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尔摩斯探案集
字体: 16 + -

十七真相竟如此十八父亲命抵命

十七 真相竟如此 十八 父亲命抵命

十七真相竟如此

其实,老胡压根没交代,那录音是王科长找了那个说话声音跟老胡相像的后勤科老科员假冒的。也是灵机一动念头转到那个老科员身上的。偶然想出用其假冒来诈女儿之计谋。女儿听了王科长讲的事情经过已很惊慌、在惊慌之后又受这强烈暗示,分辨能力大大下降,误以为真是爹的声音而中计。

这其实是一种极高难度的做法,所推理的必须和实际大体一致,女儿才能真相信父亲已招供。只要有一丝一毫不一致,女儿就会察觉破绽。

所以王科长在叙述案件经过时,只笼统地讲经过,回避一切细节描述,以免露馅。将推理完成后,写在纸上,让那个后勤老科员照着念,当然要带着感情色彩念。口气要显得惶恐和无可奈何。女儿在慌神情况下,判断力自然大打折扣,压根忘了核实细节。

办公室里,传出王科长赞赏小张的声音:“小张这个主意出得好,他建议把老胡的真声音:‘索烟和要求上厕所’也掺和进录音带去,来个真真假假,真假难分,使成功更有把握。果然奏效了。立一大功。你们其余人都要向小张学习。”

小张说:“王科长建议把要烟声音放在最前边也是妙招,女儿一听真是父亲的声音,蒙了,心就乱了,造成强烈暗示,认可了录音带的真实性,下边是‘酷似父音’交代案情过程,女儿也就信了。真真假假的混合体,假中有真,真中有假。王科长你交代,是不是那些假古董假画给你的造假录音带灵感?”

王科长说:“那小张你也交代,假中有真,真中有假是你的主意,是不是假画上的真题跋给你的灵感?”

“哈哈哈哈!”办公室里传来爽朗的笑声,惊飞了树上的麻雀。

王科长又说:“还得感谢老卢(老科员),‘讲演’得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我看满可以到电影制片厂当配音演员。”

过后又把女儿的交代材料让父亲看。

十八父亲命抵命

父亲见女儿已全说了,材料下面清清楚楚是女儿画的押,签的字。他先是大大吃了一惊,接着彻底软了,如皮球泄了气。

他如傻了一般呆呆地立着,材料离手飘落地下,又被风吹着滑动到门口,仿佛要逃离屋子的样子。半晌,老胡仰天长长地慨叹一声,说:“嗨!女儿毕竟也是女人哪!”

他也投降了,如实交代了一切。

但父亲却说是他一个人独立扔下了刘医生,女儿根本没有参与行动。女儿那么说是为了掩护、开脱父亲,自己给自己“搁事”。

女儿却说:“我爸是为了掩护我才否认我帮忙。我确实那么做了。我爸与刘医生僵持,两力平衡,我又加了第三力,打破了平衡,决定性地使其下落了,所以我是主谋。”

“哈哈哈哈!”所有的人闻听此话都大笑不止,盖因这与古代一个笑话相似:一个人吃了第五个饼饱了肚子,后悔地想,如开始就吃第五个饼,岂不省了前四个饼?

父女俩竟演起了现代版的戏剧《生死牌》(几名女子抢“死”牌,争着赴死的古代感人故事)来。这也是人之常情,可见父女情深。

没办法,最后求助于测谎器。

测谎器一测,父亲是真话,女儿是假话。

就认可了父亲的说法。

想想也是,一个“体力劳动者”和一个“脑力劳动者”对决,那是会立刻分出高下的,根本不会出现“僵持”局面,也就根本不需要“第三力量”来打破平衡。

对如此狠毒凶残的连杀两命的穷凶极恶之徒,法院从重从快判处了死刑,立即执行。

期间又有教授学者之流在网上发表文章希望“废除死刑由此案始”“不要用大众狂欢方式判处一人死刑”,但立即被大家斥之以“西方法律崇拜者”“不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等等而禁口了。

王科长也在**中发表看法:“仅仅是为了灭口就惨忍地杀害了瘫痪妇女、仅仅是为了灭口和转移破案方向,又凶残地杀害了丈夫——一个多么优秀的医生。‘动机特别卑劣,手段特别残忍’,千刀万剐也死有余辜。我国法律就是这么定的……此恶徒非死不可。”

是啊!谁要拿“废除死刑”为由头替穷凶极恶歹徒开脱,留其性命,那真是坏了良心!

凶手临行前叹息说:“我对不起刘医生两口,害了自己也连累了女儿……悔不该当初啊!”

那些巨额财产和物品也全部没收回来,交给了死者夫妇的父母。

女儿因冒充小三作伪证,也以伪证罪、包庇罪判了两年刑。

完下一案是第二集第六案《寻找失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