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怔
字体: 16 + -

第53章

比如该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在涉及版权纠纷之时,版权应属所有人持有,对于双方都作为所有人时,双方可以进行协商。协商不能解决双方分歧的时候,双方可以像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结果双方不满意的情况下,可以向法院提起上诉,经由法院审理,裁决结果,将作为所有权的最后归属问题,任何一方都得遵守。”

    像周小光这种情况,按实际来说,他是没有资格参与版权利益分配的。当然,作为长期宅在家,公司和住所两点一线,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对华夏相关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所以,在合同方面吃亏属常事儿。

    “吃一堑、长一智。”

    他呢?不光没有长一智,人就一副与己无关的样子,最后不用说,八份工作频繁更迭,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作为“东方广场万人大合唱”始作俑者——“周小光”。

    他虽然喜欢“金钱”,但,并非是不管什么钱他都要。就一死脑筋,打比方:他喜欢钱,但要是,某人突然赠给他几十万,你猜,最后结果怎么样?

    很简单,钱一分没有,相反还把赠钱之人,一通劈头盖脸的怒骂!奇怪了,人家送钱都不要,傻子吧!原因是什么呢?

    原来,当别人赠钱的时候,他脑子里有两个想法:“其一、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儿,即便掉了,也不是他周小光能承受的。其二、大男子主义作祟,男人就应该顶天立地、不应该吃软饭。”

    谨小慎微的性格,虽让他没有受到伤害,可最终导致了他,频繁性跳槽,也是跟他性格“不合群”有关。

    广式歌手杨安,91年发布的《我相信》,当时,此歌一出,犹如一针强心剂,一夜之间,让暮气沉沉的华夏歌坛,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之后,就是91——92年,两年不到的时间,80新生代歌手,如雨后春笋一般,侵袭华夏大地每个角落,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当然是闲话。

    杨安于91年发布《我相信》,获得市场认可,一时之间,风靡华夏,上门的音乐传媒公司,多如过江之鲫,做什么?对!版权。

    可,就在大家猜测,他准备以多少钱出售版权的时候,他却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臆想不到的结果——“免费”。

    没听错吧?这么好听的歌曲,居然,免费!“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差不多就这样吧。

    《我相信》可以说,是他的成名曲,也是这首歌,让华夏人知道了,广式某地,出了一个了不起的歌手。换做别人,绝对是再接再厉,顺流而上,可他为什么这么做。

    原来,杨安本人,是粤省某一经商世家之子,族人世代经商,他作为杨家嫡子。未来的杨家家主。

    杨安自幼,熟读经史子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乃是粤省有名的才子。

    《我相信》乃是他闲时,无聊之作,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歌曲一经播出,会造成如此大的反响。

    颇有生意头脑的他,难道看不出来吗?

    错!相反,他不光清楚,甚至连歌曲,即将所获利润,他也一清二楚。不是几百几千,而是上亿,上亿啊!

    虽说家底殷实,但面对上亿的利润,是个人,也不会无动于衷,何况视财如命的杨家呢?

    这里不得不说,此歌创作的初衷。

    别看,他现在锦衣玉食,可曾想,他不过是家主杨建华,也就是他父亲,二房周氏所出,幼年受尽煎熬,后因大房病故,才获得认可。

    可以说《我相信》这首歌,完全是他成年之前所受磨难的一种感悟。

    衣食无忧的他,并未因自己现拥有的一切饱暖思淫欲,反而兢兢业业。

    他完全能理解,青年创业初期的艰辛,他写歌目的不是为了钱,而是,希望通过歌曲,激烈更多的人。

    所以,当歌曲以泰山压顶之势,席卷华夏之时,他却做了一个语不惊人的决定——“把《我相信》版权免费共享。”

    一时间,人声鼎沸,讨论之声无不是与此事有关。

    版权共享:版权所有人出让版权,共所有人免费使用,且不收取任何版权使用费,简单点,就是免费。

    相比东方广场之事儿,周小光本身是没有任何版权的,《我相信》属共享版权,而视频,较这事儿也可有可无。那奇怪了,她们为何还来找她。

    这跟《版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有关,该条款是这样规定的:“如果版权涉及共享版权,以及公共资源时,则不享有版权,但声音版权除外。”

    也就是说,周小光所享版权,就只有声音版权,别小看声音版权,有时候声音版权,在整个版权中起到绝对主导地位,特别是歌曲。

    “酷网”和“酷猫音乐”要想长期使用,就你许得到他的授权。否则就属侵权行为。

    在华夏,不管是知识产权、专利还是版权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对侵权行为打击力度非常大。

    曾今,某公司涉及某项技术专利侵权,光侵权费这一项,便导致该公司资金链断裂,最后破产。

    这只是其一;而另一方面,华夏人因为地域文化的原因,造成他们务实、守信的性格。对鸡鸣狗盗之辈,他们更是嗤之以鼻,极度厌恶,所以很少有盗版。

    徐院长对于周小光今天表现,异常满意,周敏她们找周小光,所谓何事?他也做了大致了解。谈事在此地也不是很方便,会涉及一些隐私,便插话道:“小光,我看你们要不到隔壁去谈吧,我已经让小路将房间打开了。”

    周小光觉得,也是这么个理儿,成不成倒是次要的,没必要闹得沸沸扬扬。也没客气,欣然接受了他的提议:“谢谢院长,那行周女士!张女士!我们去隔壁谈吧。”

    “好。”

    “好。”

    随后,周张两妇女和周小光来到隔壁办公室,房间不大,一百平不足,最醒目的,便是房间中央那张棕色圆弧条形会议桌,占房间百分之六十的面积。

    三人靠门的位置依次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