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哥罩你
字体: 16 + -

第234章 告别信

    sat mar 14 07:00:00 cst 2015

    哲宗再次醒来已时过黄昏,他猛地翻身坐起,打量了一下四周发现自己正躺在一间精致的卧房内,只是屋里没有一个人影。

    “来人,来人!”

    听到喊声,门外立即有个下人冲进来,恭声答道:“公子有何吩咐?”

    “把徐诚忻叫来,快去!”

    “徐......徐诚忻,哪个徐诚忻?”下人茫然问道。

    “还有哪个徐诚忻!”哲宗怒道:“当今国舅爷,你家老爷徐大将军!”

    下人骇然,忙道:“公子说笑了,我家老爷姓雷名锋。徐大将军不是正在北方打仗嘛,小人可没这个福气认识。”

    哲宗暗惊,细细打量了他一番,发现他言辞十分恳切,又想刚才他称自己为“公子”,显然应该不是徐府的仆人。不过这个“雷锋”是徐诚忻无疑,只是这下人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正在徐府之内呢。

    “我这是在哪儿?”哲宗定了定神问道。

    下人笑了笑道:“公子忘了,两天前你与我家老爷在堂前畅谈人生理想,谈得开心致饮酒过量,一醉至今。这里自然是我家老爷的宅第。”

    还“人生理想”,哲宗火大,喝道:“不管你家老爷是谁,马上让他过来!”

    下人似乎早就料到他会发火,也不慌乱,仍不紧不慢地答道:“老爷在两天前就出远门了......”

    “那就叫夫人来!”

    “夫人们也随他一起走了......”

    “那总有个管事的吧,快去叫来!”哲宗几乎吼起来。

    “是,是,小的这就去把管家叫来。”说完赶紧闪出房门,边走边自言自语:“这位果然是个火爆脾气,幸亏老爷临走时再三交待过,不然非让他吓出病来不可。”

    不多时,一位五十多岁的小老头急勿勿走进屋内。还未开口,哲宗劈头就斥道:“混帐东西,你家老爷打算什么时候放朕......放我出去?!”

    老头一怔,奇道:“公子说哪里话,我家老爷并没拘着您啊,公子想何时走便何时走。”

    哲宗也奇道:“此话当真?”

    “自然当真。”

    哲宗拂袖而起,快步走到门口又站住,狐疑地问道:“我的那些随从何在?”

    老头也回过神来了,忙道:“公子的随从也都醉了,不过他们比公子醒得早些,正在偏房休息呢。听说公子已经醒了,小的已经派人通知他们去了。”

    他话刚说完,就听门外一连串的“扑通扑通”,一帮子侍卫全跪在地上,口中连称“死罪”。老头不明就里,看到这情形有些不知所措,其余的下人也纷纷驻足观望,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回宫!”哲宗阴沉着脸,走了几步突然又转身对管家问道:“你家主人没留下什么话吗?”

    老头猛然醒悟,忙从袖中取出一封信呈了上去,道:“不是公子提醒小的几乎忘了。”

    哲宗抽过信笺,二话不说转身就走,只留下府内的一干下人在那里发怔。

    几名下人过来打听,“老管家,这位公子是什么来头,看着好吓人。”

    老管家摇摇头说:“我也是刚来两天,老爷有些什么朋友完全是茫然。不过刚才好像听他说‘回宫’两个字,估摸着此人应该不简单啊!”

    “啊!不会是某位皇亲国戚吧?”

    “闭嘴。”老头忙提醒道:“雷老爷再三交待此人的事不可多问,不然会有大麻烦。如今事情已了,咱们也散了吧,一天一百两的工钱还不够你们乐的?赶紧走,走走走......”

    哲宗失踪两天,朝中并无大碍,如今天下太平,二天不上朝也是平常事。只有章惇、王修等人偶尔来找找哲宗,却也被懂事的王旭劝了回去。

    哲宗走出大门才发现,自己所处的位置已经不是原来的徐府了,而变成了一座陌生的小宅园。幸好此处还是在京城之内,只是位置有些偏僻罢了。回宫的一路上并没什么差池,回到皇宫也是一切照旧,除睡了一觉似乎一切都没有改变,他这才略略松了口气。

    睡了两天他腹中饥饿难当,一边吃着饭菜一边忙不迭地打开徐诚忻的信看了起来。

    “陛下,当你看到这封信时我早已经离开京城,至于去了哪里我自然不会告诉你。你要是还不放心就试着找找看,反正你也找不到,就算找到了估计也奈何不了我......”

