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玄侠录
字体: 16 + -

第十五章 大君三锡命 解讼以受服

    「玄甲门」自「玄刀派」与「神甲派」两派合并以来,虽然承膺李世民亲敕的皇命咐嘱,负有维护武林纲纪,整饬江湖动乱的任务使命;但是「玄甲门」历代掌门人却有严守不过分干涉江湖事务的传统习性,日常所为者仅是严格规范本门弟子的行为举止,治理好门下练功习武与冶炼兵器的寻常事务而已,毕竟不管是武林抑或江湖何种称呼,皆为四海天下的一部分,天下乃李唐之天下,乾坤纲纪由其定,刚柔号令从其出,又有哪位掌门人真的敢以江湖纲纪的维系者自居?

    一来,「玄甲门」历代掌门人心中有数,所谓的「江湖」,无异是天下动乱、神州纷扰时,庙堂人士意欲兼并天下八方,利用底层草莽人物为其卖命,区分敌我的口号旗帜罢了!

    李世民为酬谢「玄甲门」于刀兵器械及门人徒众的搏命协助,便在「玄武门之变」夺得帝位后,敕命「玄甲门」负起维系武林纲纪、定夺江湖风波的责任,这弦外之音又何尝不是点醒「玄甲门」众人切莫居功自傲或于民间骚动不安,一切须懂得严守分际,臣服朝廷的道理!

    至于「纲纪」这两个字,岂是汝等草莽豪强、黎庶百姓所能染指?

    二来,「玄甲门」历代掌门人深知:撇开武功修为高低、门派势力强弱不论,江湖武林无形中自有它一套排资论辈的传统伦理。

    论江湖威望,「少林派」武学正宗、百年根基,岂是「玄甲门」这后起之秀所能并驾齐驱?

    论玄学神祕,「龙虎山」张天师一脉,传承千年,高深莫测,呼风唤雨,更非「玄甲门」这一入世门派所能管窥蠡测!

    光是「少林派」与「龙虎山」这两大巨头在江湖上的存在,「玄甲门」真想要负起维系武林纲纪、定夺江湖风波的责任,在草莽群雄间的号召影响力便大大地削弱了一大半。

    三来,江湖上派别林立,群雄并起,你有你的道,他有他的理,千门万派之间的往来互动讲的是「你敬我一尺,我回你一丈」、「情份关系胜于拳脚武器」的道理,若不藉皇命钦敕之势,单单以本门武功强盛、人才鼎盛与否自居,「玄甲门」纵然再多收千万子弟,也不够增年逐月、日积月累的仇斗死伤!

    □

    这江湖、人心、情份、伦理......道理,稍一行走江湖几年的年轻人也不难了解、体悟;可惜的是,「玄甲门」历代掌门人所传承下来的这一传统门风,直到第十九代掌门人-「长孙敬仁」继任后,逐步地将整个门派不敢居天下先的风气为之一变!

    这长孙敬仁雄才大略,智计过人,曾于北方突厥派杀手进关中谋刺军事将领时,孤身力抗数十名突厥杀手,藉由本门绝技「无间十八斩」尽数斩杀之,并于事后献计予守驻关中一带要塞将领,利用沙漠风暴与土坑陷阱困围突厥大军,藉由风沙狂势将突厥大军尽数掩埋歼灭,名声远洋漠北,真乃一代枭雄也。

    长孙敬仁未登上掌门尊位时,便对「玄甲门」历代掌门沉潜自反、蛰伏隐居,无意过份干涉武林事务的作为颇不以为然,也因此常自行其是,独立行侠于江湖间;及至登上「玄甲门」掌门尊位后,长孙敬仁更不顾门中长老、耆宿们的极力劝阻,径自颁发「玄甲令」予座下众弟子,上承皇命,代表掌门游踪江湖,巡视武林,开始插手其他门派间的大小事务、仇斗纷争,真正以江湖纲纪的维护者自居起来。

    自从长孙敬仁以「玄甲令」干涉武林大小事务、门派恩怨仇斗以来,在江湖上举臂则一呼百诺、开口便马首是瞻,就此纔开始真正了解到「玄甲门」在江湖上莫名的权力威望与朝廷敕命维护江湖纲纪的至尊荣宠所在!

    人,最怕的就是以天地正道自居,拿非黑即白的自我标准识人!

