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行录
字体: 16 + -

第37章 道门遗迹

    蓝底白条黑字,长着非常标准的武学功法的模样,是一本剑谱,苏和便知道那是方俊送来的。

    因为自己前些日子拜托方俊为自己寻一本剑谱,虽然目前的日子还算舒服,但终归是想要学点有用的东西。

    自从从燕寻卿那儿取得了秋明之后,苏和便以剑客自居,常常在弟子们面前卖弄手中的名剑。

    虽然秋明名声在外,但是苏和还是十分的心虚的,因为根本不懂剑法,若是真要比试的话,不出三个回合必然会露出马脚,所以有弟子想要请教剑术,必以按辈分不可以大欺小而拒绝。

    不是不想学,而是苦于没有剑谱,而万道门又不是剑宗,恰巧方俊用剑,便寻思着看看方俊那儿有没有适合的剑谱。

    古人云剑客以身养剑,将自己的爱剑随身佩戴,使得佩剑能随时受自身真气的洗涤,达到人剑合一的地步,但是那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磨合,所谓十年磨一剑,磨的并不只是剑,还要剑客的剑心,只有心正了,剑才能正。

    当然一柄好剑对一个剑客实力的提升是显著的,而苏和并不缺剑,无论秋明还是灰烬,都是习剑之人逐求的好剑,而剑客顾名思义却是精于剑术的人,不是拥有好剑的人。

    苏和所求的当然也是剑术,因此才拜托方俊为自己寻来剑诀,总不能自己用剑连一点剑术都不懂吧,要是日后出去需要用到,自己连一些花把式都不会,恐怕埋没了万道门的名声,也埋没了秋明的名气。

    令苏和痛心的是,苏和前段时间错失了一个跟随大陆上最强的剑客学习剑术的机会,从万道门弟子脸上仰慕的神情中,苏和便能知道燕寻卿到底有多么的出名了。

    这可是剑圣啊,苏和捶胸顿足,肠子都悔青了,当时燕寻卿让自己跟随他修行,自己还心不甘情不愿,自己的师傅毕竟是七圣啊,但是没有想到燕寻卿居然是四王。

    而且是四王之首,传说中的第一王者,这可是除却三位人皇之外的人族最强者,数万年来人族的最强剑客。

    哪怕已经过了燕寻卿行走天下的年岁了,大陆上仍旧还流传关于燕寻卿无数传说,这位在凡人眼中可以劈星斩月的剑圣,就这么毫无征兆地出现在了苏和的面前。

    虽然燕寻卿将自己从前的佩剑秋明赠予自己,但是少了配套的剑诀,秋明在苏和手中的作用恐怕还要小于灰烬,因为凭借灰烬的锋利便可以击破大多数小神通境界的高手的护体真气。

    苏和抚摸着秋明略有些惋惜,以自己的剑术,这柄名器跟着自己以后必然弱了名声。

    虽然这部万道门的剑法并非苏和想要的剑法,但是一部剑诀既然能流传下来,当然有它的过人之处,苏和既然别无选择的只能学习这门剑法,那么理应对这门剑诀抱着敬畏的态度,若是还没有学就自视甚高的肆意修改,恐怕还不如不学剑诀,这一点基本的道理苏和还是懂的。

    但是苏和严厉的告诫自己,不能太过于相信这本剑谱,因为以苏和饱览藏经阁群书的资历来看,万道门藏书什么水准,自己是最有权力发言的。

    方俊给苏和找的这部剑诀叫凌风剑诀,苏和不禁喟叹道,果然收藏与修仙之地的剑诀也该如此,毕竟修仙之地注重性情的锤炼,太过凶厉的剑诀也不会放置在宗门之中。

    苏和仔细参详,该剑诀分为九层,事实上大陆上的大多功法都分为九层了。

    可能是九为极数,大多功法都不愿背天道而行,因此功法都只创到了第九层。

    也可能是大家约定熟成的东西,前人既然已经这样做了,后人也不太好打破,免得背上欺师灭祖的名字。

    看完之后,苏和眉头久久不能舒展开来,两边眉毛都皱到一起去了。

    这着实不是一本好剑诀,和那个天罡九变一般都是花架子,如他的名字一般,仙到不行,关于与人争斗的剑技是一个都没有记载,可能是坐着光顾着思考大道了,忘记把这些东西写上去了。

