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首席剑师
字体: 16 + -

第三章:鞠义人头祭公孙

    等严生念道祭文后半段却突然文风大变,只听他念道:“我主公威震边境,武才趫猛…”等一大段颂扬功绩的文字。

    崔钧听到这里,才知道这神像原来是威震幽州、使乌桓人闻名丧胆的白马将军公孙瓒。

    崔钧抬头再看,见那神像栩栩如生,双目远瞩,似是痛惜袁绍攻占幽州,害死公孙氏一门。

    这时祭文读到尾末,崔钧却听得更加心惊,原来祭文最后一段是与众人的誓言,只听在场众人立誓道:“并诛袁绍,以雪前耻,而慰主公在天之灵!”

    祭文读毕,严生大声道:“对主公神像,及列位殉难将军神主叩首。”

    众人听罢,遂俯身叩头。这时,公孙离全身缟素,披麻戴孝,站在前列,转身伏在地下向众人还礼。

    众人叩拜已毕,站起身来,都是泪流满面,悲愤难止。

    这时,严生走下台来,对崔钧说道:“崔兄大才,小弟这篇祭文可有何不妥之处,请予指教。”

    崔钧闻言连称:“不敢当…不敢当。”

    严生也不理会,只命人取来文房四宝,说道:“崔兄乃襄阳水镜庄庄主司马徽的弟子,小弟邀崔兄上山,便是要借崔兄手笔,于我主公的勋业更增光华。也好让世人知道,我主公此番遭难,普天共愤,四海同悲。”

    襄阳水镜庄闻名天下,传闻庄主司马徽门下弟子均有佐世之才,方才严生说道崔兄乃是水镜庄的弟子,在场众人无不惊奇,此番若得水镜庄弟子的认可,日后复仇,定然有望。

    却不晓得崔钧、孟建二人入水镜庄不过三载,虽略有小成,实无大才。

    崔钧闻言心想,你叫我上山,原是图我水镜庄的名声,不由得好生为难,崔钧自知公孙瓒与袁绍相争,非个人之争,乃是天下之争。本无对错之分,苦的也是天下百姓,公孙瓒兵败身亡,要非说这公孙瓒死于袁绍之手,严生这些旧部就想着为公孙瓒报仇,这理由未免太过牵强。

    然而此时要崔钧为公孙瓒提字,此事若是被袁绍知道了,水镜庄不免为其大受牵连。可是严生既这么说,眼下形势又不容拒绝,情急之下,崔钧忽然灵机一动,当下稍一沉吟,振笔直书“乱世未定,霸王星陨,汉室待复,李广难封。”

    崔钧将公孙瓒比作当年楚汉之争的霸王项羽,当年项羽被高祖刘邦逼的乌江自刎。而公孙瓒被袁绍击败,迫使他高楼自焚而亡。二者遭遇,颇为相似。

    崔钧拿公孙瓒和项羽并列,虽有些吹捧之意,但用在此刻也极为得当。

    而第二句“汉室未复,李广难封”则是说把公孙瓒说成了一位意图光复大汉的忠义之臣,奈何汉天子被奸臣要挟,公孙瓒一生守御北疆,战功赫赫,却难以拜将封侯。

    崔钧所作的这两句祭词,只比喻了公孙瓒而已,并未道出自己向其旧部示好之意。

    严生本想崔钧身为水镜庄的弟子,不敢为公孙瓒直言题字,只盼望他称赞几句,也就是了,待见他写下了这八个字,不由大感高兴。这四句话既称赞了公孙瓒,而其含义自是推崇备至,无以复加。

    在场众人见得这两句祭词,轰然致谢,对崔钧三人神态顿时便亲近得多,不再以外人相待。

    严生拱手说道:“崔兄文笔不凡,严某代众兄弟谢过。”

    公孙离亦上前拜谢道:“多谢崔公子。”

    崔钧一一作揖还礼,众人叩拜已毕,各就原位坐下。

    严生又上台前又喊了起来:“某某营某某将军”、“某某军某都尉”,每喊到一个武将官衔,便有一人站起来大声说话。

    崔钧听了官衔和言中之意,确定这些人果然都是公孙瓒的旧部。

    当年公孙瓒易京战败自焚之后,众多兵将在严生的指意下,散游四方,今日是公孙瓒遭难的第三年忌辰,是以在此相聚,祭奠旧主。

    而且听他们话中之意,似乎还有重大图谋。

    此时,严生忽然叫道:“蓟城都尉关堰。”

    只见关堰在人群中站了起来,徐庶突然心头一震,那夜自己仗着有些武艺,意图带着崔、孟二位公子逃路,没曾想关堰出手,三招便将自己擒住。

    徐庶暗想:“原来他是公孙瓒手下大将,官拜蓟城都尉,难怪自己不是他的对手。”

    这时,只听关堰上台朗声说道:“少主公这三年来身子壮健,武艺大有长进,书也读了不少,我和单先生、田都尉两位兄弟的本事都已尽数教给他了,少主公随我等再练下去,也难以突破瓶颈,今日正好诸位都在,还请想个法子,另择明师。”

    严生闻言说道:“咱们这所有的兄弟当中,论武功,还有谁更高得过你和田都尉?论学识,又有谁比得上单先生?眼下已没有比三位更合适的老师了。”

    单辽和关堰、田邑闻言,亦深以为然,只是公孙离已经把自己三人平生所学都已学会,在教下去,也难有进步。

    单辽便道:“少主公聪慧机敏,我们只稍加点拨,他立马就会。我们三个已经倾囊相授,的确要另请名师,以免耽误他学习。”

    严生听了这话,也是无奈,可眼下也找不到更好的名师指教,只能说道:“好吧,这事待会再议,诛奸的事怎么样了?”

