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枭霸世
字体: 16 + -

第三章 根据地

    mon apr 13 18:34:01 cst 2015

    登州前营水师衙门

    “这个就是你们巡查的结果,乱民由外洋赴南洋而去,水师未及拦截,肯请行文江南水师予以拦截”,看着三份类似的战报,山东水师总兵暴跳如雷

    “卑职等船少,兵少实无力巡查外洋”见此下面的水师游击赶紧叫屈道。

    对此无可奈何个水师重兵只得将一份类似的战报发给山东巡抚衙门。

    在海上飘荡两天的船队终于在庙岛群岛找了一个合适无人岛,

    “大当家的,经查看,此岛约一里方圆,最主要的是此岛有个天然良港”老王报道

    “好就这个地方了”张达决定道。

    “庄强,这搭建住房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因由于有一部分人是被强迫来的,所以张达把自己的住处安排在在中心,外面一圈是那些被抓的人,主要都是些手工艺者,木匠啊、铁匠啊、郎中、船工等等,最外面是那些自愿跟来的。把船上的粮食全卸下来后,张达在自己旁边搭建了粮仓,所有的人实行按需分配,标准就是成人每天一斤,老人十二两,小孩十两(清朝一斤分为十六两),再每户每天发杂鱼一斤。听到这个标准很多人都哭了,他们中很多人逢年过节也未必能吃到这么好的,这也安了大部分人的心。

    三天后房屋基本建成,由于时间原因都是草房,就张达的那间和产库好点,其实这三天中有一大半时间是花在建粮仓和张达那房兼了议事厅了。所有人都搬到岛上,还特地为牛马垒了马厩和牛圈。为防止有人逃跑,张达特地使用了保甲制度,五户为一甲,甲长是最初的那些人,若有一人逃跑,全甲连坐。

    安顿好后张达在自己家召集甲长和吴斌等人

    “咱们算是安顿下来了,可还得居安思危,我们要组建守岛部队,这队制就共分三队,陆上两队吴斌一队,庄强一队,队员就从王村村民中每户一丁,再从其他青壮中抽三十人,每队二十人。海上一队,由刘东(当初那个报沙船信息的)统管,从水手和渔民中抽调共十五人,另设亲兵十人,老王出任后勤总管。大家还有什么补充的吗?”张达讲到

    “大当家的决定就是了”

    到了第六天,岛上的存货的鱼吃的差不多了,张达就命渔民出海去捕鱼,为防有人趁机出逃,还规定每次只准五条船出海,每条船上须载水丁二人,并派遣一艘沙船护航,沙船上载陆丁十人,带四条鸟枪,六张弓。为预防万一张达还要要求必须早出晚归,不得在海上过夜,二是每船出海只允许带粮3斤和只能少量的柴草,每次出海前水丁都必须检查,因为出海后花了两天**的时间才找到这个岛,走直线最快也得一天半,这些粮食也就能保证船上的人吃半天,绝对到不了陆上。

    “吴斌过来看看”张达手拿一把鸟枪叫道。

    “大当家,有事啊”吴斌应道

    “我听说乾隆年间,朝庭可是收缴过民间的鸟枪的(乾隆四十六年

    至乾隆五十九年,共收缴鸟枪达四万四千余杆),怎么登州还有这么多的鸟枪啊”张达边比划边说

    “大当家,当时收缴时登州府属宁海州,是准许按照甘肃、山西两省酌情留鸟枪之例编号存查,所以登州查禁鸟枪本就不严,再加上后来白莲教起兵,朝庭兴办团练,管制宽松,所以民间所存鸟枪就多”。

    “那些铁匠艺人会造鸟枪吗?”张达高兴的问道

    “老铁匠王洪年轻那会好像和他爹造过,要不小人叫他过来问问”

    “好”

    不一会,一个体态健壮的老汉过来了。

    “小人王洪见过大当家”说完就要下跪张达连忙扶起并道“不必了,我们这不行这规矩。我听说你会造鸟枪,叫你过来问问”。

    “是的,大当家,小人前些年才给人偷偷造过一枝”王洪利索的答道

    “那我问你这支鸟枪能打多远,造一把要多条时间。”

    “鸟枪用火药二钱(约七克),用子三钱五分(十四克),口径差不多三十三厘(十一毫米),能射三十丈远,还有一种长鸟枪,能射四五十丈远,造一把需一月有余。”

    “怎么要这么长的时间啊,那朝庭那么多鸟枪要造到猴年马月啊”

    “大当家有所不知,这好货当然要久点,绿营那些鸟枪都是粗制滥造的,能打二十丈就不错了。”

    “那你这鸟枪怎么个做法了”

    “先用两三根十来寸的铁管拼接在一起,然后在用钻头钻成枪管,最后加上击发机构和枪架,就成为一枝鸟枪了,最主要的是钻枪管太费时,一人一天只能钻一辆寸,钻完一根枪管需近一个月,如果枪管处理不好,铅子就打不远,还容易炸膛。”

    “好,你先下去吧”我吩咐道。

    这时西方早已进入火器时代,哪怕是以愚昧和落后的代名词的清朝也进入了半火器时代(水分挺多的),这个时候山东的清兵鸟枪的配备量占到所有武器的一半。虽然不是主流的燧发枪,但只要造出比清兵更好的鸟枪也是一样的,毕竟这个年代火绳枪和燧发枪的主要区别就是发火发式的不同,火绳枪的使用受到的限制比较多点,真要说到是比射击精度和威力,大家其是都是半斤八两,都是靠排枪杀人,超过一百米米能打中人,完全靠运气。真正要能稍远距离杀人的还是线膛枪,只是此时的线膛枪使用非常麻烦,因为他的子弹不像滑膛枪一样比枪管略小,他的子弹与枪管要一样大,甚至要略微大一点,有时装弹时甚至于要使用锤子一点一点的把子弹敲进去,使用十分麻烦,在战场上要四五分钟才能发射一发子弹,各国使用的都非常少,直到后来米尼弹发明之后,才逐渐成为战场上的主流,在金属定装子弹出现后,直接淘汰了滑膛枪。

    张达现在有两种选择,一是现在制造鸟枪,二是等买到燧发枪后进行仿制,燧发枪虽然在中国不是主流,但不是没有用过,乾隆年间攻打准噶尔时,就曾仿照俄罗斯的燧发枪制造过四千枝已供官兵使用,所以不存在新出现的新武器国人不会使的问题。

    晚上休息时,张达突然想起了以前上大学时,进行军训的事,张达一下子知道了自己的选择,虽然现在中国也有不少火枪,可大部分人还是不会使用,这需要大量的训练,再说这时的枪都差不多,完全可以先熟悉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