    凡是不符合自己设限期待者,均视为洪水猛兽、祸害异端,而欲以己身胸怀的信念标准规范之。

    日积月累,在我执是非的燻习下,长孙敬仁开始认为武林百年来的纠纷动乱乃由草莽间一些无门无派的游侠及江湖纷杂林立的小门派所引起,江湖无纲纪,草莽便无秩序,遂开始长达数年的江湖纲纪肃清活动。

    长孙敬仁在位期间,「玄甲门」估计歼灭的四方游侠总计千人,兼并的大小门派约百余门,整个「玄甲门」在长孙敬仁主掌期间,昌隆兴盛、鼎盛一时,朝廷更因此派员赐旌褒奖。期间势力范围所及,上至关陇,下达四川、两湖,若不是东有河南嵩山少林与江西龙虎山两大山头遥望阻隔,「玄甲门」的势力范围可能将扩及东海一带与黄河以南。

    一代雄主长孙敬仁座下嫡系弟子众多,其中又以四人居首:

    大弟子「崔无畏」人称「铁臂神鎚」,天生膂力雄厚,将「玄甲门」传世刀法化入冶铁炼器所用的钢鎚击打之中,除了以神鎚功夫行走江湖,受人景仰外,由其所经手锻制的兵刃更为江湖人是所爱,颇有先祖「宇文神甲」之风。

    二弟子「姬无邪」人称「火眼蓝睛」,长得一对蓝眼珠,乃汉人与西域胡人所生后代,天生神眼,深邃灵明,于「玄甲门」开炉冶炼兵器之际,能轻易辨识出洪炉巨焰温度的纤毫变化及兵器受焰销融程度,乃崔无畏的结发妻子,锻制神器时不可或缺的助手。

    三弟子「尉迟无妄」人称「劈风鬼斩」,自幼天资聪颖,悟性敏捷,未满十岁便被长孙敬仁收录为徒,深得玄甲门耆宿的寄望器重;及至成年,长孙敬仁更将爱女长孙无忧下嫁予尉迟无妄为妻,并亲自传授「玄甲门」绝技-「无间十八斩」及「魅影神踪」,号称长孙敬仁以下,「玄甲门」第一高手。

    四弟子「危无咎」入门最晚,丰神俊朗、容貌白净,加上所使用的一柄西域弯刀,江湖人称「玉面弯刀」,为人八面玲珑,文雅风趣,平常为长孙敬仁打理「玄甲门」日常事务,最为细心,于「玄甲门」中「玄刀」、「神甲」两派徒众交好,深得门中人心。

    □

    其时朝政混乱,上下昏败,藩镇兼并,狼烟四起。大唐朝廷虽然无力用兵四方,节制诸藩,但是对于江湖门派间的恩怨纠缠、仇斗厮杀未必无力制衡,插手干涉;长孙敬仁为避免朝廷干涉「玄甲门」日益壮大,扩张势力范围的举动,便派玉面弯刀-危无咎与朝廷要员、内廷侍宦们疏通交好,以求「玄甲门」日后往东与少林派及龙虎山对峙抗衡时,没有朝廷这一无谓外力的干扰。

    □

    日后长孙敬仁曾有一段时间不见踪影,门下徒众甚至座下四大弟子对于掌门人的行止去处均不得而知?

    某日长孙敬仁突然默默独自回到「玄甲门」,经由门中耆宿长老的询问,众人方知掌门人受邀独自前往少林寺与少林掌门「常寂大师」及同样受邀至少林寺的龙虎山掌教天师「含弘真人」会面。

    这一次的受邀会面所为何来,长孙敬仁绝口不提,迫于掌门人身分,即使门中辈份比他还高的师叔伯等也不便再多加询问推测,而平时往来行走于江湖间的玄甲门人亦不曾从少林僧众口中得知任何该次会面的内幕消息。

    众人只知道经过这次的少林会面后,长孙敬仁就此抑郁寡欢,沉默少言,少了往日霸气凌人、神气昂扬的雄姿风采,心中彷彿承载着一颗巨石,压着他时常对空叹息,喃喃自语......又经常独自一人闭门深居于「玄甲门」的石室禁地,遍览搜索历代掌门人的书柬手扎与本门的武功心法,每次一入石室便是月余,镇日面对满室密藏的竹简、书册苦思钻研,搜索枯肠,似乎急欲寻出什么惊世骇人的祕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