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蜀山
字体: 16 + -

第四十九章 明志

    醉道人道:“此地一片狼藉,绿袍妖孽,造下这大杀业。我们留下来,帮乡民处置一下吧。”

    马湘就讲方才遇到绿云金星,说与醉道人等人听。

    顽石大师道:“贤侄所言,倒是提醒我等,绿袍老怪的金蚕蛊,没有消灭干净,或有遗漏。”

    齐灵云道:“马道友,你的发现很是重要,雷火竟是金蚕蛊的克星。以后,我们再遇到绿袍老怪的金蚕蛊,就有应对的手段了。”

    于是,五人商议,先别让村民靠近这里,彻彻底底地将马鞍山巡查一遍,以免遗有什么后患。

    顽石大师寻视西峰,周轻云寻视东峰。醉道人,齐灵云,马湘三人负责山凹村庄。

    如此,也是费了一个时辰的工夫。再过一两个时辰,天就要亮了。

    虽然马湘如今修行不缀,还是需要睡觉休息。马湘觉得有疲倦,看来还是功行不足。

    然后,又是帮忙安顿乡民,装殓尸首,怎一个惨字了得,哀嚎悲鸣之声,就是几座马鞍山也挡不住。

    马鞍山下,有石槽坝与白家屋,两座村庄,原本总共有百十来人。如只剩下三四十人。

    经过协商,乡老族长,一致决定,不进行土葬,将尸首全部进行火化,这个决定有出乎意料,毕竟奉行入土为安的观念,深入人心,这只怪马湘的一句,尸体上会不会有金蚕的卵。让一干乡民心惊胆颤。

    其实,马湘这是由于惯性思维,胡乱猜测。绿袍老祖的百毒金蚕蛊,这种法宝的炼就,没有那么简单的。

    致于为什么进行火葬,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火葬简单,不费事,不费事就是不费人力,物力与财力。如今,马鞍山经此一难,算是完了,再也回不到从前的安荣景象了,青壮劳力只剩十余人,大部分是老弱病残。

    醉道人不知从何处,拿来一个包袱,里面全是十两重的一个银锭子,大约有七八十个。交于乡老族长与英继,让他们平均分配。

    那么,一家全口都死了的,自不必说。而有些人家是,大人全死了,只剩下小孩的。比如,英于秦的那五个小弟兄,就是如此,父母长辈全部惨死。

    英于秦把他们领回来时,他们得知此事,自是一番痛哭悲号。

    真是闻者流泪,观者哀泣。

    周轻云不禁请求醉道人,让他们入于峨眉门下。

    奈何醉道人道:“修行之路,不是随意进的,他们没有一个具有根骨仙缘,不是良材,与其让他们在修行界中默默平庸,莫不如让他们在世俗中做出一番成就。”

    马湘问道:“那个英于秦呢?”

    醉道人摇头不语。

    英于秦毕竟是一个小孩,听到马湘与醉道人的对话,不禁大哭。也不知是不是看出马湘似乎喜爱他。于是,抱着马湘的大腿,痛苦流涕,不管无如劝解安慰,嘴里就一句话,边哭边道:“我要学仙,我要学仙……”

    英继见之,不禁有些羞怒,觉得英于秦有些败了面子。

    “莫再我面前躺赖!”马湘笑道,“你容我考虑考虑!”

    英于秦听得此话,立马止于了哭泣,抽泣着站起身来,一脸希冀地望着马湘。

    马湘也不理他,直接来到醉道人面前,微微欠身问道:“师父,弟子能收他为徒吗?”

    醉道人闻言,略微有些吃惊,沉吟道:“可是可以,只有一样,你不能传他峨眉剑法,他也不算是峨眉派的正式弟子。”

    马湘心下有些想不到,峨眉派收徒如此严格。也是峨眉派三代弟子,真是不多,都数的过来,但个顶个的,都是天才中的天才。想来,自己能入得门墙,算是穿越人士的福利了。

    马湘恭敬答道:“师父慈悲,弟子遵命。”

    马湘招手,把英于秦叫过来。英继见此,很是欣喜。连忙拉着有些呆头呆脑的英于秦,过去见礼。

    英于秦连续拜了马湘,醉道人,周轻云,齐灵云。

    站起身后,还是有些拘谨。全然不比当初第一次和马湘见面时的模样。

    周轻云笑道:“没有想到,马道友,是我等之中,第一个当师父收徒的。不愧于峨眉小辈中第一人的称号。”

    齐灵云笑道:“是啊!恭喜道友收得嘉徒!”

    “得先说家师收得好徒孙,是咱峨眉派中第一个做师祖的。”马湘笑着答道,然后对英于秦道,“日后,勤谨学做人学道法,莫要坠了你师祖的威名,败坏了峨眉家风。”

    醉道人的脸一直是板着的,想着自己的徒弟,不知天高地厚,才入门几天,就要收徒弟,认为马湘不稳重,很浮夸。但是,当着外人,又不好驳了他的面子。

    就是听到了马湘嘻皮笑脸地拍马屁,也还是不能解气。

    马湘也不多说什么。

    这个善后工作,一直持续到上午,也还没完全结束。

    醉道人提议可以离开,回辟邪村去了,剩下就是乡民自力慢慢解决了。

    英于秦哴着要跟着马湘去。

    马湘道:“你暂且别跟着为师了,为师此次是要去比剑的。你什么都没学会,跟着做甚。我先给你留些功课,等我事毕,为师再来考较你。”

    于是拿出两本册子来,是马湘临时默写线装好的,一册是从古书《五行大义》中摘抄了几篇,一千多字。又摘选了少年说的段落,天演论的段落,同盟会纲领的段落,传习录的段落,物理学常识,心理学常识,天文与航海学常识,最后并附加了一些书目,道德经,金刚经,庄子,吕氏春秋管子,水经注,徐霞客游记,利玛窦的山海舆图等等,杂七杂八地写三四千字,取名《常识》。

    嘱咐英于秦,分别就两册文章,写几篇读后感。

    醉道人,顽石大师,马湘,周轻云,齐灵云五人走后。

    英继拿着册子,翻到最后一页,其上附录了一首半的不撰作者的诗词,词乃是***的沁园春雪。

    而后的半残诗句,英继不禁诵读出声:其为宋之南渡耶,如此江山真可耻。其为崖山以后耶,如此江山不忍视。吾今始悟作诗意,痛哭流涕有若是。尝谓生逢洪武初,如瞽忽瞳跛可履。山川开霁故壁完,何处登临不狂喜。

    英于秦看到祖父读到最后,已经泣不成声。

    原来,马湘在与英继的交谈中,知道了英继曾是一名明末将领后,表现出十分敬佩的神情。谈及大明的历史教训与衰亡,马湘表现出一副悲愤之慨。

    这令英继十分惊讶与感动。

    然后,马湘想到如今虽然到了康熙年间,但是天下仍然不稳。马湘前世是一个坚决拥护大明的历史愤青。至此,不由得念头纷扰。

    然后,马湘略一沉吟,也不躲躲闪闪,直接和英继挑明地说道:“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是我矢志也。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华夏,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亿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