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怔
字体: 16 + -

番外1

中华古文化博大精深,并不是我们这些所谓的小老百姓所能够理解的,什么是宿命呢?注定是你逃脱不了的!

    这还要从民国时期暑期,中华大地的大西南,四川行省所辖——重庆公署下面的小山村——“茶山村”说起。

    你还真别说,还真那么回事儿,三面环山的茶山村,村落的位置刚好山山相连中央的盆地内,刚好村口被一条贯穿西东的小河流,拦腰切断,不得不说,“山茶村”祖先真的会选地方!关键是村落的地理位置,选择真的很有水准,若在古代,真是易守难攻军事要地。

    另外,东坡、北坡、西坡各长满了“山茶树”,每逢是寒冬腊月,尽相开放的山茶花,铺满了山山土地,令人陶醉!真是“山明水秀、人家地灵。”

    风景虽好,但也得有人欣赏啊,战乱连连,虽说“茶山村”没被波及,自古以来深处底层的老百姓又会有多好!村里基本都处在温饱的生存线上,哪还有心情欣赏风景啊!

    当然值得一提的村西头的大户、大地主——“田家”。

    田家并不是什么大家,祖辈老百姓一枚,期间死的死,走的走,到当家人田房远这代,人口并不多,四个儿子加起来也就六口人。

    日子虽然清贫,但家人之间比较融洽,和和美美的过着,可惜好景不长,原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习惯,却因为一个人的到来,彻底打破了!

    这还的从10年前说起,田房远接手家业的时候,初期情况,完全可以说是家徒四壁,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时常发生。

    幼时,父亲请算命先生,给他算过命,称骨之后,批了一句“五五之时,贵人即至,”刚说完又冒出一句“五五之时,贵人即至,儿枭雄也”,也没告诉他什么意思,便离开了茶山村。

    就田房远自己来说,还是很想知道这句批语,所表达的意思;可惜深处大山之中的茶山村,也没什么书香门第之类,唯一的办法只有到县城——“黔洲”

    “茶山村”位于县城黔洲的东北,距离县城约莫四十里的样子,民国时期乡村基建较差,有小路就不错,公路一词对当地来说,完全是一种奢侈!

    路途较远,所以村民一般购买大型物资,都是走山路进城,一去一来近百里路程,差多不多要两天的样子,所以没什么事儿,村民一般不会进城的。久而久之,批语之事,他早已抛之脑后。

    可是!最近半年来,怪事接连发生!

    万年难遇的——“祖坟冒青烟”他遇到了,小时候种那个桃树,五十五年没见一朵桃花开今年却开了,是不是还可以听到“喜鹊临门”,这不算什么。

    更有甚者,从年初到现在这大半年来,逝世十余年的父亲,几乎隔三差五托梦给他,梦中总说“大儿子洪武,要转运,要发财。”但问老父亲,老父亲怎么也不肯定,搞得每次梦中,他都七上八下的。

    当然,这是只是梦里,别的另说;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不代表他不知晓,梦毕竟是梦,日子还得过,外加对“鬼神之说”早就是嗤之以鼻!

    这还要从五年前他老母亲生病说起,那年八月份,老母亲从地里捡黄豆回来,刚要到家的时候,突发脑溢血,倒在了地上,由于发现及时,最终只是轻微的半边风而已。

    可是,相对医学匮乏的民国来说,小病就要命,何况大病,何况茶山村这样偏远的小山村,遇到了只能等死。从这点来说,这也是当时社会的一种悲哀啊!

    清末之后,很多地方兴起了跳大神!毕竟他什么也不懂,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好选择跳大神了。(跳大神不懂啥意思的朋友,请百度一下)

    第二天,跳大神的几个师傅就径直来到田家,稀里哗啦的虎跳一通,没人能看懂啥意思,给人真实的感觉就是俩字——“耍猴”,碍于田房远的面子,大家没说出来而已,两个小时过去,跳完手工了。自那以后,没隔多久老母亲去世了!至那以后,他对神鬼之说可以说恨上了!

    午饭刚过,扛着锄头正准备去村口不远的东坡锄地。刚踏出家门,临近村门时。

    突然!

    只见南边走来一个,面色苍白、衣衫褴褛的男人,四十四五上午下的样子,浑身沾满血迹,一瘸一拐的,朝着村里走来,临近村头的时候,突然倒在了四人合抱的大梧桐树下。

    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心地善良的田房远,见此情况必然不会袖手旁观的,随手丢弃了肩上的锄头,朝着大梧桐树跑了过去。

    距离并不远,没多久便来到梧桐树下。

    便见到了中年男子,只见他脸色泛白,双眼睛闭,胸口溢出一滴一滴鲜血,早已将临近胸口的部位,侵染鲜红。

    此情此景,也顾不了呢么多了,蹲了身子,轻轻的摇了摇男子身子,“大兄弟!醒醒!醒醒!”

    见男子没什么反应,依旧昏迷中。

    却见,刚抽回手,沾满了鲜血,情况不是一般的严重啊!顾不得那么多了,说迟那时快,慢慢撑起男子的身体,弯下腰,使劲一抱,直接将该中年男子,扛在肩上,快速往家里跑去……

    之前说到,田房远本人就收家业的时候,家徒四壁,村西头田家是后面修的,这当然是后话了。

    村西山头山脚下,有一家座土墙大院,占度七八亩的样子,土墙备考西山头,斑驳土

    墙上,随处可见坑坑洼洼的小洞,星罗棋布的老鼠洞,围绕着破旧土墙画圈——这就是田房

    远接手的“老田家”。

    刚到院门口,(语气稍显紧迫)对着院内大喊:“婆娘,快些出来帮忙!”说着一脚踹开院门,脚力稍大,时不时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向!

