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紫石街
字体: 16 + -

第39章 武松智勇双全平械斗

第三十九章 武松智勇双全平械斗

县太爷接到百姓报信,说离城有五六十里地小王庄和李家庄又要械斗了。这是老大难问题了,小王庄和李家庄因为共用一条河的水浇地,每逢大旱年份,就会因争水而挑起事端。轻则几个人吵嘴打架,头破血流。重则集体械斗,群殴群伤。曾经有一次械斗打死三人,伤重二十人,轻伤不计其数。情况十分严重,几任县令都调解未果,积怨越积越深,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引发两村大规模的流血冲突。今天入夏以来,天又长时间没有下雨,旱情是这几年最为严重的一年,县太爷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必须立即派人前去制止这场恶斗,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县令叫来了武松,他是最合适的人选,只有他才有可能在一触即发的危机时刻,稳住局面。县令把情况简单地向武松介绍了一下,让他赶快多带一些人去制止这场冲突。

武松说:“人多了去也没用,带一小队人马就行了。”

县令说:“还是多带一些人,到那你好调动。”

武松说:“不用。我们是去劝架,人多了反而不好。”

武松就带着一个小队的士兵,快马加鞭向出事地飞奔而去。

等他们马不停蹄的赶到时,武松才感到事情远比他们想象的还要严重。双方各纠集了有近二百人,手持各种农具,这会儿正剑拔弩张,互相指责。流血冲突一触即发。武松带人沿着双方的临界线冲了进去。他命令士兵,把两边的人群向后逼,让他们各自向后退,以免随时打起来。他向人群喊话:“乡亲们!我们是县太爷派来专门处理此事的。希望大家要冷静,放下手中的武器,有话坐下来,我们慢慢商量。”

人群中有个长的五大三粗的汉子叫道:“我们不听官府的,官府管不了我们的事!我们要自己解决!我们就是要打怕他们,让他们永远也不敢跟我们作对!乡亲们!上啊!打他们,打死他们!有仇报仇,有冤报冤啊!”

他这一喊,好不容易后退的人群又一下涌了上来。对方也不示弱,也群情激愤的喊着往前冲。

武松一看局势要失控,他急了,冲着人群大声吼道:“我看谁敢往前挤!谁往前挤我先收拾谁!往后退!往后退!”

刚才叫喊的那个汉子又喊道:“我们别理官府!我们找小王庄的人算账!”说着就举着木棒往前冲。

武松看明白了,他就是个带头闹事的,必须先收拾了他,才能稳住局面。武松骑马冲到了这个汉子面前,愤怒地说:“就你这样的还想打架!”他“嗖”地抽出了刀,说声“看刀!”只听“咔嚓”地一声巨响,那汉子手里小腿粗的木棒已经断成两截。那汉子也给震的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半天起不来。再看那汉子的两只手,虎口上的皮已经震裂了,鲜血直往外流。

人群给震慑住了,有了片刻的安静。武松说:“谁要敢再煽动闹事,他就是样子!这还是轻的!再闹事我就不客气了!往后退!两边都往后退!”士兵也趁机把人群往后驱赶,双方的人群开始向后撤,慢慢拉开了距离。武松这才松了一口气,他向着两边的人群喊道:“现在你们各村各选出三名代表来,咱们坐下来商量用水的事。其余的人都散了,回家等消息。”

很快双方都选出了各自的代表。

武松对聚集的百姓说:“你们都回家去吧!要相信你们的代表,他们肯定会替你们说话的,肯定会维护你们的利益的。我们一定会拿出一个让各方接受的方案的。大家不要在这聚集了,回家去吧。”

士兵也连劝带赶,终于驱散了斗殴的人群。

没容武松喘口气,双方代表又在那互相指责,吵了起来。

武松喝住了他们的争吵,压住火说:“大家推举你们出来,不是让你们来吵架的。我们还是坐下来有话慢慢说,商量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来。”

