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谁不是斗
字体: 16 + -

第三章 初到农家

第三章初到农家

但是想想还是不拿出为妙,爷爷和她说过,这龙纹玉算盘,天下独一无二,也标识着她的身份,爷爷虽说的轻松,不管丢了还是当了,第二天总能回到她手上,但是爷爷不曾想过,如果流失,回不到她手上,被歹人所用,或者珍藏,那她以后不是更加追不回?即是天下独一无二,那她更要好好珍藏,不到逼不得已,不会外露这算珠。

翌日,大叔的奔走,带来的消息是无果的,颜忱有点失落,抱着大婶哭起来。大叔的原话是:“今日去集市,巷头问到巷尾,街坊都问遍了,没人知道这附近有大家子的颜家,这可咋整呢?”

“我们总有法子的,会不会是在山上呢?”大婶提议到。“山上猛兽多,路也不好走,恐怕得费些时日。”大叔毕竟常年奔波,还是有所了解的吧。

大婶去喂饲养的鸡鸭猪牛了,大叔去劈木柴,准备晚上做饭之用,而颜忱,靠着门框,不知如何是好,宝宝和妞妞,也安静的趴在她的周围,颜忱搂着妞妞的脑袋,轻轻拽着妞妞的耳朵,妞妞也听话,不吭声,就是同一个姿势趴久了,不耐烦的哼哼两声。

颜忱不知多久才能回家,思量着,是不是该再给点金丸子给李家夫妻。虽说他们说不短缺,但是他们家也不是大富之家,大婶的女儿去年出了阁,夫家那里条件不错,但是李家夫妻就是只有去集市买卖点鸡鸭,换取银两。想着想着就想家了。也不知道爷爷那里有没有发脾气,有没有找她呢?

可是毕竟是孩子心性,贪玩,对什么都好奇。伤感了一会儿,颜忱便带着宝宝妞妞去那个猪圈闹了。自从来了李家,这段时间颜忱养成了一个习惯,没事就带着两虎去猪圈。看着猪儿们被宝宝妞妞吓的四处逃窜,生怕自己猪入虎口,她没心没肺的笑了。当大婶大叔听到鸡飞狗跳的声音过来时,只见颜忱扒拉着一只小猪仔,头上插着两三根稻草,周围一群奔走凌乱的猪,而猪的外围,是两只虎视眈眈的雪虎来回走动。

这场景,荒乱又狼狈,荒乱的是猪,狼狈的是颜忱,唯一既兴奋又淡定的就是两只雪虎,大叔和大婶,一下子就被逗乐了。笑着都说她淘气。

玩玩闹闹的日子,其实过的很快,每天带着宝宝妞妞和大婶一起去河边洗衣裳,然后摘点果子,去集市帮着大叔一起买鸡鸭,很多农妇看见颜忱活泼可爱,总喜欢拉着她闲聊问话,自然,这种情况宝宝妞妞带不得,不然集市就要鸡飞狗跳了。索性鸡鸭奔走的状况都是他们不在家,宝宝妞妞看家的下场,便是一地鸡鸭毛。虽然没有什么大伤亡,但是总免不了颜忱的一顿训斥,之后宝宝妞妞依然玩的不亦乐乎。

到李家的时间快小半年,临近年关。自从上次给了两颗金弹丸之后,李家夫妻再也不肯收颜忱的金丸子,李家大婶还给她的衣服做了小暗袋,她说是把贵重的东西在里面,不怕丢,颜忱想了想,就把小算盘字佩放了进去,只留玉弓和金丸子在平日带的小嚢袋中。其实颜忱并不是很清楚,到底是够不够,平日看李家夫妻买卖都是铜板文银,很少出现金子。

想着年关过年,颜忱以前和爷爷一起的时候,都会添置很多东西。所以她就掏出六颗金丸子,硬塞给大婶,让她去买东西,大婶自是拗不过颜忱,便让大叔把金丸子敲碎。“为什么要敲碎呢,整个不是更好吗?”颜忱对敲碎这个做法表示很不理解。

“傻孩子,这个金丸子,在我们这里小地方,整一个出去的话,太多了,而且也不划算。”大婶耐心教颜忱。自从来了李家,虽然不用学琴棋书画,女工针线,但是颜忱却学到了如何打点生活,学着如何生计花钱。

拉着大婶去了布店,给他们做了两,三套衣服,颜忱本想说定丝绸的衣服,但是大婶却说这个不实用农家,干活不到两天就会脏了破了,她和大叔的衣服还是要选麻布的好,但说给颜忱做丝绸的,因为这本就是她的银两,颜忱摇摇头说:“因着大叔大婶的照顾,忱儿才不用流落街头,在李家住了这么久,也习惯了布衣生活。”

“哎,哎,好娃子,还真的是委屈了你呢,明明是大户人家的孩子,却跟着我们受苦。”大婶说着说着,不禁泪盈眶。这是两夫妻几世修来福气啊。

颜忱笑笑:“大婶,要不我们把房子也拾缀下吧,那墙斗开裂了。”

“能住就好,还是不弄了吧。”大婶这么说似乎还是有所顾忌。

“弄嘛弄嘛,碎金子还有多的呢。”颜忱缠绕着大婶,“把墙糊糊,添点砖瓦就成。好不好。”

“嗯,那也成,走回家和你大叔说去。”妇人家总是心软的,也把颜忱当成半个孩子来疼。

其实要说这大半年,颜大家长,其实也知道,颜忱在农家借宿,只是没有多加干涉,采取放养的姿态,希望颜忱能学会独立,学会自强,学会成长,而不是衣食无忧的天真孩童。为何会知道借宿农家?很简单啊,就那两只雪虎,想不知道都难。老头子只是淡淡的吩咐:“所有的事情都不许旁人插手,如果是生死关头,紧急的就出手,不紧急的上报老夫。由老夫定夺。”

因此,颜忱的所有动作爷爷,都知道,哪怕是吃了几碗饭。但是颜忱对此一概不知。还是觉得爷爷没有找到她罢了。当然她也不知道,其实她的身边有十八太保在暗处保护。

颜忱的袋子里一共是一百颗金丸子。而今去掉八颗,还余九十二。回去和大叔大婶一起添砖加瓦,涂上青泥。把置办的年货放置摆设,贴上春联,倒福等,李家房屋一下子变得喜气洋洋,比之前新上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