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庶女:田赐良缘
字体: 16 + -

第274章 闹腾

第二百七十四章 闹腾

李富贵的小孙子一路小跑,吭哧吭哧喘着粗气进了杨府上房。

上房东次间内挤满了人,翠花、林烟烟并两户李家的几个媳妇都四散在房内,低声说笑。

李富贵的三儿媳见小儿子进来,跑得满头大汗,忙一把接住人,嗔怪道,“怎么闯到这里头来了?不是让你跟着你四叔,怎么放你一个人进来了?外头怎么样?”

问道后头还是忍不住打探起来。

外院拦门的喧闹声一波高过一波的传进来。

李家一众小孙子就被安排跟在李广余身边,李富贵的小孙子闻言不以为杵,两眼放光的看向杨彩芽,孩童有些尖锐的声音满是兴奋,“彩芽姐姐!彩芽姐姐!新郎官好大方压!你快看!他还没进门就洒了好多红包进来!我和哥哥们都抢了好几个!”

二月早春初临,今早才下过一阵淅淅沥沥的小雨,李富贵小孙子手中捏着的几个厚厚的红包,就沾着地上未干的尘土。

李富贵的三儿媳哎哟笑起来,小人儿越发说的起劲,“娘,娘!新郎官好厉害!我听大郎哥哥说,迎亲队里都是当着大官的!有一个沈大人,还有一个卢大人,还有好多他也叫不出名字官职的府衙官大人呢!大郎哥哥他们又是出对子,又是出拳脚的,都没有一个招架得住哩!”

杨府派出拦门的自然是大郎这个小舅子一马当先,文有大郎,武有二狗池方正几个。

本来大郎早年就是曹卓教导的,哪里拦得了多久,但新郎官只能动口不能动手,大郎这才出主意,把池方正几个练家子拖下水,却没想到遇上了卢午阳和沈练——这两个人文采如何不知道,但原锦衣卫出身,要动起真格的来,池方正几个哪里招架得住。

杨彩芽抿着嘴转过头,和翠花面面相觑,两姐妹会心一笑。

其他人却是脸色大亮。

新郎官的迎亲队也是有讲究的,曹卓居然把巡盐御史和淮江卫所的督指挥使司督指挥使请了来——这三位可是最近苏州府炙手可热的青年才俊,这样的迎亲队伍声势可谓难出其右,光是说出去就能闪瞎人眼。

更别说后头还跟着一帮叫不出名头的府衙官员。

这样的迎亲队伍,真真是说不出的风光体面。

饶是杨家在苏州府初来乍到声名不显,过了今天别人再说起杨家,口风就和往常不可同日可语

风光大嫁也不过如是。

喜娘带头就不住嘴的往外蹦好话吉祥话,东次间内热闹更上一层。

外头的鞭炮声却突然大起来,仿若近在耳边——这是迎亲队叫开了门,往后院正式接新娘了。

李富贵的小孙子立时一蹦三尺高,囔囔着要多抢几个开门红包,噔噔噔忙不迭的往外跑。

东次间聚集的人也应声而散,喜娘忙替杨彩芽抻了抻本就平整的衣袖,听着脚步踏踏声渐近,适时替杨彩芽盖好盖头,便扶着杨彩芽转向正厅。

熟悉的红色再次铺了满眼。

杨彩芽低眉顺目,依照喜娘的唱诺动作,感觉到身边空气微动,听着喜娘的小声提醒,才知曹卓已站到自己身边,接下来要拜别高堂。

满心的莫测情绪忽然就平静下来。

杨彩芽由喜娘扶着小心跪下,等了半晌耳边才传来吴氏带着哽咽的训诫话语。

字字句句说得极其缓慢却郑重,规规矩矩的短短几句话似乎包含了千思万绪,诸多难以描绘的心绪。

杨彩芽轻轻咬了咬下唇,脱眶而出的泪水直挺挺的砸向地面。

耳边转瞬就传来低低的抽噎声,柳氏的,白叔的,大郎的,翠花的,小玉娘的,一声声哭中带笑,万般不舍。

这幕却是拜别的好兆头,见杨彩芽也落了泪,喜娘笑嘻嘻高声唱诺,扶着杨彩芽起身,边说着吉利话边将绑着大朵喜花的红绸缎交到杨彩芽手里。

她这边才握住绸缎一端,就感觉到手中绸缎微微一紧。

曹卓低若蚊吟的声音,在二人转身时低低响起,“别哭,别怕。”

别哭,别怕。

杨彩芽握着绸缎的手不由微微收紧,似乎在回应曹卓的低声细语。

新郎官嘴边一闪而逝的笑意,转瞬就被新一轮的炮仗声响淹没。

从杨府内院到大门的这段路,似乎长得走不到尽头,又似乎短的眨眼就到底。

喜娘一直跟在杨彩芽身边小声提点,“要上花轿了。”

大郎年纪太小,背不动杨彩芽,便请了李广年代劳,大郎只在一旁搭手尽礼数,临到放下轿帘,大郎快速往杨彩芽手中塞了个油纸包,急声道,“是师父给的。”

透过盖头去看,是一小包热乎乎的糕点——是怕她撑不到晚上饿着了,特意准备的了?

