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庶女:田赐良缘
字体: 16 + -

第252章 又见故人

第二百五十二章 又见故人

云来酒楼的店头大堂重新布置过,桌椅都各成一角,中间隔出个十字的宽敞过道,方便客人看灯猜灯谜。

吴氏和白叔、柳氏不过随意看着,张二本就识字不多,此时对着灯谜干瞪眼,见吴氏几个纯粹看热闹,乐得在一旁闭嘴跟着。

大郎兴致却是极高,仰着脑袋在人群中钻来钻去,猜出了哪个也不吱声生怕被人抢了先,冲着韦茂全挤眉弄眼狠打眼色,韦茂全颠颠的上前,手一伸就把大郎看中的灯谜揭了下来。

不等韦茂全恭恭敬敬的双手奉上,大郎就迫不及待的拽过来,噔噔噔往柜台跑,啪的一声拍下灯谜,急声报了谜底,负责派彩头的小二见韦茂全跟着后头伺候着,已猜出来人身份,哪里敢为难怠慢,大郎话音一落就递上彩头。

不过是些寓意吉祥的小玩意,大郎倒是高兴,转头就送给了玉娘。

吴氏这边虽没有猜灯谜,窝在柳氏怀中的玉娘手里转眼就抓了一把大郎得来的彩头。

哥哥送好看的东西给她,玉娘就扒着柳氏的手臂倾身去亲大郎。

大郎咧嘴笑,来回猜灯谜猜得愈发起劲。

见小主子喜欢这些花花绿绿的彩头,张二看了眼杨彩芽那边,笑着提议道,“外头也正热闹着,这会儿夜市虽没出来,街上也不少卖这种小东西的摊贩。不如出去转转?”

离饭点还早,杨彩芽几个在云来酒楼有韦茂全陪着出不了事

吴氏几个点点头,和杨彩芽那边打过招呼,便由张二护着去外头逛街。

出了云来酒楼大门,正和一对往里走的女子擦身而过,其中一个带着帷帽的女子身上散发出一阵淡淡清香,引得不少出入的公子哥儿侧目。

那身影似乎有些眼熟,吴氏不禁回头看了一眼,目送那对背影没入大堂人群中,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

他们在苏州府认识的见过的那就那么几乎人家,吴氏想着摇了摇头,只当是错觉没放在心上,转头径自和柳氏说笑。

这样普天喜庆的年节,那些有的没的规矩也就没人刻意去讲究,这满大街满大堂内不乏年轻的小姑娘进出,突然进来一位带着帷帽的女子,便显得十分打眼。

只见那女子身子纤弱却难掩曼妙,莲步轻移间说不出的楚楚动人,因着帷帽遮挡容貌影影绰绰,反而更叫人想要一探究竟,隐隐约约间能看到低垂着的长睫美目,愈朦胧愈显柔美。

再看虚扶着帷帽女子的人,穿着打扮似大户人家小姐身边有头脸的丫环,微微扬起的下颌,对上那些看过来的或惊艳或好奇的目光,脸上似有不屑似有傲然。

原来是哪家的大户小姐出来游玩,看那丫环的穿戴和神情,只有一股自持身份的矜持。

那些打探的目光收了回去,短暂的骚/动渐渐压了下去——聚在大堂的公子哥儿都不是什么显赫出身,真正有权有钱的都在上头雅间或是后头小院。

那丫环脸上更加不屑,察觉到帷帽女子偏头看了自己一样,才收敛了神色,专心在一旁伺候着。

帷幕女子隔着长长的纬纱抬眼扫了大厅一圈,视线落在某个地方上,姣好的唇线微微一弯,浅浅笑了起来。

杨彩芽几人全然没有注意到身后小小的骚/动,只看着大郎抢灯谜抢得小脸兴奋。

翠花眼神望柜台那头瞟,见有份彩头是个墨色的男用荷包,脸色不由一亮,转头就开始寻找自己能猜出的灯谜来。

注意到翠花的小动作,杨彩芽也看向柜台,待看到那个墨色荷包心头一动——是打算送给李广年?

昨天曹卓还找她要回礼,要不她也猜个灯谜弄个荷包来做回礼?

送这种免费得来的普通回礼会不会被打?

杨彩芽在心中自娱自乐,想到曹卓要是得了这么个回礼还不知要怎么叫屈,一时促狭心起,也跟着翠花一起仰头看起灯谜。

不过看了片刻,翠花眼睛一亮,探手就扯下张灯谜。

杨彩芽顺着翠花揭下的灯谜找过去,也找了张猜的出来的,正要伸手去解下来,身侧忽然有香风荡开,斜刺里忽然伸出一支纤白玉手,目标正是她看中的那张灯谜

两只手不期然捏上同一张灯谜。

杨彩芽捏着灯谜略一迟疑,捏在灯谜红字另一角的纤纤玉手已然松开,偏头看过去,只见那手的主人戴着帷帽,是个一身浅碧色衣裙的女子。

帷帽后传来珠玉落玉盘的动听嗓音,“唐突姑娘了。姑娘请揭灯谜,我另寻一张就是。”

明明就是彩芽先伸出手的,这样说的好像彩芽才是抢着的那个,翠花眉头微蹙,手上却不客气,径直揭下灯谜。

杨彩芽却是眉头微调:咦,这把动听的好嗓子怎么有点耳熟?

