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絮絮叨叨家常事(上)
wed mar 25 15:36:50 cst 2015
大明朝立国百五十余年光景,享着太祖皇帝、成祖皇帝打下的基业,现如今算得是国泰明安的太平盛世。
虽说北京城的龙椅去岁腊月才换了个十五六岁的孩子来坐,但是这扶持江山社稷的文武百官都还在呢,泱泱天朝一时半会还出不了乱子。
现在的世道真可说是四海清平、万国来朝。
富阳县城紧挨在长江的边上,水富土肥,在重庆地界上也是个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
以一个中县的规模,缴纳着上县的税额,这在整个重庆府可都是不多见的。
穿城而过的小河清澈见底,妇人们扎了头巾站在河底铺好的青石板上洗衣衫。
只是现在这个时候河边的这些小媳妇、老婆姨们虽然是站在水里,可手里的活早就已经停下来了,个个都伸长脖子仔细听着从河边殷家小院里传来的说话声音,时不时地还捂着嘴轻笑。
“混小子你给我听仔细了,今天老娘也不跟你啰嗦,把话给你搁这儿,这个亲你若是认了那是最好,不认从今往后就别再叫我这个娘,这里也不是你的家!”
许是骂得累了,小院里说话的殷大娘胸中有点气闷,停下来缓了缓接着道:
“你爹就算再怎么窝囊那大小也是个举人,虽说没有补上实缺,一辈子只能在书院里讲学授课,但是老娘也跟着过了十几年的风光日子。咱娘俩能安安生生地活到现在那也是你爹实打实挣下来的家业养着。这门亲事是你爹生前就定下的,你……”
“娘!就算咱家想认这门亲事,那也要看女方家愿不愿意吧。您说咱们娘俩在这里吵翻了房顶,结果他老李家根本就没把这事当真,那咱们不成了抱着泥菩萨亲嘴,一头热乎了吗!”
殷大娘的话刚吐了一半就被顶了回来,说话的是殷家唯一的儿子殷琥,字玉虎,小民老虎、虎子。
字是殷琥的举人老爹取的。
“琥”,琥珀也,亦作虎魄、虎符、瑞玉之意,是为雕刻成虎型之玉器,寓意也算贴切,只是少了几分惊艳,略微中庸。
看来殷举人的学问也有限得很,没去考进士只怕也是因为有自知之明。
亲近一点的人叫他的名字或者小名,不过在富阳城里街坊邻居更乐意叫他二愣子、浑小子、泼皮无赖。
当然没人敢当着殷琥的面这么叫,都防着被这二愣子给记恨上呢。
殷琥口没遮拦,吓得殷大娘赶忙双手合十,嘴里不停地念叨:
“菩萨莫怪……菩萨莫怪!小二年少无知,莫怪、莫怪!”
殷大娘握在手里一直舍不得打下去的擀面杖这次是结结实实地打在了殷琥的屁股上,说是替菩萨出气呢。
“哎哟喂!娘啊,您还真打啊!”
殷家的小院里好一顿鸡飞狗跳地闹腾。
殷大娘如何闹得过半大的小子,也就开始的一下打得皮实了,后来就只能追着满院子躲的混小子转悠,直累得上汽接不了下气,干脆坐在了大门口的石梯子上,气喘吁吁地说道:
“你这个混小子,菩萨的话也敢编排。你是盼着没人给我养老送终吧!想死滚远点死去,别费了老娘的银子给你预备棺材。”
殷琥躲在柴堆后面,伸出半个脑袋来看见老娘这次是真生气了,倒也不敢再胡闹,规规矩矩地走到院子中间。只是还是怕擀面杖落在身上,离着殷大娘有半丈远的距离远远地立着,说道:
“娘,您自己个儿好好地想想,当年爹跟那李家结亲的时候刚中了举人不久,正是春风得意之时,而李家那时不过是户小商,说起来与我家结亲那时候还是他李家丫头攀了高枝,嫁到书香门第的家里。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爹做了一辈子的书院先生,人家老李家已经是重庆府数一数二的大户。
这虽不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那也是门不当户不对啊。
再者说,两家人已经许久没有来往,只怕早就忘了老爹这号人物,您让我如何上门去提亲,这不是自取其辱嘛!”
殷琥说的都是大实话,但是却不招他娘喜欢,板起脸来反驳道:
“什么门不当户不对?当年若不是因为老太爷过世,你爹非要守那三年的丁忧之期,如若不然……”
“如若不然我殷虎子现在就算不是知州衙门的衙内,也至少是个知县府里的公子嘛!娘,您这话都说了好些年了,怎得还想着那诰命夫人的牌坊呢?”