杨彩芽嘴角还没扬起,又垮了下来

三角胡同到五福胡同不过两三个街口,看来花轿是打算绕个全城了,否则也耽搁不了太久时辰。

杨彩芽心中暗暗叫苦,万分庆幸让吴氏提前打点过轿夫,别叫他们再把她一路颠成狗送进长史府。

只是这会儿也轮不到她多想,曹卓骑着高头大马走在花轿前,后头跟着声势浩大的迎亲队伍——各色官服服色混杂,倒叫围观的人看花了眼,赞叹中反倒没多少人去看花轿。

喜乐高唱,花轿一震就动了起来。

吹拉弹唱见,身处花轿满目大红的杨彩芽已经丧失观感,不知时间快慢,也不知脚下路向何方,满耳满心都是喧阗的鼓乐声。

前头嫁妆已经抬进长史府,后头花轿队伍还在绕着苏州府的大街正道,足足绕道时近黄昏,吉时将至才走向五福胡同。

出家的队伍不能走重复的回头路,绕过三角胡同往五福胡同去,又多绕了大半圈。

杨彩芽已是彻底晕头转向。

直到轿门三震,新郎官射完落轿的三支羽箭,杨彩芽才回过神来。

过火盆,夸马鞍,杨彩芽甚至都有些顾不上绸缎那头曹卓如何,依足规矩走进长史府进了第三进的正院——安享堂才缓缓出了口长气。

权氏早已端坐安享堂正厅上首,一旁空椅摆着曹父的牌位,笑盈盈的看着一身红妆的新人进来。

视野内满目喜庆纹样的红毯,只能隐隐瞥见权氏一双鞋面,再看不到周遭的人影。

听着动静,正厅观礼的人似乎不少。

常刺史如夫人和县令夫人是肯定在的,还会有谁?

不容杨彩芽多琢磨,喜娘的唱诺声不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再抬起头来时,喜娘已经扬声道,“请新人入/洞/房——”

杨彩芽一路和缓平静的心,不知怎么的就猛地剧烈跳动起来。

盖头下的景致变换,一层层往后退,也不知走了多久,再又进了一道张灯结彩的院落门槛。

杨彩芽由着喜娘指示,穿过卵石小路,走上台阶,跨过门槛,最后安安稳稳的坐到铺着厚厚大红喜被的**。

新房内似乎了无人声,只有喜娘高亢得近乎刺耳的唱诺声,随即眼前一亮,红色的盖头已经被轻轻挑开。

满屋亮堂的灯光忽然冲进眼中,杨彩芽不禁微微闭了闭眼,再睁开眼时就撞进一双满含笑意的深邃丹凤眼中。

曹卓俊挺的身形就立在杨彩芽身侧,微低着的俊颜正对着杨彩芽,目光胶着在她脸上似乎再难分开,挑着红盖头的手却准确无误的送入喜娘手中

喜娘笑着囔囔道,“哎哟,这如花似玉的新娘子,瞧瞧我们新郎官都挪不开眼睛了!”

原本寂静无声的新房内立时就响起此起彼伏的轻笑声、打趣声。

曹卓不为所动。

杨彩芽却不自觉得移开视线,转眼才发现新房里的人出乎意料的多,大半都是生面孔。

曹家在苏州府除了小权氏一家,也无亲近的亲戚可以请来闹/洞/房。

还不等杨彩芽仔细去看屋内众人,曹卓已经应声坐到她身边,任凭喜娘摆布。

等在屋角的白茶和红茶忙上前,服侍着两位新人继续走洞/房仪式。

吃过生食,喝过交杯酒,杨彩芽在周遭的嬉闹打趣声中,早已满面通红不敢直视曹卓,只跟个牵线木偶似的一一完成动作。

喜娘笑着请曹卓,“新郎官请去前头招待宾客,也好让我们新娘子歇口气养养精神。”

养足精神做什么不言而喻。

新房内又是一阵低笑声。

闹腾劲儿不比迎亲的时候小。

杨彩芽眼观鼻鼻观心的端坐在床边。

曹卓只低低嗯了一声,也不多耽搁,抬脚就往外走。

这会儿杨府吃过娘家宴席的一众人也已经赶来长史府,前头的热闹清晰的传进二进的新房。

围在新房内的女眷却还不急着走。

眼见着曹卓出去了,女眷的说笑声反而渐渐大起来。

有人招呼白茶和红茶,“去打水来服侍长史夫人卸妆洗漱。”

是常刺史如夫人的声音。

杨彩芽这才抬起头来,快速扫了屋内女眷一圈。

除了常刺史如夫人白氏外,还有县令夫人、小权氏、富贵媳妇,长贵媳妇和安六婶,林烟烟这几个熟面孔。剩下的夫人奶/奶竟没有一个是她认识的。杨彩芽心头微动,视线在那几个衣着华丽的眼生妇人身上略一停顿,便偏头看向白氏,微微一笑。

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