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于东吴
字体: 16 + -

第61章-火耕

第61章-火耕

朱然的养鱼计划蛊惑一下那些少年还可以,但其他那些汉人却对此保留意见。其实也多亏朱然的身份,要不然他们早的大肆反对了。

不过正如一个外国名人说的,一艘船沉没了,幸存的中国人他们会尊称幸存下来的最高官员的命令,到了食物不足的时候,那个最高官员说谁不再给粮食那个人就失去了粮食。

而同样的情况,外国人则是会通过民主的投票方式来到处理问题,而同样遇到食物危机,外国人也会用投票的方式来到决定那个外国人得不到粮食。

虽然其中蕴含着对中国人不民主的贬义,但在三国时代,这种形容中国人的语句却是十分贴切的。官员在一般老百姓的眼中是天一般的存在,所以即使保留意见。但朱然的养鱼计划却得以推行,

为了不太过逆民意,朱然只是开辟了三个养殖鱼塘,每个鱼塘各放养三千条小鱼,估计半年后每个鱼塘就可以获得二千斤左右的产量。

不过这个养鱼计划在安排了三个年纪比较老迈的老人和六个儿童去负责割草喂养后,很快就淡出军屯人民的视线。随之而来的是火热朝天的大建造时代。

经过一周后,木材已经可以用了,按照朱然的想法,所有建筑物都是土木混建的。土的来源很简单,就是河边的粘土。直接用模块压成长方形,立刻放入火炉中烤。

因为朱然的先进方法,在泥砖中加入石灰、细沙、页岩等。导致泥砖虽然报废率达到百分之三十,但他比一般传统泥砖坚固一倍。因为减少粘土的成分,也让成本方面减低到只有原来的百分之九十二左右。

不过即使如此,不少人都选择多用木材建造房屋,毕竟在他们眼中这才是正道。而且价格方面也比用泥砖便宜多了。如果不是这泥砖和木材都是自己制作,免费的。恐怕没有人会用。即使是在朱然的高压命令下也不会有多大的改观。

建设房屋的地方位于距离小陵阳河三里外的一个小山包附近。这个小山包虽然称之为小山包,但却是一座半岩石化的陡峭小山。面积虽然不大,但小山包出了靠南的方向是呈四十五度角左右的,其他三个方向均呈八十度角到九十度角的陡峭地形。加上山壁都是相对比较光滑的岩石,所以这个面值不过二百平方米左右的小山包成为了朱然的居住地。

而下面则是安装规划建设的居民区。本来那些居民区有心不按照规划建设的,有的人想在这里多建设一点土地。有的人想少建设一点。

又有的人因为建设方案的问题,比如我家直接一个大房间大客厅就可以了。富有点的则是想修建多一个大房间。又有的人想开辟大一点的院子,方便在后面种菜。千奇百怪,无奇不有。

不过朱然对于这一切却毫不客气的高举屠刀,哦吧!应该是鞭子才对。朱然带着五十名部曲巡逻,发现违规的立刻警告。并勒令拆除,如果不听,轻则三鞭子,重则二十鞭子。

在武力有力的震慑下,刚开始想搞小动作的人们再一次被打压了下来。也让人对于本来整天笑眯眯,和老百姓聊天的朱然有了一次新的感官。原来县太爷不只是会笑眯眯的,还会高举鞭子鞭挞的。

看管了两天朱然就懒的理会了,让高大山去做这个恶人,自己则是带着剩余的劳动力,还是那班少年部队,拿着采集好是松脂和镰刀来到河边的大荒原上。

因为建造房屋的问题,虽然有劳动力剩余,但多半都是山越人的少年,而且即使如此也不过是七十来人,不过幸好工程量并不大。

朱然亲自拿起镰刀,带领人收割灌木丛,制作防火带。一边工作,也一边闲聊。不至于无论的度过这段时间。

少年忍不住开口问道:“大人啊!为什么我们要割这些野草啊?直接捆绑起来烧了就是,那里用的了这么麻烦。”

朱然一边生疏的舞动镰刀,一边解释道:“如果按你说的做,的确是快,但问题是不知道烧了多少土地,万一引发山林大火,这不知道烧死多少生灵,对于大自然是很大的危害!”

“大自然是什么?”很明显这新名称,那些少年还不认识。

朱然挠挠头,知道用科学的办法恐怕没有办法说的清楚就,想了一会用神化的方式解说。“盘古开辟了天地、死后身躯更是化为高山、大河、日月星辰。让我们人,可以获得赖以生存的土地,让我们人类可以捕鱼。但这一切都有个限度,要不然杀死太过的生灵就会遭到天谴。比如黄河,黄河的人将树木的砍伐光了,结果黄河现在经常泛滥。”

“哦!不愧是楚霸王项羽的弟子啊!”少年们一脸崇拜的望着朱然。楚霸王的弟子这个名头也从朱然的部曲那里传了出来。

朱然并没有反对,反而默许并推行,因为他发现自从这个传说出现后,很多人望向朱然的眼中也多了几分对神灵的敬畏。

而朱然之所以说刚才那番话的用意是,希望人类可以合理的从大自然那里获得资源,而不是肆无忌惮的索取。导致后世中国严重沙漠化。

而无疑用神灵来到说法,这是一件十分有效的事情。朱然都琢磨是不是建立一个宗教或者政党。好让自己一些先进是思想流传后世,加快汉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