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云道
字体: 16 + -

第1章 序

    这是一篇序言,却也是最真实的我。

    这是第一次写序,而这本书也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书。虽然它是一本网络小说,但它并不是简单纯粹的网络文学。它的诞生既不是为了悦人,也不是为了悦己,它的出现是理所当然的,就像自然选择下新物种的诞生一样。从某种方面来讲,我更愿意将它当作一本文学书,它所探索的是现实世界的领域,它所寄托的是我长久以来的心愿,所以我写下这篇序言让它与那些鱼龙混杂的网络小说有所不同。

    想写一些东西的念头由来已久,很多人都会产生这样的念头,就像儿时独自一人用玩具堆砌一个童话的世界一样。区别在于有人任它在内心破碎,而我选择在纸上重塑。曹文轩老师曾将写作比喻成造屋,我却认为这并不恰当。写作尤其是写小说更像是在创造一个世界,但作者并不是这个世界的创造者,而更像是搭建者、见证者,这个世界不需要作者任何矫揉造作、繁枝缛节的修饰,它会自己发展,最后变成与现实世界平行的维度。这个维度与现实没有纠缠,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初中时就开始写一些剧情千篇一律的玄幻小说,直到不久前才开始有所转变。这次转变是一次蜕变,一次精神品味的升华,一次灵魂层次的进阶。我开始有一种欲望,想要表达内心的欲望,我想写一些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作品,我想用写作来改变现实。这次改变推动了命运巨大的齿轮,让我走向了另一个全新的未知领域。

    为了改变自己,我开始尝试记录平时的感悟和心情。那种感觉很好,把每天的自己写到纸上,隔一段时间去翻阅会在其中找到过去的自己,就像是时间轴扭曲错乱,现在的我与过去的自己相互对话。我因为这个习惯对自我有了更深的了解,我改变了一些恶习。

    过去即为历史,由此看来人类的进步是在回望历史中进行的。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却是一枚种子的扎根。

    随着写的东西增多,日常贫瘠的生活开始匮乏,素材的来源即将枯涸。于是更加久远的记忆开始浮现,我曾做过一个比喻:人的记忆如同深潜海底的鱼,平时隐匿形迹,可是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它就会跃出海面,溅起的水花中闪耀着我们所有的记忆。

    回忆过去是一件很奇妙的的事情,站在现在的维度回望过去的维度,那遗失在记忆长廊里的碎片,是我们最初的梦想与兴趣。

    过去的所有都带给自己一种错觉,一种“哇,原来我还有这样的经历”的错觉,但是当这些零碎的记忆相互黏合,拼凑成一整个过去的时候,内心便会油然而生一种沧桑感,因为那是我们活过的整个人生。过去与现在同时存在着,我们在立足现在的同时又一次经历过去。

    当我身处于这种状态下的时候,我看到了过去幼稚无比的自己,接踵而来的就是无尽的悔意,如果能重新来过,现在的自己绝对比当时的自己做得更好。可是呢,再也回不去了,通往那里的路已经崩塌了。我们的成长就像在一条正在瓦解的桥上奔跑,到达此岸之后再也回不去彼岸了。

    这本书对你们来说可能只是一本读物,但对我而言,它却是我的过去。韩云非就是我从自己的灵魂上剥离的种子,是我创造了他,是他自己、是你们所有在读这本书的人成就了他。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过去的我没有做到的,他就像是另一个时空的我,一个从未活过的我。他拥有我不敢有的勇气,他成长为我不敢成为的样子,我只能在他感同身受我憧憬的一切。他是我的偶像,我想他也会成为很多人的偶像,

    保罗·科埃略的《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有一句话:当你全心全意梦想着什么的时候,整个宇宙都会协同起来,助你实现自己的心愿。当初的我单纯的认为这句话就是它表面的意思,直到我将自己想写作的梦想告诉父母、老师和身边的人后,我才明白自己一直以来的天真。

