缉杀易小川。”

    “丞相您是什么态度呢?”司马懿看着曹孟德问道,“杀,还是不杀呢?”

    “我现在还能怎么做呢?”曹孟德无奈地问道,“众人齐心,其利断金。以前我总想着,要是能得到易小川就好了,现在看来,就算得到了,他也不能为我所用了。”

    “丞相是觉得,即使得到了易小川,但是如今这么多人讨厌他甚至要杀之而后快,丞相怕触犯众怒?”司马懿猜测道。

    “不错,”曹孟德点点,随扈叹了一口气,“其实,我也想通了,易小川是不可能为我所用的。我和他之间有太多的恩怨,就算我抓了他,他也不可能心甘情愿为我效力。”

    “所以,丞相现在动了对易小川的杀心?”司马懿问道。

    曹孟德没有直接回答司马懿这个问题。

    “杀不杀的了他,还要看能不能抓得到他。”

    司马懿听后微微一笑,“如果按照在下之前和丞相您定下的计划,易小川十有**逃不脱。所以丞相现在可以思考,抓到易小川之后,是杀还是留这个问题了。”

    曹孟德看着浩瀚的星空,叹了一口气,面色凝重,没有说什么了。

    让我们将镜头一转,来看看刘备这边。

    刘备现在在哪里,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此刻的刘备,带着自己的一万多残兵,和刘琦在江夏的一万多驻军兵合一处,坚守江夏这一座孤城。

    有人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一点疑问:既然刘备和刘琦合在一起也不过三万多人,那曹孟德干嘛不一鼓作气攻打江夏城,把刘备他们一锅端了呢?

    这个问题,和荆州江夏以及赤壁的地理位置有关。

    在三国时期的江夏,是在长江以南的,大家要是有兴趣可以调出那时的地图看一下。赤壁之战时,孙刘联军驻兵于夏口,曹操驻兵于乌林。两地间仅格一条江。而赤壁之战就是在刘琦的地盘上打的。江夏是个郡,大概有湖北省那么大。夏口是个县城,就是现在的武汉等地,当时孙刘是在在长江以南的。所以,曹操无论是进攻江夏还是赤壁都无所谓,结果是一样的,在水路是无法大规模偷袭的,届时真要是取道江夏,那孙刘联军该怎么打还怎么打,不会影响整体战略部署。

    看到这里,聪明的读者你也许会明白了吧。因为曹孟德此次作战与众不同,曹孟德之前几乎所有的战争都是在陆地上进行的,部队行动起来灵活性是相当的强,可是在水上打仗就不一样了。

    首先,船的速度肯定比不上马,不管是逆风还是顺风。故而在江上作战,双方老远就能看见对方了,不可能用奇袭或者偷袭。

    其次,曹孟德这次主要的目标其实是江东。之前曹孟德也说了,刘备等人些许残敌不足为虑,他担心的正是江夏和江东联手,如此一来,曹孟德就被牵制了。

    曹孟德、刘备、孙权等人都知道,现在的江夏和江东就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曹孟德如果想打江东,那么就必须取江夏的水道。那么显而易见,孙权肯定不希望刘琦这么一道屏障被曹孟德所破。故而,孙刘联盟,势在必行。

    这也就是曹孟德为何不趁机攻打江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打江夏其实就是打江东,孙权一定会帮忙。

    至于其他的重要的原因,请大家往下看。

    此刻,在江夏刘琦的府邸内,刘备正看着那墙上所挂之地图,一脸的忧愁。

    而刘琦,则站于一旁。

    见诸葛亮手持羽扇进来了,刘琦冲诸葛亮抱了抱拳,“军师。”

    从这个称呼足以见两点:一,刘琦极为尊重诸葛亮;二,他把刘备一行人当成自己人了。

    “如今曹孟德声势滔天,早晚必会向江夏用兵。”诸葛亮分析目前的形势,“他现在没来,只是不继,战船不足。待他他一切准备完毕,江夏断然不是其敌。”

    听诸葛亮这么一说,刘琦当即问道,“以军师只见,我们该如何是好?”

    “不如投靠江东,与孙权联手抗曹。”诸葛亮建议道。

    听诸葛亮这么一说,一直在看地图的刘备转身缓缓说道。

    “江东文武昌盛,英雄人物极多,岂能看上我等?”

