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天英雄记
字体: 16 + -

    一

    隋炀帝称帝后,曾经三下江都,而正是第三次下江都,隋炀帝命丧于此。

    大业十一年,隋炀帝在东都洛阳长乐宫里饮酒大醉,并写了一首五言诗,诗的最后两句是:“徒有归飞心,无复因风力。”隋炀帝令美人再三吟咏,在美人的歌声中他痛哭流涕,周围的侍从看到皇帝如此悲伤,也无不难过。隋炀帝哭罢,下令:下江都。

    有人说隋炀帝下江南是游山玩水,色醉其心;有人说隋炀帝是想把江南经营成隋王朝的复兴基地,以图重振河山。然而江湖中却是流传着另外一种说法:隋炀帝最后一次下江都,的确是为了重振河山,因为江南有隋炀帝未登基时培养的势力集团,并且在江南某处藏着隋炀帝一生所积累的宝藏。他最后一次下江南,正是为了取出昔年宝藏,图谋天下;而隋炀帝的宝藏中,据传藏有两把绝世兵刃——惊天剑、泣鬼刀,而开启宝藏的钥匙同样是一把绝世兵刃——袖中剑。隋朝灭亡后,世上已是少有绝世神兵。与隋炀帝宝藏有关的“三把神兵”,虽不知是真是假,却使得无数江湖人士趋之若鹜。

    二

    自佛教东传以来,逐步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繁荣昌盛,江湖中研习佛法、修习佛门武艺者日趋增多。而进入南北朝时期,佛道相斥相融,各自进入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达摩东渡后,一路宣扬佛法,并在少林寺收下四个弟子:慧可、道育、僧副和昙林。四徒尽得达摩传承,却在对于“佛”的理解上出现了争议。大弟子慧可北上五台山显通寺,开创“禅宗”,开创“显通派”,其门下弟子在秦王李世民的南征北战中立下汗马功劳,逐渐成为武林泰斗;二弟子道育远走河西,于敦煌鸣沙山下兴建雷音寺,开创“相宗”,创立“雷音门”,与显通派争论不断;僧副、昙林则选择留守少林寺,不修武艺,只读佛经,不参与显通与雷音的争论,而显通和雷音皆出自少林,故而始终对少林礼遇有加,少林寺也因此成为武林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