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庶女:田赐良缘
字体: 16 + -

第226章 打力,回转

第二百二十六章 打力,回转

两人边走边说,进了杨家后院。

听说县令大人今天休沐,正巧有空,一听县令夫人要亲自走一趟青山村,便一道跟了过来。

这会儿也不过是去学堂走个过场,等县令夫人那头完事罢了。

杨彩芽心领神会不再多问,转口和许二媳妇说起家常来。

翠花正坐在上房屋檐下,抬头见两人进来,忙收好针线篓子起身,快步迎下台阶。

翠花和许二媳妇寒暄过,三人便进了上房厅堂,分茶落座,翠花这才知道不仅请动了县令夫人亲自出面,连县令大人也来了,忙看向杨彩芽,“先前不知道是县令大人和县令夫人亲自过来了,我们要不要过去看看?我去白叔喊回来?”

翠花的嫁妆已经置办好大半,暂时堆在杨记食肆后院,白叔得了吴氏的信,今天赶着马车进镇拉嫁妆。

不等杨彩芽说话,许二媳妇已经躬身道,“杨大姑娘、小姐就别管这事儿了。我们夫人特意交待奴婢等在杨家这里,好给小姐知会一声,今天我们夫人过来,还带了县衙常雇佣的几个闲帮过来,等‘安抚’下村长的事,那几个闲帮会留着和挖鱼塘的匠人做伴,直到鱼塘的工事了结

。工钱我们夫人已经给了,小姐这里照着匠人的份例,管他们三顿饭就行。”

有拿着县令家工钱的闲帮在,别说村长,这青山村地界谁还敢再打杨家新生意的主意?

之前县令夫人虽口头承诺,等学堂开张会请县令大人一块儿来凑热闹,现在县令大人亲自去学堂转悠,想来该说的话都说了,也算是间接给杨家撑腰。

这双重保险一下,以后杨家学堂和鱼塘都有了保障,那些不长眼的人总该歇了那些不该有的心思。

杨彩芽和翠花相视一眼,听弦知音的笑起来。

许二媳妇不敢拿大落座,垂手站在一旁,见她们会心一笑,心中不由暗暗点头。

她和她男人原本只觉得杨二姑娘是个做生意的好手,至多言行举止比寻常农户的闺女大方有度一些,到底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要不是杨二姑娘做了县令夫人的义女,又结了一门好亲事,她和她男人也不会听了婆婆许妈妈的话,答应做杨二姑娘的陪房。

之前杨二姑娘在县令家住了半个月,她和她男人冷眼看着,才发现这杨二姑娘是个十分聪慧的,跟着县令夫人学管家理事又快又精,手段张弛有度不容小觑,就是跟着家里妈妈学厨艺女红也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真真是有颗七窍玲珑心。

她和她男人就又服气了几分。

再看今天这事,杨二姑娘也不是个没有心计的,这一招借力打力、敲山震虎更是让她和她男人放心了几分。

未来主母不是个任人欺负的软柿子,他们这些下人也能硬气起来,将来才有奔头。

加之杨二姑娘这位大姐,能招婿入赘,又听话听得通透,看来也是个心思灵巧的主儿,杨家这门义亲,如今看来夫人真是没结错。

想到这里,许二媳妇姿态更放低了几分,当下端茶倒水说话凑趣,踏踏实实的尽起身为杨彩芽仆妇的职责。

不过半柱香时间,门外传来脚步说话声,许二媳妇知道这是外头事了,忙告了声罪,出去迎县令夫妇。

一路进后院,便低声将方才三人说话的情景,细细报给县令夫人知晓。

许二媳妇音量拿捏得好,县令大人和许妈妈自然也听了个一清二楚。

进了穿堂见杨彩芽和翠花迎出来,县令大人和县令夫人脸上的笑就更慈爱了几分,众人一番契阔过后,早得了县令夫人吩咐的许妈妈拍拍手,就有下人流水似的抬进七八个箱笼进来。

县令夫人一手一个,拉着杨彩芽和翠花笑道,“现在你们两个都正式请期定了日子,我给你们的添妆就趁着今天赶巧,直接送过来,省得到时候手忙脚乱的。彩芽是我的义女,翠花是彩芽的姐姐,我和老爷哪个都不偏,一人四抬你们可别嫌少。”

许妈妈忙将大红烫金的礼单交到杨彩芽和翠花手上

添妆没有推拒的道理,杨彩芽那份是县令夫人一早就准备好的,现在连给翠花的都照样备了出来,可见其拳拳心意。

杨彩芽和翠花大大方方的收了礼单,行礼郑重谢过。

许妈妈看着下人将箱笼抬进南房放好,才跟去上房服侍。

县令夫人抿了口茶,这才说起鱼塘那头纠纷。

果然如许二媳妇所说,也如杨彩芽所料,那村长见县令大人陪着县令夫人亲自过来,不仅带着衙役看场,还留下几个彪悍的闲帮帮衬,哪里还敢多说一句话,屁都不敢再放一个,只能唯唯诺诺的应声。

