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嫁皇妃:媚倾天下
字体: 16 + -

第126章 上皇驾崩归山陵

皇上正在王婉房中,听说太上皇驾崩,一时心绪纷乱,也说不出究竟是什么滋味。

王婉闻言,不由一怔,随即回过神来,忙让听琴带着宫女找衣裳。王婉因见太上皇身子不好,早就暗中做了准备。如今听说太上皇驾崩,诸事倒也便宜。

皇上换了孝服,带着魏刚匆匆赶去上阳宫。王婉也换了孝服,又让宫女去告诉李德妃等人,自己则扶着听琴去见窦太后。

王婉因想起吕昭仪有孕在身,特意派宫女去告诉吕昭仪“诸事以皇上子嗣为要,不必过上阳宫来了”。

李德妃等人知道了消息,都带着宫女、太监赶到上阳宫。

窦太后听说太上皇驾崩,想起多年的夫妻之情,登时泪流满面,扶着如意要去看太上皇。

宇文渊的妃嫔们都到了窦太后的屋子,或真情,或假意,都拿着帕子拭泪。

杜妈妈见窦太后哀伤过度,又要赶过去看太上皇,心中担心,本要相劝,却不敢开口。

恰好王婉到了,杜妈妈心中一喜,忙对王婉使了一个眼色。

王婉见窦太后脸色难看,一双手抖个不住,心中知道窦太后是哀伤过度,忙上前搀着窦太后。

窦太后见了王婉,也就问道:“陛下过去了?”

王婉忙答了一声“是”,随即替窦太后整理起衣裳来。窦太后适才匆匆换上衣裳,难免有不妥帖的地方。

王婉有意让窦太后缓缓,故意慢慢替窦太后整理衣裳。

窦太后此时也已经平复了下来,回头看了那些妃嫔一眼,道:“你等先在这里候着,我和皇后先过去。”

王婉见窦太后已不似刚才那般,这才放下心来,扶着窦太后过去。

窦太后一进屋子,就听见皇上的哭声。窦太后的眼中又滚下泪来,快走了几步,就见那些太监正在忙着替宇文渊穿衣。

皇上见窦太后进来,哭声更大。

窦太后朝前走了几步,看着宇文渊的遗容,低声道:“我自十六岁跟了你,跟着你吃过苦,也享过福。如今你去了,叫我一个孤老婆子怎么办?”

皇上听了窦太后的话,叩头道:“母后的话让儿子无地自容了。”

窦太后恍若不闻,只管看着宇文渊絮絮叨叨。此时窦太后心中对皇上的感情很复杂,窦太后明白如果不是皇上逼宫,只怕宇文渊不会这么早辞世,因此只装作听不见皇上的话。

一时,宇文渊的衣裳已经穿好,自有积年的老太监料理诸般杂事。

皇上因见窦太后对自己不理不睬,未免有几分尴尬,因站起身,看了王婉一眼,道:“母后只怕累了,你扶母后回去歇歇。”

王婉闻言,忙柔声劝慰窦太后。窦太后虽然心中不悦,可也知道自己此时多说无益,因此也就随着王婉走了。

礼部的官员闻知了消息,也忙着准备停灵诸事。

到了次日一早,文武百官都进宫哭临。皇上为了洗清自己“逼父”的嫌疑,格外的悲戚,事事尽礼。那些文武百官见了皇上如此,更是举哀尽礼,不敢怠慢。

窦太后、王婉带着内外命妇跪在殿内,举哀尽礼。

此时正是正月,寒风料峭,众人虽然都穿着皮衣,可依旧抵挡不住寒风,一连病倒了数人。

建元被废为庶人,承明自然也随着一道废黜,因此宇文渊的长孙是王婉所生的小皇子。小皇子作为宇文渊的长孙,少不得由乳母抱着出来给宇文渊磕个头。

小皇子素来羸弱,如今吹了冷风,就有些发热。此时宫内上下都忙着宇文渊的丧事,哪里顾及得到小皇子,因此只是请了太医给小皇子略瞧瞧了,吃了两副驱寒发热的汤药。小皇子退了热,乳母等人也就放了心。

却说皇上这些日子,哀伤逾于常情,清减了许多。朝臣中有善于逢迎的,自然极口称颂皇上的仁孝。

宫中忙乱了数日,终于到了送灵的日子。皇上帅着群臣亲自送宇文渊的灵车至陵寝,随行还有窦太后、王婉等人,小皇子是长孙,自然也一道随行。

待将宇文渊的棺椁葬入陵寝,诸人才算长出了一口气。

没想到回到皇宫后,因连日辛苦,窦太后的身子自然禁不住,加上丧夫之痛,加在一起窦太后大病了一场。

王婉身子素弱,如今连日辛苦,已是勉强支撑。如今窦太后又病了,皇上不敢怠慢,亲自侍奉汤药。王婉断没有自己保养的道理,每日也在窦太后宫中服侍。

这日,皇上不在,只有王婉在窦太后这里。

王婉因连日疲累,正坐在外间屋子的短榻上闭目养神,有小太监禀说:“结绮宫的娘娘来了。”

王婉知道是萧允来了,见萧允此时来,王婉知道萧允是有意回避皇上,心中对萧允也就存了一丝好感,点头道:“请她进来吧。”

萧允随着小太监进来,一进屋子就给王婉请了安。王婉忙一把拉住,又拉萧允在自己身边坐下。

萧允因问道:“太后娘娘可好?”

