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庶女:田赐良缘
字体: 16 + -

第238章 腊月

第二百三十八章 腊月

吴氏大半时间都住在食肆后院,没有大事鲜少回青山村。

只是她这一走,杨家人心中莫名就觉得空落落起来。

等收到吴氏的平安信,进了腊月镇上村里年味儿浓起来,一家人脸上喜气洋洋,才又开始忙碌起来。

这日天方大亮,青山村就有不少人动身往镇上采买年货,杨家马车也缓缓驶出村中大道。

杨家隔壁的新居已经建成,只等今天从镇上回来就准备搬家。

白叔在外头赶车,杨家女眷和权氏坐在车内说完,柳氏掰着指头算,笑嘻嘻道,“新居的开门鞭炮少不了,我看我们多买一些,给老刘家,老黄家还有谢大姐家送去。我们不在村里过年,也不能亏待了他们。”

刘大爷家和黄大爷家虽佃了杨家田地耕种,收获却要等到明年开春,如今除了县衙发放的抚恤钱粮,还有杨家偶尔的接济,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

更别说一家妇孺的谢大娘家。

柳氏这么一说,权氏和翠花就商量着到时候提前多做些年菜,杀了年猪后也给三家人送去。

柳氏想起汪四郎,“这小伙子倒是个实诚人,平时没少帮衬谢大姐家。知道我们过年不在,上回遇见我就说让我们放心,到时候他会去村南窜门,看看老刘家、老黄家和谢大姐家哪里不凑手的,他会多帮衬。”

鱼塘能不能赚钱,估摸着也得等开春再看,如今汪四郎手上活计少,没事就常帮着村南那三家做活,是个肯干心善的。

杨彩芽点点头,“他们刚投到我们家名下做活,我们做东家的也不能亏待他们。今年情况特殊,回头二婶给他们各送一两银子去,就说是今年受了天灾我们给的特别补贴。以后活计做得好,每年家里年底也会酌情包份红利过去。”

寻常农户一年也花不到几两银子,一家送一两也就是盼着他们能过得富余的新年,翻过年也就揭过了今年的不顺,往后能越过越好。

权氏看着杨彩芽笑得温和,柳氏忙不迭点头。

马车驶到青山脚下,杨彩芽和众人打过招呼,先行下车往青山上去。

前几天林家寨送来消息,桂花酿已经酿成,杨彩芽进了林家寨,开了一小坛尝过味道,笑眯了眼。

专管寨中酿酒的吴十三见状,忙按照杨彩芽的交待将小酒坛包好,跟着杨彩芽下山。

杨彩芽一路腹诽:吴大壮和林烟烟起名的品味真是……简单粗暴。狗字辈用完了就按数字取,扬远学堂那几个就是数字辈,没想到二狗点的这个管酒的,也是个数字辈。

吴十三和林家寨众人一般,丝毫不觉得自己名字有什么不妥,兴冲冲和杨彩芽说话,“三当家,我们这桂花酿可有三百多斤,三十好几坛,您真找到商家全都要了?”

这第一批桂花酿做的不是时候,当时没料到出了货家里人都空不出手来推销。

以后如何再说,现在先寄卖出去,要是顺利……说不得比她们自家去卖,效果还要好。

杨彩芽笑着点头,“这不算是找到了商家,只不过有家我相熟的酒肆,暂时先寄卖过去。也要等我们过去谈过,才知道到底如何。”

三当家做生意的本事,全寨子的人都信服。

吴十三忙不迭的点头,抱牢怀中试喝的酒坛子,跟着杨彩芽进了北坊,七拐八拐走进小巷子里。

徐记酒肆的招幌在细雪中轻晃,黑底红字十分打眼。

吴十三暗暗惊奇,没想到还有这样一家酒肆藏在深巷中

这会儿才过了早饭点,徐记酒肆店头空荡荡的,只有徐大爷和徐大娘扎着头巾,正在洒扫店内。

抬头见杨彩芽带着吴十三进来,徐大爷和徐大娘一脸惊喜,忙丢了手中水桶抹布,擦了擦桌椅请二人落座。

杨彩芽引见过吴十三,先将喜帖送上,“到时候您们要是抽的出空,一定要来苏州府喝杯喜酒。吃的住的您二老不必担心,我娘那边都会安排好。”

杨家没有其他亲戚,杨彩芽娘家这边请的人,除了李长贵、李富贵和林家寨的人,就是食肆的几家供应商。

黄大掌柜那边已经打过招呼,到时候客人过去,包了云来酒楼的院子供人落脚。

徐大爷和徐大娘闻言笑得见牙不见眼,收了喜帖笑呵呵说了一会儿话,徐大娘旧事重提,“当初就说你们酒席的酒水我们家里来出,我和老头子就等着喜帖呢!酒水早都备出来了,就是不知道你们用不用得上?曹长史觉得我们的酒好,那是曹长史看得起我们老两口。就怕到时候贵客多,我们这酒上不得台面。”

