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恨六百年
字体: 16 + -

第85节 天子亡命天火催

第60-120章 第八十五节 天子亡命天火催

高良躺在门板上。眼看着身边冲来奔去的人流,心里感到无限悲哀和无助。躺了不多时,由于并没有伤筋动骨,加之白色药粉起作用的缘故,感觉身上逐渐轻松了许多。?

他明白,自己不能在这地方躺得太久,否则不知还会遇到什么危险,便咬牙硬撑着慢慢坐起来。即使这样,四周奔逃的人也没一个注意他。他见几步远躺着个死尸,便一步步爬过去,扒下死人身上的衣服穿到自己身上。?

坐着喘息了一会儿,他又挣扎着站起来,见衣服前胸挂着一块“御”字腰牌,估计死者可能是皇宫卫士,心中一时不知该喜还是该忧。遇到建文皇帝的人,当然是喜事,若遇到燕王人马,那就小命难保了。?

高良站在宫殿门口,眼见着满大街惊慌失措的人群,不知自己应该向哪边走才算安全。当转身又一次看到皇宫大门时,他忽然有了主意。既然是宫殿。按理应该比外面安全,起码房子多角落多也便于躲藏。想到这里,他就一步步捱过去,哪知刚到门边,就被闪出的宫门卫士凶神恶煞似地挡住。?

高良这时也变得聪明了。既然那个周王朱橚和燕王朱棣是一伙的,而且和那个什么卓侍郎又是仇人,那么卓侍郎应该是皇帝的人了。想着,便昂然上前很不经意地说道:?

“我乃卓侍郎之子,要进宫面圣。”?

守门卫士听说是卓侍郎之子,面色果然和缓了许多,但仍然不让进宫。?

高良身体和精神现在都很虚弱,便扶着门墙,敞开被割伤的胸脯,手举腰牌向卫士们解释,说自己刚从战场回来,有重要军情需要面圣。听他这么一解释,其中有个卫士道:?

“不错,他是卓老侍郎相公。我见过的。”?

正在领军头目犹疑不定时,一群十来个身穿明朝官服、头戴乌纱的大小官员,急慌慌如入无人之境地向宫门里闯。其中有个戴长翅乌纱帽的中年人在经过高良身边时,回望了两眼,似有疑惑之意。高良心中一动,立即追过去大喊道:?

“我乃卓侍郎之子,有要事进宫。快放我进去!”?

回望的那位官员见果然证实了自己的猜疑,又见高良急吼吼的样子,估计是被宫门守卫给挡住了,便停下脚步招呼领军头目道:?

“其父是皇上亲近之人。定有军情禀报,快快放他进来!”?

“是,大人!”?

领军头目见那官员发话,立即躬身应诺,同时向高良做了个请进的手势。高良赶紧向那领军头目拱拱手,拄着刚从地上拾来的长矛断柄,一步步向宫内走去。?

待转过大照壁,就见里面到处是来来往往的宫女、太监,一个个面带惶急、脚步匆匆,大难将临的惶恐气氛阴霾一样笼罩着整个宫墙之内。经过高良身边的宫女或太监,要么是视若无睹,要么是见他满脸满身的血迹,惊慌地大叫一声赶紧跑开?

高良这才意识到,禁宫之内,这些人哪里见过如此血腥呀,自己这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弄不好会招来大麻烦。他停步扫视一下四周,慢慢捱到西廊下的大消防缸边,就着水缸洗净脸上的血迹、污秽。?

胸脯上虽然涂了粉药还不能洗,但是已经结了薄薄的一层血壳,估计生命是不会有大碍了。他不想再碰到卓侍郎真儿子的熟人。担心问到什么事自己答不上来惹麻烦,就不再走中间甬道,而是钻进旁边巷道里。?

转而一想还是不对,他穿着这种服装走在皇宫的巷道里,明显地极不正常,若被发现,即使不被打死也会抓去拷问一番。?

怎么办?必须得再次改装!?