王婉低声道:“如今太后娘娘刚刚睡下,如今好多了。”

萧允闻言,知道自己不便搅扰窦太后,也就说道:“如此,妾就放心了。”

王婉不好让萧允就回去,又拉着萧允说了几句话。

萧允少不得察言观色,一一答了。萧允坐了一会儿,因自己来了也有一段时候了,怕撞见皇上尴尬,也就陪笑道:“皇后娘娘,时候不早了,妾也该回去了。”

王婉也猜出了萧允的意思,因此微微点了点头,道:“等太后娘娘醒了,我和太后娘娘说你来过就是。”

萧允谢了王婉,这才出了上阳宫。不想,萧允刚出上阳宫的宫门,迎面正碰上皇上,忙侧身站到一旁,福身施礼。

皇上许久未见萧允,如今乍见萧允,不由注目良久。

萧允低着头,感受到了皇上的目光,不由红了脸,只想抽身离去,奈何礼仪不准。

皇上看着萧允,心中早已掀起阵阵波澜:自己初见她,只觉得她不过是一名寻常的闺秀,并未放在心上。待到山寺再见,自己对她一见倾情,不想造化弄人,她竟成了自己的皇嫂。她嫁入皇家后,诸事多舛,杜家的刁难,她一介弱女子面对诸般流言蜚语,虽然她看似柔弱,可却是异常坚毅,一一咬牙挺过。自己皇兄死后,她面对杀红了眼的军士,临危不惧,保全了皇兄的骨血。自己对她除了男女之情,竟有了几分钦服。自己以窦太后的名义召她进宫,未免也存了这样或那样的心思。

想到这里,皇上收回目光,看着面前的上阳宫:自己立志做一代明君,若是收了她,千秋万代又该如何议论自己?

在这一刻,宇文崇韬在千秋令名和美人如花之间,选择了千秋令名。也许还是不够爱,不够为她放弃一切。

皇上轻咳了一声,随即迈步进了上阳宫。萧允待皇上离开,也带着侍女朝结绮宫行去。

两人擦肩而过,只是不知我们这一生有多少次这样的擦肩而过。

在皇上和王婉的悉心服侍下,窦太后一日好似一日,没多久就痊愈了。

如今这上阳宫已是一座死气沉沉的宫殿,在这金碧辉煌的宫室内,住着一群虽然锦衣玉食,但已经心如槁灰的女子。她们只能在这里静待年华老去,只有生命逝去的那一刻,才能离开这座富丽的樊笼。

王婉连日辛劳,终于病倒了,且病势甚是沉重。皇上素来敬重王婉贤德,因见王婉病重,甚是焦急,求医问药,无不尽心。

李德妃等人见皇上这般,少不得见风使舵,纷纷要来侍奉王婉。

王婉听说嘴角边不由流露出一丝苦笑来,只怕将来史册上会留下这样一笔:后(皇后)素待下有恩。后疾甚,后宫感后恩,争相侍疾。

千秋史册,骗人骗己,骗了多少后来人?又有多少人把史书上的官样文章当了真?

萧允也来看了王婉两次,王婉对萧允的态度倒甚是亲切。

自从吕昭仪进宫,王婉倒是看开了许多:皇帝注定不会只属于一个女人,因此无论是一个,还是两个,无论是吕氏,还是萧氏,都没有什么分别。自己若想保住自己的位置,不是去和这些女人争,而是要学会把“贤德”二字作为自己的武器。皇上不是昏聩之主,自己若能做到那些“贤后”一般,自己的地位就不会动摇。

想到这里,王婉脸上的笑容越深:自己若是不嫉妒,那么后宫中嫉妒的女子只怕就不会讨皇上欢心;自己若是不干涉朝政,那么后宫中干涉朝政的女子只怕就不会讨皇上的欢心……真正聪明的女人是要懂得运用“道德”这件武器的,用“道德”来欺骗男人。男人在心安理得享受“贤良”女子带给自己的种种便利同时,未尝不被女人欺骗着。

因皇上诸事甚是尽心,诸人自然也不敢怠慢,因此王婉的身子一天天好了起来。

这日,天气正好,阳光透过窗纸映入屋内,暖洋洋的。王婉见了,就吩咐道:“这屋内甚是憋闷,外面天气正好,不如出去走走。”

听琴欲要相劝,却见王婉神色甚是坚决,也就拿了一件玄狐皮的披风替王婉披在身上。

王婉扶着听琴出了屋子,站在屋前的台阶上。阳光照在身上,王婉不由泛起一阵慵懒。

恰在这时,有小太监匆匆跑来,一脸的焦急,禀道:“皇后娘娘,小皇子有些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