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尔摩斯探案集
字体: 16 + -

六竟喜出望外七下一步吃饭

六 竟喜出望外?七 下一步吃饭

六竟喜出望外?

那人匆匆点点头,继续吃饭,并未像他俩猜想的那样本能地惊跳起来、或抬起头装沉着。

王科长索性快刀一斩“某某——某某某某,是你开的车吗?”

说话的同时,俩人精力高度集中,四肢预备好,注意预防他一瞬间的反抗,蹬翻桌子或猛地拧身翻窗逃跑。小张甚至把重心斜过去,准备堵截。

什么也没发生,那人只是吃惊地抬起头来。

王科长估计这吃惊表情会瞬间化成死灰或惨白,涂满慌乱和恐怖。或者还会从正噎着食的嗓眼里,抖抖地挤出几个颤颤的抵赖字音:“不是。”

出人意料,吃惊的表情却莫名其妙化作一阵狂喜,大喜过望的狂喜,受到赦免的狂喜。以至于俩人几乎以为遇到了疯子。

“啊呀!那正是我的车,我的运土车。你们找到它了?太谢谢你们啦!现在在哪儿?我就是司机,不信你们看我的驾驶证。那可是我的全部家当,我的饭碗。”手,忙乱地在上下兜里翻找,因喜极而激动得发抖。

驾驶证伸到了两人的眼前。

司机喜出望外了。王科长他俩却傻眼了。

王科长和小张都成了泥塑。吃惊地张着嘴。

“唉!怪我大意,白天把车停在马路边去上厕所,寻思屁大的功夫,就没锁车,再说了,谁能偷拉土车啊!回来一看车没了,急得我呀,沿大街小巷找到这阵儿,也报了失窃案——就怪了,怎么连这么大的拉土车也有人偷?我做梦也没想到这么大的拉土车也有人偷?荒唐,百思不解……只好先到这里填填肚子,你们是在哪儿找到车的?怎么知道我在这儿吃饭?哦!谢谢你们,请快带我去,我要马上看到我的车。”司机忽地站起来。

“你?啥时候丢的车?”

“今上午……”

“那你干吗不早报案?怎么延迟到现在才报案?”小张话语气冲冲,他几乎难以相信。

“唉!我,我嫌丢人,还有个侥幸心理,以为是市容人员拖走了。”司机很懊悔。

盘问了半天,大体可断定司机说的是实话,原来另有其人,是偷车者造成的车祸。

小张像皮球泄了气,一屁股坐下。他这时才感到又累又困,又渴又饿,腿酸得撑不住身子,肚子饿得恨不得把所有的东西全吃下去。满食堂的馄饨香味更刺激得肠胃乱响,唾液直流。

王科长却很快恢复平静,这样追错线索的事他以前常有。他并不懊丧,至少可以排除一方面的怀疑。同时也朝找到真正肇事杀人犯接近了一步。他看看小张,反倒自责:“我们考虑不周密,训练有素的司机怎能把车开上人行道?走吧!”

小张痴愣愣望着司机,哭丧着脸问:“今下午真不是你开车?”

“我确实是上午就丢了那车,上午就丢了那车。”司机强调了两遍。

“唉,实在……对不起。”

“这没什么,该着我这个马大哈丢人现眼,我要给你们说对不起才对,我还要好好谢谢你们,走,我跟你们去取车。”

“唉!因为该车后来压死了人,我已吩咐交警按车号查车主,让你们家乡的公安局。。。。。。找你了。”他本来要说的是“布网抓捕你了”,临时刹了车。

“啊?”司机大吃一惊。

王科长一听气得埋怨:“嗨呀!冒失鬼……”刚说半截又止住,因为小张此举是为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抓紧时间。何况他已很不是滋味了。

司机则急忙要给家打电话说明情况,害怕把老婆吓着。

王科长一把抓住司机手机,示意他别打电话,说:“是真的,几小时前小偷开着你的车出了车祸,撞死了人,已逃亡。为破案,需要你配合。一、为防止案情泄露,请你暂不将丢车事泄露给外界;二、请你暂时隐身在此,车也暂放交警队,住个十天半月——直到破案。

司机严肃地点点头说:“我也是中国公民。我懂。只要破案需要,让我干什么都行。”

七下一步吃饭

最初一见弄错,王科长确实心里一咯噔,事态出乎意料,如此一耽搁,误了抓捕时间,算算罪犯如果坐上动车组,恐怕早出省了。再冷静下来回忆卡车撞树情景,又松了一口气。那种开车技术,证明偷车贼只是个开车的二把刀。技术不行还敢开车上路,死大胆,不像是成人的思维。那么这很可能是少年儿童所为。偷车绝非为经济目的,只是为好奇和好玩。

这几个肇事凶手少年必然也是认定尸体不会被人马上发现,同时他们也没有跨省逃亡的条件。

王科长表情:镇定自若不显过分焦急。

小张表情:焦急万分如热锅蚂蚁。

表情差异对比强烈。

“下一步咋办?”小张问。

“下一步吃饭。不咋办。”王科长答道。他轻松地拍了一下小张肩膀:“饿坏了吧?走,到车站口夜市吃小吃去。然后回单位值班室美美睡一大觉。你不知道,我正经饭菜海参鱿鱼不稀罕,就喜欢各种风味小吃,吃起来没命。”

“嗨!能吃得下吗?”小张说。这是实话,面对如此歹恶之徒,却无处查,无处找,不知到哪抓去,确实让人急得火上房,哪还有心思吃什么饭?他本意是想向王科长讨主意的。

“我可饿得前心贴后心啦!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发慌嘛!’”王科长又语重心长,“俗话说要‘拿得起,放得下。’人啊!必须练就这样的定力。永远保持不急不躁的平常心态。泰山崩于前也要脸不变色心不跳,镇定自若,不乱方寸。”

两人来到车站口。但见,街两边路灯明亮,照得远近灯火辉煌。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这里空前活跃、繁荣、热闹。但见东侧夜市集中地段灯火辉煌,一片飘香。喝,白刷刷路灯底下,两边人行道上摆满各种摊点,摊点上小电视上世界杯赛正战犹酣着。无数人头围着观看。

有推小车卖豆腐脑的、有支炉摆锅卖麻花油茶的、烤红苕、岐山锅盔、汉中米面皮、热粽子、凉合了,应有尽有。

卖主们各守阵地,精神抖擞,一双双眼睛睁得圆溜溜,紧盯着上下火车的过往旅客。他们有的肩上披着个白毛巾,有的头顶缠块蓝布。

“煎活咧煎活咧!麻花油茶。”声音清亮。

“一端一块五毛,一端一块五毛,是大碗的。”更尖声音从豆腐脑摊飞起。

“热粽子啊!豆沙的、大枣的。”

“热红芋。”

男声女声,高声低声,沙声亮声,抑扬顿挫,韵味十足,使人大增食欲。

“伙计乡党老哥来两碗?”买油茶的朝他俩招呼。他一手抓住勺把,单等他俩发信息。

“来两碗。”

“好哩。”

顷刻,两碗热腾腾的油茶泡麻花上桌了。

两人坐在卖主掸了又掸的凳子上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