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哥罩你
字体: 16 + -

第33章:无商不奸

    mon jul 14 10:09:36 cst 2014

    翌日,徐诚忻早早起床,开始分配工作。他和吕商英按单子分头行动采购办公用吕,晚晴守在家里接手送来的家俱并安排摆放位置。一时间这间平时冷冷清清的屋子变得热闹非凡,那老韩也很会做人,不时过来看看,能帮上的就帮点小忙。

    跑了一上午,东西总算是采购完成。幸亏当初买的房子比较大,两个大点的厢房再用屏风一隔,便如写字楼的格子间一般。

    下午开始,已经陆陆续续的有应聘的找上门来了,毕竟徐诚忻开出的待遇是非常诱人的。他就充当了一回人事主管,反正古时候没什么三金一险、六金一险的,这老板当起来就轻松许多。便挑了一些看着机灵、出身贫寒的伙计。

    人虽然已经招来了,但没人搞得懂他要做什么。做系统的培训肯定是来不及了,还好昨晚他跟晚晴和吕商英大致讲解了一些,多少也能帮上点忙。这些伙计倒也听话,分下去的工作没两话,认认真真的做了,边做边学吧。

    昨晚上来过的那些掌柜陆续送来了一些新鲜的趣闻、消息,徐诚忻一看果然够丰富。大多是些张家长李字家短的八卦,如:李家寡妇昨晚有男人敲门,赵家小姐许了个有钱的老爷等等。还有一些是外地行商带来的传言,有某地出现剪径强盗;某地的粮价高得吓人,穷人家都开始啃树皮了;沿海村庄又被倭寇侵扰.......

    这些消息真真假假没人搞得清,徐诚忻也没诚实到要去一一证实。反正讲事之前加个前缀:“据悉”、“业内人士说”之类的就能将责任推掉了。挑了一些有趣的、容易受关注的新闻,让人写成了一篇篇稿子。当然,那些容易引起纠纷的事情,还是少碰为妙。

    用了将近两个时辰,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报纸样稿就完成了。虽然非常粗糙,却也有些模样。包括:大事件、经济、策论、八卦、诗文小说、分类广告等几大块,也扬扬洒洒地写了三大张纸。再让那位刚刚聘来的丹青高手画了几幅应景的图画,也算是图文并茂了。

    宋朝是个言论非常自由的朝代,大词人柳永就曾打趣皇帝,自称是“奉旨填词”。皇帝听了也是一笑了之,并没有为难于他。早在开国之初,太祖皇帝就曾经明示:不可“因言获罪”。宋代读书人地位相当突出,连皇帝的私生活都可以随便拿来说事。也是因此,宋代的经济、科学等方面发展迅猛,而弊端是重文轻武导致国防空虚,武备松弛,从不愿轻易言战。

    就是因为有“不因言获罪”几个字,徐诚忻才有办报纸的底气。特别是在“策论”那一板块,写上一篇颇有争议的文章,定能引来无数眼球。这件事自然交给高材生吕商英来办了,写文章正是他的强项。徐诚忻再把那提纲上的观点一项一项的传授给他,徐诚忻的观点,加上吕商英的文采,一篇文章写得是气势磅礴、发聋振聩。

    诗文小说板块徐诚忻随便背了首诗先应付着,倒把晚晴和吕商英他们佩服得不行:公子写诗怎么比喝茶还简单,还都是绝世佳篇!

    至于广告那一块,徐诚忻也不小气,那些来找过他的掌柜每人分了一块豆腐干。不要小看这块“豆腐干”,要是连登半个月,还不整得家喻户晓。

    晚晴饶有兴致地拿着样版看了又看,叹道:“想不到每天竟有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发生,我一天倒晚呆在家里却什么也不知道。”

    徐诚忻笑道:“信息可是好东西,有了这份报纸才叫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你要是感兴趣就和我一起办这报纸吧,反正我现在正缺人手。”

    晚晴喜道:“真的!不过我一个女人家能行吗?”

    “当然行,我说行你就行。”徐诚忻信心满满地说:“这还只是开头,只要你愿意,以后有你忙的事情。”又转身对着大家说:“以后这位沈姑娘也是你们的主子,她的话也就是我的话,明白了吗?”

    众人果然点头称是。

    晚晴听了笑靥如花,更是兴致勃**来,想了想指着报纸的一处空白问道:“公子,这里为何空出这么大一块?”