    诸葛亮皱了皱眉,随后说道,“我看未必,曹孟德现在已经是隔江而望,金戈铁马声声在耳。此时此刻,江东少主孙权,恐怕比主公更加坐卧不安。主公已经战败,再战,只能是败上加败而已。可是孙权则完全不同,他除了胜败之外,还有生死之险。明摆着,曹孟德必然会跨江而过,夺他基业。唯有孙刘联手抗曹,方能有一线生机。”

    就这这时,一甲士快步走上来。

    “禀将军,江东有使者前来,为先主公刘表吊丧。”

    “江东使者,为我父亲吊丧?”刘琦听后立刻感到很奇怪。

    “怎么?有何不妥吗?”诸葛亮问道。

    “数年前,孙权的父亲孙坚,被我荆州将士乱箭射死,江东与我荆州有杀父之仇啊!这些年来,我们两家只有刀兵相见,从未互通过喜丧啊!”刘琦说道。

    诸葛亮听此略微思索一下,随后笑了笑,转身看着刘备。

    “明白了。主公,很明显,江东使者是冲着你来的。”

    “何以见得?”刘备当即问道。

    “明摆着,江东使者以吊丧为名,前来向主公打探曹军军情,我们不是刚与曹孟德激战过吗?”诸葛亮分析道。

    刘琦听后点了点头。

    说到这里,诸葛亮忽然觉得前途又是一片光明。

    “时机已到,大事可期。我愿借一叶小舟,随此人过江。凭我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孙权和我们一起联手抗曹。在万里长江间,激起一场空前绝后的南北大战。如孙权胜,主公可趁势取荆州;如曹孟德胜,主公可趁势取江东,成千秋霸业。”

    看着慷慨激昂的诸葛亮,刘备郑重地问道。

    “孔明啊,都这个时候了,你还想着千秋霸业。”

    “主公啊,常言道,绝处逢生。所有的千秋霸业,都是在山穷水尽时开始的。我们已经这样了,此时此刻,除了我们头上这颗头颅,已经没能再失去的了。从今天开始,我们只会天天向好,蒸蒸日上。”

    看看人家诸葛亮的这份气度,真是让人不得不敬佩。都到了这步田地了,不但不消沉,反而还如此的积极向上,憧憬未来。

    刘备和刘琦二人听完诸葛亮这番话,原本冰冻的心也开始逐渐回暖。

    刘琦冲诸葛亮抱了抱拳,郑重地说道,“军师,佩服!”

    诸葛亮微微一笑,随即转身问向那位甲士。

    “对了,江东来使何人?”

    “他说,他是将军府参军,名为鲁肃。”那甲士答道。

    鲁肃,想必大家听到这个名字应该都不会陌生。当然了,就算你陌生也没有关系。按照老规矩,每当有新人登场的时候,我都会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更何况是鲁肃这样的重量级人物呢?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建安二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大战后,鲁肃被任命为赞军校尉。周瑜逝世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四千人,因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孙权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需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被授为横江将军,守陆口。此后鲁肃为索取荆州而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然而却无功而返。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鲁肃?”诸葛亮听此当即一脸的惊讶,急忙走上前去,“鲁子敬?”

    刘备见诸葛亮是这个表情,来到诸葛亮身后。

    诸葛亮转过身来对刘备说道,“孙权竟然派此人来探营?”

    见诸葛亮如此惊讶,刘备问道,“孔明,你识得此人?”

    “没有,”诸葛亮摇摇头,“但是此人的大名,我早就听家兄诸葛瑾说过。主公啊,在江东文武中,武将之首,非周瑜莫属;文臣之首,当属老臣张昭。除此之外的第三人,便是鲁肃了。据我兄长说,今后能够领袖群贤的,只怕还是这个鲁子敬。”

    听诸葛亮这么一说,刘备当即问道,“鲁子敬之才华,竟在你兄诸葛瑾之上吗?”