殷琥对自己老娘的口头禅已经烂熟于胸,大小就听她在耳边念叨,实在不厌其烦。
殷大娘双手紧握擀面杖,将它当成了诰命夫人们手中的权杖戳在地上,挺胸昂首,仿佛头顶上带着金玉满缀的诰命霞冠,好不得意地说道:
“老娘是不指望你这个混小子给我挣得这份诰命封赏的圣旨了,难道做做白日梦也不终于吗?打小就让你好好读书,指望跟你爹一样中了举人,咱家可不就光耀门楣了吗!谁知道你小子整日就知道舞枪弄棒,你娘早就已经断了这份念想咯。”
殷大娘一心想要望子成龙,合成想到会像如今这般放纵成了祸害乡里的大虫。
只是这乡野小城的妇道人家哪里知道,中了举人只是达到了当官的“最低”标准,前途根本就不能跟进京中过进士的文曲星相比,中了举人也就相当于在家乡有了与八品官员同等的福利待遇,这辈子的有生之年不用在为生计发愁了。
真要想以举人的身份候补放任围观却是千难万难。
一些中了举人的士子不愿再考进士,上报到吏部衙门备案,苦等若干年后最多也就可以补到一县学政之类的闲职,运气好点的才能够被授以县令这样的实缺。
也只有平头老百姓才相信这些授了实缺的是靠着那求神拜佛得来的运气。
这些话要是说了出来,道理还真在那摆着。
老李家的丫头成了飞上枝头的家雀,而殷琥最多算是两条腿的癞蛤蟆,家里空有一纸婚约,对方真要是不认了殷家同样叹莫奈何。
殷大娘寻思出了道理,也就没有了坚持下去的底气,叹道:
“只怪你爹走得早,教出那么些秀才郎就是没把自己的儿子教好,要不咱家何以会落到如此地步!”
殷琥最不爱听老娘如此唠叨,全城的人都觉得他殷虎子是个游手好闲的泼皮无赖,殷大娘的话虽然没有明着说出口,但是话里话外的意思殷琥如何听不出来!
殷琥拍着胸脯,说道:
“娘,以我殷虎子的本事,虽说不一定能给您拼一份诰命夫人的匾额回来,但是保您安安生生过日子是肯定没有问题的。那谁不是说过吗,‘天生我材必有用’,‘是金子总有发光的时候’。”
大明朝立国百五十余年光景,享着太祖皇帝、成祖皇帝打下的基业,现如今算得是国泰明安的太平盛世。
虽说北京城的龙椅去岁腊月才换了个十五六岁的孩子来坐,但是这扶持江山社稷的文武百官都还在呢,泱泱天朝一时半会还出不了乱子。
现在的世道真可说是四海清平、万国来朝。
富阳县城紧挨在长江的边上,水富土肥,在重庆地界上也是个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
以一个中县的规模,缴纳着上县的税额,这在整个重庆府可都是不多见的。
穿城而过的小河清澈见底,妇人们扎了头巾站在河底铺好的青石板上洗衣衫。
只是现在这个时候河边的这些小媳妇、老婆姨们虽然是站在水里,可手里的活早就已经停下来了,个个都伸长脖子仔细听着从河边殷家小院里传来的说话声音,时不时地还捂着嘴轻笑。
“混小子你给我听仔细了,今天老娘也不跟你啰嗦,把话给你搁这儿,这个亲你若是认了那是最好,不认从今往后就别再叫我这个娘,这里也不是你的家!”
许是骂得累了,小院里说话的殷大娘胸中有点气闷,停下来缓了缓接着道:
“你爹就算再怎么窝囊那大小也是个举人,虽说没有补上实缺,一辈子只能在书院里讲学授课,但是老娘也跟着过了十几年的风光日子。咱娘俩能安安生生地活到现在那也是你爹实打实挣下来的家业养着。这门亲事是你爹生前就定下的,你……”
“娘!就算咱家想认这门亲事,那也要看女方家愿不愿意吧。您说咱们娘俩在这里吵翻了房顶,结果他老李家根本就没把这事当真,那咱们不成了抱着泥菩萨亲嘴,一头热乎了吗!”
殷大娘的话刚吐了一半就被顶了回来,说话的是殷家唯一的儿子殷琥,字玉虎,小民老虎、虎子。
字是殷琥的举人老爹取的。
“琥”,琥珀也,亦作虎魄、虎符、瑞玉之意,是为雕刻成虎型之玉器,寓意也算贴切,只是少了几分惊艳,略微中庸。
看来殷举人的学问也有限得很,没去考进士只怕也是因为有自知之明。
亲近一点的人叫他的名字或者小名,不过在富阳城里街坊邻居更乐意叫他二愣子、浑小子、泼皮无赖。
当然没人敢当着殷琥的面这么叫,都防着被这二愣子给记恨上呢。
殷琥口没遮拦,吓得殷大娘赶忙双手合十,嘴里不停地念叨:
“菩萨莫怪……菩萨莫怪!小二年少无知,莫怪、莫怪!”
