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尼妙玉
字体: 16 + -

第1章

    卷首:

    在时光隧道里穿行......

    妙玉顺着山坡费劲地爬着,她是那样地艰难。

    汗顺着那张美丽的脸流着,僧袍已被撕坏,嘴角有血,她好像在嘶喊:

    “对!是在喊”她喊着,声嘶力竭地喊着,“宝玉,二哥哥!”

    ......

    谕妃娘娘让内务府文大人捎信说:“年底回来省亲,准备住上几天。”

    这可乐坏了贾母。

    “孙女儿贵为娘娘,要回家住上几天,那可的好生伺候,千万不能慢待了!”

    于是,贾母对袭管家下令:“府上自即日起全部出新,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全都出,要使本就富丽堂皇的大观圆更加漂亮。还有娘娘念佛这件事,后园庵堂要修缮好,要给孙女儿一个好的禅经场所。”

    ......

    大观圆里的庵堂,全名“拢翠庵”。

    原是贾母礼佛时用的经堂,以前常去,最近年事已高,拄仗行走不甚方便也就耽搁下来了!

    拢翠庵在大观圆最深处。

    一条紫卵石铺就的林荫小道从两座仿真假山中穿过,与“水榭阁”相临,曲径幽幽,七弯八扭,暮鼓晨钟。

    庵前有八株龙桂,株株花开,芳香阵阵,是个绝妙的禅经场所。

    最稀奇的地方是,庵的后院有口枯井。

    奇怪的是,这井虽深但无水可取,深不可测的井中常常会泛起团团雾气,煞是好看,像口蒸馒头的大锅.热气腾腾。

    贾母的丈夫贾敬,是个好道之人。

    当时见此井冒热气,想在此修炼,烧丹炼汞。

    后因“贾演”(宁国公-贾敬的爷爷)的反对才作罢。那时他题的“蒸井”两字,现在还刻在井沿上。

    贾母刚嫁到贾府时来这玩过,那时就是无水之井。

    现在贾母已年近古稀,几十年过去了!井还是无水,只有热气升腾。

    ......

    内务府文大人又来了!

    这次他带来“万岁爷”赏赐的四箱白银。

    “那可是一万二千两呀!”

    面对这白花花的纹银,贾母心中止不住的高兴:“正好大观圆出新,真是雪中送炭,好钢都用在刀刃上了!”

    贾母边走边想,笑的合不拢嘴。

    ......

    冬至时分,大观园已全部出新完毕。

    那真是漂亮,虽地处北国,却俨然是南国风光。

    亭榭楼阁、花雕雁啄、鸟雀声声、飞檐朱壁,富丽堂皇极了!

    拢翠庵亦同时修缮完毕。

    红漆的客厅中,挂着万岁爷御笔亲书“生育牡丹,凤御龙驾”八个大字。

    真是荣耀非凡,京城那家庵堂能与此相比呢?

    ......

    “可是,庵中住持由谁来当呢?”这件事,让老太太费神了!

    “唉....凤丫头回娘家了!来回得一个月左右,等不及了!不然就问她了。”贾母正想着,宝玉带了一帮小丫头走了过来。

    “奶奶,给您老请安来了!”

    “嗳....乖孙子,小肉肉,来!到奶奶跟前,让奶奶瞧瞧。”

    “奶奶,这么多人,你老这叫的。”让奶奶叫得有点不好意思,宝玉红着脸,边说边走到贾母面前。

    贾母可不管,拉住宝玉往怀中一搂说,“小乖乖,奶奶就是喜欢这样叫,看谁敢吱声?”

    众人听了大笑。

    “老太太万福,给老太太请安了!”袭人、晴雯、絮霞、三儿,四人笑着上前揖礼。

    “好啦,好啦!几天没见,小嘴都抹糖了吧!欺侮俺家宝玉没有?”

    “那有啊,宝二爷可狠呢!谁敢欺侮他呀!”晴雯笑着回道。

    “他若不高兴,我们可慌呢!”三儿紧跟着说。

    “是吗,宝玉?”贾母问道。

    “是,奶奶!她们几个对我都挺好的.”

    “嗯,这就好,主仆一心,家才兴旺吗!”贾母说着。

    “老太太,昨天,二爷的“鹤披”破了!雯姐姐连夜赶着修补,这才弄好了!”三儿和晴雯关系老好,所以赶着报告。

    “噢....我瞧瞧。”说着低头看宝玉身上穿的红色鹤披,宝玉用手指着让她看。

    “嗯,这丫头手是巧,不错、不错,一点都看不出来。”摸着衣裳,贾母连声夸着。

    “谢老太太考奖,这是奴婢应做的,二爷待我们可好呢!”晴雯回道。

    “嗯,好、好、好!”贾母高兴的连声说。

    “奶奶,姐姐这次回来省亲,尼庵修好了,谁当“住持”呀?”

    “乖孙子,奶奶为这事正着急呢!”

    “奶奶莫急,我提个人选,你看行不?”

    “是谁?说给奶奶听听。”贾母忙问。

    “奶奶,上次咱家在“观音佛菩萨开光”的法事上,那“普云庵”普慧大师的弟子“妙玉”您看过的?”

