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逝幽幽莲
字体: 16 + -

第三章 一片幽情冷处浓(2)

“妙莲,你见过高贵人了么?”

那ri,请安毕,殿中留下来的,唯我一人。倚着坐床的太皇太后,神情安详,温言笑语闲话家常之际,却突如其来地提到了高贵人。我若无其事地摇头,便看到,她的目光渐渐褪去了蔼然与慈祥。

“她进宫也有些ri子了。”太皇太后垂手靠着几案,眉头似蹙非蹙,缓缓地说,“她原是高丽人,后来举家西归,定居龙城。守将上书,说她姿容绝代,宜配天子……我便作主,为皇上聘下此女。”

什么,是姑妈作的主?我怔了怔,来不及回过味来,先忙于隐藏惊诧而迷惘的神情。但到底瞒不过我的姑妈。她挪了挪身子,趋前问:“妙莲,你怨我么?”

我不安地站了起来,想解释,想谢罪,太皇太后却摆手示意我坐下。“她的美名已经远近传播了,不如此,我又能如何?”她直望着我,微笑依然,目光中却有更深的内容,“何况,皇上子嗣稀薄,为皇业计,我理应为皇上广纳嫔妃……”

我不安地低下了头。子嗣、子嗣!我母亲又何尝没有提醒过我。但我并不那么着急,拓跋宏的恩宠使我自信于自身的处境,何况我风华正茂……如今,却低了头去,不堪承受这话中的分量。

静了片刻。还是太皇太后先开了口,带着不容置疑的沉稳:“妙莲,不要去介意这个。”我稳住急乱的心跳,举目望去。她的唇边有纵横的刻纹,硬朗而威严。“哪个皇帝不是如此呢?”她说。声音微微变了调,不是幽怨,而是一种漠然的恨意。

我的姑妈,昔ri的冯贵人,当年也曾身受的文成帝的三千宠爱。然而,又有了李夫人。那个国sè天香的女子,本是永昌王拓跋仁的妾,永昌王犯了死罪,她和家人从长安被送到平城皇宫。颠沛流离,生死相别,竟不曾使她失了颜sè。她杂在众多沦为宫婢的家眷之中,素服白面,犹如鹤立鸡群。

彼时,文成帝恰在高楼之上,见而悦之,问左右:“这妇人美么?”左右咸曰:“是的。”于是,天子下楼来,李夫人便成了文成帝的新宠。

我早已听得怔了。其实,姑妈幼年入宫,数十年来必有一番不足为外人道的辛酸。只是,如今的她,握生杀大权,掌家国斧钺,谁又敢想象她青chun年少时的情爱呢?

太皇太后已年届四十,昔ri的美貌ri渐消磨于纵横捭阖的周旋中,然而岁月却又赋予她另一种端庄宁和的气度。她的目光淡漠而自矜,声音却是柔软的,仿佛含着笑意:“可是,立谁作皇后,也不是皇上一人说了算,祖宗家法摆在那呢。”

是的,祖宗家法。我霎时清醒,实际的胜负和现实的利害早已分明:最终铸成铜人,被文成帝立为皇后的,是我的姑妈,今ri的太皇太后。

我懵懵懂懂地想,铸铜人,显然不是那样简单。这其中的布置,是相当微妙的。而昔年的李夫人毕竟比不得自幼长于深宫的冯贵人。后来,李夫人生了皇长子拓跋弘,即后来的献文帝。太安二年,拓跋弘被确立为皇储,李夫人依祖制自尽,追封为元皇后。结局也不过如此。

而在她殁后,已身为皇后的姑妈,抚养了皇太子拓跋弘,这是她ri后临朝辅政的筹码。后来,在思皇后李氏自尽之后,她抚养了献文帝的长子拓跋宏;再后来,在贞皇后林氏自尽之后,她又抚养了拓跋宏的大皇子……

有如坐朝听政般端直正肃,太皇太后继续说:“皇上的宠妃多的是,然而皇后却只有一个。妙莲,你是聪明人,不会执著于一朝一夕的得失吧?”

我微觉悚然。前所未有的压力,骤然奔袭,迫使我舍下一些曾经执着的东西。但哪怕只是在心里舍下,也依然使我心苦。

起身告退时,我才惊觉,额上、背上已逼出了薄薄的汗。仿佛曾激烈挣扎过。踱到殿外,却是云淡风轻。五月天,耀目的阳光拂了满身馥郁的花香。我忽然微微地笑了。沉静的面容,波澜不起,眸子黑幽幽地平视远方。冯妙莲终究还是冯妙莲。

我和嬿姬,终究是要相见的。

chunri宴。

在镜前踟蹰良久,我以一袭银白洒朱砂的复纱罗裙,束水红sè对襟衫子。彼时,南朝女服多以对襟为美,已不大崇尚秦汉以来的右衽了。我在北朝,亦随了此风。腰间绯红sè的丝带,一直垂到裙底,又被轻步玉阶所唤起的微风拂到了身后。我将三分之一的头丝分出来,挽一个摇摇yu坠的堕马髻,一对寸把长的紫水晶缺月发钗,从乌光水滑的发脚直垂下来,螓首轻扬之际,晃悠悠,衬得一席白面越发雍容矜贵。

梳妆毕,登车赴宴,心中忽然一怔:不知那高贵人究竟生得如何美艳,又是如何装扮?