由于药力明显生效,他现在感觉浑身轻松了许多,便一闪身躲进角落里。不一会,见一个老太监走过来,高良迅速冲上去捂住嘴将他拖过来。那老太监颈脖子被掐着,不知道高良是什么人,吓得连尿都流出来了。?

高良见他“呜呜”地叫唤、拼命地挣扎,便赶紧凑近他的耳朵,悄声而严厉地说:?

“听着,我不是坏人。我被反贼砍伤了,想在这里休养一下,请将你的衣服换给我,再给我找个安全的地方。我不会亏待你的。”?

最后一句连高良自己都觉得可笑,自己能用什么来“不亏待”他呀!?

老太监听高良的口气,非但不杀他,反而还有求自己,立时大放宽心,如获大赦似地连连说:?

“可…可以。我拖…拖。”?

老太监为了保命,行动格外迅速,只三两下就将外衣拖下。高良穿上老太监的外衣,再把他的帽子也戴上,稍加整理后问道:?

“像不像呀?”?

“像…像!”?

“宫内哪里最受保护呀?”?

老太监这时候胆子大多了,见高良问这个傻问题。不觉心中暗笑,又不好表lou,便装出很认真的说道:?

“这还用问,自然是皇帝寝宫了。”?

高良这时最不愿意的就是和皇帝扯上边,当即否定这个地方。见高良不愿意,老太监才又说:?

“看你也算是有见识的。燕王眼看着就要打进来,其他人都还好说,皇上他是不会放过的。这种时候谁和皇上在一起,那不是找死吗?我是皇上近侍,也不忍心离开,其他人早溜了。这样吧,看你也不像无赖之徒,就到老宫女住处先躲躲吧。乱兵也不会到那里找麻烦。”?

说着他就将方向和具体路径仔细指点高良。高良向他深深地鞠了个躬道:?

“请千万别说起我。等乱过了,我就出去。”?

高良说着就转身匆匆向里赶去。他虽然换了一身太监衣服,但还是避免与人打照面,只是低着头,尽量kao近房檐,像那些太监一样走着小碎步低头急匆匆赶路。哪知刚走到这条巷道口,身子还没来得及转呢,就被一声大喝叫停:?

“站住!想溜么?忘恩负义的狗崽子们,平日里白疼你们了。皇上那里正缺人手呢,快去!”?

高良微微抬头,见是个盛气凌人的中年太监。估计是个宦官,就故意颤巍巍地答道:?

“叫…叫我找人的呀。我过去就来。”?

“胡闹!你找人竟比皇上重要?狗崽子,过来!”?

那太监不容分说,厉声命令道。高良明白,这要是不听他的话,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没办法,只好低着头随在他后面。转了一个弯,前面是座高大的殿宇,高良随着那人进殿,再沿着西边回廊进入最里面的大房间。?

房门口站着一个老太监,里面站着几个穿官服、带乌纱帽的中年人;还有一个穿龙袍、戴皇冠的年轻人。应该就是建文皇帝朱允炆了。?

高良随着中年太监刚进门,那年轻皇帝立即眼巴巴地瞪着他,正要问话,就听门外有人通报道:?

“翰林院编修程济见驾!”?

话音未落,就见一个人跌跌撞撞大喊着跑进来,连声说道:?

“不好了,不好了!燕军攻入城内,快到禁城了!”?

建文皇帝闻言,惊得立即从龙椅上站起来,既惊且疑地说:?

“无能啊!燕贼攻城如此轻易,莫不是有内应么?”?

“谷王穗与李景隆等,开了金川门迎入燕贼,故而京城被陷。”程济上气不接下气地回到。?

建文皇帝听程济一说,面色又是一改,眼泪立即流出来,带着哭腔说:?

“果然如此!罢了!罢了!朕从未刻薄王公大臣,想不到竟有如此负心贼。天要灭朕,夫复何言,夫复何言啊!”?

程济接着躬身禀告:“吾皇万不可灰心,仁人志士多矣!御史连楹,佯装叩拜于燕贼马前,意欲行刺,不幸独立难成,反而殉国了。”?

建文帝听罢,立即泪如泉涌,在众人相劝下抹了抹泪水,顿足自悔道:?