    关堰闻言,径直提起一颗人头走上台前,说道:“袁绍大将鞠义首级在此!”

    “哦!?”

    众人闻言一惊,这鞠义当年在界桥之战,领八百先登死士击败公孙瓒的白马义从,致使后面与袁绍的作战中节节失利,可说是除袁绍以外的头号仇敌。

    严生上前拿起人头一看,正色道:“没错!这颗首级确是鞠义不假!关都尉,你可为主公除去一心腹大患呐。”

    众人听的严生验明正身,确是鞠义无疑,众人对他愤恨尤深,有的轰然叫好,有的开口痛骂。

    严生接过人头,供在公孙瓒神像桌上。

    崔钧这才明白,那夜徐庶半夜起来解手发现的人头便是袁绍麾下大将鞠义。

    严生情绪激动,对关堰说道:“关都尉是如何斩杀鞠义这颗狗头的?说出来让兄弟痛快痛快。”

    关堰神色淡定,望向单辽说道:“提起这事,就不得不说单先生的妙计了。”

    众人闻言,又把目光投向单辽,单辽便解释道:“当年主公遭难,鞠义率先登死士界桥一战,记袁绍营中第一大功。我遂伪造书信与袁绍,言鞠义自恃有功而骄傲放纵、心怀不轨。袁绍果然多疑召见,并将其斩杀。”

    众人听罢,方知鞠义这颗人头并非关堰斩下,而且单辽使计让袁绍生疑,使其自相残杀。

    此举比起让关堰亲手斩下鞠义人头更让人觉得痛快。

    待祭拜完毕,严生说道:“这些年来,小奸诛了不少,大仇却尚未得报,贼臣袁绍仍然在世。如何为主公报仇雪恨,各位可有什么高见?”

    这时,田邑站了起来。说道:“严先生!”

    严生回道:“田都尉有何高见?”

    田邑说道:“依我之见……”

    刚说了四个字,这时门外一名汉子匆匆进来禀道:“严先生,曹司空派人前来求见。”

    众人一听,都轰叫起来。严生忙道:“田都尉,咱们先迎接曹军的使者吧。”

    田邑点头道:“对。”

    严生携公孙离首先走了出去,众人都站起身来,分列两旁。

    大门开处,两条大汉手执火把,往旁边一站,只见门外走进两个人来。

    徐庶已久闻曹操的名头,知他狭天子以令诸侯,这几年来声势极大,此时倒要看看他是何等英雄人物。

    随即只见当先一人二十七、八岁年纪,一脸俊秀,剑目眉星,身上穿一套长衫,手上拿着一把折扇,眉间自有一股英雄气。在看他身后那人,一身劲装,背挂斗笠,手拿包裹,跟随其后。

    当先那俊秀男子走进大殿,也不忙说话,只往公孙瓒神像前一站。身后那人从包袱中取出香烛,在神像前点上,二人拜倒在地,磕起头来。

    公孙离也在供桌前跪下磕头还礼。

    二人礼毕,那俊秀男子朗声说道:“曹司空知道公孙将军戍守边疆,防御乌桓,立有大功,心里很是佩服。公孙将军被贼臣袁绍加害,天下人都为之气愤。所以曹司空派我来代他向公孙将军祭奠。现今袁绍不仁,求公孙将军英魂保佑,待曹司空攻下邺城,捉住袁绍贼酋,尽数杀了,给将军和天下的老百姓报仇。”

    说完又拜了几拜。众人见曹司空的使者极其尊重公孙瓒,都心存好感,又听他这番话,也是至诚之言。

    严生当即上前作揖,说道:“多谢,多谢。请教阁下高姓大名。”

    那俊秀男子说道:“在下曹丕,曹司空得知今日是公孙将军忌辰,因此派我前来在灵前拜祭,并和各位相见。”

    严生闻言,知道这曹丕乃是曹司空的大公子,实没想到曹司空竟会如此重视,派遣大公子曹丕前来祭奠,遂道:“承蒙曹司空厚意盛情,在下严生。”

    曹丕闻言,欣喜说道:“啊,原来你便是严纲将军的弟弟。严将军和袁绍拚命而死,力战而亡,我一向是很敬仰的。”

    严纲乃是公孙瓒麾下大将。当年公孙瓒与袁绍战于界桥,派遣严纲率八千白马义从为先锋。

    袁绍部将麹义令八百先登营备战,没想严纲却被鞠义斩在马下,界桥之战,公孙瓒便大败而归。

    严生为人处事颇有兄风,是以为众人所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