    若不是也记载了剑术,苏和恐怕要把它当做哲学书了。

    这就让苏和很难受了,本来还想学个一技之长来保命,现在可能只能靠嘴皮子了吧。

    普天之下,也并不尽然不可能出现把人说死的剑客,毕竟前人说过一切皆有可能。

    现在学了这万道门的两种功法之后,恐怕只能吓唬人来求得一线生机了,这剑客的称号恐怕自能自诩了,要是拿这两种功法上街卖艺恐怕会赚的钱满钵盆,要是与人争斗,还不两三下被人刺成了筛子,苏和丝毫看不到自己的生机。

    苏和只能自己非议道:好歹号称四大超级宗门,天下修仙圣地,卧虎藏龙之所,怎么都是些这种玩意儿。

    其实也不能全怪万道门,毕竟一个门派的底蕴要经历数位人杰的丰富,但是万道门开宗到现在,就连开宗祖师黎盛都没有死去,更别说什么人杰了。

    苏和很是苦恼,但转念一想,若是没有这么多这种品质的功法,万道门的万字恐怕都要名副其实了。

    方俊虽为核心弟子,但是一些传承功法恐怕得要拜在各位首座的门下才能接触,因为这些功法大多是一脉单传,根本不可能传给外人。

    但苏和不同啊,苏和身为黎盛的小弟子,自然有权学习万道门的任何一种功法,因为这些功法虽不是都由黎盛所创,但这个山脉里的所有人都是黎盛的徒子徒孙,按规矩苏和是可以继承黎盛的功法的,但是唯一的问题是师傅恐怕有些难找。

    想到这里他也就不为难自己这个师侄了,就算方俊能找到,恐怕也都是像凌风剑诀这种花哨的功法,只好过些时日亲自去找自己那个掌门师兄了,但是定是要挨骂了。

    接下来几天就要到因为仙迹出世而推迟的门派大比的时日了,虽然修仙者讲究修身养性,但是既然同是修仙,道门号称天下第一,作为传承必然也要讲个第一和正统,因此每过十年都要雷打不动的进行门派大比。

    仙门大比可是大唐修仙界的大事件,这时大唐所有的修仙者都要欢聚一堂,进行惨无人道的争夺,更有来自各个名门正派的代表前来观摩学习借鉴,也有前来切磋的,但是若非有夙愿,定不会在这种日子来找茬,大多以切磋的方式进行死斗。

    每年开开心心的来,最后回不去的也不在少数,面对那些丢掉性命的修者,老者们都不忘附上几句仙途坎坷。

    到了大比的日子了,苏和一大早便被方俊叫了起来,此刻万道门的所有人都聚集在了天都山山腹的巨大的广场上,穿着自己最喜欢的衣服,也就是一套万道门的道服,脸上喜悦之情怎么藏也藏不住,因为可以终于可以见到门派弟子以外的人了。

    并非所有的大唐仙门都不收女弟子,很多仙门都提倡一个比较先进的理念:男女平等。

    因为上苍在给予天赋的时候,可没有记得分男女。

    所以每每到了这个时候,都是全宗上下最为兴奋的日子,谁还没有一个爱慕的仙子呢?

