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嫁皇妃:媚倾天下
字体: 16 + -

第147章 悠悠我心谁人知

萧夫人进来,就见萧允拿着一张纸在细看。萧夫人仔细看了一眼,已经认出这张纸正是昨晚魏刚悄悄送来的。萧夫人见过魏刚几次,自然知道他是皇上的心腹,不过一时猜不出这张纸上究竟写了什么。

萧允听见脚步声,抬头见是萧夫人,微微笑了笑,将那张纸折好,收到怀中。

萧夫人见萧允的动作中透着几分小心,心中越发的疑惑。

萧允见萧夫人脸上满是疑惑,不忍母亲担心,也就撒娇道:“母亲,我饿了。”

萧夫人闻言,忙问道:“你想吃些什么?”

萧允想了想,道:“我记得母亲以前做的桂花圆子最好吃,我想吃那个了。”

萧夫人嘴角边带了几丝笑意,道:“那个虽然容易做,只是此时吃却有些不应景儿。”萧夫人虽然这般说着,可还是出了屋子。

过了约有一顿饭的功夫,萧夫人就亲手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东西走了进来。

桂花圆子虽然名字好听,不过是糯米粉团煮熟了加上桂花酱。一般多是在桂花初放的时候吃,不过是取桂花新鲜。如今已是冬月,自然没有鲜桂花,因此萧夫人才说不应景儿。

萧允接过碗,吃了几个,就道:“还是母亲做得好吃。”

萧夫人也知萧允是为了不让自己担心,自己也深知在这宫中许多事情自己还是不知道为好,也就没有再问。

一时,萧允吃了桂花圆子,依旧躺下。

萧夫人让人收拾了碗箸,就问道:“太后娘娘好好的怎么想起过来了?”

萧允沉吟了一会儿,低声道:“太后娘娘明日要带我去见陛下。”

萧夫人闻言,不由一怔。窦太后这般举动,可谓失礼之至,萧夫人一时竟是呆住了。

萧夫人进宫后,已经知道了皇上与萧允之事。为了女儿,萧夫人这些日子一直在劝说女儿随波逐流。如今她听说窦太后要带萧允去看皇上,因素知窦太后反对此事,不想窦太后今日这说出这样的话来,不由有几分疑惑。

萧允因觉得有些疲累,就慢慢闭上了眼睛。

萧夫人见萧允似已睡去,就替萧允掖了掖被角,转身出了屋子。

疏影候在外面,见萧夫人出来,就悄悄回道:“夫人,刚才窦太后派杜妈妈来说让夫人得便过去一趟。”

萧夫人想了想,整理了一下衣饰,就道:“娘娘刚刚睡下,我不如这就过去见太后。”

疏影听说,忙吩咐两个小太监带路,领着萧夫人去见窦太后。

萧夫人到了上阳宫,刚想让守门的小太监进去通禀。

守门的小太监听说是萧夫人,忙陪笑道:“太后娘娘说了,萧夫人到了直接进去就是。”那小太监一边说一边做了一个情的姿势。

萧夫人悄悄递给守门的小太监一人一个荷包,这才随着那小太监,迈步朝里面走去。

待到了窦太后的寝宫外,那小太监对里面的小太监说道:“萧夫人来了。”

那小太监不敢怠慢,急忙进去回明了窦太后。

窦太后连称“有请”。

萧夫人见窦太后待自己甚是热情,不免多了一个心眼,诸事格外留心。

萧夫人进了屋子,就要行大礼,却被杜妈妈一把拖住。

窦太后笑道:“在这寝宫里,萧夫人行常礼就是了。”

萧夫人这才福身施礼,口称“请太后娘娘安”。

窦太后摆手道:“免礼。”

萧夫人谢了恩,就站在一旁。

窦太后指着自己身边的绣墩道:“萧夫人过来坐吧,正好说话。”

萧夫人谢了坐,方才侧着身子坐好。

窦太后挥了挥手,屋内服侍的宫女、太监都纷纷退了出去。

萧夫人见了这般,心知窦太后必是有事要和自己说,因此越发的小心。

窦太后沉吟了一会儿,方才开口道:“夫人是聪明人,我也不和夫人绕圈子了。夫人进宫也有几日了,想必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萧夫人听了窦太后的这番话,知道窦太后是在说皇上和萧允一事,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又替女儿担心。

窦太后见萧夫人脸上流露出几分为难来,索性将话挑明,就道:“如今既然出了这样的事情,我只能是睁一眼闭一眼罢了。”

萧夫人见窦太后这般说,方才略放下心来,忙道:“妾教女无方,还请太后娘娘恕罪。”

窦太后叹了一口气,道:“夫人出身名门,教女自然有方,夫人不必自责才是。”

萧夫人忙陪着小心道:“太后娘娘宽宏,妾感念不尽。”

窦太后点了点头,道:“如今事已至此,夫人还是多多劝劝萧姑娘才是。”

萧夫人忙起身答道:“妾谨记太后娘娘吩咐。”

窦太后脸上流露出几分疲累来,道:“夫人回去照料萧姑娘去罢,明早我带她去看看皇上。”

萧夫人答了一声“是”,行了礼就退了出去。

窦太后看着萧夫人的背影,只觉得深深的无奈:自己撮合皇上和萧允,无疑是置建元于不顾。可如今自己已经顾不得许多,自己只剩下皇上一个儿子,自己首先想到的是要保全皇上。

萧夫人回到结绮宫,正好萧允醒来,萧夫人借机又劝了萧允几句。萧允倚坐在床头,只是不说话。

萧允未尝不明白母亲的意思,皇上召幸自己,后宫这些妃嫔未尝不恨自己。自己如今已经失欢于窦太后,若是再失了皇上的圣心,只怕在这宫中会越发的难过。可要自己委身皇上,一是自己自幼所受的闺训让自己无法逾矩,二是建元虽然不是皇上亲手所杀,可事情却因皇上所起。自己与建元感情甚笃,自己如何能委身于间接害死建元的凶手?

