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怔
字体: 16 + -

第32章

周小光见范明如此问,有些不明所以便说:“具体点吧,我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咳”范明轻咳一下,吐了一口痰,抽出白大褂里的餐巾纸,将口痰包了起来,丢到了垃圾桶后:“小光,你就不觉得奇怪吗?从不做梦的你,来医院也不过几小时而已,突然间便发生这种情况,用古语来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你压力太大了,整天胡思乱想。这次应该是最累的吧?”

    这点周小光一点也不否认,事实如此,便点头承认:“你说的没错,的确是这样,为那些事情让我身心疲惫,随时随地都处在崩溃的边缘!”

    范明毕竟做心理医生的,类似的情况,接触不知凡几。对于周小光的遭遇他深有体会,完全能够理解他现在的处境遂安慰道:

    “小光,你这是属于正常现象,跟《皇帝内经》里面提及的“疲乏之症”非常相似,《皇帝内经》曾言:“疲之劳也,乏者累之,疲乏之状者,皆为火也......”(假的,作者自己想的,请勿对号入座。)

    范明犹如一古代诗人,腰系佩剑,吟诗作赋一般韵味十足,正当他自己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之时,不解风情的周小光却毫无顾忌的打断了他:“哎!范明范大医生,你就不要什么知乎者也了,我最怕这个,听着都头痛!直接点具体什么意思。”

    换作往常,范明对于这个不解风情的家伙,嗤之以鼻,绝对会不假辞色羞辱一番,可现实特殊的情况,让他不得不有所顾忌;打也不是,骂也不是,让他颇为难,这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相反,他并没有因为周小光固执无理而暴怒无比,反而还有些高兴,因为他喜欢做事儿说话直来直去,不喜欢拐弯抹角,对自己口味的人他倍加珍惜,如此便开始耐心开导起来:

    “小光,我这不是为了让你了解清楚吗?再说,作为正儿八紧的华夏人,如果连自己的文化都不了解。恐怕真要出大事儿!还有就冲你刚才那态度,要是有专家、学者在此绝对不会就此了事儿。”

    华夏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非常注重历史沉淀,所以至建国起历届政府,对于古文化尤为重视写进了《宪法》,同时为了其严谨性和适应社会发展,保证“古文化”健康发展,便于华夏20年联邦政府特别出台了《华夏联邦共和国古文化保护法》。

    法律的出现为“古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里面有一条是这样写到:“任何个人、社会团体、宗教组织故意、恶意、蓄意、散播破坏“古文化”发展的,轻微者处五万到十万的罚金,严重者将移交司法机关处以十年到十五年。”

    由此可见,“古文化”已被华夏联邦视为“国之瑰宝,国之重器”丝毫不为过!

    别看华夏联邦是一个民主国家,那只是为守规矩之人设定的。相对来讲在很多地方,它都有它那特定的等级制度和秩序。任何人都得遵守,若蓄意破坏者,必将受到严厉的惩处。

    像周小光这种情况,幸好是医院,只有他和范明两人,要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即便他没说什么,也会被抓进“古文化教育管理所”(类似看守所)教育几天,别觉得教育几天没所谓,那是因为没身处华夏这块土地上。

    华夏人谁要不幸进了“古文化教管所”,那比弑其父母还要严重百倍千倍,甚至万倍。

    怎么说呢,原因很简单,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前面提到过华夏已经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身份证”早已进入了“身份证博物馆。”因人口众多的缘故,华夏早在20年前便开始了——“人物信用体系”。

    也就是说,从20年前开始,废弃“身份证”之后,人们便在华夏公安部官网上注册了一个信用账户,这个账户便从出生一直伴随到离世。衣食住行全都通过此账户直接显示。

    而“国家信用管理部”会不定期更新个人信用等级。这个信用等级直接决定华夏人一生的命运。

    试想一下,如果某华夏人,因为藐视“古文学”被抓紧了“古文化教管所。”他的信用等级呈直线下降,你觉得他找工作、找对象、或者其他的事情,还有机会吗?答案显而易见,不用多说,一个字“惨”。

    然而范明循循诱导周小光,主要还是怕他,因为口误而遗憾终生。当然周小光也并非蠢人,感觉到其中的利害关系后,知道自己险些犯错,歉意的对着范明笑笑:“嘿嘿!不好意思!多亏你提醒,要不然真的就完了。”

    能让脾气倔强的周小光改变态度,范明也乐于接受:“哎!算了!你自己以后注意一点就行!好了我们继续说,按照《皇帝内经》解释,你这情况就是内火郁结太多,无处发泄。外加“东方广场”之事儿过于刺激,新的休息环境让你也不太适应,所以才会发生这种情况。”

    感觉是这么回事儿,但周晓光又不敢肯定,言语中有些疑惑:“真是这样?”

    “是的!”范明肯定的说:“我学医虽说不敢说炉火纯青,精通还是算得上的,不信你可以“千度”查查。”

    周小光略微顿了一下:“我这不是不相信,只是觉得没这么严重而已。”

    “不严重!你要什么情况才觉得严重?”范明将声音提了一下:“其实很多时候大病都是由小病引起的。看似微末不重的细小病情,往往决定人的一辈子。”

    《心理学》不愧《心理学》,三两下便将周小光轻轻松松摆平了。

    范明见周小光将自己的话完全听进去了,继续说:“所以啊,细节决定成败。身体乃是革命之本钱,逢自己有淤结之疾时,就要一定想办法排解。”

    周小光兴趣来了:“如何排解?”

    范明见周小光对“排解之法”如此有兴趣,也不遮遮掩掩忖道:“很简单!多出去走走看看,公园、博物馆或者旅游一下等等;当然也可以选择其它方式,关键别没事儿老宅在家里,无所事事,肯定会胡思乱想,搞不好要崩溃的。”

    这点周小光有同感:“是呀,跑业务的时候,再苦再累都没感觉。可回到家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范明点头表示理解,便又问周小光:“那你知道具体什么原因导致你这样的,知道吗?”

    周小光摇头很诚实的说:“不知道。”

    范明便说:“佛家有云:“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什么意思,很简单相由心生,就是你心里有什么样的想法,你就会注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明白了吗?”

    周小光一副极其受教的样子:“明白了。”

    范明看了看时间说:“现在刚好凌晨3:00,我们这边早上9:00上班,还有6个小时,你可以好好休息下。到检查的时候我来叫你。”

    周晓光点点头:“好的,范明谢谢你!和我聊这么久,耽搁你工作了。”

    范明见周小光如此客气,便说:“没事儿!小光,你好好休息,我先出去了。”说着头也不会的走出了310,顺手将门关上了。

    310员工休息室,又剩下了周小光一个人,因为做梦的原因他并没有睡好,范明离开之后,便嚯嗨连天“啊.....啊......”随即便关上灯睡下了,房间又恢复了昔日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