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侠字
字体: 16 + -

六十章:阳关

    将军府里寂静无声,安静的落针可闻。

    上官敬亭自然知道,自己一个归德将军,前一刻还在洛城担任归德门的守将,为什么突然就成了这凉城的守将。

    凉城的上任将军,统领西北军务的怀化将军邱正祐莫名其妙的死于一场刺杀之中,当时可是震惊了整个朝廷,但奇怪的是,一名正三品的将军死去,皇帝竟然没有严查天下,只是让自己就任凉城,补上了怀化将军死去之后留下来的空缺。

    直到自己到了这凉城,过了一段时间,才终于了解到,怀化将军邱正祐便正是死在护国大将军的手里。

    上官敬亭伸出舌头舔了舔有些干燥的嘴唇,咽了一口唾沫润了润干燥的嗓子,举起茶杯喝了一口,放下茶杯,思考了一下,才开口说道:“事情结束之后,大将军便离开了凉城,我到凉城之后,已是一月之后。”

    长公主齐轻眉叹了口气,点了点头,眉宇之间浮上一抹愁容,他也知道,想要在这里打听到江洋的消息并不容易,唯一能接触到他的上官敬亭,也是在邱正祐死去一月之后才来的这里,想要知道些事情也不太可能,至于其他的校尉,也接触不到江洋。

    慢慢的喝干了被子里面的茶水,齐轻眉缓缓地站起来,对着上官敬亭鞠躬说道:“有劳将军了。”

    论实力,齐轻眉远高于上官敬亭,论地位,齐轻眉长公主的身份也不是上官敬亭这个归德将军能比的,但齐轻眉依旧对上官敬亭执礼甚恭。

    守卫帝国边疆的将军,值得她这般对待。

    上官敬亭顿时露出受宠若惊的表情,忙不迭的从椅子上站起来,躬身行礼。

    “将军若是有大将军的消息,麻烦告知一声,若是见到了大将军,便告诉他,齐轻眉在找他。”

    齐轻眉的声音很轻,上官敬亭却只能在心里微微叹了一口气。

    大将军,他自然是不敢置评的,但是在心里,还是有些替长公主悲伤。

    长公主十八岁之时,便站在大殿之上,对着上任皇帝说那不嫁的话,现任皇帝登基之后,有意将长公主许配给他人,却被长公主严词拒绝,无奈之下,皇帝陛下便只能下旨,将长公主许配给了护国大将军,只是,那时护国大将军并不在洛城,护国大将军跟长公主的婚姻,是一场只有新娘没有新郎的婚姻。

    长公主虽然跟护国大将军有夫妻之名,却无夫妻之实。

    这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长公主还是那个长公主,虽然已有三十,早过了那青春年华,眉宇之间也多了些许皱纹,只是对护国大将军的一片倾心,却至今未变。

    瞅着长公主的妇人头饰,上官敬亭微微有些伤感,却只能躬身说道:“若是有大将军的消息,下官定然会派人告知长公主。”

    齐轻眉再次点了点头,便起身离开了将军府,桌子上的饭食,只是动了动茶水。

    左清堂拍了拍上官敬亭的肩膀,便跟在长公主的身后离开了将军府。

    左清堂跟上官敬亭自然是认识的,昔日左清堂在朝为官之时,乃是正三品的内卫将军,而上官敬亭驻守归德门,彼此之间自是多有交集。

    上官敬亭挥了挥手,送出了将军府,便转身回了将军府,长公主不会在洛城逗留,他已经清楚。

    瞅着将军府的大门,上官敬亭还是不由的叹了一口气。

    马车在一间草棚外面停了下来,路胡子掀开了马车的车帘,说书人便从马车里面跳了出来,走到一块石碑前面,看着那石碑,久久不能回神。

    阳关,两个大字,承载着历国数不清的过往。

    出了阳关,便是出了历国,虽然历国的西北边境线早已扩至凉城,距离阳关有八百里之遥,但是说到阳关,人们还是习惯认为这便是历国的边界。

    西出阳关,便是莽莽的一片荒原,这一路上,便再没有城镇,或许随着历国这些年的发展,可能会有一些零零星星的村庄客栈,但距离发展成城镇,还远得很。

    走到那草棚,说书人找了个凳子便坐了下来,伸手从桌子上端起了一个茶壶,灌了一口水,便又放了下来。

    茶棚里面有人,多是一些行脚的商人,路过阳关的行脚商人,必然会在这里歇歇脚,让自己彻底的放松了,才会踏上远去西北的道路。

    草棚外面人嘶马叫的厉害,这里比之国内,多的是背着刀剑之人,放眼望去,八品九品的不在少数,偶尔也能看见一两个六品的高手。

    这些大都是行脚商人雇的打手,当然,也有一些是镖局的人员,这西北之地,可从来不是什么安全的地方,走商的,押镖的,行走江湖,少不了这高手护佑。

    草亭角落里坐着三个年轻人,两男一女,男的都是二十五六模样,女的只有二十左右,跟这草亭的客人多少显得格格不入。

    桌子左边抱着坛子喝酒的那位,一柄长刀靠在桌子之上,而另一位男子,手里却没有什么武器,若是硬说的话,大概便是他手中的那把折扇了。

    那自然不是普通的竹扇,而是以铁胎作骨,以锦绸代布的折扇,只是一搭眼,说书人便看得出来,这人是一把使扇的好手。

    这江湖之上,武器繁多,虽说有十八般武器这种说法,但这江湖之上,武器可不是十八般那么简单,使扇的江湖人世虽然不如刀剑那般盛行,但是也有那么一小部分用的得心应手。

    对面的那位姑娘,腰里别着一把剑,虽然在吃饭,那剑却没有放下,剑长三尺,被束在剑鞘之中,看不清模样。

    这两男一女,想来便是那江湖门派之中的人物,这江湖之上,三五之人便敢行走江湖的,大都是那些名门大派,虽说那行商镖夫也在江湖之内,却不是一个江湖。

    说书人只是看了一眼,也不去探寻这三人究竟是何方神圣,两个正五品,一个从六品而已,也不知是谁给了他们胆子,让他们就敢三人走天下。

    宝宝从马车里面跳了下来,蹦蹦跳跳的朝着说书人跑了过去,一出来,便吸引了草棚里面众人的注意。

    这阳关,多的是五大三粗的壮汉,少的是娇艳明媚的姑娘,更别说这八九岁的女娃,出了阳关,便是将命别在裤腰带上,谁会带着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