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武,仁与义
字体: 16 + -

第三十五章:周瑜的承诺,杨琳之到来

    诸葛亮道:“‘曲有误,周郎顾。’”

    鲁肃笑道:“这乃实话,公瑾曾在喝醉之时听出旁人弹错的音调。这等惠耳,实属难得。”

    周瑜笑了。有人夸自己时,倘若并不喜悦,那真是有毛病。

    诸葛亮却道:“此话我似乎有点不信。一个音符差入渺小如世界一只虫蚁般,如何能个个分别。子敬休得唬我。”诸葛亮似乎并不相信。

    周瑜道:“先生可以一试。”他似乎又从高兴变得有点愤怒。

    倘若旁人就是不相信你做了你能做的事,还大声说出来,那是该不高兴。

    诸葛亮道:“好!我便弹奏一曲,倘若公瑾不能从此曲中听出任何差错,便给我一个人。反之我便答应你一件事。”顿了顿,给了周瑜一点思考的时间,又道:“公瑾放心,我所要之人,一、你并不认识,二、与你以及江东的利益并无何损害。”

    周瑜道:“好,我愿陪先生赌上这一次。”他非常相信自己的耳朵,根本没有在意诸葛亮要的这个人会是谁。

    诸葛亮在周瑜答应的时候,便走到古琴旁,坐下。

    静默片刻,便弹了起来。

    他所弹乃《梁甫吟》,是诸葛亮最喜爱的一曲,未出山,隆中隐居时便经常奏唱。

    只见周瑜聚精会神的听着,他一定要听出诸葛亮所弹错误之所在。他是非常相信自己的耳朵,只要有错,他必能听出。

    只要有错。

    坏了。

    周瑜心头一秉,倘若诸葛亮并不弹错,那自己便也不能听出何处有错。

    自己第一次栽在了诸葛亮的手上。

    虽然,在旁人看来,这不是第一次。刚才激周瑜抗曹时才是第一次。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诸葛亮把手放下,一曲已过。

    周瑜虽心有不平,却仍微笑道:“先生此曲并无差错,所以我也听不出有何差错。是先生胜了。”

    诸葛亮道:“亮摆了公瑾一道,实在不好意思。但若非如此,我所要之人,不久便会一命呜呼。所以非得出此下策。”

    周瑜道:“哦?此人是谁。”

    诸葛亮道:“当时,我并不在场,细微末节,还是由萧少侠来说吧。”他知萧景不似南荣谛那么急躁,更多的是冷静,所以让萧景来说。

    萧景便一字一句的把昨日游建业和游郁桐叶的事告诉了周瑜,当然也说明了他们想要替游郁桐叶伸冤。

    周瑜听完道:“此事不难,况且也并非这年轻人的错。但直接放人似乎不合规矩,也无法给顾涛家人及百姓一个交代。”

    南荣谛急道:“方才大都督已答应放人了呀。”

    周瑜道:“我答应了的事便不会反悔。我只不过想说,待我明日亲自审问,真如你等所言,我便只判他自保误杀的罪名,只需赔上一点银两给顾涛家人。当然,银两我来出。明日黄昏,你们便能见到他。”

    南荣谛立马喜道:“多谢大都督。”

    ……

    一夜无话,次日清晨。南荣谛早早便起了身。他还是在担心周瑜的承诺。

    毕竟,一个并不是第一次见面就有相见恨晚感觉的陌生人的承诺,似乎确实很难让人信服。

    同样早早起身的人,还有萧景。应该说,他并未入睡,因为他一整夜都在想着周瑜弹奏那首《长河吟》。并非此曲乃神作让他回味无穷,实际上,萧景对音乐也是无甚兴趣。

    他所以夜不能寐,是因为杨琳那晚吹那曲调与此曲毫无差别。

    萧景天明起身时都笑了,自己为何如此在乎此事,似乎除了自己家族及南荣谛之事,自己从未如此过。

    萧景一出屋,便见南荣谛在驿馆门口来回踱步。南荣谛也瞧见了萧景。

    “大哥,你说那游郁桐叶现在到底怎样了,那周瑜的承诺可靠么。”南荣谛急着道,以至于都不曾注意到萧景稍有厚肿的眼袋。

    萧景道:“堂堂一江东大都督,倘若这等信义都不曾有,岂不是遗笑天下。”

    南荣谛道:“但我已等了这多时,却未见有何动静。”

    萧景笑道:“当然不会有何动静,因为周瑜说的是日渐黄昏之时,如今日刚上山头,如何能有动静。恐怕,他人都未曾起床。”

    南荣谛道:“大哥,你不曾睡好吗,还是我动静太大,吵醒了你。如何这么早便起了身。”他似乎终于发现了这个问题。

    萧景道:“无关你事,日已上升起,本是该起之时。”

    这时,驿馆门口蹦蹦跳跳进来一小孩。

    当萧景与南荣谛看到这小孩时,便愣在了原地。

    因为这个小孩他们曾见过,便是那残城之女杨琳的儿子。

    这小孩看见他们在此也是一愣,随后便道:“哎,冷冰冰叔叔和他的二弟也在这里。”

    萧景笑道:“何为冷冰冰叔叔?”萧景笑了?他似乎自己都没察觉,他最近似乎笑得有点多,他似乎在开始改变。

    最激动的还是南荣谛。

    南荣谛佯装愤怒道:“为何他就有称谓,而我就是附属般的‘他的二弟’?”

    小孩道:“因为我娘不经常提起你,只告诉了我你的事,但我也并不关心。”

    南荣谛道:“哦?这么说来,你娘似乎经常提起我大哥咯?”

    小孩似乎发现说错了话,赶紧跑到门口大喊道:“娘亲!萧叔叔和南荣叔叔也在此地。”

    驿馆门口走进了一头戴斗笠,脸挽面纱的女子。不是杨琳会是谁?

    萧景见她后道:“你来了。”

    杨琳道:“我来了。”

    萧景道:“我早该算到你今日来的。”

    杨琳道:“哦?你如何得知?”

    萧景道:“因为你在我等后方,我与我兄弟一刻未停歇,便到了此地。算算日子,你也该是今日到。”

    杨琳道:“我只是问你如何知道我要来,你似乎并未听懂我说的话。”

    萧景道:“我知你并不是问我这个,但其中的细微末节却不必再说,我只知,你现在已到了。”

    杨琳默然。

    片刻,对她儿子道:“杨澜,去叫掌柜开两间房,备一桌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