    哲宗大怒,一拍桌子骂道:“混帐东西!”把下面的小太监生生吓了一跳。

    “......造成这个局面你可要反省一下,你说哥为你办了多少事,哪位不是帮你办得妥妥当当地?我要是想做皇帝有数不清的方法,还用得着这么辛苦天天在北方打仗?算了,这些事就不跟你计较,哥来到大宋本就是个异数,当皇帝什么的是根本没兴趣。”

    等等,他这句话什么意思?哲宗皱眉想道,听他意思他似乎不是宋人。关于徐诚忻的来历哲宗曾经特意派人去查过,从杭州一直查到盐塘县。但盐塘县也不是他的家乡,再远就查不下去了。纵观此人的行为举止,虽说有些出格,但总的来说并不像是异族人。然而现在经他这么一说,细想起来似乎总有些不妥,忙接着往下看。

    “实话跟你说吧,其实哥是从未来世界穿越过来的。就是因为我来自未来,所以我清楚许多事情。清楚高太后哪一天死,清楚枪炮怎么制造,也知道辽对宋的危害。不仅是辽,其实真正的危险是女真人和其后的蒙古。我本想把他们都扫平了,你却总扯我后腿,所以这事儿只能交给杜子骞他们去办了,希望你不要再去怀疑他们了,不然损失的是赵宋王朝和天下百姓。这事我只告诉你,信不信随你,反正我已经尽力了......”

    这些话完全超出了哲宗的认知范围,连着看了几遍,又思前想后一番,最后不得不把这事往神鬼方面去联想。

    “我也不知道做这些有没有用,做得对不对。我只知道我是汉人是中国人,不想被外族欺侮。至于以后的事情就靠你自己了,不过政治制度使然,一个王朝的覆灭总是在所难免的,我最欣慰的是借赵颜之手把倭国给灭了,我觉得这是我做得最正确的事情。另外还有些忠告要给你,就当做是我的临别赠言吧......”

    接着徐诚忻又洋洋洒洒地说了一大段,都是关于在制定法律、整治官场、发展经济、壮大军力上的一些建议。这些东西以前徐诚忻也不只一次地提起过,哲宗倒也不算陌生。最后还有三点是信中特别注明要他当心的。一是让他无论如何要支持北方的战事,这关系到大宋的国运,而且只要朝廷不掣肘,战事必胜;二是给哲宗私人的建议,请他克制房事,小心“马上风”。

    看到这里哲宗不禁又好气又好笑,心想你徐诚忻管得也太宽了,连这事你也要插手?不过从字里行间也不难看出他对自己的关切之意,再想想前面的话,也不敢全当它是耳旁风。

    第三件事是请他千万别把皇位传给赵佶,此人只适合当个艺术家,实在不能从政,不然国家是要让他败光的。

    “一派胡言!”哲宗一拍桌子骂道。

    恰巧王旭上来,倒把他吓了一跳,忙止步不前。

    “何事?”哲宗斜了他一眼道。

    “启奏圣上,时辰不早了,不知今晚圣上想让哪位妃子来侍寑?”

    哲宗犹豫片刻,没好气地说道:“今晚不用谁来啦,朕一个人睡。”顿了顿又说:“以后你也要多提醒朕,红颜祸水,当少碰为妙。”

    “遵旨。”王旭又补上一句,“圣上英明。”

    “英明个屁!”

    这没来由的一句粗话把王旭怔得呆了一下。

    这件事从头至尾太过荒唐,哲宗自然也是闭口不谈,除了他无人知道内情。京城百姓只知道徐府里的人突然都凭空消失了,朝廷又派人把宅子重新收了回去。至于徐府的人也没人知道去向,但这么重要的人家出了事岂会不被人关注。一时间京城里谣言四起,后来发现原在北方指挥作战的徐诚忻也不见了,朝臣们写了不少折子请哲宗彻查。

    哲宗也是揣着明白装糊涂,里里外外、上上下下一通调查,自然是一无所获。如此沸沸扬扬几个月以后,这事就成了一件无头公案,已经没人说得清是怎么一回事。

    所幸北方战事捷报频传,女真族在杜子骞诸军的强攻下终于告破。同时,范斫带二万精兵不出数月便拿下高丽全境,大宋疆土再度扩张。不日,杜子骞带着部队又挥师北上,向徐诚忻所说的蒙古境内挺进。朝廷之中又生不少话端,然而这一次哲宗却并没下旨收兵,而是命军器监配合兵部加紧训练新兵以防万一。至于这个“万一”是何种意思也没有说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