    诸葛亮微微一笑,“我兄长在江东群贤中,只能排在二十名之外。我这么说吧,周瑜是何等的倨傲啊!天下没几个人能让他瞧得上,但周瑜这辈子只推荐过一个人,那便是鲁肃。孙策去世后的第三天,鲁肃才被周瑜推荐给孙权。但是从那以后,整整一个月,孙权与鲁肃食则同席,寝则同室,朝夕不离,相待如恩师。在那些日子里,他们谈论些什么,无人知晓。只知道从此v以后,刚刚继位的少主孙权,变得焕然一新,言谈举止之间,已有了三分帝王气。”

    “江东派这等人物为使,非同小可啊!”公子刘琦说道。

    听诸葛亮这么一说,刘备当即说道,“孔明,公子,快随我出迎鲁肃。”

    “慢,主公。”诸葛亮叫住了刘备,叮嘱道,“待会儿要是鲁肃向主公问起有关曹孟德大军的情况,主公可以推脱不言。一切,交给在下身上。”

    刘备略微思索了一下,随后点了点头。

    江夏城一渡口边上的长亭里,站着一人,身长八尺,容貌俊秀,一张老实厚道的面容。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鲁肃鲁子敬。

    见刘备率诸葛亮、刘琦前来,鲁肃立刻上前抱拳躬身施礼。

    “久闻刘皇叔大名,今日幸得拜会。”

    刘备也不是不懂礼数之人,当即抱歉回礼道,“子敬远道而来,刘备有失远迎,请恕罪。”

    “岂敢,岂敢。”

    “子敬请。”

    “请!”

    一番客套之后,四人在围着亭间一石桌周围坐下。

    “刘公子,”鲁肃对着刘琦说道,“我家主公得知刘景升仙逝,痛不能眠,特派我专门前来致丧吊唁。”说着,鲁肃指了指正在从船上往下搬运的一箱箱礼品说道,“些许供物,不成敬意。”

    听到鲁肃这么一说,刘琦当即说道,“贵主公于与我荆州由杀父之仇,我父亲去世,贵主公应该高兴才对,怎么可能痛不能眠呢?再说,又为何亲自请阁下前来吊丧呢?”

    鲁肃听后淡然的说道,“因为,如果刘景升不死,曹孟德不敢犯荆州。景升一死,非但荆州沦陷了,我江东也是危在旦夕啊!所以,我家主公当然要因为刘景升的死,而痛不能眠了。”

    刘琦三人听鲁肃这么一说,惊讶之余同时也大感敬佩。没想到鲁肃没有藏着掖着,把实话都说出来了。

    “至于,派我来吊丧嘛,”鲁肃接着说道,“那是因为,我是要借吊丧之名,探一探曹军的虚实。顺便看一看,你们还有没有能力抗击曹军。”

    “了不起,”对面的诸葛亮还不掩饰自己的敬意,“一开口便是大实话。”

    看着对面这个气度非凡的美男子,鲁肃当即站了起来。

    “这位,就是诸葛亮吧?孔明兄,久仰了!”

    说着,鲁肃和诸葛亮见过礼,相互拜了拜。

    “孔明兄,风闻你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单凭一条肉舌头也能杀人。”鲁肃直言相告,“无奈在下嘴拙,在你面前,只好是句句实话。好在千言万语,也不如实话管用啊!”

    不得不佩服鲁肃这种处世方法,鲁肃在众人面前,就好像一幅空白的画一样。有这样一个经典的说法,一幅画,要如何画,才能不被挑毛病?答案是:什么都不画,只给你一张空白的画纸。因为不管一幅再好的画也会被人挑出各种各样的毛病,索性我什么都不画。什么都没有,你还能怎么挑毛病?

    而鲁肃的境界,已经达到了我刚才说的这种无画之画的境界了。

    “佩服,佩服。”见鲁肃如此坦诚,诸葛亮敬佩之余,对鲁肃的好感也是大大上升。

    毕竟,和一个老实人合作,总比和一个诸多心眼的人好相处吧。

    “岂敢,岂敢,”二人一番客套之后,便坐了下来继续说道。

    “那就恕我继续实话实说了,”说着,鲁肃转向刘备问道,“刘皇叔,请问曹孟德现在有多少兵马?其战力究竟如何呀?”

    鲁肃这么一问,刘备立刻想起了来见鲁肃之前诸葛亮对自己的叮嘱。

    “惭愧,惭愧,”刘备说道,“我兵微将寡,闻曹军而来,掉头便走,竟也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兵马。”

    听刘备这么一说,鲁肃脸色当即拉了下来。

    “刘皇叔是在欺瞒老实人吧?你和曹孟德数次正面交锋,怎么会不清楚呢?”

    “子敬啊,”一旁的诸葛亮替刘备解围道,“这都是我的错,是我让主公推脱不言的。”

    听诸葛亮这么一说,鲁肃看了看刘备,随后将目光转向了诸葛亮。

    “那孔明,我就要问你了:请问曹孟德现在有多少兵马?其战力究竟如何?”

