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庶女:田赐良缘
字体: 16 + -

第208章 送人

第二百零八章 送人

南北坊刚刚热闹起来,县衙大街仍旧清静的很。

杨家马车驶过县衙大街,往后头的小巷子驶去。

正对着县衙后门的九弯巷坐落着几处大院,皆是县衙官吏的宅邸,位于九弯巷中段的县令大宅门外,有早得了消息的仆妇领着丫环小厮等在夹巷口。

杨家马车缓缓停进夹巷,就有小厮搬着脚蹬,快速上前摆好。

吴氏探身出车厢,笑着招呼道,“劳烦许妈妈久等了。”

说着转身扶着杨彩芽下车。

许妈妈正是之前跟在县令夫人身边的老仆妇,闻言满脸堆笑,上前虚扶着杨彩芽,“夫人一早就等着您过来,这会儿正在花厅。”

吴氏和杨彩芽笑着客气几句,手中包裹就被一个年轻的媳妇子接了过去。

许妈妈笑着介绍道,“这是我二儿子的媳妇,平时跟着我一起在夫人的院子里做活,她也做不了什么大事,平时就帮着夫人梳头,管管衣裳首饰

。您这几天住在这儿,就让我这二儿媳跟着服侍。”

能管县令夫人的衣裳首饰还叫做不了大事?

那可是县令夫人身边的大丫环才能接手的差事,这许二媳妇越过县令夫人的大丫环做了这差事,要么是本身精明能干,要么就是许妈妈在县令夫人面前的体面不同寻常。

吴氏本就是大户人家的管事妈妈出身,闻言不由暗暗打量许二媳妇。

许二媳妇宽额圆脸,长相不算出挑,敦厚中透着柔顺,穿着打扮比婆婆许妈妈稍低一个档次,简单低调却不失爽利。

吴氏暗暗点头,看了眼杨彩芽,许二媳妇已经躬身行礼,对着杨彩芽语气恭顺,“小姐的住处就安排在夫人院子里的西厢房,这几日小姐要是有什么吩咐,只管交待奴婢。”

许妈妈对着杨彩芽自称“我”,许二媳妇却自称“奴婢”。

许二媳妇又被安排到杨彩芽身边服侍……

杨彩芽眼波微动,许妈妈又指着等在杨家马车旁,一个二十岁出头的男子说道,“这就是我那二儿子,原先在外院大管事手下做事,管的是外院人来客往的事。这回我二儿媳拨到小姐身边服侍,我这二儿子也跟着一道,帮您们做些跑腿管车的活计。您要是想买个什么东西,或是送个信什么的,找我二儿子就行。”

许昌德忙上前见礼。

许昌德和许妈妈长得有七八分像,听许妈妈介绍他的口气,透着对二儿子的慈爱和骄傲,可见许昌德在大管事手下不单跑腿这么简单,差事想来做得似模似样。

吴氏听到这里眼睛一亮,杨彩芽不无惊讶。

管着人来客往的事,也就是类似高官大户外院回事处的差事。

这差事听着平常,但往来接触的都是和县令家非官即亲的人家,没有点眼界力和能力是做不好的。

反过来说,许昌德看着憨厚,能做得起这份差事,为人处事脱不了机敏二字。

按常理说起来,许昌德和许二媳妇拨到她身边服侍,其实是降职了。

但县令夫人若是不单只想让他们服侍她这几天,就另当别论了……

杨彩芽抬眼去看许妈妈,见许妈妈和许昌德夫妇脸上没有半分勉强和委屈,反倒隐隐透着喜色,心中已有把握。

许昌德带着小厮去停放杨家马车,许妈妈和许二媳妇带着丫环,簇拥着杨彩芽和吴氏走进角门,穿过前后院夹道,绕过影壁进了二门。

县令夫人居住的主院在县令大宅的中轴线上,守在花厅外的丫环见人过来,撩开帘子禀报道,“吴太太和小姐来了。”

认议亲的仪式过后,县令家的下人都改称杨彩芽一声小姐,因吴氏是杨彩芽母亲,县令夫人又占着义母的名分,便一律称吴氏为太太

花厅外的院落摆放着几个大箱笼,有丫环捧着册子正在清点。

吴氏和杨彩芽目不斜视,弯身进了花厅,县令夫人几步迎出来,拉着杨彩芽不让她行礼,笑道,“你义父衙门里忙,等不及见你一面先去上衙了。晚上等人齐了,我们一道吃顿家宴。”

又转头看向吴氏,“吴太太今天也别急着走,待会儿我们娘三个一起吃午膳,下午做做针线说说话,晚上您用过晚饭再回去。”