在阶上跪迎拓跋宏,我款款下拜,他亲手相扶;随他穿堂入室,他回头顾我,我含笑应对;殿内香氛雅韵,他谈笑风生,我语笑嫣然……依然是往ri的冯妙莲,玲珑心藏在清秀柔弱的容颜之下。但不知为何,那晚却一直心不在焉。总是频频心惊,频频顾盼,直到——直到嬿姬翩然而至,我的心,骤然坠了地,刹那间平静而绝望。

她着鲜卑装束。桃红缎子,绣着浅sè的繁花茂叶,衣襟上伏着亮莹莹的一双蝶儿;袍子里又衬了件素纱绢衣,于领**掩处露出一抹清丽的白。这身服sè,已是艳丽无匹,而她的首饰却是十分的简单:一副吊珠耳坠,一串连环手钏,一面海棠叶形状的玉佩,沉静地贴在她的喉下。

于是,一室灯火,黯淡了;满目琳琅,失sè了。我忽然感觉到一阵突兀的凉意,眼中却冷静得很,微笑目视着高嬿姬一径走至殿中,娇怯怯地施礼。

拓跋宏的目光亦是灼灼,忙不迭将她扶起,柔声问:“不是说身体不适么?怎么还是来了?”

她开口,声音亦是那般娇媚:“臣妾不想扫了皇上的兴。”言毕,下颌矜持地抬起。轻裁漫拢的云鬓下,露出俏生生的红粉面来。远山藏黛的眉,繁星微点的眸,濯濯光华,刹那流转。我心中也不免惊叹:真真艳丽不可方物。

拓跋宏又问:“那么,现在身子好些了?”嬿姬抿了抿唇,不语。眼帘垂了下去,珊瑚sè的红晕却慢慢飞上了玉sè双颊。一双笑靥,似露非露,似喜非喜。

我侍立一旁,有些局促地将目光移了开去。却见袁璎华,攒起那双幽黑的眸子盯着我微笑。我心一慌,却有另一双手,轻轻地扯了扯我的裙,又慢慢地探过来。我伸手握住。竟是我的妹妹冯滢。瞬时,感慨万千。

终于稳了稳心神,掩去心中密密渗透的酸楚、惊惶与无奈,我一如旧ri,微笑相迎。袁贵人见此,也姗姗上前。尽管名分相同,但袁贵人进宫最早,又生了大公主,地位自然尊贵;而我是太皇太后的侄女,家世上自是无与伦比。嬿姬或许懂得这些利害。她得体地回礼、应答,始终带着和煦的笑。既非稚气,又非老成。

我近看她,不动声sè地赞道:“原来天底下真的有这等倾国倾城的丽人,想来,李延年唱的并不假!”

牐犕匕虾晡叛晕⑿γ须臾便吟了出来:“北方有佳人,绝世而du li。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犇畹氖呛河铩嬿姬含笑倾听,目中泛出微微茫然的神sè。我在这汉乐府的吟哦声中,终于长长地吁了口气。这脉脉的情意,相知的,不过是我们两人。

我移步至帘后。一行乐师站起身来。我一言不发,端然坐到琴几前。当双手触到微凉的弦时,我一如昔ri,显出千般自信来,唱的正是:“北方有佳人,绝世而du li。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乐声如丝,惊破当空皓月的辉映。殿中长久的静默,我按弦良久,微笑道:“就是这支曲子了。”旁人不解,拓跋宏却以一声长叹当赞赏之意:“佳人难再得!”这句,亦只有我听懂了。

他换了鲜卑语,向众人说道:“李延年是汉宫的音律侍奉。他就是以这支歌,向汉武帝引荐了他的妹妹,即后来的李夫人。”

“可惜,李夫人红颜薄命,很早就去世了。”我接了口,众人旋即报以惊诧的目光。我换了并非纯熟,但依然流畅的鲜卑语,往下说道:“李夫人逝去之后,汉武帝思念她,请来方士为她招魂。他坐在帷幕中,遥望另一顶帐子里出现了美人的身影……”

我刻意停了下来。拓跋宏但笑不语,目光脉脉地拂过,分明也在期待。却是嬿姬先问了出来:“他和李夫人重逢了么?”

“哪里?”我望着她,微微一笑,“到底是一场空罢了。”

嬿姬闻言叹息,微带着迷惘而失望的神情。

“汉武帝还为此作了首歌呢。”我又吟出,“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奈何姗姗其来迟?”

汉家诗赋是无法以鲜卑语来转述的。我正视着拓跋宏,缓缓地念。汉语是那般清澈柔软,每一个字都扣人心弦。别人不懂,也不需要懂。众目睽睽之下,只存在于我们之间的这份默契,让他欣赏,也让我感慨。

这其间,嬿姬一直安静地倾听。雪白的一双手,chun葱似的十根指,轻轻地按在心口上方,兀自抚着那块莹润的玉。她显然不懂这些,但她温柔静好的模样依然美丽得让人不忍正视。

我终究释然了。你用你的美貌来倾倒众生,我却可以用我的敏慧来赢得他的心。那就足够了。旷ri持久,谁又是赢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