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嫁皇妃:媚倾天下
字体: 16 + -

第054章 偷玉佩暗生嫌隙

却说王婉从镜匣中拿了篦子,沾了桂花油,对着菱镜将鬓发抿了上去。她因见萧允妆匣内有一个小盒子甚是精致,就顺手拿起了那个盒子,打开看时,里面却是一块玉佩。

王婉见玉佩有些眼熟,就仔细看了几眼,猛然记起这块玉佩是秦王时常佩戴在腰间的。秦王曾和自己说过这块玉佩是宇文渊所赐,乃是上古古玉,佩之可以驱邪避凶。

只是秦王的玉佩怎么到了萧允手中?玉佩是何等私密的饰物,加上萧允与秦王叔嫂有别,可秦王的玉佩竟然出现在萧允的妆匣内。难道他们二人之间有私情?王婉脑中登时出现了“私相授受”四个字。

王婉虽然早就知道秦王对萧允心存爱慕,可今天看到这块玉佩,一想到两人之间有私情,王婉只觉得自己浑身颤抖不止,就连手指都哆嗦个不停。

霎时,王婉眼前一黑,几欲昏倒。她勉强镇定住心神,偷偷看了一眼,见萧允正和永平公主、昌平公主说笑,并未留意自己,忙将玉佩藏在衣袖中。

原来,这块玉佩是萧允生日时,秦王派人和寿礼一起送来的。当时萧允也觉得不妥,因此特意放在妆匣内,免得被人看见。

王婉沉吟了一会儿,明白如果自己此时声张,不仅萧允,就连秦王都会身败名裂,自己得不偿失,只得压下心中的酸涩。

王婉抬头看向萧允,只是目光中带着自己都没有觉察的怨毒。

昌平公主笑道:“弟妹,怎么还没弄好,你抿头发竟比梳头还费事。”

王婉垂下双眼,关了镜匣,站起身,走到昌平公主身边,道:“五姐又打趣妾了。”

永平公主拿着帕子,轻轻扇着,道:“如今已是八月天气了,不想却还这般热。”

昌平公主把嘴一撇,道:“哪里是天热,这是皇兄怕皇嫂受了风,特意在屋中备了暖炉。”

众人顺着昌平公主的目光看去,果然见屋内摆着一个鎏金的牡丹花型的暖炉。

萧允道:“殿下一早让人拿来的,我要让人挪出去,他竟与我急了,只得随他了。”

昌平公主笑道:“他是谁?谁是他?”

萧允闻言,知道自己情急,说错了话,不由红了脸。

永平公主见萧允不好意思,忙笑着说道:“昌平还是这般淘气,一点儿也不肯饶人的。”

众人说笑了一阵子。永平公主起身道:“时候已经不早了,妾们也该回去了,太子妃好生将养才是。”

萧允忙要起身相送,却被昌平公主一把按住。昌平公主笑道:“要是让皇兄知道妾们竟然让太子妃送出来,只怕又该说妾等不体恤太子妃了。”

萧允闻言,道:“我真真怕了公主的嘴了。”说得众人都笑了。萧允扶着疏影,将众人送到寝室门口。

王婉一直紧紧握着那块玉佩,心中已经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了:众人的话如风从自己耳边拂过,自己竟是一句也没听见,不过勉强陪笑而已。

众人出了屋子,慢慢朝二门走去。昌平公主和王婉素来交好,因见王婉面色有些古怪,就问道:“弟妹怎么了?”

王婉勉强笑道:“没什么,不过觉得有些气闷。”

永平公主接口说道:“可不是,皇兄也太小心了些,没见过八月在屋子里放暖炉的。”

昌平公主听了,拿着帕子,握着嘴笑个不住。

转眼,二门已到了,各府的马车早就等在二门外了。众人在侍女的搀扶下,纷纷上了马车。

在车帘落下的那一刹那,王婉看到一抹熟悉的身影,忙微微掀开车帘的一角。

一袭竹青色的长袍,宛若临风玉竹。苏延嗣垂着双眼,静静的站在路旁。

王婉看到苏延嗣,心中已有了计较,嘴角边慢慢浮现出了一丝冷笑来。

因中秋临近,宫中和各府都在忙着筹备过中秋节的事情。萧允静养了几日,已经大好了,就找了刘德海来,商议中秋节的事情。

这日,恰好刘德海过来议事,顺路就提及孙嬷嬷的东西已经收拾好了,明日就要出宫去了。

萧允听了,忙让人去请孙嬷嬷过来。

刘德海是个乖人,见萧允召见孙嬷嬷,忙指了一事回避。

大不一会儿功夫,孙嬷嬷就随着一个小太监走了进来。孙嬷嬷一进屋子,就给萧允磕头道:“奴婢给太子妃请安。”

萧允忙对疏影说道:“你快扶嬷嬷起来。”

疏影上前扶起孙嬷嬷。

萧允笑道:“嬷嬷坐吧,我找嬷嬷来,不过是想说几句话儿,嬷嬷倒不必拘着。”