    徐诚忻回道:“这里是报纸的名称,我一时还没想好给它取个什么名称好,所以才空着。正好大家都在,帮我一起想想,取一个又好记又有气势的名字。”

    众人一听,连忙开动脑筋努力想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议论了半天也没有一个满意的。一帮文人想出来的名字一个比一个雅,内涵是丰富了,却总不能如徐诚忻的意。

    晚晴虽是女流,但跟徐诚忻混了这么久,早就不再压抑自己的言行了。想了想说:“公子刚才还说有了这报纸,便知天下事,不如就取名为“知天下”。”

    徐诚忻还没表态,吕商英便叫起来:“好一个知天下,意思明了,气势非凡。沈姑娘果然好才学,好气势,让人叹服。”他一表态,众人连忙马屁跟上,让晚晴很是不好意思,连说不敢。

    徐诚忻哈哈一笑,说:“行,就用这个名字了。”

    正这时,王进带着两男一女走了进来,笑着说:“公子,你要的人我给你带来了。那些厨子听说这么高的月钱争着抢着要来,这俩伙计是我挑出来的,手脚麻利、手艺也不错。”又指着那小丫头说:“这丫头名叫招娣,是昨天刚从苏州来的,年方十五,据说她老娘没钱给儿子娶媳妇,便卖了她。我见她长得还清秀,还识得几个字,就带来给你瞧瞧,价钱是五十两,中意了便收下吧,怪可怜的。”

    那招娣看上去虽是略显额惊慌,却仍倔强地说:“卖我的不是我娘!”

    徐诚忻想不到一个大活人只要五十两银子就够了,感叹穷人都不值钱啊。又见她衣着单薄,脸上还有一丝淡淡的泪痕,一付谨小慎微的表情,形迹颇为可怜。心中不由大骂万恶的封建社会,如此摧残花季少女,幸好碰到了哥这么个大善人,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啊......

    想这到便温和地对她说:“不管是谁卖你,反正都不是好东西。放心吧,以后你就跟着我......哦不,跟着这位沈姐姐,保证不会让你受委屈。只是这个名字太专业了点,听着让人不舒服。”

    那丫头一脸惊讶地看了一眼这位“怪蜀黍”,不知如何是好。

    晚晴横了他一眼,又笑着牵过招娣的手说:“小妹妹别怕,既然来了,咱们就是有缘,以后便是一家人了。我看你这双眉毛生得真是好看,如弯弯的新月,不如就叫你月儿吧,你可喜欢?”

    那丫头见这位漂亮姐姐如此温言细语的呵护与她,心中甚是感动,赶紧盈盈一拜说:“月儿谢过小姐。”

    晚晴笑着点点头,说:“真是个乖巧的丫头,来,姐姐带你去梳洗一下。”说完带着月儿往自己的房间走去。

    徐诚忻看着她们的背影若有所思:看样子晚晴是母性泛滥了,以后少不得要跟她多生几个儿子,反正这里没有计划生育......

    “公子,公子......”

    “咳咳,王大哥什么事?”

    “那家印书馆,我去看过了......”

    徐诚忻一听连忙追问:“怎么样?”

    “果然是要卖的。”王进的话让他放心不少,“东家是个富家公子,据说他和一些书生组织了一个诗社,不时有佳作面世。仗着家里有钱,为图方便就自己办起了这家印书馆。现在诗社散了,便交于一管家处理,那管家出的价钱却有些高了。”

    “多少银子?”

    “纹银一千三百两。”

    徐诚忻吓了一跳,“怎么这么贵?”

    “这里面包括六名干活的伙计,虽是高了些,但买过来就能印书,倒也便利。”

    “还能再讲讲价钱吗?”

    “听他口气是讲不了,最多能再代个几十两。当然我也没给他准信,只说代人问问而已。”

    徐诚忻算了算,这银子一化,财政可就有点紧张了。但这印书馆是一定要买的,不然运营起来会很被动。沉思片刻将大家招呼到一起,说:“这价钱是一定要讲的,我想了个办法,大家依计行事争取把价钱来个拦腰斩。在此之前,我们的报纸只能先让别的印书馆去印了。”

    王进一听,感觉有些匪夷所思,忙问:“公子有何妙计?”

    徐诚忻说:“这招数的关键是要将他的信心击破,所以大家做起来一定要理直气壮,不可有半点犹豫。没把握的可以先在家里练习几遍,必须要让自己相信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千真万确。”然后将心中的计划一说,大家是连连点头。吕商英却暗自感叹:真是无商不奸啊,不过倒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