村长做出这副样子,县令夫人也懒得自降身份和他理论,只让许妈妈拿了准备好的礼品,挨家挨户上那些“抱怨”过被扰了清静的人赔礼道歉,依次安抚了一遍。

那些人家不说拿人手短,单是对着县令家的下人哪里还敢扯七扯八,纷纷改口说不过是误会,村长小题大做而已——村长气了个倒仰,又发作不得,这下路都被堵死了,只得灰溜溜的带着“理论”的族人各回各家。

杨彩芽听得大快人心,和翠花一左一右坐在县令夫人身边,笑着谢了又谢。

“义父,义母,等我家鱼塘做起来,第一批新鲜的鱼就给您们送去。”杨彩芽笑道,“往后义父义母想吃鱼鲜海味,只管给我家送个信儿,一定挑好的新鲜的给您们送去。”

青山河虽通向外海,但离外海和大码头也有老长一段距离,否则当初杨彩芽他们坐船南下,也不会从苏州府下船才改道青山镇。

青山村已是青山镇地界最靠海的地方了,是以青山镇地界并无渔村渔民,更没有正经的鱼塘,镇上的河鲜海鲜要么从苏州府进货,要么从苏州府往东南面的临海渔村那里采买。

运到青山镇到底没有现打现捞的新鲜。

而这鱼塘的生意也是要不少本钱和人力,否则杨彩芽也不会做这第一人,会想到自家挖鱼塘做起鱼鲜生意。

当然,这鱼塘生意将来保不准还要落在云来酒楼头上。

这个打算自然没有必要多解释,杨彩芽只说将来每一拨都挑新鲜的孝敬义父义母,县令夫人听得呵呵笑。

县令大人听着她们娘几个说话,临到告辞要离开,才暗示道,“那学堂我看了,你是花了心力的。等余先生回来,学堂正式开放后,我会再送上一份大礼。”

这话意有所指,杨彩芽心头微动,随即面色大亮,连声道谢。

果然是个心思机敏的,县令大人满意的哈哈笑起来,又寒暄几句才带着衙役和一众下人,大摇大摆的离开杨家。

这阵仗自然是做给村长为首的,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看得

这下杨家门庭清静下来,鱼塘的公事十分顺遂,震慑效果不言而喻。

白叔地里镇上两头跑,杨彩芽和翠花就关在家里专心绣嫁妆。

进了十月,身上换上厚衣裳时,曹卓的回信送到了杨彩芽手中,还附带了一个蓝皮大包裹。

杨彩芽打开包裹一看,竟然是沈练送给她的手信——里头都是些出自京城名店老铺的东西,都是些女儿家用得上的胭脂水粉和娟帕之类的小玩意儿,还有几匹上好的绸缎布匹。

包裹里附着沈练一张纸条,内容简短,只说是他送给杨彩芽的见面礼,现在知道她已经定亲,届时会另外送上一份贺礼。

沈练居然这么好心,还特意给她备了见面礼?

好像笃定来了江南,就一定能再见她似的。

杨彩芽想到这里,忙去才曹卓的信,她生怕定国公对曹卓的婚事另有打算,才有沈练那奇怪的态度,看了曹卓的信才放下心来。

曹卓轻描淡写一句,说沈练原本性格就有些莫测,定国公并没有插手曹卓亲事的意思,让她不必多想,安心待嫁就是。

性格莫测?沈练那不吃亏的性格,根本就是乖张吧。

只要不是和亲事有关,沈练态度再古怪,也就不关她的事了。

沈练私下和林烟烟张大打探她和曹卓的事,要么是好奇,要么出于其他方面的谨慎考量——很可能是和公事有关。

她知道妻凭夫贵,也知道妻子娘家对夫婿仕途也是有影响的,不说成为助力,但求别拖后腿。

如果沈练是担心她嫁给曹卓,不能帮曹卓的话倒是多虑了。

助力也是分成好几种的,而她自有量力而为的方法能帮曹卓。

杨彩芽思量间已经收好曹卓的回信,将沈练的事丢到脑后,只挑了些家中的几件大事回了信,送去驿站。

大郎休沐回家住了一天,这天杨彩芽送大郎回镇上的书院,才出了镇门,就听见有人大声喊自己的名字。

回头却是江英和江立,护着柳氏回转,车上堆着大包小包。翠花定亲的事早已往苏州府送了信,柳氏依着吴氏信中交待,顺便在苏州府替翠花采买了些布匹类的零碎嫁妆回来,还有一小半是小权氏给众人送的手信特产。柳氏满面红光,那股高兴劲儿似乎不光因为翠花的亲事,目光闪烁透着几分幸灾乐祸。

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