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尔摩斯探案集
字体: 16 + -

十三细细讲推理二

第一集 第四案越狱潜逃的杀人犯 十三 细细讲推理(二)

十三细细讲推理(二)

押走一干人犯后,助手们纷纷要求王科长讲讲他的思考过程,他们觉得太神奇了。

“事情还得从那天我上街谈起。”王科长说,“我想起了在某个报纸上看到的一个观点:当某个难题苦苦得不到解决时,最好干点别的什么放松一下,这时往往意想不到的灵感会忽然降临。为了放松一下,我决定去看场电影,看的恰好是《最后的疯狂》,这部电影也是描写逃犯的。

“我在看《最后的疯狂》时,完全沉浸在电影意境中了,电影和现实交织辉映,使我有时简直不知道我的情绪、感情是滋生于电影还是滋生于现实了……

“忽然,我邻座的一位中年人对他的妻子发议论了:‘虚假,太虚假,每个情节都让人想着是不可能发生的。’我陡然觉得似受到了某种启发。正在这时,那个中年人又说:‘这位编辑先生应该好好看看《性格心理学》这本书……’这种启发在我心中更加明朗了。

“令人感到幽默的是,电影散场后,去看《性格心理学》的不是编剧先生而是我,老同学让我看了侦破小说《心理分析法》后,我更急不可待了。我跑到新华书店,在书架上找到了《性格心理学》,立刻买了回来,然后连夜攻读。

“我终于悟出了:一个人的行为必须符合他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性格,那么《最后的疯狂》中的逃犯,决不可能像精神失常似的多次在大街上抛头露面。同样,眼下这个越狱逃犯在越狱后,首先一个念头必然是迅速逃走,逃得越远越好,即使是为了获取经济来源而去作案,也应选择在外地某处。

“每次我们及时出动围捕罪犯,本应必得却一无所得,则更说明了这几件案子的虚假性……”

大家一下恍然大悟,抢过王科长桌上的那本《性格心理学》纷纷翻看,并慨叹说:“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但大家就是思考不到,王科长就是比咱们多了那么一点点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