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哪些事儿
字体: 16 + -

分兵自立

    sat may 16 00:22:17 cst 2015

    范增下令,把刘邦的部队分到各个军营,用楚兵顶替。这一招实在太狠,既降低了刘邦分兵自立的可行性,又在刘邦身边安插了很多眼睛,让刘邦寸步难行。

    刘邦服从了这个命令,除此之外,他别无办法!

    服从命令不代表就服命令。刘邦对范增的做法是极为不满的,表明上是服从的,暗地里始终不忘分兵自立。他在等待机会。

    机会很快就来了,项梁打算攻下襄城,准备西进。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项羽。

    项羽是刘邦的顶头上司,刘邦意识到了这对他来说是个机会,于是毫不犹豫地请兵出击。

    勇猛单纯的项羽是个讲义气的人,襄城兵马不多,去攻打就是去拣个大便宜,他看刘邦很顺眼,就让他去了。

    项羽看刘邦很顺眼,刘邦却在心里打着自己的小九九。

    面对城下数倍于己方的楚军,秦军的表现着实令人敬佩,他们奋勇抵抗,可歌可泣,可是寡不敌众,眼看楚军即将破城,都做好了当烈士的准备。

    就在他们卷起袖子准备玉碎的时候,惊奇的一幕出现了,楚军鸣金了。要知道,古代战场上鸣金就代表着撤退的命令,要是出现在秦军这边还可以理解,可是偏偏就出现在楚军这头。已经冲到秦军面前的楚军没办法,掉头就跑。秦军也愣住了,也不敢去追了。真是一幕令人苦笑不得的画面,攻城的楚军从城内不要命地往外跑,守城的秦军站在城门边大眼瞪小眼地看着楚军跑,似乎两边都忘了自己是干嘛的了。

    退兵的命令是刘邦下的。

    刘邦“灰头土脸”地跑到了项羽的营地,“悲痛欲绝”地向项羽哭诉自己败得有多“惨烈”,声泪俱下,充分表现了一个业余演员的演技。

    项羽也纳闷了,不就一个襄城吗,那么几个人怎么会把你们打成这样。

    于是,通过刘邦的口诉,他找到了“败因”:楚兵不听刘邦的指挥。

    项羽是一个有追求的人,他要的,是一流的部队,他不能容忍曾经的一流部队被拆散后有如此下场。于是,他下令:将刘邦原来的兵重新聚集,还给刘邦。让刘邦带着这些人再击襄城。

    刘邦笑了,强大的项羽被他玩于股掌之间,范增,你又能奈我何?

    刘邦又来到了襄城,这一次带来的都是自己的老手下,一心一意地上。襄城的秦军这一次可没了上次的好运,大部战死,被俘2000人。

    刘邦军也损失不小,手下纷纷要求刘邦把2000人并入自己的部队,补充兵员。

    刘邦拒绝了,他要求把所有俘虏都送给项羽,要知道,襄城抓到的这群俘虏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的,战斗力爆棚。但是刘邦依然坚持不收,他要做的,是取得项羽的完全信任。

    收到俘虏的项羽果然很高兴,但他接下来的命令却令刘邦大吃一惊:2000个一个不留,杀了!

    众所周知,杀降可是个既不吉利又不文明的事。可项羽不是普通人,在他看来,杀降可以给秦军以震慑,让他们知道抵抗的下场(闻楚军鼓而不降者,皆杀之!)

    可他不知道,杀降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没有不战而降的秦军除了奋战到底,别无他法。很明显,这些部队是占大多数的。

    刘邦坚决反对杀降,并非是为了项羽的大业,而是这2000个俘虏在他的眼里,是2000条人命。

    项羽没有理睬刘邦,是夜,一场大火将2000个俘虏活活烧死,惨绝人寰!

    刘邦愤怒了,他意识到,这支部队是不会有前途的,残忍好杀的人是绝对无法拥有天下的。他决定离开。

    其实愤怒的不只是他一人,项羽的叔叔项梁听说后暴跳如雷,他亲自赶往项羽的营地,当着众军的面,拿皮鞭抽打项羽,他不希望自己的侄子变成一个杀人机器。

    但看着项羽长大的项梁知道,鞭打是没有用的,仇恨已经蒙蔽了项羽的双眼。他恨铁不成钢地对项羽说:“你这样做,会失去一样东西!”“何物?”“天道!”

    要说这个天道,从科学角度来讲,不可信,不过当初白起也不信,秦始皇也不信,后来的李文忠、常玉春也不信,但是下场如何,大家都清楚!

    项羽自然也不信什么天道,在他眼里,只有杀人才会震慑住他的敌人,只有暴力才会让他获得权威!

    生命可贵,人心难得。项羽至死都没有领会这个道理!

    刘邦决定离开却又无计可施,总不能直接带着部队就跑吧。很明显,要想名正言顺地离开,他得取得项羽的绝对信任,不能让他对自己的野心有所怀疑。

    只是他没想到,这个信任会来的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