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侠录
字体: 16 + -

第十二章: 穷途总有开路者

    时至九月,酷暑已经消了一半。

    朝廷在前两日已经下了通告,征集徐州、广川、京济、贵昌四地凡是家里有二十一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的壮年,都得派人服徭役。

    有钱人家缴了五两银子自然也就不用派人参加徭役,可普通百姓一年的收入不过数两银子,还要给朝廷田赋,遇上朝廷打仗还要上交口赋。

    于是普通的百姓家只好让家里刚忙完秋耕的人又跟着朝廷一路南下前往象郡开辟土地。

    “师兄,朝廷不是说象郡已定,怎么又起劳役了?”徐三凤问道。

    在他眼前是一条由人组成的长线,下至十五六岁的少年,上至五六十岁的老人。一个个都萎靡不振地推着辎重车或是互相搀扶着前行。

    “象郡那边说的是安稳了,可是那边到处都是丛林,又有潼南国派的小股人马骚扰,怎么可能安稳。也就是哪里的土人不开始作乱罢了。”郑广亮说道。

    以前郑广亮听起师傅讲过去象郡那边比武的事。那时候江湖中人前往象郡,先是因为水土不服导致众人茶饭不思,后又中了毒虫瘴气之苦,以至于众人到了象郡后竟是连真气都运转不通。

    那时候象郡土人为乱,在各个城池劫掠骚扰后又遁入丛林没了踪迹,朝廷一时间管不了土人,这才让潼南国钻了空子,趁着中原武林人士尚未适应便在婆罗法王苏天龙的带领下闯入象郡打了武林中人一个措手不及。

    潼南国武学实力并不强,只有四大法王可以比肩中原的武林宗师,可就是这种实力竟然让此去象郡的近百武林人士折剑过半。

    从此朝廷才加大了对象郡的管理,也就是这两年才平息了土人内乱,可没想到如今又要在象郡动劳役。

    “苦了百姓啊。”徐三凤轻声细语道。

    三人慢下的速度又提了上来,入夜之前若是到不了越兰城恐怕还要在城外休息一晚上。

    徐三凤本是想让林小瑜就从玉华镇跟着官府送信的人回到建昌,可林小瑜非要跟着徐三凤说是见识一下广袤天地,于是便由得她又跟着前往越兰城。

    越兰城南,风萧瑟。

    三人赶在关城门的时间前入了城。

    越兰城不愧为泉州第一大城,刚入城门,便是所见的摩肩接踵的路人,耳边环绕不绝的吆喝声。

    要知道现在已经是快到卯时了,换做一般的城镇恐怕街上就只有几个人还在闲逛。

    越兰城有这么多人是离不开这里的特色的,整个江南乃至整个国家恐怕都找不到能跟越兰镖局相比的了。

    越兰城处于江南之北,离中原最近,往来客商数不胜数,因此附近山川野岭多是山贼匪徒,又因为朝廷打压侠客之辈,许多学武之人来到越兰城凭借一身武力互送客商赚了不少钱。

    后来也就演变成了镖局,许多被称为侠客的人物也就换了头衔,成了镖师。

    李抒平也就是从那个时候来这里建立了天行镖局,除了帮人押运东西有时候还派弟子往来各个村落替农户们铲除附近的恶匪。

    “师弟,前面就是我们镖局了。”郑广亮指着前方。

    刚刚一路过来郑广亮给徐三凤讲了不少越兰城的故事,镖局的发展自然也都给徐三凤说了清楚。

    顺着郑广亮指的方向,有一户宅子,门口端放着两座石狮,路边一个汉子正在给马车后的货物系上麻绳。

    汉子见这边有人驱马缓缓过来,不由得扭头往徐三凤这边一望。

    “二弟!”汉子给麻绳打好了结便往徐三凤这边走过来。

    直到汉子走到跟前,郑广亮才侧身下马解释道“这是我大哥郑广常,也是你师兄。”

    郑广常又走了两步走到徐三凤面前,“这就是新来的小师弟了?”

    徐三凤下马说道:“见过师兄。”

    郑家两兄弟长得颇为相似,都是一张粗狂的脸上随意加了点皱纹,只不过郑广常的脸上还多了一道蜈蚣似的伤疤。

    “二弟,你先领师弟进门,我先把刘掌柜哪里的货打理好,明天还要送到野象谷哪里去。”郑广常拍了拍徐三凤肩膀,又回到马车那里开始摆弄着货物。

    “走吧师弟,我先带你去见见师傅。”郑广亮把徐三凤那匹马的缰绳接到手里,牵着两匹马领着徐三凤跟林小瑜进了镖局。

    说是镖局,其实就是普通的一个大宅子,不过是把门口匾上的字换成了天行镖局。

    大门正对着的是君子堂,郑广亮告诉徐三凤那里便是一般接待那些贾商的。大堂前面有一大片空地,除了一个石桌,三个石凳,就只有远处摆放的两个木头人。

    不过木头人不是练桩用的,只是给那些贾商看看,装个样子罢了,他们总不能给贾商说他们护镖靠的是内功吧,那还不如当他们面打两套拳来的实在。

    “那边是我们平时住的地方,最左边的那间是你师姐的房间,可千万不要进去。”郑广亮指着右边走廊尽头的一排厢房。

    师姐?徐三凤心里一惊,在他没来之前,小师弟也就是眼前的郑广亮,可郑广亮都已经三十出头了,那师姐岂不是能当他的姨了?

    徐三凤没敢往下想,只是跟着郑广亮穿过走廊,往后院走去。

    “对了,本来是给你收拾了一间房,可你妹跟着来了,就只有让你先住着宋师兄的房间了。”郑广亮突然想了起来,提醒道。

    “是,到时候还麻烦师兄带我们认一下房间。”徐三凤回道。

    三人又走没两步,到了后院的一个偏房。

    郑广亮走向前去敲了敲门,“进吧。”

    屋内传来干脆豪迈的声音。

    郑广亮这才拉着徐三凤往偏房里走去,偏房内只有一个枯瘦的老人握着一支狼毫笔正在一张宣纸上泼墨作画。

    “师傅,小师弟到了。”郑广亮说道,把徐三凤往前推了推。

    老人便是李抒平,听闻徐三凤到了却并无反应,只是手中的笔动得更快了几分。

    李抒平握笔有劲,挥毫有神,笔走龙蛇之间便已然勾勒出一座棱尖分明的山峰刺透云层。

    “坐吧。”李抒平将狼毫笔搁在砚台旁,又把未作完的画轻轻放到一个薄木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