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我为胡亥
字体: 16 + -

两千年前的大中华

    tue aug 11 17:36:01 cst 2015

    胡亥其实也是不忍心将田忠谷怎么样的,但是自己实在是没有办法,眼看着秦始皇即将驾崩,而自己手里却什么兵力财力都没有,这不由得胡亥不心急。

    胡亥笑着拍了拍乔伟的肩膀道“好好干,我看你就像当大将军的料,将来我可是非常希望看到你带兵打仗的样子的,别辜负我的期望啊。”

    乔伟听了胡亥的话激动万分,自己本来只是想当个普通的士兵,为自己妻子报仇的,不想却得到了王子的赏识,乔伟只觉的现在自己身上充满了干劲。

    答道“王子放心,属下一定不会辜负王子对我的期望的。”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是没有什么民族大义可言的,老百姓最希望的就是可以吃的饱穿的暖,但是仅仅是这么简单的要求,现在很多国家都达不到这个要求,农业的落后,战争不断。

    在这个世界里没有仁慈,谁可以给我吃的,穿的,我就给谁干活,甚至于把自己的性命交给他,只是为了自己的儿女能过的更好。

    在萨肯城里大部分人都是非常感激胡亥的,因为他没有让士兵胡作非为。

    如果是其他将军进城之后,有极大的可能不会这样命令士兵,甚至有可能屠城,增加士气,因为这根本不算是一场战争,只能算战前的一点点福利。

    萨肯城里的百姓不仅不恨胡亥,反而非常痛恨匈奴,因为他们将粮食财物等掠夺一空,导致很多百姓都饿死了。

    胡亥一过来就将自己的粮食分给他们吃,这这么能不让他们感激胡亥呢。

    胡亥走在大街上,身后跟着几名护卫,身边的萨肯城居民对胡亥投来感激又害怕的目光。

    他们虽然知道是这位将军命令开仓放粮的,但是并不了解胡亥的脾气,所以并不敢对胡亥表达他们的感激。

    这时候一个母亲带着一个小男孩正在大街上走着,看样子应该是刚领完粥,小孩子调皮挣脱开妈妈的手,什么也不看就往前面跑。

    正好撞到胡亥,胡亥上前扶住小孩子,孩子他妈赶紧跑到胡亥身前,跪下一边磕头一边对胡亥解释道“将军,我孩子小,不懂事,你就放了我们母子吧,求将军了。”一边磕头一边掉眼泪。

    而街道旁边的人也是知道这一对母子的,这两个母子和乔伟家有些相似,不过是丈夫先饿死了,本来孩子他妈想跟着丈夫一起去的。

    但是还有一个孩子让她放心不下,只能苟且偷生,自己拖着一个孩子。

    街道旁边的老百姓看到小孩子竟然撞到了秦朝的将军知道要遭,赶紧上前磕头,请求胡亥的原谅。

    顿时街道上跪成一片,胡亥见了苦笑一声,什么时候自己成了这么让人害怕的角色了。

    胡亥扶起妇女,然后对着街道上跪着的人说道“你们都起来吧,我不会难为这位母亲的。”但是任他这么说百姓就是不肯起来。

    胡亥间他们不起来也不劝他们了,一会儿等自己走了他们就知道了。

    胡亥扶着妇女问道“大姐怎么自己带着孩子啊,你丈夫呢?”

    胡亥不问还好,一问就提起了妇女的伤心事。

    妇女叹了口气道“唉,那个死鬼撇下我们母子就自己去了,留下我们母子相依为命,希望将军看在我们母子也活不了几天的份上,就饶了我们母子吧”越说眼泪越掉的厉害。

    在这个乱世有剩下他们母子,在这位母亲看来,他们是活不了几天的,至于其他人,自己都管不了,就算知道这位母亲的下场他们也是无能为力啊。

    胡亥扶着妇女道“大姐别担心,你明天可以让孩子去我们办的学校里上学啊,就是不要学费的私塾。正好,那学校也少一个打扫卫生的,大姐不如就屈尊去哪里打扫一下卫生这么样,管吃管住,不过工资低点,一个月一两银子。”

    女子听了呆了,还有这样的好事,不仅自己孩子上学不要钱,而且还管吃管住,一个月还有一两银子拿,哪来的这好事,至于胡亥骗她的,她压根就不担心啊,因为自己一无所有啊,虽然不懂胡亥为什么要帮她,但是依然跪下给胡亥磕头。

    “感谢将军救命之恩,民女一定好好干。”妇女感激的道。

    胡亥对着下面的百姓大声的道“你们都听着,我们大秦军队,在这里,不会杀你们的人,也不会抢你们的东西,而且你们的孩子还可以去上学,上学完全是免费的,如果有士兵抢你们的东西,你们可以报告给我们军队专门接待百姓的地方,我们会及时处理,返还你们的东西,并且处罚士兵。

    而且你们给我们干活,我们还会给你们报酬。如果有士兵让你们白干活,你们也可以举报他,我们会一一的进行惩罚。”

    胡亥说完这些话就走了,身后的百姓本来就没有起身,听到胡亥说这些话更是不起来了,对着胡亥一边磕头一边说着感谢胡亥的话,甚至有百姓想着回家之后是不是要供奉一个胡亥的雕像。

    胡亥自然不知道这些百姓是怎么想的,听着身后百姓对自己的夸赞,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在这个乱世,没有人能给这些百姓们幸福,我,胡亥就能,让你们当皇帝我不放心,还是让我来吧。我要打造自己的大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