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飘飘
字体: 16 + -

【二十四】霎那芳华

“与其这样一直等,不如去找他。”梁夫人喜欢在乐心演奏的时候随乐而歌,她清澈空灵的嗓音能够赋予音乐神秘圣洁的特质。乐心仰慕她的艺术才华,在创作的过程中,时常向她请教。她是个非常随性的女人,快乐的时候会大笑,悲伤的时候会大哭,从不掩饰。

    “如果他想回来,他一定会回来,如果他不想回来,我去找他也没有任何意义。”乐心望着苍茫的大海,平静的微笑着,内心却充满了矛盾。他一直牵挂的那个人何尝不是她所牵挂的?

    虽然那是个令人厌恶的世界,但那里有她最亲的人——她的父亲,还有姐姐。明知他们今生都不会把她当做亲人来看待,但她还是希望他们能够幸福安康。

    “从你的音乐当中,我听到了许多无奈,也许你有不去找他的理由,但是有一点你要明白,人生有些事是不能等的,一等就可能是一辈子,还未必等得到。”梁夫人语重心长。

    “我想……他会回来。”

    “可你的音乐并不是这样告诉我的。”

    “您相信命运吗?以前我不信,现在我开始信了。”

    “我从来都不信宿命论这一套说辞。就算命运是注定好的,但当下的选择权还是你的,人活着不要总是怀念过去,也不要总是担心未来,最重要是把握现在。人生是个充满变数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局,只要走的每一步都无怨无悔,人生就是成功的。

    ——你知道我当初放弃歌剧事业下了多大的决心吗?我祖父留过洋,他不喜欢听戏,就喜欢歌剧,受他影响,我父亲成为了有名的歌剧演员,我也自然而然的继承了他的衣钵。我曾觉得歌剧是我的命运,我就是为了歌剧而生的。直到有一天,同光跟我说‘他觉得他骨子里喜欢的不是歌剧,而是民俗,因为歌剧的文化背景不是根植在他心里的,他在台上只是动情的演戏,努力的通过技巧增强可鉴赏性,每一场都演得很累,却从来没有释放过真情’,他的一番话点醒了我,我才意识到歌剧不是我的命运,它让我迷失了自己,但当时我还没有想着去改变什么。母亲去世那天,团里安排了重要的汇报演出,是一场喜剧,作为女主角我不能缺席,于是在母亲最后呼唤我名字的时刻,我还在台上假装欣喜的欢唱。演出很成功,可等我赶到医院,母亲已经过世。团里找来电视台想要录制我为了演出牺牲小我的感人事迹,我却毅然宣布了离开歌剧团的决定。人生有些部分是不能够缺席的,一旦缺席留下的将是终生遗憾。

    ——同光很支持我,他和我一同辞去了团里的工作,我们冒着众叛亲离的风险,放弃了已有的事业根基,大胆的选择了民俗。我们一起走过很多地方,在民间采集歌谱,参加乡村演出。民俗歌曲大多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虽然通俗,但是感情很真实。上山砍柴有砍柴歌,下海捕鱼有捕鱼歌,插秧有插秧歌,采茶有采茶歌。快乐的时候唱快乐的歌,悲伤的时候唱悲伤的歌,什么样的心情唱什么样的歌,这才是人类发明歌曲的初衷啊。”

    乐心非常赞同她的想法,唯美的艺术容不得半点虚伪,一如黑格尔所定义的美:美是理念,美与真是一回事,美的本身必须是真的。

    如果艺术失去了真,也就失去了感人至深的力量。

    dreamstar孤独的矗立在海岸上,在深夜散发着幽幽的光亮,乐心站在突兀的高处,眺望远方,迎风吹奏,那映着月光的脸庞既无忧伤,也无欢喜,只有纯澈的静,令人心碎的静。

    不知这样度过了多少个夜晚,她近乎与dreamstar融成了一体。

    希望会随着时间的流淌逐渐渺茫,但只要有着坚强的意念,就不会陷入无望。她记得自己第一次登台表演,演奏的是《nightingale》,那只孤独的夜莺,千年的守候,也许等来的只是下一个千年。

    ——纪风,你真的不会回来了吗?

    ——如果你不回来,我不会怪你,我只希望,你永远记得我。

    未之城的欢乐一如既往,任何悲伤在这里就好像沙滩上的划痕,一阵风吹过,便踪迹全无。

    人们欢唱,人们欢笑,人们幸福而知足的生活,人们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乐心希望这块乐土永远延续下去,永远都不要变,那么,这个世界就总有个地方会让人觉得温暖,觉得欣慰,觉得向往。

    年华,如云,似水。

    她忽然觉得自己有了一种不执著的淡然,也许这就是心志磨砺的成熟,告别韶华的稳重。

    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学生时代那个害羞、青涩、不合时宜的自闭幻想家已经沉入流金岁月里,像一个时远时近的影子。

    成熟有关思想,无关年龄。

    她告诉自己要开始习惯没有他的日子,人生除了爱情还有许多值得追求的东西,比如音乐,比如真理。

    除了辛勤的劳作,她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音乐创作当中去,皮特和梁氏夫妇给了她崭新的音乐灵感,她试着将轻音乐、摇滚打击乐、还有略带歌剧意味的哼唱结合在一起,建立起一种极具感染力、时而纯澈悠远时而昂扬壮阔的新曲风。

    时间是意识的。

    拥有时间观念、懂得时间管理的人往往是最没有时间的人。抛弃时间的概念,忘记手表这类东西,反倒觉得时间可以细水长流。不同的生活方式会让时间有不同的长度,未之城的时间总好像比繁华都市的时间经用一些。

    其实对时间的感知在于同等时间内所留存的记忆。等车的时间比聊天的时间漫长,是因为痛苦的记忆比快乐的记忆深刻得多。两点一线的生活过了两三年也仿佛只是弹指一挥间,而当看完一部沧海桑田的史诗电影,走出影院时会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那是因为电影紧凑饱满的情节让大脑在两个小时内获取了跨越一个时代的记忆。

    生命的长短也许不在于长命百岁还是英年早逝,而在于一生当中留下了多少刻骨铭心的回忆。

    空活百岁,不如霎那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