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哥罩你
字体: 16 + -

第105章:易州战局

    tue sep 23 07:00:00 cst 2014

    易州战场的胜利只是宋辽战争的一小部分,徐诚忻和他的伙伴们的兴奋没有维持多久。派出去的探子陆续回报,带来了一个又一个让人沮丧的消息。

    宁化军全军覆灭,主将贺晋战死,代州失守,参将高继宣率二十余骑勉强突围。西线辽军长驱直入,过忻州、逼太原继续南下。东南面真定大营十万大军面对五万辽军骑兵被杀得节节败退,已退守赵州一线。眼看东西两线辽军渐成合围之势,占领了黄河以北的大半区域。易州是硕果仅存的战胜地,已成为敌占区的一座孤岛。

    “他娘的,这些军队是怎么打的仗!”董统实在是想不通,人数占优又在本国作战竟还能败得这么惨。坐在指挥所里开会的人都有这种恨铁不成钢的愤怒,只可惜铁卫营人数太少,要不然定要再去打几个胜仗羞羞他们。

    曹方叹了口气想说点什么,又轻轻摇了摇头,一付一言难尽的表情。确实,除了体制外的铁卫营,人人都知道宋军存在着多大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又轻易动不得,除了叹气又能怎么样。

    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发泄够了,徐诚忻才道:“别人怎么打我们先不管,现在易州城的局势,大家都说说看应该怎么办?”

    众人一下子沉默了,经过这一仗兵力已经损失一大半,除去伤兵能上阵打仗的还不到三千人,青壮百姓也至少死了一半。城防、武器装备都需要大量补充,至于火器,就连炮仗都用光了,现在能用的只有弓箭、石块之类,铁卫营与普通的禁军已无差别。以这样的情况,随便来一支上万人的辽军,易州就凶多吉少了。

    “守城!”董统一拧脖子,说道:“大不了再跟辽人干一仗,只要徐将军在,我就不信守不住。”这倒不是他拍马屁,徐诚忻领导弱势兵力硬将兀衍的三万大军吃掉,这一仗已经让所有人对他信服。在他们眼里,这位半路出家的徐将军已如孙武附体、孔明再世。

    “城自然是要守的,但这城怎么个守法却大有讲究。”徐诚忻分析道:“我们虽然打了胜仗,但我们最犀利的火器已经消耗殆尽,否则再来三万我也不怕。如今我们兵不过三千,百姓又多是老病妇幼。易州城无险可守,一旦被攻我们须三面抗敌,城外没有护城河,内没有瓮城。更倒霉的是我们找不到可以期望的援军,一支支宋军尼马都是银样蜡头枪,没有一个可以指望的。”

    徐诚忻越说大家心情越沉重,一个个紧锁头。刘武有些困惑地说:“我朝号称有一百余万大军,而辽人只来了十五万左右,这仗打得......”

    “话虽如此,但我们也不是没有机会获胜了。”徐诚忻的话又让大家精神一振,“首先,辽军是在客场作战,就是在他们不熟悉的宋土上作战。难免会水土不服,天时、地利与他们不利。”

    “不错,”吕大通说道:“辽人对这里的道路不熟,这里又多为山地丘陵,而越往南地形越复杂。他们的骑兵发挥不了最大的作用,攻城又是他们的弱项,只要战线一拉长,靠十五万兵力就是顾此失彼......”

    徐诚忻欣赏地看了他一眼,道:“小吕分析得不错啊,做为指挥员就是要不停地思考分析战况,大家要多多向他学习啊,哈哈哈。”吕大通其实比徐诚忻还大几岁,但受到上级的当面表扬总有些不好意思的,不由嘿嘿憨笑几声。

    徐诚忻继续分析,“其次,他们朝廷的是侵略战争,不得民心,我们是自卫反击,只要运用合理,老百姓必然会全力支持。老百姓的力量有多大,我相信大家也看到了,所以千万不要忽视他们,他们才是打胜仗的根本。”

    “第三,也是辽军目前最迫切的问题,那就是后勤保障。辽军打仗向来以战养战,虽是犀利却不持久,只要我们耐下心来跟他们打消耗战,辽人必退。”

    刘武有些担心地说:“可是辽军占了我们不少城,城里的补给必定有些的,要是能再不丢城就好了。”

    徐诚忻点点头,说:“这正是我最担心的,希望后面的官兵不要太窝囊,至少不要让辽军进展得太顺利了。不过......”他话锋一转,说:“指望人家总是太被动了,我们不能把胜利的希望都寄托在人家身上。辽军之所以能长驱直入,很大原因是他们搞突然袭击,又有汉奸卖国。等朝廷回过味来,大军一到,还是有得打的。”

    曹方估摸着说:“朝廷的援军应该差不多动身了吧......”

