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情关
字体: 16 + -

第五十二章 恸哭六军惧缟素

宁三把娘亲的信递给了顺喜,爹亲颤抖的打开了那封承载娘亲满腔的情爱的信。

‘皇上,缘起缘灭,人聚人散,一切都是上天注定的。

十年前,毓秀第一次见到皇上时,就知道此生非君不嫁的人就是皇上您。可母亲却告知我,此生和皇上并无姻缘情分,若要强求,最多只得十年。

掐指一算,今天距离毓秀遇到皇上已经整十年,而十年姻缘尽的说法也得到了证实。

或许毓秀的离去皇上会自责,可毓秀丝毫没有怨恨皇上的意思,既然上天注定了要毓秀在生与您的爱之间做选择,那毓秀宁愿您爱着的是死去的毓秀,也不愿余生中只得您的猜疑,而和您的心渐行渐远。

请皇上原谅毓秀的任性,在毓秀的一生中能和皇上结缘十年,已胜过在这世上虚度光阴百年,此生毓秀是无憾的。

只是,毓秀最放心不下的便是我那一双小儿女,此生毓秀怕是注定要对他们不住了。所以,毓秀想求皇上,在毓秀离去后仍能善待他们。

城儿虽爱闯祸,却本性纯良,不是一个坏孩子。心儿尚不足周岁,毓秀不求他们能有什么大的建树,只希望他们都能平安长大。一生平凡一些也好过勾心斗角的生存争斗。

皇上,若是能够有来生,毓秀还是会在那初遇您的雪湖畔等待,等待与您的再次邂逅····’。

“秀儿···秀儿····”

那场大火的最后画面定格在了爹亲泪流满面的仰望天空,凄凉悲沧的呼呼着娘亲的名字,而这呼唤声在整个北明宫久久环绕,无法消逝。

那一夜,天空降下了今年的第一场秋雨,凉凉的,哀哀的,似乎是上天也在为娘亲的离去而伤心悲鸣,垂泪不止。

在这个时代,娘亲的下场挫骨扬灰了,或许在现代这算不了什么,可在这个固守传统观念的时空里,被挫骨扬灰的人士无法超生的,这也属于极刑的一种了。

大概悲伤过度的人反而会没了泪水吧。现在的我大概就是这个情况了,呆坐在被九哥和如妃安置好的地方,回想着娘亲的一颦一笑,那和蔼的微笑,那温暖的怀抱,再也没有了,再也没有了。

“倾城···吃点东西吧,你今天一直就没怎么吃东西,吃点吧,身体会受不了的。”九哥哽咽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手中端着一碗肉粥。

我回首看了他一眼,恍惚的有些分不清眼前人是谁,自己又是谁:“你是谁?”

“倾城,我是九哥,我是九哥呀,你怎么了?”惊慌的九哥失手,那碗鲜美的瘦肉粥以及那华贵的瓷器就那么摔落到了地面上,七零八碎的,惨不忍睹的···

“九哥,我娘亲呢?我们不是说要明天去赶庙会吗?怎么娘亲没给我准备衣服?娘亲···娘亲···”

我推开九哥,满屋子的找寻着,不断的唤着娘亲。不对,这不是娘亲的寝殿?这是哪?

“倾城···你哭出来吧···不要这样···”九哥抓起我瘦小的身子,狠狠的拥在怀中,试图想要温暖我。

“九哥,你在胡说什么?我们明天要和宁三去赶庙会,你要我哭什么?我要回关雎宫找我娘亲了,你放开我···”我挣扎着,试图逃离开九哥的怀抱,以及这有些压抑的空间。

“倾城···倾城····不要这样,侧后娘娘已经去了···”

“啪···”

没有任何思索的,我抬手就给了九哥一个耳光,用尽了全力,打的九哥的脸都红肿起来。

我和九哥都因这番拉扯剧烈的呼吸着,彼此瞪视着,两个人都试图要说服对方相信自己。

“呜哇···呜哇····”

是谁?是谁的哭声?那么悲切,那么让我疼痛。

“心儿不哭···心儿不哭····”如妃轻哄着心儿的声音从偏殿传来,就如同一把利刃,割开了我的泪腺,剖开了我的心,刹那间泪如雨下。

“娘亲···娘亲···”不再看九哥,我挪步向着外厅走去。

“呜哇···呜哇···”

看着一直在啼哭的心儿,我小声的啜泣终于被大声的哭嚎所取代,合着心儿的哭声,诉说着一曲人世间悲歌的序幕。

“可怜的孩子···这是为什么?秀儿···你怎么忍心,怎么忍心抛下这一双如此可怜的的儿女?你于心何忍呀?”这一夜,哭声不止,这一夜悲鸣未断。

我久久的凝视着心儿那哭累后睡着犹带着泪痕的小脸,他也在思念着娘亲吧?大概在他小小的脑袋里没有留下对娘亲丝毫的记忆,可那母子天性也让年幼的他似乎知道般,哀哀啼哭不止。

“安静的睡吧,姐姐会保护好你的····”

~~~~~~~~~~~~~~~~~~~~~~~~~~~~~~~~~~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治家教国化始宫闱,维坤承乾,义隆翊赞,诚徽音之茂著,必显号之昭垂。《礼》曰,谥以尊名,成周以来斯为钜典。圣侧后雪氏,仁慈天赋,淑惠性成,祗事朕躬,备蒙宠幸,克以孝称,温恭实本于至诚。祗肃常形其匪懈,俭以持躬,恩能逮下,综六宫之庶务,而静正,咸树万国之母仪。而安贞允协,懋宣淑范,久著令闻。今玄德七年九月崩逝,深为怆悼。追维恪慎之光仪,洵洽褒扬之彝德。爰诏所司详稽礼制,慎拟徽称。祗告宗庙,以本年九月二十七日册谥为端孝仁皇后。于戏!德美关雎,懿袆翟鸿名永著于寰区。颁示天下,咸使闻知。

钦此!”

娘亲去后,爹亲下旨追封娘亲为端孝仁皇后,牌位供奉在宗庙,得以入葬皇陵,待爹亲百年后两人合葬。

我木然的听着顺喜宣读着旨意,没有一丝感觉,追封为后又怎样?得以和爹亲合葬又怎样?一切不都还是一场空?

出灵那天,72人将棺木抬出东安门,皇室官府倾巢而出,按大祈典制,走在最前面的是64位引幡人,高举万民旗伞;接着是皇后的卤薄仪仗队,他们举着各种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样的纸扎或绸缎制作的“烧活”,浩浩荡荡,十分威风。抬棺木的扛夫,身穿孝服,每班有128人,分三班轮流抬送。在棺木后面是全副武装的大祈兵勇,然后是文武百官,皇亲国戚。

车轿连绵不断,在送葬行列中,还夹有大批的和尚、道士、尼姑、道姑和喇嘛,他身着法衣,手执法器,不断地吹奏、诵经。整个送葬队伍长达十几里。

国丧期间,三个月内,大祈全国上下禁止宴乐婚嫁,以示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