吴十三听这话,心头微微一动,就听杨彩芽笑着接口,“都是您们的心意,我和……阿卓只有感念您二老心意的份儿,大娘快别这么说。阿卓找来信说过,酒席的酒就用您二老酿的。”

曹卓早已和权氏通过气,他那头除了府衙官员要请,还有不少和府衙官员有关系的亲戚家眷,自然包括和常氏颇有渊源的三大望族。

到时候酒水是大项,徐记酒肆能出的酒水也不过占了三四成,远远不够用,陈大管事早往苏州府酒肆订了剩余的六七成酒水。

徐记的酒水好不好,够不够都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徐大爷二老以前看顾曹卓的心意。

徐大爷和徐大娘闻言呵呵直笑,徐大爷忙就将备好的酒水册子拿给杨彩芽看,笑道,“到时候我们提前把酒水送过去。”

吴十三已猜到杨彩芽的用意,忙接口道,“徐大爷定下日子给杨记零嘴铺的掌柜送个信,我跟着您送酒水过去。”

见杨彩芽笑着点头,徐大爷和徐大娘便放心应下——他们是真心替曹卓和杨彩芽高兴,也想尽一份心意,就怕到时候反而给他们添麻烦。现在杨彩芽都安排好了接应的人手,他们也就不用顾虑态度。

杨彩芽示意吴十三把酒坛子送上,倒了两杯给二老尝过,才将要寄卖桂花酿的事说了,又问道,“这桂花酿因为酿制方法的局限,放不长时间,不知道您二老有没有方法能将酒放长一点时间?能存到明年二月是最好的。要是不行就趁早买了。”

她懂得制果酒的方法,对于其他的事情却不内行,徐记酒肆却是各种行家。

要是能想办法保存到婚宴上,那么多的苏州府当地人喝过,无形中就打出了口碑,后续再要往外卖就事半功倍

徐大爷听话知音,略一沉吟和老伴对视一眼,颔首笑起来,“外人不知道,我们家里有个能存酒的酒窖,和一般的酒窖不同,是祖上建了几辈的酒窖。能不能存到明年二月现在还不敢说,不过能试试。”

祖上建了几辈的酒窖,和一般的酒窖不同,想来也是有什么特殊的机关或者保存方法。

手艺人都各有秘诀在手。

杨彩芽也不深问,将桂花酿叫给徐记全权处置,指着吴十三笑道,“桂花酿如何买,如何定价都由您二老决定。往后这事您二老就和十三哥商量着办。”

卖给云来酒楼的葡萄酒林家寨是拿了分成的,现在又多了一个桂花酿……

吴十三端坐的身姿又笔挺了几分。

杨彩芽微微笑起来。

出了徐记酒肆,杨彩芽和吴十三分道扬镳,一个自回青山安排送桂花酿,一个抬脚去了杨记食肆。

白叔和权氏他们办完年货会来食肆接她,杨家进了食肆将掌柜叫来,数了今年的红包给掌柜,让他分给食肆和零嘴铺的伙计。

掌柜捧着一沓红包乐呵呵的出了帐房,杨彩芽则翻开账本,清算两间铺子年末的账目,准备提前封账。

腊月二十三南北坊闭坊,各大集市、书院,包括县衙正式进入“年假”,杨家人要去苏州府,两间铺子封账之后打算提前收业,年后初六重开。

铺子的账目算清,收业的细节交代清楚,白叔一行正好回转,一行人去两间铺子转了转,和两家掌柜商量好收业的事,就驾车回了青山村。

放好采买来的年货,杨家就出门左拐,往新居而去,白叔点燃新居开门鞭炮,一家人就开始往新居搬东西。

杨家隔壁的新居是二进的大院子,除了正房小院外,东西厢房扩成了小跨院,西厢房跨院拓了条一箭地的游廊通向杨家旧居东墙,凿了道小门直接通往杨家旧居。

旧居新居连成一体,方便进出,等住久了走动频繁,两座院子实则为一个大院子。

将来这就是杨家的祖宅。

新居内各院各屋配了简单的家具,实际搬动多的都是白叔原来住的旧居东厢房的东西——等翠花成亲,杨家大房仍住在旧居,新居则拨给杨家二房住,大郎渐大,重要有个独立的小院子。等玉娘长大了,也能住得开。权氏安置好家里的东西过来帮手,不到午时新居都收拾停当。因马上要去苏州府,杨家人只在新居住了一晚,燎锅底热闹一番仍会旧居准备过年。

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