    据说青陵的仙子个个美若天仙,貌美如花,身姿婀娜,就连方俊怀中都备了两条擦口水的手帕。

    一来到广场,苏和就被自己的掌门师兄锁定了,凌厉的目光刺的苏和不敢直视,因为今天是个大日,只得冷哼了一声做罢,苏和也识相地退到了人群中去,不再碍掌门师兄的眼。

    “小师叔,你又偷偷跑出去了?”方俊一脸担心的问着苏和。

    “嗯。”

    “难怪掌门师伯脸色这么不好看,你得小心点啊,掌门师伯处处都好,就是记仇。”方俊心有余悸的说道。

    “难不成还可以同门相残?”苏和的心脏咯噔一下,都说仙路不好走,但是没曾想这么快就被自己碰到。

    “这倒不会,但是之前有个弟子在比试中不尽人意,后来顶撞了掌门师伯几句,被掌门师伯丢在了道门遗迹,足足走了三个月才走了回来。”

    “他不会骑马吗?”苏和惊呼道。

    “你的关注点好像有些奇怪。”

    “掌门师兄一般都怎么小孩子脾气吗?”苏和翻了个白眼,没想到看起来严肃不苟言笑的掌门师兄原来也是性情中人。

    “偶尔是吧。”

    在天都山脉的腹地,一座长达五十丈的名为“云天方舟”的巨型船只飘浮在广场的上空,船只的主帆上挂着的正是万道门的标志,船头船位各站一位力士,手握着巨大的木桨。

    苏和从悬浮在空中的楼梯登上了云天方舟,守在了甲板上,不肯进入船舱,满脸花痴像地一次又一次抚摸着船边的扶手,这座飘浮在空中的木船也震撼到了苏和。

    力士卖力地摇着木桨,云天方舟缓缓地动了起来,这座木质的庞然大物如同空中巨兽一样,破开高空的云海,轻柔的的云雾抚过苏和的面颊,如同年轻的姑娘柔嫩的双手。

    又是洁白的云马从云朵上踏过,这次可把云天方舟甩在了后头,轻灵的身躯如同云上的精灵,苏和只能看到它蓬松的在云层上不断地拖拽的尾巴,将天空中的云朵犁出不一样的纹理。

    太阳像是落于云海之中一样,将云海蒸的翻涌了起来。

    虽然在天空中感觉云天方舟行驶的十分缓慢,但是仅一眨眼的功夫,帝都高耸入云的巨壁和天都山的各个主峰便消失的无影无踪了,隐匿于空中的云雾之中去了。

    大唐的壮秀河山如同羊皮纸上的地图般在地上缓缓地摊开,展现出最美丽的一面。

    苏和因为恐高的缘故,死死地抱着扶手,几个弟子都无法将他拖进船舱,最后连人带扶手一起抬了进去。

    船舱中掌门正在给万道门的弟子们做最后的动员,慷慨激昂的讲述着黎盛创立万道门到成为大唐仙门之首的艰辛历程,讲得弟子们声泪俱下,失声痛哭了起来,最后掌门被二师兄左丘阳硬生生拖了下去,自己站在台上,讲了一番激励人心的话,才将气氛调动了起来。

    果然连续多年成绩不佳,给了掌门太大的压力。

    仅花了三日的时间便从天都山脉来到了绿江的中下游地区,当云天方舟从高空降下时,横穿大唐的绿江不断地在苏和的眼中不断地放大。

    一座庞大的但是却有些荒废的建筑群出现在大地上,但仍可以从这残破的遗迹上看出此处若干年前的繁盛,这里便是道门的遗迹,万道的源地。

    道门故地荒废多年,但是数百年前因黎盛与大唐各个仙门立下的赌约又修缮了一番,作为大唐仙门比武的场地,之后每隔数年都会小小的修缮一番,起码使得道门遗迹看起来不会太寒酸。

    但是就算如此也无法恢复往日荣光的万分之一,

    当年黎盛处至大唐,可谓风光一时,与大唐的几位巨头一同指点江山。

    但是自从立下这个赌约之后,万道门数百年来没有一次能够拿到大比的头名,常常沦为其他仙门的笑柄,但是黎盛毕竟是圣者,所以不太会影响万道门的天下仙门之牛耳的地位,但是脸面上实在无光,所以黎盛才会找来了苏和,撑撑场面,起码输也不能输的太惨。