    “取荆州之前,曹孟德就有步军二十万,马军六万,水军十八万。取荆州后,约增长三十万,共计七十余万。至于战力嘛,携大胜之师,风头正劲。”

    “敢问,曹孟德下一步,意欲何为呀?”鲁肃接着问道。

    “跨江而过,攻取江东,一统天下。”诸葛亮毫不隐晦的说道。

    听诸葛亮这么一说,鲁肃问道,“那你们接下来,又打算何去何从呢?”

    诸葛亮顿了一下,随后说道。

    “苍梧太守和我家主公有旧,万不得已之时,我们可投靠苍梧。”

    “苍梧城小兵弱,断不可久守。”鲁肃说如实道,“我江东六郡之地,天险民丰,兵精粮足。我主公又极其爱贤,你们为何不投江东、与我家主公联合抗曹呢?”

    听鲁肃这么一说,诸葛亮是心中大喜。为何?之前不是就交代了吗?诸葛亮正想着借一叶小舟去江东联合孙权,没想到,自己还没有提出来,鲁肃便主动说了。见此情形,诸葛亮更加对孙刘抗曹有了信心。毕竟,有鲁肃这么一个重量级的人物支持自己。更何况,鲁肃和江东之主孙权的关系也是非同一般。

    但是,即便如此,诸葛亮也不能表现出来。

    “子敬,你方才说什么?”诸葛亮装作很惊讶的样子。

    “孔明啊,我说什么你已经听清楚了,”鲁肃继续说道,“孔明,你我都知道,为今之计,除了孙刘联手抗曹之外,你我两家,还有别的活路吗?”

    诸葛亮听此,没有说什么,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刘备。

    刘备对鲁肃拜了拜,“子敬刚才所言,真是大旱降甘霖。刘备,大恩不言谢。”

    “刘皇叔不必客气,”鲁肃看着众人问道,“你们谁愿意陪我过江东,与我去见我家主公?”

    听鲁肃这么一问,刘备和刘琦的目光立刻停留在了诸葛亮身上。

    “我!”诸葛亮一脸的微笑,“子敬,我愿随你一起过江。”

    “好!甚好!”鲁肃说道,“事不宜迟,我们明日便渡江而去。”

    “这个,”诸葛亮顿了顿,“不急。这样吧,子敬,你现在这里暂住,待我见过一个人之后,再随你过江。”

    本来鲁肃想问诸葛亮相见的此人是谁,但是一想这是人家的私事,自己一个外人也不方便问,便作罢了。

    “好,”鲁肃说道,“不过,军情如火,还望孔明不要耽误太多时日。”

    “你放心,”诸葛亮说道,“五日之内,我必然随你过江。”

    看到这里,读者可能会有疑问,见什么人比现在促成孙刘联盟还能更重要呢?

    当然有了,因为诸葛亮所要等的这个人,不是别人,正好易小川。

    之前易小川在救赵云脱困的时候,曾将告诉过赵云,自己会去看刘备。所以,诸葛亮料定,易小川一定会来江夏。因为他知道,易小川来江夏,不仅仅是因为刘备,更多的则是在自己身上,在地下天宫身上。

    而诸葛亮,也想问问易小川的进度如何。

    话不多说,在第三天,易小川果然来到了江夏。

    为了加快剧情的发展,易小川和刘备、刘琦、关羽等人的客套我们就不多加赘述了,直接来看看关键的部分。

    江边。

    “如此说来,你是要随鲁肃渡江去江东了?”易小川了解情况之后问道。

    “是啊,”诸葛亮点点头,“现在,只有我们孙刘两家联手,才能够对抗曹孟德。”

    易小川点点头,“孔明,你此一去可要小心。江东的那班文武,可不是容易对付的。”

    诸葛亮微微一笑,“这个,我当然知道。江东已经很久没有战事了,官员百姓大都过惯了安逸的日子,曹孟德突然率领百万大军来袭,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惊慌失措。接下来,怕就是想着投降了。”

    “既然你都清楚,那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易小川说道,“希望你此行顺利。”

    “多谢大哥,”诸葛亮说道,“对了,大哥的事情进展的怎么样了呢?”

    易小川叹了一口气,随后将自己到甘露寺后所发生的一切全部告诉了诸葛亮。

    诸葛亮听后是眉头紧锁,“此龟移位,会给天下人带来灾难?”

