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嫁皇妃:媚倾天下
字体: 16 + -

第153章 太后病中托孤儿

王婉病后不久,窦太后也病了。窦太后年事已高,加上经历丧子、亡夫之痛,因此此次旧疾复发,格外严重。

如今宫内诸事都要靠吕淑妃主持,吕淑妃为显示自己能干,事事尽心,格外卖力,因此宫中诸事准备得甚是齐备。吕淑妃本来满心邀宠,可皇上只是略赞了几句,并不多加夸奖。吕淑妃一团高兴被泼了冷水,少不得暗自不满。

在朝中,皇上对吕氏一党的打压越加明显。吕世平久历宦海,自然知道事情不妙,因此让永平公主进宫找吕淑妃商议。

早有王婉的心腹把永平公主进宫的消息告诉给王婉,王婉心中暗喜。皇上自然也知道了此事,心中自然不喜,对吕氏的隔阂越深。

却说王婉最初只是受寒咳嗽,可却日渐沉重。原来,王婉难产,身子一直没有调养过来,加上她素日里是个劳心的,因此身子更是格外虚弱。

王婉因自己此次病得沉重,心中也是暗自着急。但越是心焦,身子越差。王婉直到新年,方才有了几分起色。

到了正旦这日,内外命妇进宫朝贺。因窦太后和王婉都病着,因此不得不仪式从简。

那些内外命妇到昭信宫给王婉行了礼,就去上阳宫给窦太后行礼。行过礼,这些内外命妇就告辞出宫,因此仪式早早就结束了。

皇上在正殿受了百官的朝贺,赐了宴,这才退回后宫。皇上回到后宫,先给窦太后行了礼,才转回昭信宫,受王婉和后宫妃嫔的礼。

皇上受过礼,就示意妃嫔们退下。妃嫔们不敢久留,纷纷退了出去。

皇上待众人走后,就对王婉说道:“你身子弱,今日折腾了这大半日,不如歇一歇。”

王婉也觉得身子有些疲乏,也就含笑道:“那妾就大胆了。”王婉说着,就倚着软枕坐在榻上。

皇上一撩龙袍的下摆,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了。

听琴忙倒了一杯热茶,放在皇上手边的高几上。

皇上端起茶碗,用碗盖轻轻撇着茶水上面的浮沫。

王婉看着皇上,笑道:“妾有件事情早就想要和陛下商议,只是一直不得便,今日趁便回明陛下。”

皇上听说,放下茶碗,抬头看着王婉,道:“皇后说就是。”

“陛下,今日后宫都在这里,只是不见萧娘娘。”王婉说到这里,看了一眼皇上的脸色,又接着说道,“妾想着萧娘娘侍候陛下的日子也不短了,陛下何不给萧娘娘一个封号?”

皇上沉吟了一会儿,道:“皇后是好心,只是朕若给了她封号,她有了位份,平日里少不得随班行礼。如今母后心中不喜她,见了她,自然少不了刁难。她处处受限,不如现在这样,她倒自在些。”

王婉听皇上句句为萧允着想,心中一刺,可还是勉强笑道:“还是皇上考虑得周全,是妾短想了。”

皇上握住王婉的手,道:“皇后不必这样说,朕深知皇后贤德。皇后如今身子不好,好生保养身子,少操心才是。”

王婉忙含笑谢了恩。

因今日是正旦,皇上理应留宿在王婉宫中,因此皇上也就留在昭信宫陪王婉说话。

今年过年宫中倒是冷清不少,次日一早永平公主和昌平公主两位公主进宫来瞧窦太后。

永平公主此次进宫本想借机求窦太后缓和皇上和吕家的关系,可她看到窦太后的情形,心中一惊:昨日进宫朝贺,站在下面虽然也看见了窦太后,只是窦太后当时戴着凤冠,穿着礼服,看着还好。今日窦太后只是家常打扮,却越显得窦太后形销骨立。

永平公主心中凄然,话倒说不出口了。

永平公主和昌平公主坐了一会儿,见窦太后病中神思短少,不好久坐,也就告辞了。

两位公主走后,窦太后就吩咐杜妈妈道:“你去请皇上过来。”

杜妈妈陪笑道:“太后娘娘方才说了半日话,不如歇一会儿,缓缓神。”

窦太后摇了摇头,道:“我这话憋在心里倒难受,你去请皇上过来罢。”

杜妈妈闻言,不敢再说,忙去请了皇上来。

不大一会儿工夫,皇上就到了。

窦太后见皇上进来,招手示意皇上坐在自己的身边。皇上迈步上前,在窦太后的床榻边坐下。

窦太后对屋内服侍的宫女、太监挥了挥手,众人纷纷退了出去。

窦太后似乎是有些疲累,闭着眼睛喘了一会儿,方才睁开眼睛,道:“我请皇上来,是有一件事要和皇上商议。”

皇上陪笑道:“母后大好了,再叫儿子来商议也是一样的,何必急在这一时?”

