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邸开始
字体: 16 + -

第十一章 国运与信仰(求推荐,收藏)

    “见过陛下。”

    赢政抬首,看到立于中央的陆天。放下手中的毛笔,对陆天道:“国师不必多礼,不知有何事?竟劳国师亲自过来。”

    陆天从容道:“现已临近午时,还请陛下为这次显圣早做准备。”

    “哦?已经午时了?没想到这么快,赵高,怎么也不提醒寡人一声?还劳国师亲自过来,哼。”赢政一边疑惑,一边对着立于一侧的赵高威严道。

    “噗通”

    赵高惶恐不安的对着赢政跪下道:“奴看陛下聚精会神的批阅奏折,不敢打扰。请陛下恕罪,请陛下恕罪。”

    都说伴君如伴虎,看着眼前的一幕,陆天心里嘀咕道:要是心脏不好的,早晚会被这样吓死。至于为什么说吓死,因为陆天看出了,赢政并没有杀意。

    “算了,起来吧。幸好没有耽误寡人的大事,不然,哼……”

    赵高知道自己没事了,不过也知道。虽然陛下没说完,但是后果,不用想也知道。肯定很惨。

    没有理会一旁的赵高,赢政对着陆天道:“既然国师也来了,正好也在一旁看一下,除了投影之外,还有何妙用。”

    “诺。”

    陆天此来,就是要好好看看到底怎么回事。以此来解心中的疑惑。

    …………

    “呜,呜……”

    换了一身黑色帝袍的赢政,端坐于咸阳殿。看着下面的众臣。威严道:“开始吧。”

    立于一侧的赵高,捧着一个盒子出来。打开盖子,立于赢政身前。

    赢政深吸了一口气,微微有些颤抖的正要拿出了盒中的东西。

    自打开盒子的那一瞬间,立于一旁的陆天就感觉到了一种与信仰之力及其相似的能量。陆天瞬间来的赢政身边,看着盒子中的东西。

    里面赫然是一块玉玺,而这块玉玺,竟然是和氏璧。

    在刚刚来到咸阳的时候,陆天就曾见过和氏璧。那时,不过是一块玉石而已。而如今,和氏璧竟然蕴藏着一股淡淡的能量。虽然很是稀少。

    联想到之前种种,陆天已经猜到。能让赢政投影的关键,就是和氏璧与其之内的能量。

    赢政刚刚要触碰和氏璧,看着突然出现在身侧的陆天,心中很是不喜。可是看到陆天一直盯着和氏璧,赢政有种不好的预感。难不成陆天看上和氏璧了?

    “国师?”赵高看着突然出现的陆天,吓了一跳。心中一禀,难道有什么不对?等了一会,也没听见说话。赵高看着脸色深沉的赢政,又看了看国师。对着陆天轻声道。

    陆天回过神来,看了看赵高,旋即看了看赢政。瞬间知道了赢政的想法,估计是怕自己看上此物。

    陆天对着赢政拱了拱手道:“适才吾看到此物很是不凡,一时陷入思绪。请陛下莫怪,且,和氏璧为帝王之物,只有在帝王手中,才能发挥作用。别人即使拥有,也不过是一块普通玉石。

    如今此物又具有神秘气息,除帝王外,任何人沾染此物,都将有厄难缠身。

    陛下无需多虑,即使某日此物流落在外。只要陛下为帝王,此物早晚也会回到陛下手中。”

    “竟然还有如此功能?不知其神秘气息是什么?竟如此恐怖?”赢政一脸惊骇道,刚才的不愉快,早已被抛在脑后。

    陆天双眼复杂的看着和氏璧,刚刚看到和氏璧,感觉到其中的气息。陆天体内的法则就传来了一股信息,和氏璧上的气息,竟然是国运的力量。

    陆天收回目光,定定的看着赢政道:“此神秘气息,乃是国运。

    国运,乃是一国众生之运,一国之寿运。

    世间万物都有其运,国家自然也有其运。国运之道类似于信仰之道,信仰之道源于万灵。国运之道,源于百姓。

    从根本上而言,两者算是敌人。因为都是取自百姓。

    而同一道,只能有一道。似我者生,学我者死。一条路,只能走一个人。”

    随着陆天幽幽的话音落下,明明是午时,整个大殿的众人,却感觉到一阵冰冷。众臣与殿内的所有人无声间,全部都颤抖着跪伏于地。

    上方,赢政与陆天对视着。整个朝堂,诡异的气氛弥漫开来。良久两人对视分开,陆天转身离开。

    “嗒,嗒,嗒……”脚步声响彻大殿。

    “陛下,此物如今虽能让人短暂获得神力,然,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况且,如今陛下只是凡人之身。”陆天边走边说道,直至离去。

    端坐于首位的赢政,此时早已全身湿透。刚才与陆天的对视。仿佛用尽了所有力气,此时没有丝毫力气。

    许久之后,赢政冷漠的对着跪在地上的众人道:“传旨天下,只要我大秦存在一天。陆天永远是大秦国师,与寡人同位,与寡人同权,与寡人同天下。今日之事,胆有乱言者,夷十族。”

    说完,赢政示意赵高收起和氏璧,转身离开。至于显圣之事,现在谁也不敢提,没听见刚才陆天说了,那么恐怖。

    上次只是在东海郡显圣一次,也不知是巧合,还是天意,之后北方就发生大变。

    若是巧合还好,可若是天意,那如果这次在天下各郡同时显圣,那后果,简直不敢想象。

    行走于咸阳街道上,看着立于道路两侧的兵甲与大门紧闭的各个商铺,形成鲜明的对比。不时有一道道紧张目光投射出来,因为在一些老秦人的记忆中,这一幕,只有当初的咸阳宫发生那件事,才会如此戒严。当时可以说是极其恐怖,但凡有一点嫌疑,都没逃过身死。那就是当初的宫韪之乱,虽然都知道。但是却全都烂在肚子里,不敢有任何议论。

    那一幕,可是有许多的人头滚落。当时城中各处,不时传来惨叫声与将士的肃杀声。整个咸阳被血色笼罩,杀到天昏地暗。

    哪怕是荆轲刺秦王也没有如此兴师动众,看来一定是发生了大事。可是即使发生大事,百姓们只有尽量少惹是生非,也不敢随便打听。

    不过这次倒是他们多虑了,这次之所以戒严。是因为赢政要显圣天下,以免有人心怀不轨,出现意外。所以才如此兴师动众,毕竟这是自己第一次显圣众人面前。

    不过经过宫殿一事,这件事,自然是不了了之。

    而在史书上,隐讳记载,此次秦皇兴师动众,和国师有着某种直接联系。至于原因,却只字未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