    以苏和年纪,能够达到神觉境界,算不上天纵奇才,但是也是较为难得,力压大唐倒是不至于,但是应该能够为万道门取得一席之位。

    苏和从云天方舟随着众人走下来,一座巨大的遗迹展现在了苏和的面前,因为年岁太久而倾塌的宝塔散落在遗迹的每个角落,巨大的石像上面斑驳的长着青苔,甚至有些地方已经破损,即使鸟雀在石像的耳朵中筑了窝,但是对它的雄伟造成不了半点影响。

    就算如此,道门仍旧是道门,至今仍有道韵在空中游动,像是天空的纹路。

    据说这都是道门以往的人杰留在世上的印刻,若是能够捕捉道一缕,便能够收获先贤的感悟。

    道门崇尚为道独尊,自然石像也是全大陆最大的了,就连圣宫圣皇的雕像也没有道家的这一尊雕像大。

    大是大了,可是道门的传承却因为一代人杰而绝断了,石像也破败了,看起来像是随时都可能倒塌一样。

    道门虽然消亡了,但是道统却没有消失,后人秉承先圣教化万民的思想开创了一个又一个仙门,遍布着大唐国土的的每一寸土地,穷尽每一个修仙者的一生去追寻大道。

    可是至今,也只能寻到那在大地中浮沉的仙迹,没有能够追寻到仙的踪迹,似乎永远藏在九天之上,让人们无法望其项背,无法解开他们的神秘面纱。

    冷清了数年的道门遗迹,又再一次热闹了起来,栖息于草木之间的鸟兽受到了惊吓,四散的飞了开来。

    苏和从一个小树丛里钻了出来,头发杂乱沾着鸡毛,手上抓着一只肥硕的野鸡,憨憨的笑着,不愧为仙家圣地,也不知道吃什么长大的,连野鸡都大的跟孔雀一样。

    野鸡在苏和的手中悲鸣着,但是却没能引起苏和的同情,两个爪子不断地在苏和的手心中攒动,奈何这个神觉境的少年不是弱不禁风的书生。

    “来啊来啊。”苏和满脸堆笑地向方俊招了招手,扬了扬手中的野鸡,方俊看到在苏和手中的野鸡立刻两眼放光的跑了过去。

    “今天给你展现一下小师叔我引以为傲的手艺,你去生火。”苏和自信地仰着下巴,拔出秋明就开始处理野鸡,先是清理内脏,再从草木中提取水液清洗。

    苏和早年间在草原生活,自然学会了一些烧烤的技巧,三下五除二,就将拔光了鸡毛,清理了内脏的野鸡架上了火堆,待到油脂不断地从表皮中溢出,滴入火堆发出滋滋的响声,再从怀中掏出从不离身的盐巴,细心的涂抹了起来,散发出阵阵诱人的肉香和香料浓郁的气息。

    方俊择坐在火堆旁两眼放光的看着野鸡,两个鼻孔不停地翕动,贪婪地嗅着,像极了桃源中的阿毛。

    “小师叔,你的剑是秋明的仿品吗?”方俊突然注意到了苏和手中的剑,这还是第一次方俊看到苏和的佩剑,略有些疑虑又怕伤了苏和的自尊假装漫不经心的问道。

    “不是吧,应该是真的。”苏和心想毕竟燕寻卿是那样的顶天立地的大人物,不至于给自己赝品吧,但还是反复看了看。

    “真的?你骗人的吧,这可是剑圣早年间的佩剑,你怎么弄到手的。”方俊眼中似乎有光华流转,冒着彩色的气泡,惊愕的张开了嘴巴。

    “他给我的。”苏和咧出了一个大大的微笑。

    “怎么可能。”方俊一脸不信的表情。

    “是真的。”苏和一脸认真的说道。

    “您和他老人家什么关系啊,小师叔。”

    “我说萍水相逢你信吗?”苏和犹豫了一下说道。

    看着方俊一点都不相信的眼神又只能改口道:“秘密。”

    (本章完)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