    “你也觉得很荒唐对不对?”易小川抱怨道,“你说的祖先北岩山人都在搞什么啊?千辛万苦给我们布了这么大以一个局,他到底想干什么呀?不就是打开一个天宫门吗?这跟天下黎明苍生有什么关系啊?真是搞不懂!”

    诸葛亮低头仔细想了想,随后抬起头来,“大哥,有关系!很有关系!祖先之所以这样做,是有他的道理的。”

    “哦——?”易小川看着诸葛亮,“那你说说看,我打开天宫大门跟天下苍生有什么关系?”

    “秦皇宝藏!”诸葛亮一阵见血。

    易小川听此当即一皱眉,“秦皇宝藏?”易小川隐隐的好像明白了什么。

    “不错,”诸葛亮分析道,“大哥,你一旦打开地下天宫,秦皇宝葬也会随之现世,你想想,那会是怎样一个场景?当今天下诸侯,有谁不想得到秦皇宝藏?秦皇宝藏,富可敌国,别说诸侯了,哪怕一个小小的山贼头领,一旦得到这批财富,也会迅速成为一方诸侯的!到那时,天下岂不是更加大乱了吗?”

    听诸葛亮这么一说,易小川才终于明白北岩山人的预言和苦心。

    不过,易小川并没有因为这个而放弃自己要救玉漱的坚定信念。

    “我看未必,”易小川抱着一丝侥幸心理说道,“我只要将她从天宫里带出来之后,便立刻把天宫大门关上不就行了吗?谁也进不去啊。”

    诸葛亮摇摇头,“按照《地下天宫》里面的记载,关闭天宫大门的机关在天宫里面,只有进去才能将大门关上。换句话说,关上天宫大门的那人,一定会被困在里面。”

    易小川听此当即皱了皱眉。

    “再说了,”诸葛亮接着说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如今《地下天宫》已经落到了司马懿手里,如果他学会了官篆,那么地下天宫的秘密和破解方法,他一定会知道的。他知道了,不就等于曹孟德知道了吗?大哥,你可以相像一下,一旦曹孟德知道打开地下天宫的方法,他会怎么做?他一定会派人疯狂寻找地下天宫的!”

    其实,诸葛亮不知道的是,曹孟德已经在寻找地下天宫了。

    听诸葛亮这么一分析,易小川更加觉得事情刻不容缓了。

    “所以,我一定要在司马懿学会官篆之前,取得那个乌龟,打开地下天宫。”易小川说道。

    “不错,”诸葛亮说道,“不过,即使拿到了龟甲,也不是那么容易打开天宫大门的。后面还有几个步骤,也是很难的。”

    “对了,上次我没来及问你,”易小川是专门为这件事而来的,“得到龟甲之后,后面还需要什么步骤呢?”

    “第二步,需要两个人的鲜血。”诸葛亮说道。

    “两个人的鲜血?”

    “不错,”诸葛亮开始娓娓道来,“这两个人不是普通人,必须一个是火命,一个是水命。也就是说,这两人必须是死敌。”

    “火命?水命?死敌?”听着这些词语,易小川突然这难度好像并不亚于得到那个龟甲。“怎么这么复杂?”

    “也不是很复杂,”诸葛亮说道,“《地下天宫》里面说,我的鲜血可以帮助打开地下天宫,由此推测,那么另一个人就是司马懿。因为,我们二人是天生的死敌。只是,我不清楚的是,我们二人谁是火命,谁是水命。”

    

    “火命?水命?死敌?”听着这些词语,易小川突然这难度好像并不亚于得到那个龟甲。“怎么这么复杂?”

    “也不是很复杂,”诸葛亮说道,“《地下天宫》里面说,我的鲜血可以帮助打开地下天宫,由此推测,那么另一个人就是司马懿。因为,我们二人是天生的死敌。只是,我不清楚的是,我们二人谁是火命,谁是水命。”

    “这个很重要吗?”易小川觉得没有什么,“不是只需要你们二人的鲜血不就行了吗?既然你现在都知道了你们二人是水火之命,不需要知道你们二人谁是水命,谁是火命啊!”