    战局分析得差不多了,大家开始讨论下一步的行动。易州还是要守的,毕竟这里的粮草辎重对战争的意义十分重大,而且一城的百姓也不能弃之不顾。所以下一步首先要做的就是巩固城防,以备辽人再来攻城。

    一道道命令传达下去,军民不分彼此一起干活,清理通道、收集武器箭支、医治伤者、埋葬死者......易州百姓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换来了胜利,人们变得理智而又有信心,工作起来非常努力。这场胜仗唯一的好处是缴获了辽人的许多战马,这些战马都被铁卫营拉进城里养着。

    经过二天多的恢复,易州城防终于恢复到最佳。徐诚忻命令军民紧守不出,同时又不断派出探子四处活动,力争第一时间了解辽军动态。

    这天中午,徐诚忻正与诸将讨论守城方略,忽有探子来报:有一支约二千人的辽兵正押运着粮草从西北方南下,离易州至少有二十余里。

    这支辽兵必定知道兀衍攻城失利,不敢从易州边上经过,而是绕了远路,从西面南下。徐诚忻突然想起当初兀衍攻城时,正有一支辽兵离营北上,沉思良久似乎明白了许多。辽人素来来去如风,这次怎么想起来回国搬运粮草了,看样子他们的补给很紧张啊......

    “不行,”徐诚忻脱口说道:“不能让他们把粮草运过去,这会对整个战局造成很大的影响。”

    曹方惊道:“将军想去拦截他们?可是我们易州城现在自身给保,就算他们只有二千兵力,却都是骑兵,野外作战我们并不占优啊。”

    “事关重大,不得不走步险棋。”徐诚忻敲着自己的额头,来回踱着步,“易州现在虽还在我们手里,却也经不住辽军的再次猛攻,固守等死不如主动出击。帮助了南面的宋军就能给整个战局带来好处,我们也有更多机会存活。”

    “以我们现在的兵力的确打不了大仗,但可以打游击。如果能掐断辽军的补给线,那可是四两拨千斤的招数啊......”

    吕大通挻身而出,道:“属下愿带骑兵营前去阻击!”

    “光骑兵营不到一千人马还不够,”徐诚忻道:“至少要有三千兵力才能万无一失。”

    可易州城内总共才不到四千兵力,再分出去三千,易州可就成了空城了,众将不免都有些担心。

    “没有风险就没有收获,”徐诚忻权衡片刻终于下了决定,“如果探子的情报准确,辽军大部都在积极南攻,还无暇回头打我们。我想辽人也想不到我们会冒这么大的风险去主动出击,那二千粮草兵离我们只有二十里,一天之内必能返回,这个险值得冒。”

    “曹方、董统,你们小心守城。大通,马上点三千兵,带上火箭,这次缴了这么多辽马应该够用。”徐诚忻指着地图道:“我们抄到辽军前面,就这儿,孔山脚下打一次伏击。”

    命令一下,众人再不多话,分头去准备了。

    不多时,一切准备就绪,徐诚忻和吕大通带着三千精锐向西南方的孔山急奔而去。易州城内的百姓见主力出城,心中疑惧,幸好曹方早有准备,亲自出解释。当然,为了安抚民心,适当撒点谎也是有的,让百姓们相信易州不仅能守住,而且可以援助友军,民心大定。

    按理说徐诚忻的三千对辽兵二千,辽兵又有粮草相羁,打起来还是有优势的。但考虑到是在野外作战,这种遭遇战他也没把握,为保险其间宁可绕些远路,打到优势地形加以伏击。

    由熟悉地形的探子带队,不到一个时辰部队就来到孔山脚下。孔山右侧有一条向南的官道,是南下的必经之路,在此伏击是最好不过了。徐诚忻观察了一番地形,见西面地形较陡,骑兵根本无法立足,西面倒是不错的丘陵低坡,很利于骑兵的冲杀。

    徐诚忻利用地形安排一番,自己带一千步兵潜伏在孔山腰上,吕大通带两千骑兵隐于西面的高地。同时不停地派出斥候,侦察辽军的行军距离,只等辽军一到,就可以两面夹击,一举将他们歼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