    父母说:“你能靠写作养活自己吗?别妄想了,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他们是愤怒的。

    老师说“你这是在白日做梦!你能写出什么东西来,你写的那些小说一没营养,二没价值,三没文采,有谁看;就算有人看,你能挣几块钱?你这是不务正业,为逃避学习找借口。”他们否定我。

    有人说:“就你,还想当作家,哈哈哈……”他们捧腹讥笑。

    有人说:“好吧,加油。”他们漠不关心。

    最后有个人说:“你喜欢写作是好事,但是你也要考虑一下现在吧,你可以等到以后再写嘛。”

    我:“那我现在干什么呢?”

    她:“跟着大家走呗,大家都在做嘛。”

    我:“……”

    随波逐流似乎是大家最喜欢的,每个人都一样,谁也不用担心自己因不同而显得不合群。我没再说话,但是我自己清楚——有些事现在不做,以后就来不及了,又或者是等有机会了,又不会去做了。

    为什么一定要做和大家一样的白羊?明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想要生活的方式,明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与众不同的自己,我决定了……我要当黑羊!

    在这本书的创作过程中我无数次想过死亡,以死来了结这一切,毕竟一个人与整个世界对抗太累了,可是我不甘心,我一定要用成功来证明我自己——我没错!

    可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让我恍然惊醒,原来一直以来我都忽略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还活在这个世界,那就一定会被束缚,这套枷锁可能是爱情,也可能是亲情,又或许是其他的什么。

    然后,写作就像是我的一个秘密事业。

    虽然如此,但是我的想法依旧不会改变——上学不代表学习,分数不能决定人生。老师说的不务正业只是因为我没有按照他们所说的那样去做,父母也一样。他们从来不相信我能做出什么成就,他们只要我们能过在这个世界安稳地活着,这是他们对我们的爱,却也是一种错误。

    “你要看清现实,别想着当什么作家,有时间还不如多写几道题;记几个单词;背几篇课文,这样你才能在高考时多考几分。少做那些不切实际的的梦,你根本是这块料。”

    这样的话语像是一个巴掌狠狠地落在我的脸上,清脆的声音响在空气里;萦绕在我的耳畔;回荡在我的脑海,久久不散。所有人的讥笑与漠视让我对自己产生了不断地怀疑,原本自己堆砌好的大厦一夜之间分崩瓦解,片瓦无存。

    接下来的很长时间里我都活在灰色中,没有光,没有方向。我也因此在灰色的沉寂中抑郁,将真实自己隐藏,拒绝与外界交流,我学会了一个人哭、一个人笑;一个人莫名发怒;一个人陷入郁闷。

    在这样的自我封闭中,我没有就此沉沦,因为我在这无尽的灰色绝望中找到了一束光——韩寒。原来我想做的早已有人做过;原来我所想的早已有人说过;原来我并不是在孤军奋战,只是我不知道而已。可是那确实的存在着,在我不知道的地方上演着我渴望发生的事。韩寒对我来说就像是现实生活中的韩云非,他让我知道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只要你想的话。

    “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来帮忙”

    这句话真正的意思应该是当你下定决心并着手去做之后,无论结果如何,你都不会后悔。你尝试过,你努力过,你享受过那个过程,你不必在乎结局。

    由此我便创造了这本书,它是我对现实的控诉,它有我想要改变这种现况的执愿。我不知道它会在书海中荒芜,还是被很多人知晓,但是我希望所有看过这本书的人在很多年后想起它时,并不只是想起这个故事,更多的应该是故事背后的思考。

    韩寒成为了迷失中的我的光,我希望韩云非可以成为迷茫中的你们的光。

    仿佛置身于黑夜中的大海,飘飖的孤舟被漆黑的海水包围,四周是浓郁的黑暗,湮灭了所有的光线。没有风,没有浪,却是最为心悸的静谧。直到天光破晓,所有的一切都变得明了,你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

    我希望它可以成为这样的光!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