    小脚的周氏,走路虽慢,但是听力非常好!

    之前弄回来的豌豆角,都已经干了,大家平时都忙,唯独周氏空一些。

    院坝东南角石凳上,周氏正剥着干豆角,满是疑问?你说平时吧?平时,哪一天不是天黑才回家,这才多久啊!

    晃眼望去,只见田房远浑身是血,周氏眼泪哗哗就来:“他爸你这是怎么了?”

    或许是周氏太心急了,只顾关心他了,并没注意到他背上还有个人。

    田房远擦了擦额头脸部的汗珠:“快点!过来帮来帮忙!”转身朝着内屋卧室跑去。周氏这才醒悟过来,也径直跟了上去。

    陈设相对简单的内屋卧室,靠墙的地方是一架棕褐色的木床,床顶挂着一定罩子;不远处有两根凳子和一个多用失箱衣柜。除了窗前的两口以外木柜,再无二物!

    将昏迷的中年男子轻放到床上,手指探了探,鼻息越来越弱,原本红润的嘴唇,早已发紫,再不救治,绝对活不过明天。

    现实不会给他任何考虑的时间!随即对周氏道:“婆娘!你去打点水来,还有拿点止血的草药来!”

    “嗯!”周氏也知道,情况严重,一时半会说不清楚,也也多问,径直离开了卧室!

    没多久,“乒乒乓乓”的金属摩擦声,便响彻挣个灶房!不是周氏还会有谁呢?

    话分两头说。

    周氏前脚刚走没多久,该男子伤情严重,所以不能翻身,没办法,只好找来剪刀,三下五除二,不一会儿,男子身上所有的衣服全去掉,丢到地上!

    随后,走到距离离床最近的木箱子,打开,拿出平时不少用的白色麻布,用剪刀,剪了一阙麻布,相关的事情都有序的进行着!

    ......

    没多久!端着一盆清水的周氏,走了进来,放好后,见,见他还在忙活,关心的问了问:“房远,情况怎么样?”

    护理的工作,看似简单,真真做的时候,就没那么容易了。

    田房远擦了擦汗水,喘了喘气,侥幸的笑笑说:“幸好伤口在距离星座一公分的位置,要不然!”话题回转:“他娘东西准备好没?”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风风雨雨20多年的生活(家穷,田房远30岁才和周氏结连理),他的性格早已被周氏摸透了,语气很直接:“准备好了!”

    马上得给给男子擦拭身子了,相对较为封建的农村来讲,周氏必须得避开,这个时候,田房远直接说道:“行了,你出吧!这边我来就行!”

    周氏点了点头:“行!你忙吧!我先出去,有啥事儿喊我!”走出了卧房。

    田房远也没有多想什么,毕竟救人要紧,直接忙活着救人的事情

    ......

    当然,作为作为家庭的一家之主,主要脑动力,整天无所事事肯定不行,毕竟,还有五张嘴等米下锅呢?

    之后几天!

    照顾昏迷男子的事情,由周氏扶着。周氏几开心,又矛盾;开心是因为心底善良她,又救了一条命,高兴;矛盾呢,主要是怕人说闲话!

    这不,早饭过后,正准备带着儿子们出工干活的田房远,突然!内房卧室里传来时断时续的呼喊声:“有人吗?给我碗水!”声音有些微弱。

    家里没什么别的人,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受伤的中年男子,随即放下扛在肩上的锄头,跑步来到卧室。

    当然,来到卧室的并不是就他一个人,还包括儿子田洪武四兄弟。

    从这个男子到家来之后,胆大心细的田洪武,产生诸多疑问,这人到底是做什么的,虽然衣着劣迹斑斑,但,前几天母亲清洗过后,全是丝绸!丝绸是什么?据说是达官贵人穿的,能穿丝绸的人,绝对不会差到哪儿去......内心充满了疑问,摇了摇头,算了不想了,等他好了再问问。

    田房远见中年男子,嘴唇干裂,双眼微微睁开,脸色比之前要红润多了,点了点头关心的问道:“谢天谢地,大兄弟你醒啦!”语气中也不发质朴。

    中年男子听田房远问他,双手吃力的撑着床准备起身道谢:“大哥谢谢你救我!”

    田房远见势,立马按住了中年男子,关切的说道:“兄弟,你身体还没康复!好好躺着!”

    中年男子便靠了下去:“谢谢!”

    躺下后,田房远为他盖好被子,冷不丁的问道:“大兄弟,到底发生了事情,收了这么重的伤?”好像没发生过一般。

    见他这样问,中年男子叹了叹气,略微有些伤感道:“说来话长......”

    中年男子断断续续的吐露出来,原来中年男子是重庆行署朝天门不远的一个粮商,姓梁名贵,商人家庭。

    聪明好学的他,自幼跟着自家父亲学经商,去过上海,到过广东,三十多年走南闯北,攒下了硕大的家业!

    若换平时,绝对不会自己下乡收购粮食的;只是有些事情谁说的准呢?是吧?

    外有列强侵略,内部,社会内部动荡不安、军阀混战连连、匪患丛生、打砸抢烧便是家常便饭、饿殍徒生,社会凋零,这就是——“民国”。

    自古有言“士农工商”。

    “商人”地位本属末等!遇到好的朝代,那真是“阿弥陀佛”了,恰恰遇到的是动荡不堪的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