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嫁皇妃:媚倾天下
字体: 16 + -

第163章 皇上赏花议立后

王婉死后可谓备极哀荣,可人终究是习惯遗忘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宫中的人也渐渐的忘了王婉。

如今宫中专主内政的是李贵妃,李贵妃服侍皇上日久,自然明白皇上心中对王婉的敬重,因此事事都仿效着王婉的做法。

在朝中、宫中诸人看来,李贵妃为继后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李贵妃是如今宫中位份最高的妃子,而且李贵妃又有儿子,因此一些希图富贵的朝臣早就在寻找适当的时机向皇上进言,立李贵妃为继后。只是如今王婉崩逝未久,不便提及此事,因此这些朝臣才没有贸然行事。

李贵妃心中也俨然以皇后自居,处事格外的谨慎。

这日,李贵妃因谢修容产期将近,忙着准备谢修容生产诸事。

恰在这时,有小太监进来禀道:“贵妃娘娘,老夫人来了。”

却说李贵妃专主内政后,皇上特意下诏准李贵妃的母亲时常进宫。李贵妃为人谨慎,倒是不肯让母亲随便出入宫闱。

如今李贵妃听说母亲来了,自是高兴,眸中不由流露出几分喜色来,忙道:“快请老夫人进来。”

李家在朝中根基浅薄,李贵妃的父亲因李贵妃之故,做了礼部的侍郎。李贵妃产子后,皇上格外加恩,封李贵妃之父为荣阳候。李贵妃之父虽然封侯,可在朝中却没有实权。李贵妃之兄为人庸碌,也不过是封了一个闲职。

片刻后,李夫人就随着那个小太监走了进来。

李夫人要福身行礼,却被李贵妃一把拉住。

李夫人只是口中道:“妾请贵妃娘娘安。”

李贵妃拉李夫人在自己身边坐下,端详了李夫人一番,道:“母亲精神却好。”

李夫人笑道:“托贵妃娘娘的福,如今身子却好。”

李贵妃又问了家中诸人的情况。

李夫人答道:“家中托赖贵妃娘娘,一切都好。”

李贵妃点了点头,道:“母亲回去和父亲、哥哥说,如今这些都是皇上的恩典,务要用心国事,报效皇恩才是。”

李贵妃的侍女红樱知道她们母女有话要说,忙带着屋内的太监、宫女退了出去。

一时,屋内只剩下李贵妃和李夫人两个人。

李夫人这才说道:“贵妃娘娘,昨日有礼部的几个官员来见老爷,说要奏请陛下晋封娘娘为继后。”

李贵妃沉吟了一会儿,方才说道:“母亲,此事切不可操之过急。如今王皇后刚刚崩逝,且皇上心中甚是敬重王皇后,若是贸然和皇上提及此事,只怕皇上寒心。”

李夫人点头道:“老爷也是这般说。”

“母亲回去还要和父亲说,万事谨慎些才是。万一这些人是为了试探父亲,又或者是这宫中之人安排的圈套,切不可轻易落人口实才是。”

李夫人连连点头称是,道:“还是娘娘想得周全。”

李贵妃冷笑道:“这件事倒是不必急才是。如今后宫中吕淑妃早已失宠,谢氏姐妹又不得圣心,刘才人出身太低,这些人皆不足虑。我做继后倒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何必急在这一时?”

李夫人道:“娘娘不要忘了还有那一位。”

李贵妃一挑秀眉,道:“皇上最爱惜名声,如何肯冒天下之大不韪,立她为后?”

李夫人连声称是,道:“我不过是听说她得宠,所以才要娘娘小心。”

李贵妃嗤笑了一声,道:“陛下为人是最重规矩的,她承恩多时,如今连个位份都没有,就知道皇上的意思了。”

母女两人密谈了良久,李夫人就起身告辞了。

李夫人走后不久,皇上就来了,李贵妃忙接着。

皇上迳自在椅子上坐下。李贵妃倒了茶奉给皇上。皇上接了茶,也不喝茶,顺手将茶碗放在桌上,问道:“贵妃的母亲今日进宫了?”

“是。”李贵妃满脸带笑,“母亲因有段日子没见妾,所以就进宫来瞧瞧。”

皇上点了点头,因问道:“怎么不见小皇子?”