    “嗯....有这事。”

    “奶奶记性好,妙玉可是个知经善禅的尼姑,要是请她住持咱这拢翠庵有多好啊!”

    “嗯,那小尼确实不错,不过,奶奶觉得她傲傲的,怕是不便调教。”

    “奶奶,她可好呢!我和她说过话,很懂礼节,是个大家闺秀的遗女,现在带发修行。”

    “噢!乖孙子,连这都清楚,怕是喜欢上人家了吧!”

    “奶奶,您又在编排孙儿了,我走了!“宝玉说着就要钻出贾母怀抱。

    “好了,好了....奶奶说着玩,别使小性子。”贾母边说边把宝玉往怀里又拉了一下。

    宝玉红了红脸,心中想着妙玉那可爱样子,下定决心要说服奶奶,把她给弄进来。

    正想着,一抬头,正撞上贾母看着他的那种慈爱眼神,心中一乐,随即说道:

    “奶奶,不是喜欢她什么的,只是觉得她气质不凡,和咱这拢翠庵能配得上,才举荐的。”

    “哦!奶奶知道了!明天让“尤管家”去打听一下再说。”

    贾母说完:“想着那妙玉确实有些姿色、倒也真的能配得上这庵。”

    “谢奶奶!”宝玉一听奶奶松口,赶紧道谢。

    “好了,小乖乖,今晚都不走了!在这儿陪奶奶吃个饭吧。”

    “好呀,好呀,奶奶,我最喜欢在您这儿吃饭呢!”宝玉说着高兴地对四个丫头嚷:“还不快谢过奶奶。”

    “谢谢老夫人,谢谢奶奶。”袭人带领丫环们向贾母边揖礼边说:

    .......

    贾母看这整齐的揖礼,朗润口词,心想:“这小东西,一帮小女人倒是让他调教得不错。”于是高兴地说道:“都别施礼了,去帮着开宴吧!”

    “好!”丫头们齐声应着,蝴蝶般地散了!

    2

    大观圆的家宴,不是一般人都能吃到的“贾母的膳食更不一般。”

    孙女儿贵为“娘娘”,这圆中厨师可都是御厨呀!

    ......

    “奶奶,我想吃“坛鹅”。宝玉已经吃过几次了,非常喜欢。

    “好,小祖宗,奶奶已经预备了!”贾母知道他爱吃这道菜。

    .....

    “坛鹅”是宫庭名菜,皇帝也是爱吃的。

    不过,这菜的原料与制作都很麻烦。

    首先,选肥硕的幼鹅,把它塞进“哥窖”出产的“细颈坛”中去养。

    幼鹅生活在坛中,坛下有一个洞排泻,这“鹅”就露个脖子在坛子的外面。

    喂鹅时,只喂嫩草、鲜笋、新鲜菜蔬等,还得有专人喂养。

    饲鹅者叫“鹅官”,一个鹅官只喂几十只坛鹅。

    因为料好又有专人饲养(每天喂精料六次), 坛鹅的生长期短,幼鹅的身体顺着“坛子”形状生长,等长到圆坛时(六个月左右)就可入“宴”了!

    宰杀时,砸碎坛子即可。

    坛鹅出坛时,全身无羽,只有一层茸毛。

    因周身不见日月,饲料又好,一个个肥嫩无比。通体肉滑.实实在在是“禽中极品”。

    只是这饲鹅方法极其残酷。

    但是,帝王显贵人家,要吃就是要吃的绝非一般。

    ......

    “坛鹅”做法更讲究。

    “御厨”先把这“鹅”活口灌一勺麻油,捆扎后停半个时辰宰杀,不剖肚,掏出内脏,洗净后用沸水再浸一刻。晾干入罐,加入用“黑老母鸡”熬出的汤,煮六成熟时取出。

    再用秘制佐料浸泡半个时辰(一小时左右)让它入味。

    时间到,用贡油炸至嫩黄色取出。

    还要加上“上等老抽、一级麻油、特级生粉、干贝蚝油”做成薄“芡”上色。

    最后,切块装入玉盘,上席。

    有诗为证:

    “绵软酥脆疑无肉,爽滑嫩润窜入喉。一咬汤汁顺口流,坛鹅吃了想老婆。”

    “坛鹅”只是“贾母按排的这场家宴中一道菜而已”,整个宴席由二十四道莱组成。

    .....

    宴美菜好,今天荣幸参加盛宴的丫环们终于有机会品尝了一次人间美味。

    个个吃得小嘴流油,脸儿泛红。

    俗话说:“吃得好,说得好”,除晴雯外,几个丫头个个莺语昵喃,把个贾母夸的好上加好。

    一片盛赞之中,贾母自然也是高兴的不得了!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

    一干人等大嗟一餐后,各自用绢儿擦嘴洗手后,告别贾母回院体息。

    .....

    回到“怡红院”,在袭人,三儿左哄右哄下,想着“妙玉”。念着“妙玉”名字的宝玉昏昏地睡了!

    .....

    希望各位看客关注这本小说,它会让你阅后产生愉快的感觉,让你有想和他一齐去玩的冲动.....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