“似这等忠臣,悔不重用!朕知过错了,不如听从孝孺之言,殉了社稷罢!”?

说着,就拔龙椅旁宝剑意欲自刎。侍立在旁的大太监慌忙阻止,又上来几人死命夺下佩剑。皇帝正在烦躁惊恐,忽然有太监向前跪禀道:?

“陛下切不可轻生,从前高皇帝升遐时,曾与军师刘伯温晤谈,当时留有一箧,付与掌宫太监。并留下遗嘱说:‘子孙若有大难,可开箧视看,自有方法。’”?

“少监王钺,箧现在何处?”建文帝见有救命方子在,便急忙问道。?

“藏在奉先殿左侧。”王钺太监慌忙爬起来回到。?

“混人,何不早说!”程济顿足责怪,又向建文帝禀道:?

“陛下,目下正是大难之际,何不快取来视看?”?

建文帝点头,即命王钺快快取箧。少顷,四个太监便抬着个红色箱子进来。高良缩在角落旁,偷眼细看那搬过来的宝贝。只见箱子全被铁皮包裹着,看他四个人拎抬的架势,估计还挺重。因箱子锁芯被灌进了生铁水,建文帝便命王钺拿来铁锤砸开。?

高良不知里面有什么样的宝贝,或者锦囊妙计,一时好奇心起就也大着胆子围上去。王钺举起小铁锤,不多时便将锁头砸开。这时建文帝也凑过来,见王钺看着自己,便命他打开箱盖。?

待王钺小心翼翼打开箱盖,却见里面还套着个漆皮锦盒,当他再次打开盒盖时,在场众人都立时傻眼了?

高良不知就里,探头便向里看去,只见漆皮锦盒里放着一红两褐三件袈裟,以及袈裟上的三个小册子、十个银元宝、一把剃头刀。王钺将三个小册子捧到建文帝面前,分别打开,口中叽里咕噜念叨着什么。?

因王钺声音太小,高良只隐约听到应文、应能、应贤三个词语,倒像是三个人名。高良不便与建文帝kao得太近,又极想知道内情,一时无措,转身见箱子里还有一张红字黄纸,便大着胆子拿出来,随口念道:?

“应文自鬼门出,余人从水关御沟出行,薄暮可会集于神乐观西房。…”?

念到这里,高良忽见下面还有几行小字,小字前写有“绝密”二字,就不敢再念下去,只快速扫了两眼,牢记在心。?

建文帝见高良忽然停止,良久没有声音,就“嗯——?”了一声,吓得高良赶紧将手中的红字纸躬身递给他。建文帝似有疑惑地瞪了高良一眼,随即接纸在手仔细看过,呆了半天便长叹一声道:?

“苦——也!太祖皇帝遗命朕避难为僧,天命如此,复有何话可说!”?

正悲怆时,忽听殿外人声嘈乱、步声纷纷,众人一叠声惊慌大喊:?

“燕贼兵将攻打禁宫了!”?

“快快躲避…”?

“拿兵器抵挡呀!”?

“……保护陛下要紧!”?

………?

里面人听外面如此混乱,顿时便也慌作一团。兵临禁宫城门,哪里还容得半点犹豫?程济见建文帝急得团团打转,便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前从箱子里拿出剃刀,只几下,便将建文皇帝朱允炆的头发刮得一干二净。?

建文帝正待装扮,忽见一人站到面前朗声说道:?

“臣名叶希贤,应是度牒所称之应贤无疑。吴王教授杨应能,不用说,该就是度牒中之应能了。也不必再议,有高皇帝遗命在此,我等生死跟随陛下!”?

高良这时还不知道,王钺刚才捧读的三个小册子,其实就是度牒,也就是和尚的身份证明,上面明细记载持有者的籍贯、年龄、法号、剃度人等。他此刻感到奇怪的是,那位高皇帝朱元璋怎么也会先知先觉呢?莫不是刘伯温给他提醒的吧!?