萧允只管沉吟,也不答话。

恰好这时,疏影进来禀道:“娘娘,晚膳已备,请娘娘用膳。”

萧允摇了摇头,道:“下午的时候吃了母亲做的桂花圆子,如今吃不下了。”

萧夫人道:“娘娘如今身子虚弱,强饭为佳才是。”

萧允不忍母亲担心,点头道:“疏影,你盛小半碗粥来。”

疏影答应了,就要去盛粥。

恰在这时,外面的小太监进来禀道:“娘娘,太后娘娘派人送东西来了。”

萧允忙道:“快请来吧。”

过了一会儿,就见一个小太监提着一个食盒走了进来,行过礼就道:“萧娘娘,太后娘娘命奴才送胭脂米粥和几样小菜。太后娘娘吩咐,萧娘娘不必过去谢恩了。”

萧允闻言,少不得谢恩,又让疏影拿荷包赏给那个小太监。

那小太监谢了恩,将食盒交给疏影,这才告辞走了。

疏影服侍萧允洗了手,这才让小太监搬过一张黄花梨木的小圆桌,放在**。自己亲手盛了一碗胭脂米粥,奉给萧允,又将窦太后赏赐的小菜摆在桌上。

萧允捧着粥碗看了一眼,见小菜甚是精致,知道窦太后如今对自己甚是用心。

萧允吃了几口,就摇了摇头。

疏影忙指挥小太监收拾好了东西,这才上前服侍萧允漱口洗手。

到了晚上,萧夫人回房歇息去了。

萧允躺在**,翻来覆去的只是睡不着。

疏影睡在外边**,听见萧允翻身,忙道:“娘娘若是睡不着,奴婢替您捶捶腿。”

萧允道:“我觉得热,你替我揭一层被子吧。”

疏影忙道:“娘娘倘或着了凉就不好了,不如奴婢将炭盆挪出去。”

萧允道:“也好,你再把蜡烛挑亮些。”

疏影答应了一声,挑亮了蜡烛,就去挪炭盆。

萧允翻身坐起,拿出了藏在怀中的密诏,又看了一遍。密诏上写着“若朕不虞,封承明为永兴王,萧氏为永兴王太后。”

密诏极短,可萧允却明白一旦皇上驾崩,自己和承明却能因这道密诏保住性命。

皇上驾崩,必然带来权力的争夺。萧允和承明无权无势,不过是砧板上鱼肉,到时只能任人宰割。而承明又是先太子之子,到时难免有人会借着拥立承明来为自己谋求富贵,新皇为了稳定朝局,一定会先下手为强,抢先除去萧允和承明,彻底除去隐患。

皇上这道密诏无疑救了萧允和承明,毕竟新皇刚刚即位,自然不会公然违背先皇的遗诏。

萧允想起昨日魏刚说的话,皇上昏迷了许久,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写下这道密诏。

萧允的眸光越发的晦暗难懂,她心中明白:皇上必是知道了自己不好,所以才会这般着急,皇上的这番情意不可不为深重。

萧允不知为何不愿再想下去了,隐约有了逃避的想法。

疏影挪了炭盆进来,见萧允已坐起身来,就劝道:“娘娘才好些,不要劳了神才是。”

萧允慢慢躺下,心中却是乱作一团。

到了次日一早,萧允早早的就醒了,只是看着帐顶出神。

疏影起床的声音隐约传来,萧允轻轻咳了一声。

疏影忙道:“娘娘醒了。”疏影说着,上前卷起床帏。

萧允道:“扶我起来。”

疏影闻言,忙上前扶萧允起身。

萧允站起身,只觉得头有些发晕,忙定了一会儿神,方才好些。

疏影劝道:“娘娘不如再躺一会儿。”

萧允摇了摇头,就在妆台前坐下。

疏影忙指挥宫女服侍萧允梳洗。萧允梳洗好了,就坐在镜台前看着镜中的自己出神。

萧夫人此时也梳洗好了,进来看女儿。她一进门,就见萧允装饰好了,坐在那里出神,忙走过来握住女儿的手。

萧允抬头看了一眼萧夫人,嘴角边流露出几丝苦笑来。

萧夫人见时候不早了,劝着萧允吃了几块点心。

萧允勉强吃了一块,就听外面的小太监禀道:“太后娘娘来了。”

萧允不知为何,心中生出几分紧张来。

====

抱歉,小江请一下假,因下个月要出差,所以从明日起暂时停更。如果没有意外,四月十三号恢复更新。请大家多多谅解,工作了,很多事情真是身不由己。再次向大家致以衷心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