孙嬷嬷谢了恩,就在萧允榻前的脚踏上坐了,又道:“太子妃盛德,让奴婢回去含饴弄孙,得以颐养天年。”孙嬷嬷虽是这般说着,可眼中却没有丝毫感谢的意思。

萧允听了孙嬷嬷的话,不由微微一笑,道:“嬷嬷,这是皇后娘娘的恩典,嬷嬷要谢也要谢皇后娘娘的恩典。”

孙嬷嬷闻言,忙道:“奴婢知道没有太子妃,只怕皇后娘娘也想不起这等小事,奴婢还是要谢太子妃。”

萧允知道孙嬷嬷已将被撵出东宫一事算在自己身上,自己多说无益,也就看了疏影一眼,道:“世子自幼由嬷嬷抚育,嬷嬷照顾世子辛苦。如今嬷嬷就要出宫去了,我让人备了些东西,嬷嬷就当留着念心儿罢了,务要推辞才是。”

疏影早让两个小太监抱了几个盒子出来。

孙嬷嬷见了,只得重新跪下谢恩。

萧允知道孙嬷嬷与自己已有心结,就摆手道:“时候不早了,嬷嬷回去收拾收拾,,明日我让刘总管派人送嬷嬷回去。”

孙嬷嬷几乎是咬牙切齿般的说出了“谢太子妃”几个字。

萧允又吩咐疏影道:“这些东西你让人送到嬷嬷屋子里去,明日一起装上车。”

疏影忙答应了,低声吩咐了那两个小太监几句。

那两个小太监抱着东西,领命去了。

孙嬷嬷行了礼,就躬身退了出去。

萧允看着孙嬷嬷的背影,只是冷笑。

疏影在一旁小心的说道:“太子妃这般待孙嬷嬷,虽然让人挑不出错来,只是那孙嬷嬷心中难免怨望。”

萧允叹了一口气,道:“事难两全,你不能让所有的人都满意。我只要做太子妃这个位子,孙嬷嬷就不会对我满意。我纵使是真心相待,只怕那孙嬷嬷也不会领情,倒不如这般待她,让她也知道畏惧。”

疏影忙道:“太子妃说得是。”

到了次日一早,孙嬷嬷给建元和萧允磕了头,又给承明行了礼,这才坐上马车离开东宫。

孙嬷嬷之子宋新的住处离东宫却也有一段距离,马车走了约有一顿饭的功夫才到。

宋新早带着媳妇和儿子迎了出来。孙嬷嬷下了马车,宋新就迎上去搀着孙嬷嬷进去。孙嬷嬷的儿媳和孙子都跟在后面。

孙嬷嬷在宫中多年,倒颇有些积蓄。加上此次出宫萧允和承明都有赏赐,因此孙嬷嬷倒带着四、五车的东西回来。

送孙嬷嬷回来的小太监忙指挥着宋家的家人往里面搬东西。宋新将母亲送回房中,就站在台阶上看家人往里面搬东西。他见孙嬷嬷带回的东西甚多,早就欢喜得眉开眼笑。

一时,东西搬完了。送孙嬷嬷回来的那个小太监对宋新拱了拱手,就领着马车回东宫去了。

宋新一进屋,就见自己的媳妇正和母亲说话,忙笑道:“娘带回了许多东西回来,东宫待娘倒是不薄。”

孙嬷嬷把眼睛一瞪,道:“你明白什么?”

宋新碰了一鼻子灰,垂头丧气的站在一旁。

孙嬷嬷冷哼了一声,道:“这点子东西你就瞧在眼里了,你目光也太短了些。我要是能留在世子身边,将来世子登了大位,那好处如何数得过来?”

宋新的媳妇见自己丈夫默不作声,忙道:“可是呢,好好的,娘因为什么回来?”

孙嬷嬷咬牙切齿的说道:“还不是因为新太子妃。”孙嬷嬷虽然恨得牙根痒痒,可声音却压得极低。

宋新媳妇迟疑道:“我听说太子妃倒是个极温柔守礼的,怎么这般厉害?”

孙嬷嬷刚要说话,外面的小丫鬟进来禀道:“老太太,有人求见。”

孙嬷嬷心中纳罕,怎么自己今天刚回来,就有人要见自己。她因问道:“是谁?”

那小丫鬟忙答道:“奴婢问过了,那人不肯说,只说一定要见老太太。”

孙嬷嬷心中越发的好奇,点头道:“请进来吧。”

过了一会儿,就有人走了进来。

孙嬷嬷看向来人,只见来人戴着面障,不过身材纤细,竟是一名女子。

那人福身行了礼。

孙嬷嬷因问道:“不知贵客来寒舍有何指教?”

“我有事想告诉嬷嬷。”来人的声音虽低,可却是极清脆的,听起来倒是一名年轻女子。

孙嬷嬷想了想,就对自己的儿子、媳妇说道:“你们先出去。”

宋新和媳妇对望了一眼,就出了屋子。

一时,屋子内只剩下孙嬷嬷和那名来客。

“嬷嬷想不想回东宫?”那人不等孙嬷嬷回答,就凑近孙嬷嬷,压低声音说道,“嬷嬷要想回东宫,就要先除去太子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