武松先找了个土畔坐了下来,招呼六位代表,让他们也坐下来。六人好像敌对国的交战双方,坐也坐成了对垒的阵势。

武松说:“大家说说吧,难道除了打架,就没有一个好的办法解决争水的问题。”

李家庄的一个代表说:“有啊,那就是按两村的人口比例来分水。”

小王庄的代表马上说:“凭什么按人口比例来分,应该按土地多少来分。是浇地要用水,不是人要喝水。当然得按土地来分水了。”

双方说着说着又要吵起来。武松已经大致听明白了,他说:“你们先别说这些了,等会儿再说。现在你们先说说过去几次官府是怎么调解的,都达成了什么协议。”

武松听完他们的介绍,觉着过去有些办法也很好啊,怎么就没能解决问题呢。经过双方代表各自的陈述,武松渐渐了解到了一些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他就让代表们领着他实地察看了分水渠的现场,看完之后,武松就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原来每到夏季缺水时节,李家庄和小王庄按照达成的协议分时段用水浇地,这样虽然水量大,流速快,但有一个缺陷,夏天干旱缺水的时候,庄稼早浇一天、晚浇一天是不一样的,早一天就可能挽救秧苗,晚一天有可能全面绝收。有时甚至差一晌都会有两种不同的结果。这样就形成李家庄用水时,小王庄那等不及的人就会在分水渠上扒开口子偷水,小王庄用水时李家庄也可以扒开口子偷水,这样就常常地挑起纠纷。武松想,如果不用分时段轮流用水的办法,而是按流量分水,这个矛盾就可能解决。他设想按两村达成的用水比例,用石头刻好分水口,作为永久的分水依据,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两村的争水问题。

武松把自己的想法给六位代表说了,代表们基本表示认可。只是有位代表说:“这也不能完全杜绝偷水的事情发生。只怕有人还会在分水口的上游扒口子。”

武松说:“这方法是不能完全杜绝偷水的问题。但这方法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再也不会形成两村对峙的局面,集体械斗事件也就有可能避免了。谁要偷水,那就不光是偷对方村里的水,还偷了自己村里的水。村里轮到谁家浇地,谁家肯定不干。这也能起到一个相互监督的作用。除非是正在浇地的人,他自己再去上边偷水。但这意义就不大了,很少有人会这样做的。当然,主要还是要让大家认识到,守秩序、按规矩办事,对大家都有好。不按章法,只顾自己,不顾别人,最后倒霉的还是自己。”

两村的代表都认可了武松的办法。武松说:“那现在就按这个办法办,先用砖临时砌两个分水口,以后再换成石头的。两村各派一个人巡视分水渠和看守分水口。以后再详细的统计两村的人口和土地,这个问题就会得到永久的解决。”

武松回到县衙,向县太爷汇报了事件处理的结果。

县太爷喜出望外,他派武松前去,主要是看重武松的武艺,是要他制止械斗事件,没想到武松不但平息了械斗事件,还把后续的工作做的这么好。县太爷高兴的说:“好好好,你这件事办得很好。希望这两个村子以后再也不要闹事了。

武松说:“我们一定要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来,要不然我们今天制止了械斗,我们一走,他们明天说不定又打起来了。我刚说的这个办法是个好办法。但过去也有不少好的办法,却没有真正地解决问题。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没有认真地去执行。想要彻底解决这两个村争水的问题,就要让他们自己认识到靠争斗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有大家都认识到了这一点,才会心甘情愿地遵守秩序和维持秩序。还有分水的比例也要合理,让大家基本认可才行。我想在村子里再待些天,做些调查,把两村的人口和土地数字搞清楚。再通过村里德高望重的人,把我们的办法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一个遵章守纪光荣、破坏秩序为耻的共识。县里再明确颁布对争水闹事的人的处罚措施。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努力,这个老大难问题就能得到根本的解决。”

县太爷说:“好,你就在那待些天,把这件事彻底解决了,就是大功一件。不但为本县分了忧,也为百姓解了难。需要几个人你随便挑。”

武松说:“我再带两个人去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