曹卓一走,县衙新提拔了个县尉上来,总捕头的位置却空着,县令大人这几天忙着选才,安排公务时常早出晚归。

吴氏闻言也不推脱,笑着应下。

丫环上了茶退出去,屋内下人只剩下许妈妈和许二媳妇。

县令夫人倒也干脆,喊许二媳妇上前,笑看向杨彩芽,“许妈妈这小儿媳妇是个能干的,我让她去你身边伺候几天。要是你用得惯,以后就让她一家子跟着你去苏州府,帮你打点长史府内院。”

果然如此。

不论县令夫人是出于什么目的送许昌德一家给她,许昌德这户陪房实在是让人挑不出错的人选。

光听许妈妈刚才话里有话的介绍,就知县令夫人是用心挑了人的。

县令家和长史府哪里能比,明着看许二媳妇和许昌德是降职到她身边,等将来去了长史府,那就是明降暗升。

有县令夫人和许妈妈的体面在,许二媳妇和许昌德过去,少说也要做个内外院的管事。

怪不得许昌德夫妇非但没有不愿,还恭顺的很。

不过,只要这两个人真如许妈妈所说的能干,她对县令夫人的好意没有不满意的。

这样的人可是人牙子那里买不到的。

杨彩芽对着许二媳妇微微一笑,也不跟县令夫人客气,“多谢义母,您身边的人怎么会用不惯,到时候我去了苏州府,还要多仰仗许二媳妇和许昌德帮衬。”

这是观望都不观望,直接就同意收人了。

许二媳妇眼中闪过惊讶和犹豫,许妈妈也忍不住看了县令夫人一眼。

县令夫人嘴角动了动,似乎对杨彩芽一口应下也有些意外。

吴氏心中了然,接话道,“守约调任的消息来的突然,紧接着就定下了亲事,虽说婚期还没定下,不过时间也挺紧迫的。其他的都好说,嫁妆家里慢慢置办就是。唯独要带过去的下人,真是叫家里人犯愁

。丫环粗使婆子和小厮倒是不打紧,直接从人牙子手里买了带过去,慢慢教他们做事就是。”

“唯独彩芽身边的管事妈妈,还有外院的管事难找。要是不知根底没有经验的,到头来能不能顶事还是两说,反倒要彩芽多费心费神。您送来许昌德和许二媳妇这样能干的人,可真是雪中送炭。彩芽以后也有个仪仗,就算她什么都不懂,有在您身边待过的人帮衬,凡事也能比照着县令府低的旧例来,慢慢也就能摸出路子来。再说了,彩芽有您这样的长辈在后头帮衬,就是有什么犯难的事,也能跟您或者许妈妈讨个主意。”

吴氏这话说的真心实意,她是真心感谢县令夫人的援手。

当年她跟在四姨娘身边,也是见过杨府内宅不少人和事的,许昌德和许二媳妇这一家看着着实得用。

要说县令夫人有见不得人的私心,她大可端起义母的架子,直接送两个漂亮丫环给彩芽陪嫁——义母要送义女夫君两个丫环做通房,不论是彩芽或是曹卓都不好明着拒绝,到时候丫环成了通房,心是向着彩芽还是县令夫人?其目的不言而喻。

不是直接送些不痛不痒的丫环,而是直接送了能管事的陪房。

这人送的确实用心良苦。

吴氏能想到这些,杨彩芽自然也能想到,再次开口道谢,“义母疼我,将来我一定不会亏待许昌德一家。”

许二媳妇一路听下来,眼中惊讶和犹豫尽数褪去,脸上泛起真实的喜色。

县令夫人和许妈妈对视一笑——还当吴氏和杨彩芽是不懂其中门道,挨着县令夫人才张口就应下收人。她们还怕吴氏和杨彩芽这时答应的干脆,回头再觉得放个外人在身边,要是哪里想岔了,还不得防着许昌德一家,她们岂不是好心办了坏事。

没想到杨彩芽一个小姑娘应得坦然,吴氏话里话外门儿清,倒把这官家用人的门道想得十分通透。

听说杨家和曹家都是京城过来,如今看来杨家倒不是普通商户那样没规矩,吴氏原就看着不似普通乡下农妇,如今不卑不亢中更显出几分见过世面的见识。

许妈妈彻底放下心来,自家二儿子是个能干的,留在县令家早晚也能做上大管事,她原本还想着让他们在杨彩芽身边伺候几天观望观望,现在倒是觉得自家没走错这一步——自家儿子媳妇什么脾性她最清楚,只要他们老实做事,杨彩芽能善用二人,将来的前程可不是留在县令家能比的。

许妈妈笑得快慰。

县令夫人亦是暗笑点头。许二媳妇这才又寒暄几句,带着小丫环先退出去,收拾杨彩芽的随身包裹。许妈妈亲自给吴氏和杨彩芽添茶,拣了些家中园子的景致说起来,花厅内一时笑语妍妍。

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