    “不,这一点必须得知道,”诸葛亮郑重地说道,说着,诸葛亮将那张天宫大门上机关的图纸拿了出来,指着上面的图案对易小川说道。

    “大哥,你看,这个图案整体是一只龟甲图案,上面沿着龟甲画的又是一幅特定的图案。你注意到没有,在这图案的两边有两个方位圈,《地下天宫》里面说,水火二人需要将鲜血涂到分别涂到这两个方位圈上。左边是水命,右边是火命,不得有错。所以,我必须要知道我和司马懿的命数归属。”

    易小川听后真的觉得特别无语,你说这北岩山人都在搞什么呀?一个机关居然做的如此复杂!其实,易小川应该能想到,北岩山人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想让任何人打开地下天宫。

    “水命,火命,”易小川仔细想了想,“这个不能根据你们的生辰八字推算出来吗?”

    诸葛亮摇了摇头,“我五行缺土,跟水火无关,所以,我一时间真的想不出来我是何命数。大哥,你知识渊博,有没有什么高见?”

    易小川笑了笑,“这个我可不敢乱说,要是这火命和水命的归属跟你们的生辰有关,那我肯定算不出来。可是如果这个归属与你们的性格有关,我倒是可以猜上一猜。”

    “哦——?”听易小川这么一说,诸葛亮当即来了兴趣,“说来听听。”

    “孔明,你不是很喜欢玩火吗?”易小川分析道,“动不动就火烧这个烧那个,所以,你应该是火命吧?”

    其实,易小川之所以这样说,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易小川知道诸葛亮的一生十分喜欢用火计,比较著名的有火烧博望坡, 火烧新野,赤壁之战更是将火的威力发挥到极致。然后后来的火烧藤甲兵,最后火烧司马懿——虽然失败了。

    听易小川这么一说,诸葛亮当即皱了皱眉,很明显,他是在考虑易小川的话。

    见诸葛亮如此认真严肃,易小川笑了笑,“孔明,我只是随便说说的,你别当真啊!”

    “不不不,”诸葛亮摆了摆手,“大哥说的是有几分道理,既如此,那大哥又是怎么看司马懿呢?”

    “虽然我和司马懿没有正面交手,但是从他的行事手法上来看,此人少年老成,做事谨慎干练,”易小川接着分析道,“我感觉此人,深不可测,如一潭深水一般。不知道,这和水的特点是不是不谋而合呢?”

    诸葛亮听了易小川这一番角度新颖的分析,一时间也没有做出什么肯定的表态。虽然月小说的有几分道理,可是这也不能完全定义自己和司马懿。故而,诸葛亮还是保持保留的态度。

    “行了,我这也是随便乱说的,”易小川说道,“现在我们连龟甲都得不到,讨论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

    “大哥,你不是和江东的周瑜交情甚好吗?”诸葛亮问道,“既然如此,现在孙策已死,大哥可以找周瑜帮忙啊。”

    易小川摇了摇头,“你不知道,在孙策和周瑜之间,我更倾向找孙策帮忙。”

    “这是为何?”诸葛亮问道。

    易小川微微一笑,“因为,周瑜的脑子比孙策要好使的多。”

    诸葛亮是何其聪明,听易小川这么一说立刻就明白了是什么意思。

    “大哥是担心,如果你找周瑜帮忙,他一定会找了然大师问个明白?”诸葛亮说道。

    “不错,”易小川点头说道,“周瑜不是那种好对付过去的人,我要他帮我取那只乌龟,他一定会将事情的缘由弄个清楚。不仅如此,他十有**也会去询问了然大师。如果了然大师告诉他这只乌龟关系到江东甚至天下的安危,你觉得周瑜还能帮我吗?更何况是在当今这个非常时期。”

    诸葛亮点点头,“大哥说的不错,孙策跟周瑜相比,确实多了几份率性和傻气。如果周瑜因为这件事而从大哥口中得知了地下天宫的秘密,不知他又会怎么想呢?”

    “所以啊,不到万不得已,我是不能找周瑜帮忙的。”易小川说道

    “那大哥接下来准备怎么办呢?”诸葛亮问道,“你想出什么取得乌龟的方法了吗?”