殷大娘握在手里一直舍不得打下去的擀面杖这次是结结实实地打在了殷琥的屁股上,说是替菩萨出气呢。
“哎哟喂!娘啊,您还真打啊!”
殷家的小院里好一顿鸡飞狗跳地闹腾。
殷大娘如何闹得过半大的小子,也就开始的一下打得皮实了,后来就只能追着满院子躲的混小子转悠,直累得上汽接不了下气,干脆坐在了大门口的石梯子上,气喘吁吁地说道:
“你这个混小子,菩萨的话也敢编排。你是盼着没人给我养老送终吧!想死滚远点死去,别费了老娘的银子给你预备棺材。”
殷琥躲在柴堆后面,伸出半个脑袋来看见老娘这次是真生气了,倒也不敢再胡闹,规规矩矩地走到院子中间。只是还是怕擀面杖落在身上,离着殷大娘有半丈远的距离远远地立着,说道:
“娘,您自己个儿好好地想想,当年爹跟那李家结亲的时候刚中了举人不久,正是春风得意之时,而李家那时不过是户小商,说起来与我家结亲那时候还是他李家丫头攀了高枝,嫁到书香门第的家里。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爹做了一辈子的书院先生,人家老李家已经是重庆府数一数二的大户。
这虽不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那也是门不当户不对啊。
再者说,两家人已经许久没有来往,只怕早就忘了老爹这号人物,您让我如何上门去提亲,这不是自取其辱嘛!”
殷琥说的都是大实话,但是却不招他娘喜欢,板起脸来反驳道:
“什么门不当户不对?当年若不是因为老太爷过世,你爹非要守那三年的丁忧之期,如若不然……”
“如若不然我殷虎子现在就算不是知州衙门的衙内,也至少是个知县府里的公子嘛!娘,您这话都说了好些年了,怎得还想着那诰命夫人的牌坊呢?”
殷琥对自己老娘的口头禅已经烂熟于胸,大小就听她在耳边念叨,实在不厌其烦。
殷大娘双手紧握擀面杖,将它当成了诰命夫人们手中的权杖戳在地上,挺胸昂首,仿佛头顶上带着金玉满缀的诰命霞冠,好不得意地说道:
“老娘是不指望你这个混小子给我挣得这份诰命封赏的圣旨了,难道做做白日梦也不终于吗?打小就让你好好读书,指望跟你爹一样中了举人,咱家可不就光耀门楣了吗!谁知道你小子整日就知道舞枪弄棒,你娘早就已经断了这份念想咯。”
殷大娘一心想要望子成龙,合成想到会像如今这般放纵成了祸害乡里的大虫。
只是这乡野小城的妇道人家哪里知道,中了举人只是达到了当官的“最低”标准,前途根本就不能跟进京中过进士的文曲星相比,中了举人也就相当于在家乡有了与八品官员同等的福利待遇,这辈子的有生之年不用在为生计发愁了。
真要想以举人的身份候补放任围观却是千难万难。
一些中了举人的士子不愿再考进士,上报到吏部衙门备案,苦等若干年后最多也就可以补到一县学政之类的闲职,运气好点的才能够被授以县令这样的实缺。
也只有平头老百姓才相信这些授了实缺的是靠着那求神拜佛得来的运气。
这些话要是说了出来,道理还真在那摆着。
老李家的丫头成了飞上枝头的家雀,而殷琥最多算是两条腿的癞蛤蟆,家里空有一纸婚约,对方真要是不认了殷家同样叹莫奈何。
殷大娘寻思出了道理,也就没有了坚持下去的底气,叹道:
“只怪你爹走得早,教出那么些秀才郎就是没把自己的儿子教好,要不咱家何以会落到如此地步!”
殷琥最不爱听老娘如此唠叨,全城的人都觉得他殷虎子是个游手好闲的泼皮无赖,殷大娘的话虽然没有明着说出口,但是话里话外的意思殷琥如何听不出来!
殷琥拍着胸脯,说道:
“娘,以我殷虎子的本事,虽说不一定能给您拼一份诰命夫人的匾额回来,但是保您安安生生过日子是肯定没有问题的。那谁不是说过吗,‘天生我材必有用’,‘是金子总有发光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