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枭霸世
字体: 16 + -

第十三章 钢铁厂?

    thu may 07 21:07:08 cst 2015

    这次在外海的遭遇让张达明白,他们的这种六斤炮威力太小,打清朝水师这种小船或许还行,对付西方的大船是行不通的,还有就是不要在远距离开炮,张达以前还奇怪,为什么以前看网上说英国军舰不允许超过五百米开炮呢?这次他是彻底明白了,距离远了即打不中,威力又很差,还不如等距离近了在给予最大杀伤呢?这次之后我也给船队下令,六斤炮不允许超过五百米开炮。

    “立刻把九斤炮铸出来,先铸二十门再说”张达对刘一刀说到,随后张达又把赵高找过来了:“最近岛上情况怎么样了,再从库里提点钱安排人去买铁,多买点,我最近要造大炮。”

    赵高回答道:“最近岛上又招了三十名铁匠,四十名船工,水手招了三百多人,全是从江苏招回来的”

    “哦,江苏的船回来了啊,好这是个好消息。另外两件事怎么样了”

    “吴斌回来了,我已经让他过来了,他来向大当家禀报”

    “大当家的”吴斌到了。

    “说说事情怎么样了”张达问道

    “大当家的,山东已有四家盐场同意卖盐给我们,每担半两银子,每月可提五千担,江苏那边有点远,暂时还没联系上。不过山东另外的几府青州、兖州、临清我都谈好了,以后我们盐可以进去卖了,不过这几地处内陆,需要打点的地方甚多,还有各地检查的兵丁也要贿赂一下。另外不要多造一些小船,好在内河运送私盐。”

    “这个没事,这点钱要花的,能挣钱就好,不过铁矿石的事谈的怎么样了。”

    “谈好了,每月提供给我们一万担铁矿石,每十担一两,按铁匠说每担矿石最多能炼铁三十斤,有了这些足够我们每月用的了。”

    “这很合算吗,只有我们买生铁价格的三成”

    “大当家不是这么算的,这只是铁矿石的价格,还没算我们的运费,还有购买木炭的价格都没算,实际上成本大概是我们现在的六成左右。”

    “可以了,毕竟最主要的这么大量购买生铁不会引起清政府的注意了,让岛上会炼铁的铁匠来见我”

    “见过大当家的”主炼铁的王头俯首拜道

    “现在我们要自己炼铁了,你认为要准备什么啊”

    “要重建炼铁炉,上次造炮用的那个太小了”

    “好。这件事就交给你办了,不过你现在还有一件事去办,先去建一个炉窑用来炼焦,这焦可比那木炭好用,让吴斌去买煤炭,在炉窑内不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借助窑炉边墙的点火孔人工点火,将堆放在窑内的炼焦煤点燃,靠炼焦煤自身燃烧热量逐层将煤加热(直接火加热部分);煤燃烧产生的废气与未燃尽的大量煤裂解产物形成的热气流,经窑室侧壁的导火道继续燃烧,并将部分热传入窑内(间接加热部分)。高温燃气流则夹带着未燃尽的煤裂解物――化学产品排入大气。这个过程延续八到十天,焦炭成熟,从人工点火孔注水熄焦,冷炉,扒焦。”

    在经过一个月的准备后,铁矿石准备好了、焦炭也准备好了,新的炼铁炉也建好了,炼铁的高炉由炉缸、炉腹、炉腰、护身、炉喉组成。炉缸也是熟铁板卷成,内砌耐火砖加厚到三尺五寸,采用双钟炉顶,推车上料,双钟布料的装料方式。这次张达决定对鼓风设备进行改进,以前造炮所用的化铁炉小,对鼓风设备的要求也小,但这次要大量炼铁对鼓风设备作了进一步的改进。

    清朝时间中国治铁业主要有两种鼓风方法一种是使用木扇,一种是使用风箱,风箱因为出风量小被张达第一个排除,所有只有使用风扇这种方法了,张达抛弃普遍使用的、由皮革和铁制扇叶制成的风扇,参照工业大革命时期约翰・斯米顿的发明,用一个泵来代替。这泵由四个装有活塞和阀门的金属气缸组成,并由风车驱动。这时,张达随口告诉众人,这由铁铸就的气缸部件,拿螺丝螺母连接就可以了。只要在大学上过金工实习的,谁没有见过加工螺纹的丝锥和板牙啊。

    另外张达还使用了一些天工开物上的先进技术,将炼铁炉和炒铁炉串联使用,并对炼铁炉进行半连续操作,形成了一整套流程。将铁矿砂炼成生铁,再加生铁炼熟铁,然后由生铁、熟铁合炼成灌钢。

    小工们推着上料车把焦炭、石灰石和那些木桶里的矿石一起运至高炉顶部,将它们倒入炉内。于是,高炉开始生产。高炉和反射炉之间用衬着耐火材料的大铁管连接,从高炉里流出的铁水进入高炉和回转窑之间的反射炉,在沿着地势把仍然火热的生铁水转移到反射炉中,加以搅动或“搅炼”。这样,通过在熔融体中环流的空气中的氧,除去熔融体中的碳。除去碳和其他杂质后,就生产出比原先易碎的熔融生铁或生铁更有韧性的热铁(应该就是熟铁了),这种铁就是以后用来铸造大炮的主材料了。

    另有一部分小工们飞跑着,用小推车将热铁运到加热炉里,从新加热后的铁水分别流进这些转炉里,并且转炉底下也生起火。最后,生产出来的钢水流入巨大的钢水包,从那里,再流入放在平板车上的铸模,形成钢坯,这是生产灌钢的。

    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铁匠发现了一种更好的方法,他将炼焦产生的煤气顺着高差和鼓风机的作用,流进了炼铁高炉的底部,对于炼铁高炉,这些煤气是最好的还原气体,这极大的节约的炼铁的时间,还减少的炼铁的成本,就是为此对炼焦的炉窑进行了改进。随着的时间的推移的,钢铁厂(有点言过其实的,在现在充其量也是个小作纺)的生产逐步形成了规模,价格自然而然的下来了,到了一八一年时,平均一斤铁的成本只有五文钱了,这不是因为铁矿石的成本太高了。

    到了七月十三号时,第一炉钢铁终于生产出来了,听着嘈杂有声音,看着那冒着浓浓黑烟的烟囱,再看着那火红的铁水,张达发现我竟然迷失了,自己好像置身于工业革命时的工厂,有种不直实的感觉。但一瞬间张达就清醒了过来,他看着忙碌的工人,仿佛看到了无数的大炮在轰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