    易小川摇摇头,“我现在还没有想出什么好办法。”

    “既然如此,大哥能否随我一起去江东呢?”诸葛亮突然问道。

    “去江东?”易小川皱了皱眉。

    “不错,”诸葛亮分析道,“一来大哥可以伺机获取龟甲,二来我想着,大哥和江东的的关系不错,要是能和我一起的话,也能帮我促成这次孙刘联盟。”

    易小川歉意得笑了笑,“孔明啊,这次可能要你失望了,我这次之所以没有取得乌龟就从江东赶回来,其实是有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去做。至于你刚才说的孙刘联盟,在我看来,单凭你一个人就行了,根本不需要我的帮忙。”

    “原来是这样,”诸葛亮点点头,“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勉强大哥了。大哥,你这次要做什么小弟不方便多问,只是希望大哥能够保重。”

    “嗯,”易小川点点头,随后叮嘱道,“孔明啊,你这次去江东,如果有办法和机会的话,希望你能帮我把那只乌龟取出来。”

    “我一定尽力而为。”诸葛亮说道。

    “那好,既如此,我们就此别过了。”易小川说道。

    “怎么?大哥要走?怎么这么急?”诸葛亮感到很意外,易小川可是刚来没多久啊,“你不在江夏多留几天吗?”

    “不了,”易小川说道,“我有急事,必须赶紧去办。孔明,你要多保重。”说着,易小川冲诸葛亮抱了抱拳,“告辞!”

    “大哥,你也要保重。”诸葛亮也冲易小川抱了抱拳。

    易小川翻身上马,看了诸葛亮一眼,随后打马离去。

    看着易小川离去的身影,不知为何,诸葛亮心里忽然觉得很堵,堵得自己喘不过气来,似乎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似的。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诸葛亮和易小川都想不到,下次他们二人再见面的时候,已经是敌人了。

    荆州城。

    曹无双住所。星苑。下午时分。

    此刻,曹无双正靠在后花园一亭子的栏杆旁,双目无神地看着天空。

    就在这时,只见贴身丫鬟带着一风度翩翩的男子走了进来。仔细一看,那不是司马懿吗?他怎么会来见曹无双呢?按说他们二人没有交集啊?

    “小姐,”来到曹无双身后,秋红喊道。

    听见秋红的声音,曹无双转了过去,看到司马懿之后,随后站了起来。

    “秋红,这位是——?”

    “回小姐,这位是司马懿公子。”秋红禀告道。

    “微臣司马懿,见过八小姐。”司马懿躬身拜道。

    曹无双也是懂礼数之人,当即欠身还礼,“原来是司马公子,我多次听父亲提起公子,说公子少年才俊,十分的有谋略。”

    司马懿笑了笑,“多谢丞相和八小姐谬赞,微臣不敢当。”

    “不知公子此行有何事?”曹无双问道,“是父亲要你来告诉我什么吗?”

    司马懿看了看秋红,随后说道,“八小姐,微臣能否单独和您谈一会儿?”

    秋红听此,当即欠身说道,“小姐,秋红先告辞了,有什么需要吩咐的小姐再叫我。”

    曹无双点了点头,秋红便下去了。

    “司马公子,请坐吧。”说着,曹无双和司马懿在亭中的石桌旁坐下了。

    “司马公子,有什么事尽管说吧。”曹无双坐下说道。

    “既如此,那微臣就直说了。”司马懿道,“八小姐,实不相瞒,关于您和易小川之间的事情,微臣也略微知道一点。”

    听司马懿这么一说,曹无双当即皱了皱眉,她不明白,和司马懿第一次见面他就跟自己说这这些是什么意思。

    “微臣长话短说,敢问八小姐,您知道易小川有自己喜欢的人了吗?”司马懿直接问道。

    曹无双点了点头。

    “那您见过这位易小川的这位意中人吗?”司马懿再问道。

    曹无双摇了摇头。

    “既如此,那小姐肯定不会知道,此刻,易小川的意中人就在丞相手里吧?”司马懿猛然说道。

    “什么?”听到这句话,曹无双当即一惊,“你说什么?她在我父亲手里?”

    司马懿点了点头。

    当天傍晚。

    秋连山。

    关于秋连山,这里我要向大家略微详细的介绍一下,希望大家认真的记住。因为,这很重要。

    秋连山,虽然是孤山一座,而且也不算太大,山高也只有四五百米的样子。但是有一点很重要,秋连山背面靠近长江浅滩,而且山背像被一把大刀劈过一样,十分的陡峭光滑。这一点,十分的重要。

    原本身为一座小山,秋连山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关注。不过,此刻的秋连山,却变得十分特殊和敏感了。原因很简单,玉灵就被关在这座山上。
  

  :www.sizhicn.com。_m.sizhi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