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满园:农女巧当家
字体: 16 + -

第211章 中元节,逛灯会(二)

第211章 中元节,逛灯会(二)

镇子上有当街滚汤圆的,毛驴拉着石磨磨着糯米粉,一对中年夫妇则是手指灵活的团着汤圆,簸箕里头团好的汤圆铺了一层,有不少人在围着买。茇阺畱亥殘傺泟这可是真正的手工汤圆呢,苏妙晴瞧着就走不动路了,这晚上吃汤圆,正好买点儿回去。

拉着童睿排队,小半刻钟的功夫就轮到他们了。

“老板,都有啥馅的?”苏妙晴问道。

“黑芝麻的,白糖的,红豆沙的,绿豆沙的,姑娘,你要什么味儿的?”那妇人满脸堆笑的问道。

馅料还算是丰富,家里一堆人,少了不见得能够,想了想苏妙晴道:

“每种馅儿的来两斤,多钱?”

“好咧,黑芝麻两斤,白糖两斤,红豆沙两斤,绿豆沙两斤,统共八斤,六个铜板一斤,共四十八个铜板。”这妇人敞亮的嗓门极有节奏的喊着,一个十多岁的小姑娘手脚麻利的称着汤圆,一包一包的给包好。

这排队买汤圆的多是就买一斤两斤尝尝的,这姑娘一下子买了八斤,可把她们乐坏了,末了,还赠了一块糯米糕,说是自家做的,叫他们带回去尝尝鲜。

拎着汤圆,苏妙晴心情非常好,只觉得这卖汤圆的心思好,她买东西也买的舒坦。

瞧两人买的这么多汤圆,童桃花先开口了:

“你俩咋买这么多?这是要当顿饭吃?哎哟,这汤圆哪儿有当顿饭吃的,不过就是吃个意思意思就是了……”

“大姑,这一年就一次中元节,这吃汤圆的习俗可是从老一辈传下来的,还能就意思意思?”苏妙晴笑着说道,她知道,肯定是以往都舍不得吃,才会一家子买一斤两斤的,一人吃上两个三个就算过节了,现在能吃的起了,为啥不满足自己呢?

苏氏倒是没有说什么,只说道:“已经傍晚了,赶紧去烧水煮了,你们不是还要去看灯会嘛。”

红杏打发黄三去烧水,自己则是继续陪着苏氏她们说话。

童睿也转身去厨房帮忙了,做饭自己不会,不过这煮汤圆不是难事儿,他跟黄三就能搞定了。

“晴姐儿,一会儿灯会我们就不去了,这外面人多天也冷的,我怕祺哥儿晚上熬不住。”苏氏说道,“还有你杏姨现在身体虽然好多了,但是也不能吹风劳累。”

好不容易来一次,不去的话多不好,苏妙晴想了想道:“娘,没事儿,我去满香楼订个雅间,到时候你们就在楼上看,虽然没有近距离观看的乐趣,但是好歹能看到不是?”

说完,也不等苏氏再说话,就急匆匆的往外走了,希望满香楼还能有雅间,不然的话,就去别的酒楼再定上一个吧。

苏妙晴气喘吁吁的赶到满香楼,那样子把钱掌柜的吓了一跳,赶忙问道:“晴姐儿,你这是咋了,出啥事儿了,走的这么急?”

苏妙晴顺了口气,不好意思的道:“没事儿,没事儿,钱掌柜的,我就是想着问问你,雅间还有没有了,我们家里有身体不爽利的还有小孩子,不能吹风,我一开始没有考虑到。”

钱掌柜的舒了口气,还以为出了啥大事儿了,不过,这雅间还真是没有了。

瞧着钱掌柜一脸为难之色,苏妙晴笑笑,“没事儿,钱掌柜的,没了就没了,这中元节每年都有,明年她们再看也行。”

“掌柜的……”小六从二楼跑了下来,“楼上的客人找您。”

钱掌柜的超苏妙晴拱了拱手,道:“晴姐儿,你先稍等一下。”

噌噌噌的上了楼,不多会儿,钱掌柜就满脸笑意的下楼了。

“晴姐儿,你好运气,楼上雅间的客人临时有事儿,这不刚才就是找我退房间,正好,就留给你们了。”

苏妙晴大喜,问道:“那我付多少银子?”

钱掌柜的板起了脸:“晴姐儿,你这啥意思?这要是让我们少东家知道我跟你还要雅间费用,那我这满香楼的掌柜的就不用干了。”

苏妙晴也不执拗,只道:“那就多谢了。”

家里煮着汤圆,自己要是回去晚了,那汤圆可不就黏糊一起了?苏妙晴也没有耽搁,赶紧往回走了。

“雅间让出去了,我们去哪儿?”苏淮安眯着眼睛问道。

“笨,自然是到花灯会上走一走了,这花灯会,还是近距离的接触比较好啊。”顾子墨笑眯眯的道。

云锦海点头,“说的是啥,这在雅间看,就是远远的看,这到灯会上,可是还能猜灯谜呢。”

进了家门,苏妙晴乐呵呵的道:“娘,杏姨,一会儿你们就上满香楼去,二楼的雅间推开窗就能看灯会。”

苏氏无奈的笑着:“你这丫头啊,又花了不少银子了吧?”

“娘,只要开心了,花多少银子都是无所谓的,何况,今儿个还真没有花银子。钱掌柜的死活不收,说我们让满香楼生意这么好,这要是再收银子,他怕他东家知道了把他扫地出门。”苏妙晴笑眯眯的道,“你们聊着,我去看看汤圆好了没有。”

进了厨房,苏妙晴愣住了,黄三跟童睿两个一人拿着一包汤圆,一个一个的往水里放呢。

“你们这是……”苏妙晴叹气,接过汤圆,要是自己不进来看看,那这汤圆指不定被煮到什么样了呢。

“这煮汤圆跟煮饺子差不多,煮的时候要一起放进去,哪儿能一个一个放?不然的话,最先放进去的,到最后还不煮没了?”苏妙晴忍着笑说道。

黄三挠挠头,自己没煮过呀。童睿也是一脸懵懂的样子,似乎没有意识到哪儿有不妥。

“好了,睿哥儿,你烧好水。”苏妙晴把一包一包的汤圆都拆开,手抖着,把汤圆均匀的下锅。

“火大点儿,不然的话一会儿该黏锅底了。”

指挥着,总算是把一锅汤圆煮好了,一人一碗的盛了,这才招呼他们进厨房吃饭。

瞅着碗里的圆滚滚的汤圆,几个小家伙早就按捺不住了,这以往中元节也就吃个四五个汤圆,这还是因为小孩子有特权能多吃上个呢,今儿个晴姐儿说了,敞开肚皮吃,他们都要高兴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