窦太后苦笑了一下,道:“我这病只怕好不了了。”

“大节下的,母后何苦说这样的话?人哪有不生病的,过几日母后就可大好了。”

窦太后不接皇上的话,只是接着说道:“我如今唯一放心不下的就只有承明了。我百年后,还望陛下善待承明。”

皇上因时常听窦太后这般吩咐,倒也没放在心上,只是随口答应了。

窦太后今日却不若往日,看着皇上说道:“承明如今大了,也没有再住在宫中的道理。万一我没了,他在这宫里更是没有立足之地了。原来,他还能跟着他母亲住,只是如今也不便再随着他母亲住了。”

皇上听窦太后提及萧允,又听窦太后提及自己和萧允之事,不觉面上做烧,道:“母后说得是。儿子仔细想了想,不如让承明出宫居住。”

窦太后冷哼了一声,道:“承明无官无职,出了宫,住在哪里?陛下纵是赏给承明一舍之地,可难免不被人欺负。”

皇上仰头想了想,方才说道:“母后,非是儿子爱惜爵位,不肯封承明王位。只是承明若是出宫居住,封了王位,只怕非是江山之福,也非是承明之福。”

窦太后自然明白皇上话中的意思,叹了一口气,道:“皇上说的也是,只是如今让他这没爹没娘的孩子上哪里去呢?”

皇上想了想,方才道:“母后,儿子想不如封承明为熹国公,另赐宅邸如何?”

窦太后闻言,点头道:“还是皇上安排得妥当。”

窦太后因已将承明安排妥当,因怕皇上心沉,也就不再提承明的话头,与皇上闲谈了数语。

皇上陪窦太后说了一会儿话,因见窦太后神色困倦,也就起身告辞。

皇上出了上阳宫,就迳自去了萧允那里。守门的小太监见是皇上来了,忙要进去通禀。皇上摆手示意不必通传,就悄悄的走了进去。

萧允正坐在**,疏影站在床边,两人正在下围棋。皇上见了,默默站在一旁看着两人下棋。

萧允落下一子,一抬头,就看见了皇上,忙要起身请安。

皇上一把拉住萧允,侧身在床边坐下,指着棋盘道:“疏影,你可是要输给你家娘娘了。”

疏影为人伶俐,忙笑道:“奴婢大胆,请陛下指导一二。”

皇上闻言,就替疏影下起棋来。

萧允的棋艺本就寻常,不过一会儿功夫,就要输了,不由道:“这局本该是妾赢的,陛下走来,倒乱了棋局。”

皇上见萧允脸上带了几分娇嗔,他从未见过萧允这般神态,心中一喜,大笑着伸手拂乱棋盘,道:“正是,这局却是允妹赢了。”

萧允扭过身去,“扑哧”一声笑了。

疏影在一旁见了,不由也是抿嘴而笑。

皇上也就把要封承明为熹国公,赐第出宫居住一事告诉给了萧允。

萧允也知道如今窦太后已如风中残烛,支撑不了多久了。窦太后若是亡故,承明在这宫中越发没有倚仗,日子只怕更是难过。加上皇上时常来自己这里,承明自然是无法留在自己宫中。承明封了公爵,出宫居住却也是一件好事。

想到这里,萧允点头道:“陛下考虑得甚是周全。”

皇上自然知道萧允待承明如同己子,所以特意告诉给了萧允。

萧允沉吟了一会儿,又道:“只是承明年幼,如今他自己出宫,无人照料,只怕诸事不便。”

皇上想了想,也觉得萧允说得有理,只是一时想不到合适的人选。皇上站起身,负着手,在屋内踱了一圈,突然想到了一个人,也就笑道:“朕想起一个人来,倒是极合适的。”

萧允忙问是谁。

皇上道:“承明的外祖父母岂不合适?”

萧允也笑道:“陛下说得甚是,杜大人和杜夫人是承明的外祖父母,诸事自然尽心。杜大人可以替承明应酬外面的事情,杜夫人正可以照料里面的事情。”

原来,建元亡后,皇上曾扫除建元的同党。杜兴邦虽然是先太子妃之父,只是当时杜兴邦、杜慎之父子已经失宠,加上杜氏父子碌碌无为,因此皇上并未将他父子放在心上。他父子侥幸逃过一劫,如今赋闲在家。

皇上因没有合适的人选照料承明,此时想起他们父子来。只是皇上万万想不到,正是他今日的选择,为今后带来了纷争与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