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武,仁与义
字体: 16 + -

第十八章:夜话

    没有声音,也没人敢发出声音,也没人反应过来自己还能发出声音,除南荣谛外,那群人已然惊在原地,满脸不知是惊异还是恐惧的表情。

    片刻,南荣谛冷漠道:“你等去南河庄园给我大哥报信,实话实说,让他自己来处置这两人尸体。”那群人还未回过神,南荣谛呵道:“没听懂我说的话吗。”

    那群人被这一呵,立马唯唯诺诺般向南河庄园奔去。南荣谛自去江夏。

    临近傍晚,南荣谛便已到江夏,行至太守府,自通姓名后,门卫说道:“刘皇叔因事外出,但他临走前嘱咐道,若有一自称南荣谛的少侠到来,便领入府中安住,由军师招待。”便恭恭敬敬领着南荣谛进了大门。左行右转,到一别院,院内一年轻文人正摇着羽扇悠然自得的漫步其中。他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见门卫领着南荣谛走向自己,便笑着迎了过来。

    南荣谛见他,便是那日新野点将厅内运筹帷幄之人,想必他就是卧龙先生了。

    果然不错,门卫见他便恭敬道:“军师,此人自称是主攻之前提过的南荣谛,我便领着他来见你了。”那人拱手道:“南荣少侠,你来了。我姓诸葛名亮,字孔明。”

    南荣谛道:“他们叫你卧龙。”

    诸葛亮道:“虚名罢了。”

    南荣谛道:“你真如龙般?”

    诸葛亮道:“天子方可是龙,平民不敢称龙。”

    南荣谛拱手道:“在下南荣谛,有幸见卧龙先生。”

    诸葛亮道:“南荣少侠旅途劳顿,请先进厅洗洗尘。来人,摆宴。”

    南荣谛赶了一天的路,确实累了,也饿了。桌上便有可口的菜肴,如何能不吃。桌旁有美酒,怎可不喝。对桌有高人,怎能不请教?

    南荣谛却暂时未请教什么,只是拿出诸葛均给自己的一封信交与孔明。诸葛亮看过信后欣慰道:“少侠果真能凭一幅不符实际的图纸便能看穿我的心意。真乃我之大幸。”

    南荣谛道:“你如何知我要来。”

    诸葛亮道:“你何以看出我知你要来。”

    南荣谛道:“你刚刚似乎在等我。”

    诸葛亮道:“不错,我在等你。”

    南荣谛道:“你如何得知我来了。”

    诸葛亮道:“你信算卦否?”

    南荣谛道:“将信将疑。”

    诸葛亮道:“世间俗人总把自己不能理解或不知道的东西定义为不存在或不真实。”

    南荣谛道:“世间俗人确实如此。”

    诸葛亮道:“我精通周易、五行,能算卦,卜一卦便知有一高人要来,我观天象见一巨星从北到南,便知有一英雄从北方来到了南方。”

    南荣谛道:“你刚刚说到,世间俗人总把自己不理解或不知道的东西定义为不存在或不真实?”

    诸葛亮道:“对。我说过。”

    南荣谛道:“那你是否觉得世界之外还有世界?”

    诸葛亮道:“万事皆有可能。”

    南荣谛道:“我们的世界是否有可能渺小到如另一个世界的一粒尘埃?”

    诸葛亮道:“也是有此可能。”

    南荣谛道:“那我们做的事,人生的奔波又有什么用?不过是别人眼中的一粒尘埃的变化罢了。”顿了顿又道:“所以我不知我们如此活着有何意义。我三师傅曾告诉过我,这个时代有些人,从小到老,从生到死,经历的都是苦难,并无半分愉悦,他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诸葛亮道:“蚂蚁一生奔波寻食,寿命短如一月,他们所做的事在我等看来,是否也是微不足道的。”

    南荣谛道:“不错。它们一生所做之事,在我们看来不过是无用功罢了。改变不了什么。”

    诸葛亮道:“那它们为何还穷尽一生做它们的事。”

    南荣谛道:“我不知道,所以想请教。”

    诸葛亮道:“因为它们有它们的追求,有它们的期盼,有它们信仰的蚁后。”片刻又道:“少侠方才问我人生的意义,便可与这蝼蚁作喻,穷极一生努力生活,因为心里有信仰,普通百姓可能信仰着未来日子的美好,世家大族可能信仰着家族大业,如我家主公,便信仰着兴复汉室,消灭残暴的曹操,为方才少侠所说的从生到死经历的都是苦难的百姓寻一丝愉悦。所以少侠切勿被如此问题而走火入魔,需想想自己信仰什么,想做什么。敢问少侠的理想?”

    南荣谛道:“我与那曹贼有不共戴天之仇,我的理想便是除掉曹操。”

    诸葛亮道:“少侠愿听我的信仰么。”

    南荣谛道:“特别好奇。”

    诸葛亮道:“世人以为我理想是建功立业或者是为报刘皇叔三顾知遇之恩而辅佐其建立不朽伟业。其实不然。”

    南荣谛眼神充满疑惑道:“哦?先生是为了?”

    诸葛亮道:“我只愿竭我之能,寻拯救乱世之法,世不该乱。且也不能安定后却有鱼肉百姓的社会制度,那样乱不乱世,对于百姓来说,都是苦难。所以,我选择了刘皇叔而非曹操。因为刘皇叔是我认为的,能减少百姓苦难的人。”

    南荣谛起身拱手道:“先生大义,在下佩服,我愿跟随先生左右,一为百姓谋福,二为除掉曹贼,报母亲、师傅之仇。”

    诸葛亮道:“哈哈哈,少侠不必如此,你所期望的此两件事本是可以共行,也是我等的共同目标。欢迎加入我们。”

    南荣谛突然想起什么道:“先生精通木工?”

    诸葛亮摇摇羽扇笑道:“略懂。”

    南荣谛忙从包袱里拿出那本《木工奇异法》递与孔明道:“此书是我机缘巧合获得,书中所述似乎是建造各种实用物品,我并非中意此法之人,所以并未参透书中所说,请先生过目。”

    诸葛亮拿起那本书翻了起来,眼神中渐渐充满了敬佩,忙问道:“此大才是何人?”

    南荣谛如实说道:“此书在一山洞获得,似乎是百年前奇人张衡所著,另外还有一本曰《算罔论》,一本曰《灵宪》”说着,把那两本书一并拿了出来。

    南荣谛又道:“以我的智慧,无法参透此类奇书,望先生教我。”

    诸葛亮道:“天赐你此书,如有何迷惘处,咱们可一起探讨。”

    于是,南荣谛在江夏住下,终日与诸葛亮讨论世间万物、三本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