李贵妃闻言,忙让乳母把小皇子抱来。那小皇子刚刚睡醒,心情正好,依依呀呀,也不哭闹,只是嬉笑。

皇上伸手接过小皇子,抱在怀中逗弄了一会儿,道:“小皇子如今长得倒越发像朕了。”

李贵妃闻言,心中大喜,凑到皇上身边,看着小皇子道:“可不是,妾见小皇子的眉眼越来越像陛下。”

皇上又逗弄了一会儿小皇子,就将小皇子交给李贵妃。

李贵妃满心巴望皇上能留下来,因说道:“晚膳的时候也快到了。”

不想,皇上却站起身道:“朕还有几本奏折没看,等过几天再过来看你和小皇子。”皇上说完,就迈步出了屋子。

李贵妃满心的失望,只得要送出来。

皇上摆手道:“你不必送了,外面风大,小心小皇子着了凉。”

李贵妃只得缩住脚,看着皇上离开。

却说皇上离开后,李贵妃就将小皇子交给了乳母。自己却想起母亲的话来,越想越不安,连晚膳也没心思吃。

到了掌灯时分,李贵妃低低吩咐了红樱几句。红樱行了礼,就匆匆的走了。

烛焰在窗纸上留下摇曳的光影,李贵妃越发的坐立不安。她望着窗纸上的烛影出神,自己不该嫉妒的,可皇上若是离开自己这里去了她那里,让自己情何以堪?

半个时辰后,红樱悄悄的回来了,附在李贵妃的耳边低语了几句。

李贵妃听了,渐渐舒展开紧皱的眉头,脸上也挂了几丝笑容。

宫中的日子如水般流过,平静无波。

谢修容产下一子,母子平安。没多久,皇上就下旨晋封谢修仪为昭仪,谢修容为昭容。

李贵妃倒是把王婉的做派学了一个十足十,对谢昭容格外关切。

宫中自然有善于巴结的太监、宫女,满口称赞李贵妃贤德。

这日,李贵妃带着红樱去瞧谢修容,路上遇到几个小太监提着食盒匆匆走着。

那几个小太监见到了李贵妃,忙站在路旁,躬身行礼。

李贵妃随口问道:“什么事,这么慌慌张张的?”

领头的小太监忙回道:“贵妃娘娘,陛下请了王大人在醒花庭赏花。”

李贵妃脸上带了几分讶然,问道:“可是吏部尚书王大人?”

“是。”

李贵妃摆了摆手,道:“你们快去吧,免得去迟了,陛下怪罪。”

那几个小太监行了礼,就匆匆离去。

李贵妃低着头走了几步,心中却有些疑惑不解。李贵妃知道皇上极少召大臣进宫,而王绍政又是王婉的胞兄,身份特殊,此时皇上召王绍政进宫做什么?

却说皇上因王绍政在自己与建元相争之时,出力甚多,且王绍政又是王婉胞兄,因此对王绍政甚是亲任,令王绍政执掌吏部。如今王婉虽然崩逝,可皇上对王绍政的亲任依旧。

李贵妃思来想去,心中越发好奇,回头看了红樱一眼,道:“你随我去醒花庭。”

红樱一脸讶然,问道:“娘娘不是要去谢昭容那里吗?”

李贵妃摇头道:“一会儿再去罢。”李贵妃说着,就带着红樱朝醒花庭的方向行去。

却说皇上今日召王绍政入宫,是有一件事情要找王绍政商议。皇上因此事有些为难,故此借着赏花的名头召王绍政进宫。

皇上怕服侍的太监偷听,待那些小太监布置好了酒席,就令那些小太监退了下去。

王绍政因见皇上举止有异,也在揣摩皇上此时召见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事?

因天气尚早,皇上和王绍政闲谈了数语,略饮了几杯酒,就起身道:“庭外花开得却好,王爱卿不如随朕去看看花。”

王绍政随着皇上走到庭外,因见皇上似有话要说,因此只是默然站在一旁。

皇上只是看着姹紫嫣红的百花,脸上流露出几分为难的神色来。

王绍政察言观色,如何不知,但是却不肯开口想问。

皇上犹豫了良久,方才开口道:“皇后贤德,朕至今犹记皇后往日的种种。”

王绍政忙道:“陛下切勿思念过度,万望陛下保重龙体才是。”

皇上叹道:“朕如今回宫后,不再闻规谏之语,让朕怎能不念及皇后?”

王绍政不便答话,只是默然无语。

皇上道:“中宫不宜久虚,朕有意再立新后。”

王绍政听皇上这般说,以为皇上不过是要立新后,怕自己因王婉崩逝未满一年就立新后而心生不满,也就急着表明态度,忙答道:“陛下所言甚是。”

却说李贵妃带着红樱悄悄赶来,且喜左右没有服侍的人,因此李贵妃就隐身在花丛中,偷听皇上和王绍政谈话。当李贵妃听到皇上说要立新后之时,心不由一阵猛跳,脸上也带了几分喜色。

皇上听了王绍政的话,轻咳了一声,道:“朕欲立萧氏为后,爱卿以为如何?”

王绍政听了皇上的话,不由怔住了。

李贵妃听到皇上的话,不觉眼前一黑,脑中“嗡”的一声。多时的希望一旦落空,李贵妃所受的打击可想而知,她忙一把扶住红樱,这才站稳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