建文帝听程济有此一说,虽然稍感安慰,但心中不免也更觉伤悲,一时悲喜交加不知如何表白才好,便又流出泪来。?

这边众人并不敢耽误时间,此时虽有三二十人在场,除了抹眼流泪的安抚皇帝者外,大多苦劝陛下赶紧离开危城。程济等更是手忙脚勤,并不理会此时的陛下,说话间就将杨应能和叶希贤的头发剃光。?

杨、叶二人也非常利索,不待催促遂拖了身上衣冠,换穿了褐色袈裟,与穿上红色袈裟的建文皇帝各自藏好度牒,转身就与众人作生死之别。?

建文帝待要离开,忽听殿外喊声四起、一片混乱,因听不真切,以为叛军已进宫门,立刻吓得脸色灰白。正在惊恐疑惧之际,只见一个小太监跌跌撞撞滚进来哭道:?

“不…不好了…陛下。宫中多处殿宇…不知何故,竟…竟莫名其妙地着火了!”?

满大殿的官员、太监听说宫内无故起火,更加惊慌失措,一个个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混乱惊慌中有人竟瘫倒在地,有那胆大滑头的,知道躲避不得,便乘乱溜之大吉。朱允炆见如此局面,遂惨然叹道:?

“应着墙倒众人推了!想不到深宫之内,竟也有燕贼细作。想我平日从未薄待臣工,勤于政事、爱民如子,废了多少苛政,今日却被内外交逼,死也不甘呐!”?

“陛下,不…无人故意纵火。”那报火警的小太监颤声道。?

“那就更加不幸了。天火,天火!”?

说话间,除了他们所在的大房间外,整个皇城已成一片火海,咒骂燕贼声与自投火海的嫔妃、宫女惨叫声,惊天动地、惨不忍听。建文皇帝见殿外如此惨状,又歪在椅子上大哭起来。?

程济情知不可再等,就催促快快离开。建文皇帝忙起身奔出房间,这时大殿内哄然涌进五、六十人,见建文帝身穿袈裟奔走,便一起跪下,哭喊着也要跟随他一道出亡。?

朱允炆见此情景,又不禁流泪站住,稍加犹豫才忍痛劝说道:?

“众卿家,这可是逃命啊!人多不便出走,尔等还是自寻出路吧。”?

话音未落,就有一人抱住建文帝双脚,叩头泣血道:?

“臣曾凤韶愿一死以报陛下之恩!”?

朱允炆泪眼看了他一下,深叹一口气,一转身便奔出大殿。有八、九个人跟在建文帝身后,其他的则站在原地如丧考妣似地悲嚎。高良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正在犹豫,见朱允炆停步回头向他招手,就想也不想也跟上去了。?

高良随着他们一道,惶惶急急转过几道小弯巷,不多时来到禁宫城墙边。见有一扇仅能容一人进出的小门,曾凤韶便伛偻着腰第一个钻出门。曾凤韶在门外招手,朱允炆一弯腰便钻出去,高良紧随其后,其他人也鱼贯而出。?

出了小门就是护城河,只听有人且喜且急道:“护城河直通秦淮河呀,可无船如何是好!”?

正在焦急,忽见附近芦苇丛里划出一条小船kao过来,船未停稳艄公便轻声喊道:?

“万岁,快上船!”?

朱允炆深感惊异,疑惑地问划船人姓名与何方人氏,那人回答道:?

“臣姓王名升,现为神乐观主持。昨夜梦见高皇帝,命我到此守候万岁。”?

听到这话,众人不觉喜出望外,便不再犹疑,立即随建文皇帝上船。王升见大家都已上来,立即撑开船沿护城河向南划去。?

幸好顺风,不多时到达一个很僻静的地方。王升停船kao岸,领着大家沿着一条山林间小路,匆匆前行,几个弯道后就见到一处道观。王升健步上前,推开观门躬身站在旁边说声:?

“万岁,请进。”?

建文皇帝正准备进门,忽然又回头将高良拉到一旁,悄声道:?

“纸上密语,万不可泄lou!”?

高良立即领会,满口应承道:?

“陛下但请放心,我宁死也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