细看过去,帷帽女子那一身浅碧色的衣裙总有些说不出的别扭。

杨彩芽正思忖着,大郎听到动静抓着灯谜凑过来,看了眼那帷帽女子,偷偷跟杨彩芽咬耳朵,“彩芽姐,她怎么不怕冷?”

被大郎这么一说还真是,眼前女子身上虽罩着同色夹袄,但那身衣裙却是太单薄了些,倒像是春衫。

怪不得她觉得别扭,都说那些做作的公子哥儿才爱大冬天穿的道骨仙风的,原来也有不要温度的女子爱在冬天穿的飘飘然。

杨彩芽不再多看那帷帽女子,正要带着翠花大郎去柜台拿彩头,就听那帷帽女子身旁的丫环咦了一声,语气惊讶,“小姐,这不是我们在南下商船上遇过的那个会武功的野丫头吗?”

话是对着翠花说的,话也说的十分清楚。

杨彩芽停下脚步,翠花皱眉看过去,仔细辨认了一会儿才认出那说话的丫环,一时意外的张着嘴忘了还口。

大郎不明所以好奇的打量帷帽女子主仆,那帷帽女子似乎因着丫环的低呼才回过神来,也仔细看了杨彩芽和翠花一眼,却是皱起秀丽的眉毛,低声喝斥丫环,“念夏,不得无礼,什么野丫头!要不是有这两位姑娘出手相帮,你我主仆还不叫人欺负了去。”

好么,翠花被人说成野丫头自己没还嘴,那帷帽女子倒十分忿然的替翠花还了嘴。

这样喝斥自己的丫环,真是个明白有礼的主子。

杨彩芽正眼看向眼前的主仆,再听这句话已是恍然大悟。

怪不得她觉得那嗓音熟悉,怪不得她觉得那帷帽女子的碧色衣裙说不出的别扭。

这对主仆可不正是当初她们座商船南下时,从张大张二手中救下的那方四娘主仆吗?

她记得方四娘说过她们主仆正是去的苏州府。

这苏州府的风水真好,到处都能遇到故人。

只是……那念夏张口就将救命恩人说成“野丫头”,别说感恩,就说她是故意骂低翠花的身份也不为过

翠花是个会武功的野丫头,那她是什么?

这方四娘是唱的哪出?

想到当初在商船上救下这对主仆的情形,杨彩芽挑了挑眉毛,不欲多说,她本也没将当初救人的事当回事,便也不接方四娘的话茬,只不置可否的点点头,“原来是方四小姐。”

说着就挽着翠花牵着大郎,绕过方四娘主仆要往柜台走去。

跟在后头的韦茂全却是瞪大眼睛,眼神不时的往方四娘的身上瞟,似乎十分好奇和惊讶,急走几步跟上杨彩芽,正要开口说话,就听身后传来方四娘的声音,“姑娘请留步。”

念夏已经扶着方四娘走到杨彩芽几人身侧。

这边的动静引人侧目,杨彩芽只得止步看过去。

方四娘摘下帷帽,露出一张凄楚的娇俏面庞,微微苍白的脸上透着担忧和羞愧,“两位姑娘对四娘有恩,四娘当初就说若是有机会,定要报答两位姑娘的援手之恩。如今有缘在这里遇见,两位姑娘可别因为四娘丫环失言就怪罪。上次来不及请教两位姑娘的名讳,今天可一定要给四娘结识、报答两位姑娘的机会。”

一旁的念夏似已知错,羞红了脸道,“两位姑娘别怪奴婢,都是奴婢不会说话。奴婢也是觉得姑娘武功了得,才不小心失言……”

这一主一仆说的真是谦卑可怜。

倒像她们才是做错事说错话的人似的。

对着方四娘那张戚戚然的脸,杨彩芽忍不住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哎呀妈,这方四娘文文弱弱的,再加上那把好嗓音,简直让她忍不住打冷颤。

翠花闻言嘴角抽抽,心知自己言语爽利却不擅长和人拐着弯说话,干脆不做声,眉头却没松开——她还记得当初吴氏说的话,这对主仆也不是什么正经的做派,她还是别伤感着招惹的好。

倒是旁边韦茂全忍不住了,看着方四娘主仆又委屈又可怜,上前小声提醒道,“杨大姑娘,杨二姑娘,大郎小少爷,这位是张家的表小姐方四小姐。”

张家?

韦茂全这样清楚的点出张家来,可见不是寻常的张家,必然是三大望族之一的张家。

原来方四娘坐商船南下来苏州府,是来投奔张氏的。这方四娘竟然是张家的表小姐?杨彩芽心头一动,视线重新落在方四娘身上。

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